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评价二次TURBT联合表柔比星(EPI)与吉西他滨(GEM)序贯膀胱灌注治疗T1期高危膀胱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初次行TURBT治疗的病理分型为T1期高危(G2、G3)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56例,随机分为三组。EPI组17例,给予EPI50mg膀胱灌注,每周1次共6次;GEM组19例,给予GEM1 000mg膀胱灌注,每周1次共6次;EPI+GEM组20例,给予EPI50mg、GEM1 000mg膀胱灌注,每周1次共6次。三组术后6周均采用二次TURBT治疗,比较三组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改变及灌注化疗不良反应的差异。随访周期12~24个月,比较三组无复发生存率及进展率的变化。结果:EPI组、GEM组、EPI+GEM组病理分级下降率分别为35.3%(6/17)、36.8%(7/19)及45%(9/20),EPI+GEM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PI组、GEM组、EPI+GEM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8%、10.4%、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年肿瘤无复发生存率EPI组、GEM组、EPI+GEM组为70.6%(12/17)、73.7%(14/19)、80.0%(16/20),EPI+GEM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PI组、GEM组、EPI+GEM组膀胱癌进展率分别为5.9%、5.2%、5.0%,各组进展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T1期高危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采用二次TURBT术联合EPI、GEM序贯膀胱灌注化疗,术后病理分级下降,2年复发率降低,较单用EPI及GEM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不能改变膀胱癌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吉西他滨(GEM)与表柔比星(EPI)膀胱灌注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80例纳入研究,全部患者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后随机分别予以GEM和EPI膀胱灌注治疗.随访1~2年,观察两组的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GEM组2年内复发率为20.0%,EPI组2年内复发率为22.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5%(GEM组)和32.5%(EPI组),GEM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EPI组(χ2=4.621,P<0.05).结论 GEM和EPI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效果相近,而GEM膀胱灌注不良反应更少,患者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并评价吉西他滨(GEM)膀胱灌注在治疗复发性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80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后行羟基喜树碱常规膀胱灌注治疗1年内首次复发且经膀胱镜活检证实为NMIBC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第2次TURBt,术后即刻行膀胱灌注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GEM 1 000 mg剂量进行膀胱灌注,而对照组患者则继续采取羟基喜树碱30 mg剂量进行膀胱灌注。所有患者定期行膀胱镜检查,临床随访时间设定为2年,随访期内观察两组患者在肿瘤复发率、再次复发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的差异。结果:随访期间,两组患者生存率均为100%,观察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7.5%vs.52.5%,P0.05),肿瘤复发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18.35±2.46)个月vs.(10.83±3.07)个月,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5%与1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膀胱刺激症状,经暂停膀胱灌注治疗后自行缓解,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血液学及其他不良事件。结论:相较于羟基喜树碱,GEM在膀胱灌注治疗复发性NMIBC患者方面有其独特优势,它能显著提高膀胱灌注治疗的疗效,降低肿瘤患者的复发率并延长复发时间,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膀胱灌注化疗对不同级别输尿管尿路上皮细胞癌患者行肾、输尿管及膀胱袖状切除术后再发膀胱癌的影响.方法 对194例原发性输尿管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术后2年内各级别肿瘤患者中吡柔比星灌注组与未灌注组的膀胱癌复发率.结果 行根治性肾、输尿管及膀胱袖状切除术2年后,灌注组复发率23.9%(28/117)明显低于未灌注组的39.0%(3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G1肿瘤灌注患者复发率为5.0%(1/20),未灌注患者复发率14.3%(3/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2肿瘤灌注患者复发率21.4%(12/56)明显低于未灌注组的43.9%(18/41)(P<0.05);G3肿瘤灌注患者复发率36.6%(15/41),未灌注患者复发率60.0%(9/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原发性输尿管尿路上皮癌患者,术后膀胱灌注化疗可预防输尿管尿路上皮癌患者术后膀胱癌的发生.尤其对G2肿瘤患者,术后膀胱灌注化疗可有效预防肿瘤的膀胱内复发;但其对G1及G3肿瘤患者无明显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膀胱灌注热化疗治疗T_1G_3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6例原发性或复发性T_1G_3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均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40例患者术后接受单独丝裂霉素进行膀胱灌注治疗,36例患者接受术后予丝裂霉素进行膀胱灌注热化疗。