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儿 ,男 ,13岁。准备跳栏杆时 ,突觉右膝下滑 ,有掉下去的感觉 ,伴剧烈疼痛 ,无力入院。查体 :右膝关节明显肿胀 ,髌骨下缘触之空虚 ,右髌骨较左髌骨上移 ,伸膝无力 ,但股四头肌收缩上提时髌骨上移度加大 ,浮髌试验(+)。X线片示 :右髌骨较左髌骨上移 2cm ,髌骨远端向前翘起 ,髌股关节间隙增宽 ,无髌骨骨折。初步诊断为 :右髌韧带断裂。遂立即在腰麻下手术 ,术中见髌韧带在髌骨止点处完全撕脱 ,并于髌骨外下缘有 2mm~ 15mm大小的髌骨软骨。将撕脱的髌韧带及髌骨外下缘软骨块复位 ,髌骨钻孔 ,钢丝固定髌骨及髌韧带。术后右下肢长腿石…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61岁,既往体健,因"车祸致头颈、胸部、双下肢肿痛流血、活动受限4h"收入院.入院查体见右膝关节肿胀、疼痛明显,主被动活动受限,韧带稳定性因患者疼痛而无法检查.X线片提示右胫骨平台骨折,内侧关节间隙变宽(图1).初步诊断为:全身多发骨折,右膝关节脱位.住院期间完善右膝关节MRI提示右膝前后交叉韧带断裂、内侧副...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29岁,因骑摩托车时不慎被小轿车撞伤右膝关节于2018 年6 月17日入院.右膝关节X线片显示: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股骨内侧髁撕脱骨折.查体:右膝关节肿胀,膝内侧明显压痛,纵向叩击痛( +),右膝关节屈伸活动功能明显受限,浮髌试验( +),前抽屉试验( +),右下肢远端末梢血运及皮肤感觉无异常.  相似文献   

4.
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较少见,常属于严重暴力损伤,早期易误诊及漏诊,影响膝关节功能.本院自1998年1月至2003年10月共收治22例,效果满意.单纯后交叉韧带损伤经膝关节MRI检查后另予韧带重建术处理,本文着重对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采用改良膝后直切口优点和内固定的选择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5.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1):1043-1046
[目的]评价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膝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合并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的临床效果,探讨TKA治疗在OA合并PD患者人群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1日~2018年11月1于本院行TKA治疗合并PD的OA患者,统计其性别、年龄、BMI、术前基础疾病等基本信息,采用国际Hoehn—Yahr分级对帕金森病患者病情进行评估,采用KSS评分对膝关节术前术后的活动度、疼痛及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本组男4例,女9例,就诊时平均年龄(69.23±5.93)岁。所有患者切口均I期愈合,无血栓、感染等局部和全身并发症发生。患者疼痛程度均较前明显减轻或消失。术后患者Hoehn-Yahr分级维持原等级。1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54个月,平均23.4个月。末次随访时,其中轻度疼痛2例,中度3例,无重度疼痛者。X线片未见松动迹象,末次随访KSS评分比术前显著提高,其中KSS活动度评分、KSS疼痛相关评分、KSS功能评分分别为26.69、47.38、44.83,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对比,KSS评分中疼痛较活动度及功能提高更明显。[结论]帕金森合并骨关节炎患者,在相关科室会诊并控制好PD病情基础上,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TKA可以明显缓解疼痛,改善步态,患者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骨关节炎合并固定性髌骨脱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例膝骨关节炎合并固定性髌骨脱位的患者(8膝)行全膝关节置换术。采用标准内侧髌旁入路,并行“+”形松解外侧支持带,常规髌骨置换,使用非限制性后稳定假体。比较手术前后的HSS评分和疼痛VAS评分,测量股骨胫骨角(FTA)和伸膝迟滞。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8年。HSS评分从术前25~63分提高到术后1年75~94分。VAS评分从术前5~8分下降至术后1年0~3分。FTA从术前161°~173°改善至术后1年173°~175°。术前有10°~25°的伸膝迟滞,术后基本消失。结论采用标准内侧髌旁入路结合外侧结构的松解作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骨关节炎合并固定性髌骨脱位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正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髌韧带断裂罕见,临床上,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极易忽视髌韧带断裂的可能。本文在此报道1例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髌韧带断裂的病例。患者女性,80岁,因"双膝疼痛3年,加重伴活动受限6月"就诊。患者于就诊3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膝部疼痛,休息后好转。就诊6月前双膝疼痛加重,尤其行走时疼痛明显,不能伸直,走路跛行。病程期间多次向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并自行口服药物"强骨粒",病情无明显好转。入  相似文献   

8.
