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筛选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患者的血清差异表达蛋白,对脂代谢相关差异表达蛋白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疾病中心诊治的肝硬化合并PVT患者的血清标本22份,肝硬化未合并PVT患者的血清标本23份。采用相对和绝对同位素定量标记(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fication,iTRAQ)联合色谱质谱技术筛选两组间的血清差异表达蛋白,对脂代谢相关差异表达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两组间共检测出800个蛋白,与脂肪代谢相关的蛋白共有17个,其中7个蛋白在两组间有差异,3个差异表达蛋白(APOA1,FABP1,APOB)在脂肪消化和吸收通路中显著富集。结论 APOA1、FABP1、APOB可能为肝硬化发生PVT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1,37(7):1690-1693
门静脉血栓(PVT)是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由于肝硬化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和出血风险,临床上对于肝硬化合并PVT的治疗存在诸多争议。PVT常用治疗方法包括抗凝、介入和溶栓,重点阐述了肝硬化合并PVT的治疗现状,以期为临床制订规范合理的治疗策略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前瞻性队列研究评估门静脉血栓(PVT)对于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13年6月-2014年6月于北京友谊医院肝病中心诊断为肝硬化并住院治疗的114例患者进行规律随访,根据是否合并PVT将肝硬化患者分为PVT组(n=22)及非PVT组(n=92)。对两组患者进行规律随访,终点事件包括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难治性腹水、肝性脑病、肝病相关死亡。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类变量比较采用χ~2检验及Fisher精确检验。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 PVT组失代偿事件(χ~2=7.539,P=0.006)、静脉曲张破裂出血(χ~2=5.390,P=0.020)以及难治性腹水(χ~2=19.360,P0.001)累积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PVT组;两组肝性脑病累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06,P=0.157)。PVT是失代偿事件[风险比(HR)=12.907,95%可信区间(95%CI):2.537~65.658,P=0.002]以及难治性腹水(HR=27.055,95%CI:3.191~229.414,P=0.002)的独立危险因素。PVT组累积生存率低于非PVT组(χ~2=7.112,P=0.008),但在排除了Child-Pugh分级的影响后,两组患者累积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hild-Pugh评分≥10的患者比较,χ~2=2.066,P=0.151;Child-Pugh评分10的患者比较,χ~2=3.068,P=0.080)。结论PVT是肝硬化患者出现失代偿事件以及难治性腹水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其并不是肝硬化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患者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13(ADAMTS-13)的表达水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12月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293例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预后情况将其分为生存组(n=219)和死亡组(n=74).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PVT)患者外周血中水平,阐明其水平检测作为肝硬化合并PVT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随访或者住院的肝硬化合并PVT患者60例(PVT组),同期肝硬化合并门静脉高压但无血栓者161例(LC组)。收集入组患者的临床数据,包括性别、年龄、WBC、PLT、TBil、ALT、Alb、PT、INR、AT-Ⅲ水平。双抗体夹心原理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VEGF水平。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检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肝硬化患者发生PVT的危险因素。结果 PVT组与LC组患者基线指标比较,血清VEGF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682,P 0.05)。不论是Child-Pugh A级还是B+C级,2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3.749、5.469,P值均0.05)。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只有血清VEGF水平是肝硬化合并PVT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04,95%CI:1.003~1.006,P 0.001)。结论肝硬化合并PVT患者外周血VEGF有着更高的表达水平,对临床诊断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肝硬化并发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将增加肝硬化并发症的发生率。由于PVT可与上消化道出血同时发生,增加了治疗的难度。PVT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门静脉血流速度降低。目前,治疗PVT仍以药物为主,研究表明抗凝治疗并不增加消化道出血的风险,因此对于有适应症的患者,在食管胃静脉曲张经治疗消失后,应及时针对PVT进行治疗。部分脾动脉栓塞患者,在治疗后常规给予抗凝处理可减少门静脉血栓的发生。在治疗过程中,早期诊断、抗凝治疗的监测指标、肝素用量、预防复发方面仍有较多问题等待解决。  相似文献   

