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儿童实体肿瘤神经母细胞瘤及肾母细胞瘤中的表达。方法对33例神经母细胞瘤和30例肾母细胞瘤标本进行VEGF—C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神经母细胞瘤Ⅲ期8例,Ⅳ期25例,远处转移25例,其中淋巴结转移5例,组织病理满意型(FH)20例,组织病理不满意型(UFH)13例;肾母细胞瘤Ⅰ Ⅱ期15例,Ⅲ Ⅳ期15例,远处转移12例,肾门、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受累5例,FH22例,UFH8例。结果神经母细胞瘤Ⅲ期VEGF-C阳性率37.5%(3/8),Ⅳ期32%(8/25),FH45%(9/20),UFH30.8%(4/13),远处转移32%(8/25),淋巴结转移66.7%(4/6),肾母细胞瘤Ⅰ Ⅱ期26.7%(4/15),Ⅲ Ⅳ期40%(6/15),FH27.3%(6/22),UFH25%(2/8),远处转移33.3%(4/12),淋巴结转移60%(3/5)。VEGF-C的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及病理类型无显著意义,而与淋巴结的转移存在显著意义(P<0.05)。结论VEGF-C的表达与肿瘤淋巴结的转移存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因子CD82与耐药相关蛋白LRP、多药耐药MDR1、拓扑异构酶Topo Ⅱα在不同组织结构类型的神经母细胞瘤(组织结构良好型,FH型;组织结构不良型,UFH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收集2001年5月以来近6年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保存的儿童神经母细胞瘤石蜡标本33例(其中UFH神经母细胞瘤10例,平均肿瘤分期3期;FH神经母细胞瘤23例,平均肿瘤分期2.57期;男17例,女16例;年龄范围1个月~15岁,平均年龄33.1个月;随访时间21~87个月,平均随访时间45.5个月).利用组织芯片的高通量、低误差、经济省时等优点,将二组标本制作成组织芯片,再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D82、LRP、MDR1、Topo Ⅱα在神经母细胞瘤巾的表达.采用SAS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两样本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 相对于FH型神经母细胞瘤,UFH型神经母细胞瘤中的CD82表达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RP、MDRI、Topo Ⅱα的表达显著增强,二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FH型失随访1例,平均随访时间34.5个月,随访时存活率66.6%;FH型失随访2例,平均随访时间49.5个月,随访时存活率80.9%,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82基因的失活在肿瘤转移的潜在性中起着重要作用,UFH型神经母细胞瘤中C1782的低表达表明了UFH型肿瘤具有较强的远处转移能力,而LRP、MDRI、Topo Ⅱα的表达显著增强,表明了UFH型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对化疗药物耐药性更为显著.FH型预后相对较好,可能与患儿不同的年龄、肿瘤分期、较少的转移潜力、肿瘤细胞的较低化疗药物耐药性均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p14ARF</p16β与Oct-4、Nestin、GFAP在不同组织结构类型的神经母细胞瘤(组织结构良好型,FH型;组织结构不良型,UFH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收集近6年来本院保存的儿童神经母细胞瘤石蜡标本33例,男17例,女16例;年龄范围1个月~15岁,平均年龄33.1个月;随访时间21~87个月,平均随访时间45.5个月,其中UFH神经母细胞瘤10例,平均肿瘤分期3期;FH神经母细胞瘤23例,平均肿瘤分期2.57期.利用组织芯片的高通量、低误差、经济省时等优点,将二组标本制作成组织芯片,再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14ARF/p16β与Oct-4、Nestin、GFAP在神经母细胞瘤中的表达.结果 相对于FH神经母细胞瘤,UFH神经母细胞瘤中的p14ARF/p16β表达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Nestin和GFAP在二组肿瘤中表达均较低,Oct-4二组表达类似.二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FH组失随访1例.平均随访时间34.5个月,随访时存活率66.6%;FH组失随访2例,平均随访时间49.5个月,随访时存活率80.9%,二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14ARF/p16β基因的失活在肿瘤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UFH神经母细胞瘤中p14ARF/p16β的低表达表明了肿瘤分化较差,肿瘤分期较高;而Nestin、Oct-4和GFAP表达类似.表明了不同组织结构类型的神经母细胞瘤(FH型和UFH型)均具有一些最原始的神经干细胞的生物学特征,具有进一步分化的潜力.并使得神经母细胞瘤进展迅速,呈现恶性的组织表型.FH型预后相对较好,可能与患儿不同的年龄、肿瘤分期、是否转移和复发均有关.  相似文献   

4.