带线锚钉治疗膝内侧副韧带止点撕脱损伤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利用带线锚钉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止点撕脱伤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TwinFix带线锚钉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止点撕脱伤35例,随访观察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并进行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3~35个月,平均16.5个月。术后关节功能明显改善。根据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评定膝关节功能,术前评分为(54.5±6.3)分,术后1年评分(88.1±4.2)分,比较术前与术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利用带线锚钉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止点撕脱伤疗效肯定,具有操作简便、固定牢靠、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kneearthroplasty,TKA)治疗膝骨关节炎膝内翻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45膝)膝骨关节炎膝内翻畸形患者采用后稳定型人工膝关节行TKA术。术后加压包扎,应用抗生素,并加强功能锻炼。应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分析。结果本组均获随访,平均30个月(3个月~6年),HSS评分由术前平均(38±8.24)分提高为术后平均(83±8.53)分,其中优32膝,良10膝,可3膝,优良率为93.3%,活动度由术前平均67.44°改善至术后平均93.68°,总外翻角平均6.2°(0°~10°)。结论TKA是治疗膝骨关节炎膝内翻畸形的有效方法,术中应重视膝周软组织平衡,矫正膝内翻畸形时遵循膝关节屈伸位间隙对称的原则,术后应加强功能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骨关节炎膝内翻畸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进行3个月~6年的随访,手术的假体均使用后稳定型人工膝关节,并应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分析。结果:手术优良率为95%,忠者术后在疼痛、功能及关节活动度等方面都有明显改善,各种产发症的发生率低。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膝骨关节炎膝内翻畸形的有效方法,术中应注意膝周软组织平衡的重要性,术后应加强功能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全关节镜下经4入路手术治疗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02—2013—02对41例新鲜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采用前内、前外侧及后内侧高、低位4入路进行关节镜下手术治疗,采用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41例均获随访3~6个月,平均4个月。术后3个月时骨折均达到临床愈合标准,未发生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术后3个月时Lysholm评分:优33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95.1%。结论采用全关节镜下4入路手术治疗膝后交叉韧带撕脱骨折疗效满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外侧髌旁入路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外翻合并膝骨关节炎(OA)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接受外侧髌旁入路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外翻合并膝OA的1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4例,女13例;年龄60~76岁。16例采用后稳定型假体,1例1膝采用限制型假体。通过髌旁外侧入路Z字形错层切开关节囊、松解髂胫束、外侧副韧带及后外侧关节囊进行软组织平衡,股骨远端外翻5°截骨,采用Whiteside线和内外上髁轴线定位,确定股骨前后髁截骨外旋角度,术后屈曲缝合关节囊。以膝关节活动度、股胫关节外翻角及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评价术后疗效。采用配对t检验对上述计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例患者术中内翻髌骨时出现髌韧带止点部分撕脱,采用锚线钉予以重建。全部病例随访2~6年;随访期间未发生感染、松动、膝关节不稳定及外翻等并发症。术后股胫关节外翻角为(6.6±1.3)°,小于术前的(26.5±4.6)°,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00,P0.05);术后末次随访膝关节HSS评分为(85.4±2.9)分,大于术前的(35.5±9.9)分,,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99,P0.05);术后末次随访膝关节活动度为(106.0±8.9)°,大于术前的(81.6±16.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7,P0.05)。结论通过精确的截骨及软组织平衡技术,外侧髌旁入路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外翻合并膝OA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正2013年3月~2015年6月,我科收治6例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漏诊患者,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6例,男4例,女2例,年龄18~65岁。左侧4例,右侧2例。骨折Meyers-Mckeever分型:Ⅰ型2例,Ⅱ型4例。在发病后3 d内就诊。患者初次就诊时行患膝X线检查均未报告有骨折。发现漏诊时间为初诊后2~17 d。确诊经过:2例在本院门诊就  相似文献   

14.