随访时间24个月。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无复发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结果:在76例患者中,单纯膀胱灌注化疗组肿瘤复发率及进展率分别为35%及22.5%,膀胱灌注热化疗组复发率及进展率分别为13.9%和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及P=0.036)。Kaplan-Meier分析显示两种治疗方法无复发生存率及无进展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及P=0.047)。结论:T_1G_3膀胱尿路上皮癌TURBT术后予MMC膀胱灌注热化疗治疗是安全,有效的。能有效降低T_1G_3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复发和肿瘤进展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吉西他滨膀胱灌注化疗治疗表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后复发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后表柔比星灌注化疗后复发的NMIBC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3例灌注复发后行吉西他滨辅助灌注化疗,29例继续表柔比星灌注化疗。比较两组辅助性膀胱灌注后肿瘤无复发生存率、复发间隔时间、进展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吉西他滨辅助性膀胱灌注患者的2年肿瘤无复发生存率达65.22%,显著高于表柔比星灌注组44.83%,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复发时间吉西他滨组[(15.87±3.36)月]明显长于表柔比星组[(10.06±3.04)月](P0.05)。两组患者进展率和进展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主要表现为尿频、血尿、尿痛等,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对于表柔比星辅助性膀胱灌注化疗后复发的NMIBC患者,给予吉西他滨辅助性膀胱灌注化疗疗效显著,能降低NMIBC复发率,延长无瘤生存时间,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膀胱灌注化疗对输尿管尿路上皮癌根治术后复发膀胱癌的影响。方法:对原发性输尿管尿路上皮癌患者术后膀胱灌注化疗及膀胱癌复发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行膀胱灌注化疗的膀胱癌复发率为20.8%(16/77),未接受膀胱灌注化疗的复发率为55.1%(27/49),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1肿瘤接受灌注治疗的复发率为8.0%(2/25),未接受灌注治疗的复发率为40.0%(6/15),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2肿瘤接受灌注治疗的复发率为20.6%(7/34),未接受灌注治疗的复发率为55.0%(11/20),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3肿瘤接受灌注治疗的复发率为38.9%(7/18),未接受灌注治疗复发率为71.4%(10/14),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小时内灌注的复发率为18.2%(4/22),术后2周开始行膀胱灌注的复发率为21.8%(12/55),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尿管尿路上皮癌术后膀胱灌注化疗能有效降低膀胱内尿路上皮癌的复发。G1、G2肿瘤患者术后膀胱灌注化疗预防术后复发膀胱癌的效果较G3肿瘤好。UTUC术后膀胱灌注化疗主要参考BUC的方案进行,尚未形成统一标准,今后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吉西他滨在膀胱癌灌注化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我科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辅以膀胱灌注化疗的80例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A组灌注1000 mg吉西他滨,B组灌注30 mg吡柔比星.所有患者随访2年,根据随访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2年生存率、复发率、肿瘤进展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膀胱肿瘤总复发率为46.25%,其中A组复发率为35.00%,B组复发率为57.50%,A组复发率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A组约30.00%,B组为45.0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进展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A组约5.00%,B组为12.5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URBT术后采用吉西他滨进行膀胱灌注,能较好地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复发或进展,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探究吉西他滨(GEM)膀胱灌注治疗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后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对血清VEGF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2019年6月在玉溪市人民医院接受TURBt治疗的132例NMIBC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GEM组和吡柔比星组(THP组),每组均为66例。两组均行TURBt治疗,GEM组术后立即采取GEM膀胱灌注,THP组术后立即采取THP膀胱灌注。通过对比两组术后灌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并随访1年,监测两组术后0.5年、1年的复发情形;分别在灌注前、灌注后0.5年及1年抽取4 m L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VEGF的水平。结果GEM组灌注后0.5年、1年复发率低于THP组,复发时间长于THP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灌注后0.5年、1年血清VEGF水平均低于灌注前,两组灌注后1年血清VEGF水平与灌注后0.5年水平相比,处于一个降低的趋势,但GEM组患者灌注后0.5年、1年血清VEGF均明显低于THP组,下降的趋势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EM膀胱灌注治疗在NMIBC病人行TURBt后取得的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二次电切对高危非肌层浸润膀胱尿路上皮癌复发和进展的作用。