E-cad、β-cat在神经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E-cad、β-cat蛋白在神经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该肿瘤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90例神经母细胞瘤瘤组织E-cad、β-cat蛋白的表达,结合随访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FH型β-cat的阳性率(67.1%)显著高于UFH型(40.0%)(P=0.028);②神经母细胞瘤β-cat异常表达率(100%)显著高于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89.3%)(P=0.009);③E-cad的阳性表达率和异常表达率与肿瘤的组织学分型具有显著相关性;④肿瘤的分期和病理分型对生存时间有显著意义;⑤E-cad、β-cat的阳性表达率和异常表达率均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结论 E-cad、β-cat复合体对维持细胞间粘附有重要作用,其结构异常和功能紊乱可促进肿瘤的浸润和转移,联合检测粘附分子E-cad、β-cat可作为NB侵袭、转移能力和分化程度等预后因素相关的指标,可对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预后进行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小儿肾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郑州大学第一、三附属医院2003年5月-2008年5月手术切除经病理证实为肾母细胞瘤的石蜡标本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4个月~7岁.其中预后良好组织型22例;预后不良组织型8例,以细胞质染成棕黄色为阳性细胞,以染色强度和阳性瘤细胞百分比的乘积作为阳性和阴性判断标准.对照组12例取瘤旁正常肾组织标本.2组均行HE染色,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VEGF、CXCR4和 SDF-1在肾母细胞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33%、70.0%、53.33%,而在瘤旁正常肾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0%、8.3%、16.7%.VEGF、CXCR4 和 SDF-1在肾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瘤旁正常肾组织(Pa<0.05),3者在临床分期Ⅲ~Ⅳ期和预后不良组织型组及有淋巴转移组的肾母细胞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在临床分期Ⅰ~Ⅱ期和预后良好组织型及无淋巴结转移的肾母细胞瘤中的表达(Pa<0.05).相关分析显示CXCR4与VEGF、SDF-1的阳性表达均呈正相关,SDF-1与VEGF的阳性表达亦呈正相关.肾母细胞瘤中CXCR4、SDF-1和VEGF的表达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病理分型及临床分期有相关性,而与性别无相关性.结论 VEGF、SDF-1及 CXCR4与肾母细胞瘤的发展、预后有关,参与了肿瘤血管的生成及肿瘤的增殖侵袭,对于评估患儿预后及靶向治疗肾母细胞瘤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小儿肾母细胞瘤组织中VEGF-C的表达对微血管、淋巴管生成的影响及其预后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9000法检测46例小儿肾母细胞瘤组织、19例瘤旁组织及8例正常肾组织中VEGF-C、CD34和LYVE-1的表达,并进行微血管密度(MVD)和淋巴管密度(LVD)计数。采用单因素分析VEGF-C、MVD和LVD与小儿肾母细胞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评价VEGF-C、MVD和LVD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并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在正常肾组织、瘤旁组织和肾母细胞瘤三种组织中,VEGF-C蛋白高表达率(12.50%、68.42%和73.91%)、MVD(8.25±2.82、13.32±3.94和16.98±3.74)和LVD(2.75±1.58、5.26±2.26和4.72±1.88)三者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C高表达、MVD和LVD与肿瘤临床分期、血管浸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MVD还与肿瘤的大小有关(P=0.029);VEGF-C表达、LVD和MVD三者间相互均有正相关关系(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血管浸润、MVD和LVD是影响患儿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化疗程数是影响患儿生存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VEGF-C高表达促进肾母细胞瘤微血管和淋巴管的生成,并可促进肿瘤转移而影响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肿瘤干细胞标记物泛素特异性肽酶22(USP22)蛋白在神经母细胞瘤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神经母细胞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USP22蛋白在68例神经母细胞瘤组织和瘤旁组织细胞中的表达,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USP22主要在肿瘤细胞核中呈阳性表达,而瘤旁组织中呈阴性表达。进一步统计分析,USP22在Ⅲ~Ⅳ期肿瘤中的表达水平高于Ⅰ~Ⅱ肿瘤(P0.05);USP22在有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而USP22在神经母细胞瘤中的表达水平与性别、年龄、大小、肿瘤部位、病理分型等参数无相关性(P0.05)。结论 USP22在神经母细胞瘤细胞中有表达,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及是否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与性别、年龄等参数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小儿肾母细胞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小儿肾母细胞瘤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及转移和预后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过氧化物酶法(SABC法),对31例肾母细胞瘤组织标本进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检测,并对21例患儿进行了2年以上的随访.