<正>患者,男,52岁,于2022年2月16日在北京积水潭医院矫形骨科就诊,因“右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4年”为主诉入院。患者4年前无诱因出现右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逐年加重。专科查体:右侧股骨远端关节肥大,右膝关节内翻畸形,关节肿胀,膝关节周围皮温不高,内侧间隙压痛阳性,右膝关节屈曲范围受限至30°,双足背动脉搏动良好。既往史:否认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史,否认出血倾向,否认外伤及手术史。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髌骨半脱位或脱位患者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髌股关节运行轨迹不良时,为纠正髌骨外脱位倾向所采用的髌韧带止点重建策略和康复效果。方法对12例13膝合并髌骨半脱位或脱位患者进行人工膝关节置换的同时,将髌韧带外侧1/2止点内移至髌韧带内侧,并重建止点,术后对膝关节不予固定制动,并根据关节情况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全部病例进行半年以上随访,随访内容包括KSS膝关节评分和功能评分。结果全部患者膝关节外翻畸形、髌骨半脱位或脱位获得矫正,康复过程重建的髌韧带未见出现撕裂或断裂现象。KSS膝关节评分由术前的平均33分提高到79分,功能评分由术前的平均39分提高到83分,膝关节总体情况较术前均有根本性的改变。结论膝关节长期的外翻畸形可继发引起胫骨外旋,二者均是导致髌骨半脱位或脱位的原因,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时为纠正髌骨的脱位倾向而进行的髌韧带止点重建,对膝关节的早期功能康复训练没有不利影响,对该类患者是一合理的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17.
带刺垫片及螺钉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止点撕脱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用带刺垫片及螺钉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止点撕脱伤的可行性。方法用STNTHES公司提供的带刺垫片及松质骨螺钉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止点撕脱伤44例,观察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并进行评分。结果全部获得随访,时间12~36个月。根据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评定膝关节功能,术前评分(56·8±7·8)分,术后1年评分(84·6±3·7)分,术后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关节功能明显改善。结论用带刺垫片及松质骨螺钉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止点撕脱伤具有手术方法简便,固定牢固的优点,且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讨论利用锚钉进行膝关节外侧副韧带腓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内固定的可行性和治疗效果。方法通过22例膝关节外侧副韧带腓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锚钉固定治疗,总结治疗细节和经验,以Lysholm评分系统最终评价治疗效果情况。结果经过锚钉固定治疗,手术疗效满意。结论根据治疗经验总结,利用锚钉进行膝关节外侧副韧带腓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内固定疗效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目的比较髌股关节置换术(PFA)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单纯髌股关节骨关节炎(PFOA)的失败率,评价两种不同治疗选择的疗效差异。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CBM数据库,收集单纯髌股关节骨关节炎(PFOA)行PFA或TKA的临床试验,提取数据,采用Meta—Analyst3.13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39个回顾性临床试验,髌股关节置换1599膝,全膝关节置换患267膝。总的PFA组(包括第一代、第二代PFA)失败率13.6%[95%CI(0.103,0.176)];TKA组失败率1.8%[95%CI(0.007,0.044)];第一代PFA假体失败率19%[95%CI(0.143,0.247)];第二代PFA假体失败率8.3%[95%CI(0.053,0.128)]。结论PFOA患者行PFA的失败率比TKA高,需要再手术或翻修,这与假体设计和适应证的选择有关。第二代PFA假体翻修率与第一代相比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54例57膝骨关节炎患者进行了全膝关节置换术,37膝选用北京爱康宜诚AK后稳定型膝关节假体,20膝选用瑞士普鲁斯公司后稳定性假体。结果本组54例57膝,随访1~7年,平均2.5年,按KSS膝关节评分标准,临床评分为65~99分(平均83分),功能评分65~90分(平均80分),优良率达96.5%。结论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假体的设计以及手术医师的经验和技术水平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