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症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以下简称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简诉为慢阻肺)是两种比较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有以下三种特征:中心呼吸道的炎症、气道阻塞症状、以及气道高反应性。在哮喘患者中,气道阻塞是典型的可逆和间断出现的症状,然而对于慢阻肺患者,是持续存在而不可逆的。随着对两种肺疾病研究的不断深入,可以发现在慢阻肺患者  相似文献   

2.
肺癌(lung cancer)是一种起源于呼吸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资料显示肺癌病人多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病史,慢阻肺几乎影响着全世界45%~63%的肺癌患者。研究表明慢阻肺可通过影响肺部微生物组而对肺癌的发生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目前针对慢阻肺合并肺癌的肺部微生物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主要通过对慢阻肺合并肺癌的发病机制及其与肺部微生态的相关性进行综述,为肺癌的防治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前期(pre-COPD)是指存在慢性呼吸道症状、肺部结构改变和(或)病理生理学改变, 但肺通气功能尚未达到慢阻肺诊断标准(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FVC<0.70), 在后续随访中更易进展为慢阻肺的人群。慢阻肺前期发生率高, 存在较大的异质性和复杂性。因此, 多维度精准辨析慢阻肺前期的发生发展, 加强慢阻肺前期的防控与诊治, 可能有助于延缓甚至阻断慢阻肺的发生发展, 减轻慢阻肺相关的疾病负担, 具有重大的公共卫生意义。因此本文对慢阻肺前期的定义、相关队列和临床试验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以提高对慢阻肺前期人群的认识, 进一步提升慢阻肺的早期防控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次研究拟通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CT的Bhalla评分与临床症状、肺功能、BODE等指标的相关性,寻找应用CT评价慢阻肺疾病合并支气管扩张的方法,并依此确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扩张的影像学分类及临床特点。结果根据CT影像表现分成两个分类:A型:单慢阻肺患者(72例),其中男性50例,女性22例,年龄46-88岁,平均69.56±9.09岁,B型:慢阻肺合并支气管扩张的患者(72例),其中男性55例,女性17例,年龄28-89岁,平均65.67±13.10岁。两组慢阻肺患者的临床特征、肺功能、Bhalla评分、BODE指数及急性加重等均存在差异。结论 1、慢阻肺合并支气管扩张的患者,有必要积极早期干预。2、CT Bhalla Score作为常规肺功能的补充,同时为评估慢阻肺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提供临床证据。  相似文献   

5.
由于大气污染和烟草消耗等因素的影响,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和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在上升,但是原发于气管、支气管的病变仍然是比较罕见的一类疾病。这类疾病主要包括局灶病变(如恶性或良性气管、支气管肿瘤)~([1])和弥漫性病变(如淀粉样变、气管支气管骨化病等)~([2])。罕见支气管腔内病变疾病发病原因和治疗方式不尽相同,有必要对其进行综述和总结。  相似文献   

6.
正支气管哮喘(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是具有不同病理生理学和炎症表型的异质性疾病。哮喘以慢性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多变可逆的气流受限以及随病程延长而出现的气道重构为主要特征,慢阻肺则以持续的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支气管上皮中GULP1蛋白的表达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根据其疾病进展分为轻中度组(n=64)和重度组(n=36),选取同期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n=50),比较不同组患者的GULP1蛋白表达阳性率,并对GULP1蛋白表达与慢阻肺分级以及肺泡巨噬细胞数量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支气管上皮中GULP1蛋白的表达阳性率(69.0%)显著高于对照组(2.0%)(P0.05);重度组患者的支气管上皮中GULP1蛋白的表达阳性率(97.2%)显著高于轻中度组(53.1%)(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支气管上皮中GULP1蛋白的表达评分与慢阻肺分级呈显著正相关(r=0.145,P=0.003);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慢阻肺患者支气管上皮中GULP1蛋白的表达与肺泡巨噬细胞数量呈显著正相关(r=0.432,P=0.015)。结论慢阻肺疾病患者支气管上皮中GULP1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GULP1蛋白参与慢阻肺疾病调控过程可能与肺泡巨噬细胞相关,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世界卫生组织估计,2020年慢阻肺将成为世界第3大死亡原因,位居世界经济负担第5位.我国40岁以上人群的慢阻肺患病率约为8.2%,每年致残人数达500万~ 1000万,致死人数达100万.慢阻肺诊断、处理和预防全球策略(简称慢阻肺全球策略)是依据循证医学证据的策略性文件,在最新的慢阻肺全球策略2013年更新版中,长效支气管舒张剂被推荐为慢阻肺稳定期治疗的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9.
正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ACO)是一种表现为持续性气流受限的肺部疾病,即具有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的部分临床特征,又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或慢阻肺)的部分临床特征。大量研究发现ACO患者具有呼吸道症状急性加重更加频繁,生活质量更差、肺功能下降更快等特点~([1-2])。目前ACO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其诊断缺乏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COPD患者下呼吸道的细菌菌丛的作用一直在讨论中。正常人下呼吸道是无菌的,但在稳定期COPD(sCOPD)患者下呼吸道的微生物样本中发现有细菌生长,最常见的细菌是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双球菌、卡它莫拉菌,并且这些阳性标本的细菌存在情况在加重期COPD(eCOPD)患者中更高,暗示了细菌感染的作用。当然,COPD下呼吸道的细菌感染的大多数研究是用痰培养或者支气管抽吸物,样本通常有上呼吸道菌丛污染。保护性样本刷(PSB)在取下呼吸道样本  相似文献   