方法高危非肌层浸润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150例,在首次经尿道电切术后6周进行第二次经尿道电切78例(二次电切组),同期未行再次电切而常规治疗随访72例(常规随访组),比较2组患者的肿瘤复发和进展情况。结果二次电切的78例患者中,发现残存肿瘤者17例(21.8%),其中残存肌层浸润肿瘤者6例(7.7%)。随访12~54个月(中位时间33个月),二次电切组的肿瘤复发率和进展率分别为37.5%(27例)和18.1%(13例),未行二次电切组则分别为66.7%(48例)和20.8%(15例)。二次电切组的肿瘤复发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进展为肌层浸润肿瘤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电切术后半年内两组患者肿瘤复发率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而首次术后半年后,两组患者肿瘤复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非肌层浸润膀胱癌在首次电切术后进行二次电切可降低肿瘤复发率,但不能减少肿瘤进展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动脉导管化疗联合膀胱灌注化疗在T1G3膀胱癌保留膀胱术后的辅助治疗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4例接受保留膀胱术的T1G3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资料,其中经动脉导管化疗联合膀胱灌注化疗组22例(A组)和单纯膀胱灌注化疗组52例(B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个数及肿瘤是否初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在保留膀胱术后2~3周接受经动脉化疗,方案为吡柔比星/表柔比星40~60 mg+顺铂60~ 80 mg,间隔4~6周重复1次,每3次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采用相同膀胱灌注化疗方案.中位随访时间为32个月,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术后的肿瘤特异病死率、复发率、进展率及复发间隔,同时评价经动脉导管化疗的不良反应.结果 A、B组术后肿瘤特异病死率分别为0% (0/22)和13.5% (7/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6);复发率分别为13.6%( 3/22)和46.2%( 24/52),进展率分别为0%( 0/22)和21.2%(11/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48).两组肿瘤中位复发间隔分别为15个月和6.5个月.A组出现轻微恶心、呕吐12例,白细胞下降2例,粒细胞下降2例,肝功能损害4例,肾功能损害1例,所有损害均轻微、可逆. 结论 经动脉导管化疗联合膀胱灌注化疗可能有助于T1G3期膀胱癌患者保留膀胱术后预防肿瘤复发、进展和延长患者生存,其不良反应较轻,可用于T1G3期膀胱癌患者保留膀胱术后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阐明淋巴结清扫与脾切除在残胃癌手术中的重要性。方法远端残胃癌患者63例,行D_2行淋巴结切除23例,非D_2淋巴结切除40例,并行脾切除30例,未行脾切除33例。观察患者的术后总体生存率,分析残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临床病理特征、手术治疗和长期预后。结果D_2淋巴结清扫术和非D_2淋巴结清扫术切除淋巴结的平均数量分别为(16.5±1.5)枚和(7.7±1.4)枚,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T1/pT2肿瘤患者脾门区域无淋巴结转移,pT3/pT4肿瘤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4例;浸润深度为pT3/pT4肿瘤患者切脾组生存率高于保脾组(P0.01),而pT1/pT2肿瘤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深度为pT3/pT4肿瘤患者D_2淋巴清扫术组生存率高于非D_2组(P0.01),而pT1/pT2肿瘤患者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根治性淋巴结清扫与脾切除对晚期(pT3/pT4)残胃癌患者有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消痔灵注射液联合不同剂量羟基喜树碱(HCPT)膀胱灌注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90例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每组30例.A组:HCPT正常剂量(20 mg);B组:消痔灵(10 ml)+ HCPT小剂量(10 mg);C组:消痔灵(10 ml)+ HCPT正常剂量(20 mg).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术后常规灌注化疗,评判患者灌注后肿瘤复发情况、不良反应和生存质量(KPS评分).结果 B、C两组的KPS评分均优于A组(P<0.05)、复发率均显著低于A组(P<0.05),而B、C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灌注前后以及三组之间相比较,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消痔灵联合HCPT膀胱灌注安全有效,作用机制可能与VEGF无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术后再活检和电切术可否减少高危非肌层浸润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复发和进展.方法 高危非肌层浸润膀胱尿路上皮癌123例,经尿道电切术后4~6周进行再活检或电切52例,同期未行再次电切而常规随访71例,比较2组患者肿瘤复发和进展情况.结果 再活榆或电切的52例中,发现残存肿瘤28例(54%),其中肌层浸润肿瘤5例,行膀胱全切治疗2例、患者拒绝行膀胱全切3例.随访12~43个月,中位时间27个月,肿瘤复发24例(48%),进展为肌层浸润肿瘤10例(20%);常规随访组肿瘤复发49例(69%),肿瘤进展23例(32%).2组患者肿瘤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进展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首次电切术后再活检和电切可以降低高危非肌层浸润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复发率,但不能减少肿瘤进展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膀胱灌注免疫毒素对膀胱癌复发的预防作用.