7.
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PVT)并不少见,PVT会进一步加重门静脉高压症,此时针对PVT的治疗可改善肝硬化患者的预后。目前的治疗方式包括抗凝治疗及经颈静脉肝内门体支架分流术(TIPS)。本文就此类患者的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门静脉血栓(PVT)是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也是患者预后不良的临床标志之一。肝硬化常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和血小板降低,存在门脉高压所致出血的风险。临床上,对应用抗凝药物防治PVT存在较多的疑虑。目前,防治肝硬化并发PVT仍缺乏可以遵循的诊疗指南。然而,日益增加的证据显示,抗凝治疗不仅不会增加肝硬化患者出血的风险,而且可获得较高的血管再通率。预防性抗凝治疗可有效降低肝硬化患者PVT发病率,并可能改善肝硬化疾病进程。如抗凝治疗无效,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支架分流术(TIPS)或溶栓治疗可作为肝硬化并发PVT的备选处理方案。TIPS可获较高的血管再通率,但技术难度较大,而溶栓治疗存在出血风险,需谨慎进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由血清指标和腹部B超组成的无创性诊断模型来预测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栓(PVT)的形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消化内科2007年1月~2010年1月确诊的肝硬化患者280例,随机抽取166例作为模型组,84例作为验证组,均行腹部螺旋CT增强扫描以了解有无门静脉血栓形成。记录患者肝硬化病因、年龄、性别以及入院后腹部B超和实验室常用指标,包括血常规、生化、凝血酶原时间、门静脉内径、脾脏厚度等参数。在模型组,对指标依次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相应的独立预测因子,在此基础上构建肝硬化门静脉血栓的指数模型,最后在独立的验证组中检验模型的诊断效率。结果模型组建立了一个由血浆D-二聚体、门静脉内径(MPV)、血小板(PLT)三项指标组成的综合指数模型(PVT index)。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显示PVT index值为7.2时,其预测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64(0.753,0.946),诊断敏感性为82.1%,特异性为86.7%,阳性预测值为93.53%,阴性预测值为64.58%,诊断精确性为81.77%。将PVT index以同样标准应用于验证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6(0.785,0.962),诊断精确性为82.16%。结论由血浆D-二聚体、门静脉内径、血小板等指标构建的无创性预测模型有助于早期预防和发现PVT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77岁,因"腹胀、乏力、纳差10年,加重1周"于2013年7月13日入本院。10年前患者因腹胀、乏力、纳差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腹水,当时未能明确肝硬化病因,给予保肝、利尿等治疗后症状缓解。近1周患者上述症状再次加重,伴持续性腹痛,无恶心、呕吐、黑便和身目黄染等。查体:腹部膨隆,腹壁静脉显露,全腹压痛、反跳痛,脾大,左锁骨中线肋下2 cm触及,质硬光滑,有触痛,墨  相似文献   

11.
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栓(PVT)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门静脉血栓形成会影响患者预后。Virchow三要素(血液高凝状态、血管内皮损伤、血流速度减慢)是经典的血栓形成理论。肝硬化患者脾功能亢进、肝功能下降导致与出凝血相关的血液成分发生变化,肝纤维化压迫肝内血管,硬化剂治疗、腹部手术、感染、内毒素血症等损伤血管内皮,压迫或药物原因导致门静脉血流受阻等均可以是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本文主要从Virchow三要素角度入手,描述与肝硬化患者PVT形成相关的危险因素,为制定准确预测PVT发生的方法,预防和治疗PVT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肝硬化并发门静脉血栓(PVT)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分析PVT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9年2月我院肝胆包虫科治疗的160例肝硬化患者,分析比较PVT组与未发生PVT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多因素分析发生PVT的危险因素。结果 80例PVT患者腹痛、腹水和消化道出血发生率、血小板(PLT)和白细胞(WBC)计数显著高于80例未发生PVT组(P<0.05);经多因素分析,发现PLT计数、糖尿病史和脾切除史为肝硬化并发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肝硬化并发PVT患者以HGB、PLT、WBC为主要实验室表现,以腹水、下消化道出血、肝功异常为主要临床症状。PLT、糖尿病史和脾切除史为肝硬化并发门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正门静脉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是晚期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之一~([1])。近年来,文献报道PVT在肝硬化患者的患病率为0.6%~26.0%~([2,3])。PVT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可无症状,也可表现为致命性并发症,如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肠梗死等。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不同程度的PVT被诊断出来~([4~6])。1肝硬化并发PVT的临床特点1.1急性PVT PVT的临床表现取决于血栓形成的  相似文献   