结果肾母细胞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总阳性表达率为67.74%(21/31).其中,肿瘤的临床分期之间和病理类型之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阳性表达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肿瘤是否发生肺部转移密切相关(P<0.0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阳性2年生存率为27.27%(3/11),而阴性表达者生存率则为80.0%(8/10),二者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儿肾母细胞瘤组织中存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高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无关,而与肿瘤细胞的侵袭能力密切相关.其有可能成为肾母细胞瘤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肾母细胞瘤组织中具有磷酸酶活性的抑癌基因PTEN及肿瘤抑制因子PDCD4 mRNA和蛋白表达及其临床病理联系。方法 采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9例肾母细胞瘤和对照组15例癌旁2cm肾组织中PTEN、PDCD4 mRNA和蛋白表达,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9例肾母细胞瘤组织中PTEN和PDCD4 mRNA均发生表达下调,且两种分子的mRNA的光密度在癌旁组织与肿瘤组织中比值均大于2。肾母细胞瘤组PTEN、PDCD4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7.95%、33.33%,远低于癌旁对照组阳性率93.33%、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母细胞瘤组PTEN、PDCD4蛋白表达下调与患儿年龄、组织分级及临床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等多种临床病理因素密切相关(P<0.05)。肾母细胞瘤组与对照组PTEN、PDCD4蛋白表达在不同性别患儿中的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直线相关分析,在肾母细胞瘤组织中PTEN与PDCD4蛋白表达存在正相关性(r= 0.877629,P<0.05)。结论 肾母细胞瘤中PTEN及PDCD4 mRNA及蛋白与癌旁对照组织相比表达明显下调,可作为评价肾母细胞瘤生物学行为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常规行淋巴结清扫术对预后良好型肾母细胞瘤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自2008年3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预后良好型肾母细胞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根据是否行淋巴结清扫术分为两组,即淋巴结采样组和淋巴结清扫组,比较两组淋巴结取样数量及阳性率,并进行生存分析,比较两组预后情况。结果共379例患儿纳入本研究,淋巴结采样组337例,中位淋巴结获取数量3枚[四分位数范围(interquartile range,IQR):1~4枚],阳性例数23例(23/337,6.8%);淋巴结清扫组42例,中位淋巴结获取数量12枚(IQR:8~15枚),阳性例数4例(4/42,9.5%)。淋巴结清扫组淋巴结获取数量明显多于淋巴结采样组(P<0.05),淋巴结清扫组淋巴结病检阳性率高于淋巴结采样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4)。379例中317例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43个月(IQR:19~67个月),其中22例发生复发或转移,包括腹膜后复发11例、盆腔复发3例、肝转移2例、肺转移5例、脑转移1例;死亡9例。两组在病理分期、病理类型及年龄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K-M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采样组及淋巴结清扫组2年无事件生存率分别为92.7%及9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0)。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分期为影响患儿无事件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肾母细胞瘤行常规淋巴结清扫术对预后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原癌基因Fra-1在肾母细胞瘤患儿血液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至2018年1月病理明确诊断为肾母细胞瘤的患儿作为病例组(n=50),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n=40);获得随访的45例患儿中,将持续缓解患儿纳入理想疗效组(n=33),复发、转移或死亡患儿纳入疗效不佳组(n=12)。采集所有研究对象外周血,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Fra-1 mRNA表达水平。结果 肾母细胞瘤患儿血液中Fra-1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Fra-1 mRNA的表达水平在肾母细胞瘤是否远处转移及TNM分期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在患儿的性别、年龄、肿瘤直径、肿瘤位置及不同甲胎蛋白(AFP)水平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理想疗效组Fra-1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疗效不佳组(P < 0.05)。