方法 用抗人膀胱癌单克隆抗体BDI-1与蓖麻毒素(RT)通过化学交联制备的抗人膀胱癌免疫毒素BDI-1-RT.将106例膀胱癌患者分两组,其中52例膀胱癌患者进行膀胱灌注免疫毒素的导向治疗,另54例患者进行丝裂霉素C灌注治疗.随访3~24个月,平均19.2个月.结果 免疫毒素用药组1例复发(1.9%);丝裂霉素C用药组7例复发(13.0%);两组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免疫毒素BDI-1-RT可能是更好地预防膀胱肿瘤复发的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膀胱癌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后行吉西他滨膀胱热灌注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行45℃吉西他滨热灌注治疗,对照组行吉西他滨常规膀胱灌注治疗。两组治疗持续时间和化疗方案一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血清前梯度蛋白2(AGR2)水平,远期生存率、复发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灌注治疗后两组患者sICAM-1和AGR2水平均较灌注前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sICAM-1和AGR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2年总复发率和非原位复发率分别为13.33%和3.33%,低于对照组的36.67%和26.67%(P均<0.05);观察组2年无复发生存期平均(22.43±3.41)个月,较对照组(19.04±3.12)个月延长(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吉西他滨膀胱热灌注治疗可有效降低膀胱癌患者血清sICAM-1和AGR2水平,预后好,能降低TURBT术后复发率,延长生存期,且安全性与常规灌注治疗相近,其治疗膀胱癌的临床前景可期。  相似文献   

17.
早期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探讨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后早期应用吡柔比星灌注化疗预防肿瘤复发的疗效。方法:对112例病理证实的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59例行早期灌注(Ⅰ组),53例行常规灌注(Ⅱ组)。Ⅰ组于术后6小时内将30mg吡柔比星溶于40ml蒸馏水膀胱内灌注,保留2小时后排出,术后7天开始规律膀胱灌注;Ⅱ组于术后7天开始吡柔比星规律膀胱灌注,比较两组患者膀胱肿瘤复发率。结果:随访7~54个月,平均35个月,Ⅰ组6例膀胱肿瘤复发,Ⅱ组13例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包括尿路刺激征、肉眼血尿等,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URBt后早期开始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可以显著降低膀胱肿瘤复发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和肝动脉灌注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infusion,TAI)在单发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辅助性介入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94例行手术切除的单发原发性肝癌患者根据术后辅助性介入方法不同,分为TACE组(n=49)和TAI组(n=45),同期选取术后均未行预防性介入治疗的30例作为对照组。TAI组采取单纯化疗药物灌注化疗,TACE组采用化疗药物与碘油混悬剂,所有患者随访至2016年9月,比较三组患者术后肿瘤复发情况,利用Kaplan-Meier分析三组患者无复发生存期。结果 TACE组和TAI组患者术后1年复发率分别为14.3%和13.3%,均低于对照组的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CE组患者术后2年和3年复发率分别为21.4%和30.3%,均低于TAI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中位无复发生存期,TACE组34.30个月,TAI组24.71个月,对照组12.90个月,Log-Rank检验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4.228,P0.001)。结论相比于TAI,TACE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2年和3年复发率,延长患者无复发生存期,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肿瘤整块切除术(ERBT)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本院泌尿外科治疗的79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观察组行经尿道双极等离子ERBT治疗(39例), 对照组行常规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cTURBT)治疗(40例)。所有患者术后规律行盐酸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 术后3、6、12、24个月行泌尿系彩超、膀胱镜检查。观察并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留置尿管时间、术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 79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 无中转开放手术, 无输血病例。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留置尿管时间及闭孔发射发生率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逼尿肌可见率高于对照组[92.3% (36/39)vs. 52.5%(21/40), P<0.05]。两组患者均无围手术期大出血、膀胱穿孔发生。观察组肿瘤复发5例(12.8%), 对照组复发14例(35.0%), 两组2年内总复发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吡柔比星早期膀胱灌注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2例接受经尿道膀胱电切术的患者按自愿原则分为2组,其中70例做为观察组,早期实施吡柔比星灌注。62例做为对照组,应用常规化疗药物灌注,对2组术后定期复查和随访,观察2 a后膀胱肿瘤复发率。结果 2 a后随访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柔比星早期灌注用于预防膀胱肿瘤切除后肿瘤复发率低,应用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