14.
门静脉血栓是肝硬化常见并发症,现结合近期《肝硬化门静脉血栓管理专家共识(2020年,上海)》,分析肝硬化门静脉血栓领域存在的一系列分歧,指出临床抗凝治疗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为临床进一步探索肝硬化门静脉血栓的规范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血栓(PVT)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在77例肝硬化患者中,PVT形成患者31例,无血栓形成患者46例,依据螺旋cT检查诊断PVT,采用乳胶凝集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血栓组和无血栓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1.2±0.5mg/l和0.6±0.4mg/l(P〈0.01);血栓组伴中重度食管静脉曲张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1-3±O.5m鲫)显著高于轻度食管静脉曲张患者(0.9±0.5mg/l,P〈0.05);血栓形成伴消化道出血和死亡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无出血和生存患者(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可能与PVT形成有关,并严重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16.
门静脉血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868年Balfour和Stewart报道了第一例门静脉血栓,患者表现为脾大、腹水和食道静脉曲张。慢性门静脉血栓可能只表现为厌食、乏力等非典型症状,所以如果不对患者进行超声多普勒等有效的影像学检查,这些患者可能会漏诊。因此,很难得到门静脉血栓的精确的流行病学资料。美国一项尸解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门静脉血栓的发病率为(0.05~0.5)%,日本调查的发病率与此相近。在西方国  相似文献   

17.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1,37(8):1829-1835
目的分析门静脉血栓(PVT)对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并探讨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9月—2020年3月的肝硬化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合并PVT患者58例为PVT组,随机选取同期无PVT患者116例为非PVT组,通过1∶1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均衡组间协变量获取PVT组及非PVT组各44例。满足正态性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性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利用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法分析PSM前后2组患者的生存情况及出血情况,并使用Cox风险模型分析PSM前后影响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PSM前非PVT组患者总体生存率明显高于PVT组(P=0.008),而PSM后2组患者总体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0.076)。PSM前非PVT组上消化道出血或再出血率明显低于PVT组(P 0.001),PSM后结果与PSM前一致(P=0.028)。PSM前肝硬化患者预后多因素分析显示,PVT(HR=2.944, 95%CI:1.364~6.441,P=0.007)和MELD评分≥15(HR=3.531,95%CI:1.630~7.650,P=0.001)是肝硬化患者短期死亡的危险因素。PSM后肝硬化患者预后多因素分析显示,MELD评分≥15是肝硬化患者短期死亡的危险因素(HR=3.312, 95%CI:1.049~10.457,P=0.041)。结论肝硬化合并PVT增加上消化道出血或再出血风险,但其不是肝硬化患者短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MELD评分≥15是肝硬化患者短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该文对《肝硬化门静脉血栓管理专家共识》中门静脉血栓的流行病学,对肝硬化预后的影响、危险因素、影像学检查、诊断、病情评估和治疗策略等方面的推荐要点予以解读,以期能让医师更好地理解其内容并合理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合并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14例术前存在P V T患者与32例术前无P V T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对比分析术后临床特征、血栓情况及再出血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匹配(P0.05).与无PVT患者相比,门静脉高压合并PVT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术后凝血功能、血小板、白细胞、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肝脏功能、腹水、肝性脑病、血栓分布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PVT患者相比,存在PVT患者,术后血栓程度较重(?2=6.45,P0.05).门静脉高压合并P V T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术后1、3、5年的累积出血率分别为0.00%、21.43%、21.43%,而对照组1、3、5年累积出血率0.00%、6.25%、6.2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32,P0.05).术前存在血栓组患者中,5例探查后改行冠腔分流、断流加分流术.结论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门静脉高压合并PVT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确切,但部分患者可根据个体情况施行冠腔分流术、断流加分流术.  相似文献   

20.
肝硬化是各种慢性肝病的晚期阶段,并发门静脉血栓(PVT),是其严重并发症之一。由于其高病隐匿,大多数患者并发门静脉高压时才得以发现,这时血栓已出现不同程度机化,内外科处理十分困难。随着人们对该病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影像学水平的提高,肝硬化并发PVT的确诊率有升高趋势。回顾分析2001年1月-2009年10月我院收治的46例肝硬化并发PVT患者临床特点,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