结论 Fra-1可能参与肾母细胞瘤的形成,并在其发展、侵袭及转移中起一定作用,但具体机制仍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dm2基因在小儿肾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24例肾母细胞瘤中的mdm2表达水平,分析mdm2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在24例肾母细胞瘤中mdm2的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分化程度呈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mdm2基因高表达是肾母细胞瘤转移中的重要的分子生物学事件,检测肾母细胞瘤mdm2的表达情况对评估患儿的预后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4,25(6):511-513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与小儿肾母细胞瘤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及转移和预后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过氧化物酶法(SABC法),对31例肾母细胞瘤组织标本进行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检测,并对21例患儿进行了2年以上的随访.结果肾母细胞瘤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的总阳性表达率为38.7%(12/31).其中,肿瘤的临床分期之间和病理类型之间转化生长因子β1的阳性表达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与肿瘤是否发生肺部转移密切相关(P<0.05).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阳性者2年生存率为25.0%(2/8),而表达阴性者生存率则为92.3%(12/13),二者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儿肾母细胞瘤组织中存在转化生长因子β1的高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相关,而且与肿瘤细胞的侵袭能力及病程密切相关.转化生长因子β1有可能成为肾母细胞瘤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dm2基因在小儿肾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24例小儿肾母细胞瘤中的mdm2表达水平,分析mdm2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在24例小儿肾母细胞瘤中mdm2的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分化程度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mdm2基因高表达是小儿肾母细胞瘤转移中重要的分子生物学事件,检测小儿肾母细胞瘤中mdm2的表达情况对评估患儿的预后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53免疫组化的表达与肾母细胞瘤侵袭性的关系,及对术前化疗的评估。方法收集2007年一2009年本院收治的44例肾母细胞瘤患儿,25例患儿未接受化疗而直接手术,19例术前化疗后再做手术。患儿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均证实为肾母细胞瘤,年龄0.4~10岁,平均年龄(2.7±2.0)岁。所有病理切片做p53免疫组化。根据p53染色密度和强度进行计分。结果 p53高强度、综合得分在术后和术前化疗患儿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06),综合得分为1的术后化疗患儿死亡、复发及组织结构分型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4、0.035、0.02)。综合得分为1的术前化疗患儿死亡、复发及组织结构分型无统计学意义(P=0.271)。结论本研究初步表明,肾母细胞瘤术后化疗的肿瘤侵袭性较术前化疗肾母细胞瘤强,p53免疫组化的表达与肾母细胞瘤分期和预后相关,可能成为肾母细胞瘤肿瘤组织病理学分析的补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STAT3)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因在神经母细胞瘤(NB)中的表达,探讨STAT3 mRNA及HIF-1αmRNA的表达与NB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30例行手术切除的NB患儿的瘤体组织(研究组)及瘤旁组织(对照组)。其中预后不良型(UFH)20例,预后良好型(FH)10例。应用反转录PCR法,检测STAT3 mRNA、HIF-1αmRNA在瘤体组织及相应的瘤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STAT3 mRNA水平在对照组、FH组和UFH组的表达分别为0.114±0.002、0.267±0.073、0.529±0.325,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00,P=0.001);HIF-1αmRNA水平在对照组、FH组和UFH组的表达分别为0.519±0.251、0.673±0.124、0.779±0.145,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1.82,P=0.001)。且FH组和UFH组STAT3 mRNA和HIF-1αmRNA表达水平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FH组与UFH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a<0.05)。研究组STAT3 mRNA、HIF-1α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530±0.051、0.489±0.032,二者表达呈正相关(r=0.497,P<0.05)。结论 STAT3与HIF-1α在NB中过量表达,NB患者预后较差,STAT3与HIF-1α可相互作用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PCR技术可检测NB中STAT3 mRNA及HIF-1αmRNA表达水平,判断其生物学行为,用于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 β1与小儿肾母细胞瘤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及转移和预后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过氧化物酶法 (SABC法 ) ,对 31例肾母细胞瘤组织标本进行转化生长因子 β1表达的检测 ,并对 2 1例患儿进行了 2年以上的随访。结果 肾母细胞瘤组织中 ,转化生长因子 β1的总阳性表达率为 38.7% ( 12 /31)。其中 ,肿瘤的临床分期之间和病理类型之间转化生长因子 β1的阳性表达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而且与肿瘤是否发生肺部转移密切相关 (P <0 .0 5 )。转化生长因子 β1表达阳性者 2年生存率为 2 5 .0 % ( 2 /8) ,而表达阴性者生存率则为 92 .3%( 12 /13) ,二者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小儿肾母细胞瘤组织中存在转化生长因子 β1的高表达 ,与肿瘤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相关 ,而且与肿瘤细胞的侵袭能力及病程密切相关。转化生长因子 β1有可能成为肾母细胞瘤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小儿肾母细胞瘤组织DNA水平对肿瘤临床生物学特性评估的价值.方法 收集1993年1月-2007年12月临床病理证实为肾母细胞瘤患儿24例,依据美国国家肾母细胞瘤研究组(NWTSG)标准进行分期,其中Ⅰ期12例,Ⅱ期7例,Ⅲ期5例.并根据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分组,肿瘤细胞高分化者10例,中分化者8例,低分化者6例.淋巴结转移者9例,未转移者15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其肿瘤组织DNA水平,采用鳘2检验分析DNA倍体与肿瘤患者临床分期、细胞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小儿肾母细胞瘤组织DNA异倍体主要存在临床分期Ⅱ、Ⅲ期(57.14%,100.0%),与Ⅰ期(25.0%)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分化组肿瘤细胞DNA异倍体率(20.0%)明显低于中、低分化组(75.0%,83.33%),高分化组与低分化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肿瘤组织DNA异倍体率在淋巴结转移组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77.78% vs 33.33% P<0.05).结论 小儿肾母细胞瘤组织中DNA水平检测对评价肾母细胞瘤生物学特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Survivin、细胞周期素依赖激酶4(Cyclin-dependent kinase 4,CDK4)、细胞增殖相关抗原(Ki-67)在儿童急性白血病(AL)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同时观察其与AL临床分型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酶复合物(SABC)方法检测37例AL患儿骨髓细胞Survivin、CDK4、Ki-67表达,对照组10例为非恶性血液病且骨髓正常的儿童。结果37例AL患儿中,Survivin表达阳性率为45.9%,CDK4表达阳性率为56.8%,Ki-67表达阳性率为40.5%,均显著高于正常骨髓组织(P均<0.05);Survivin与CDK4表达呈强相关(P=0.007),Survivin与Ki-67表达呈强相关(P=0.008)。结论Survivin、CDK4、Ki-67在AL患儿中均过度表达,共同参与AL患儿白血病细胞凋亡和增殖的调控过程。联合检测Survivin、CDK4、Ki-67有助于AL的诊断、预后及疗效判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转录共激活因子(TAZ)在神经母细胞瘤(NB)患儿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患儿临床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普外科58例NB患儿肿瘤组织标本,免疫组化(IHC法)检测TAZ在NB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结合临床资料分析TAZ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和Cox回归分析分析TAZ表达对NB生存的影响。结果 IHC结果显示TAZ主要在细胞核内表达,且发现TAZ在NB的表达高于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GNB),进一步分析发现TAZ在肿瘤临床分期(Ⅲ、Ⅳ期)、MYCN扩增、高危状态、Shimada病理(u FH)、肿瘤骨髓浸润、肿瘤复发、NSE升高、LDH≥500 U/L表达升高时,与相对应的上述各因素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提示NB患儿3年存活率TAZ高表达组低于TAZ低表达组(46.2%vs. 85.4%),差异有显著性(P=0.002);单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TAZ高表达、临床分期(Ⅲ和Ⅳ期)、高危状态、Shimada病理(u FH)、肿瘤复发是NB患儿预后危险因素,但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仅TAZ表达增高是预后危险因素,差异有显著性(P 0.001)。结论 TAZ的表达和已知的患儿预后危险因素、不良病理类型、肿瘤复发及肿瘤标志物升高呈正相关性,TAZ表达阳性提示NB患儿预后不良,因此TAZ可作为NB患儿潜在判断预后的分子标志物和治疗新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