11.
<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简称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可预防的以及可治疗的疾病,其特征是持续的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这是由呼吸道和/或肺泡异常所导致的,通常是由于大量接触有毒颗粒或气体造成的,并受到包括肺发育异常在内的宿主因素的影响。2017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估计全球慢阻肺的患病率为3.92%,估计慢阻肺导致的病死率为42/10万。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人们通过新一代测序分析技术发现,人体不同部位的菌群与疾病存在普遍联系,如肠道菌群、皮肤菌群、阴道菌群、口腔菌群及肺部菌群~([1-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急性加重更是影响疾病的进程。慢阻肺患者肺部菌群的地位和作用一直存在争议,测序技术的进步可以为我们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提供新思路。1慢阻肺肺部菌群早期的相关研究是Hilty等~([6])对支气管哮喘(简  相似文献   

1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简称慢阻肺),目前为全球第三大死因,感染是导致慢阻肺急性加重、疾病预后不佳和死亡的关键因素[1-2]。慢阻肺患者气道表面液体中的葡萄糖浓度升高与呼吸道感染和病情急性加重密切相关。气道葡萄糖浓度的变化可能是COPD患者对细菌、病毒等易感性增加的机制之一。本文将对感染性慢阻肺急性加重与气道葡萄糖浓度的相关性进行综述,为优化慢阻肺的临床预防与治疗方案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Luo W 《中华内科杂志》1999,38(9):596-598
正像其他疾病的防治研究领域进展一样,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呼吸系统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也是举世瞩目的。以下拟分为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支气管肺癌和间质性肺病(ILD)等五个方面加以概述。一、呼吸道感染在近20余年新确认的各种病原微生物造成的疾病中,我国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所引起的艾滋病和嗜肺军团菌肺炎均进行了有关的研究。1军团菌肺炎:自从1976年美国首次报道该病流行,并于1979年嗜肺军团菌(Legionellapneumophila,LP)被国际会议命名以后,我国于1980年3月证实了嗜肺军…  相似文献   

15.
肺微生物组是指定植在下呼吸道内的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的集合, 参与了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肺微生物组可能也参与调控多种神经系统疾病, 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现对肺微生物组与神经系统疾病之间的关系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支气管哮喘( 简称哮喘) 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简称慢阻肺) 是两种常见的气流阻塞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和临 床特点不同。但临床实践表明,要明确区分哮喘和慢阻肺有时并非易事。针对部分既有哮喘特点又有慢阻肺特点的 患者,在2014 年全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创议(GOLD) 和全球支气管哮喘防治创议(GINA) 科学委员会共同提出 了一个新名词--哮喘- 慢阻肺重叠综合征(ACOS)。至于ACOS 是哮喘和慢阻肺两种疾病的并存,还是与同一种 疾病的特殊表型,目前尚不清楚。ACOS 患者病情重,预后差,临床应引起高度重视,尚须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是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及病死率~[1]。慢阻肺患者缓解期主要表现为程度不等的呼吸困难、咳痰无力、活动耐力差,影响生存质量。肺康复是一种综合治疗方案,是对有症状和日常活动能力下降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采取的多学科综合干预措施,通过加强体力锻炼、呼吸训练及促进痰液排出等,增加呼吸  相似文献   

18.
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以持续性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是由有毒颗粒或气体导致的气道和/或肺泡异常引起的~([1])。慢阻肺位居当前世界人口死亡原因的第四位~([2]),预计至2020年将跃居世界人口死亡原因的第三位。由于危险因素的持续暴露及人口老龄化,慢阻肺的疾病负担在未来数十年内仍会增加~([3])。至今慢阻肺发病机制未明,近来研究认为自身  相似文献   

19.
呼吸道及肺局部的体液免疫反应是以IgA为中心而进行的。Humphrey等的实验证明,呼吸道及肺是一个产生抗体的器官,而其淋巴组织是产生抗体的基础,支气管有关的淋巴样组织及其所属淋巴结是呼吸道及肺局部免疫反应的中心环节。呼吸道局部产生的抗体大部分分泌到呼吸道内,一部分也可通过淋巴管进入血液。当肺疾病时,各种体液免疫因子可在血流和肺泡腔之间自由出入。所以为了掌握呼吸道及肺部疾病的体液免疫状态,对呼吸道、肺冲洗液和血清二者都需进行分析。呼吸道与消化道一样作为免疫器官,能对侵入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选择我院2011~2013年间住院的112例慢阻肺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慢阻肺合并支气管扩张组(n=48)和慢阻肺组(n=64),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胸部高分辨率CT(HRCT)、肺功能、血气分析表现,随访6个月记录两组患者的急性加重次数。结果慢阻肺合并支气管扩张组BMI低于慢阻肺组;日常咳脓性痰者比例、入院前一年的住院次数均明显高于慢阻肺组(P值分别0.01与0.05)。慢阻肺合并支气管扩张组患者FEV1%pred、FEV1/FVC、FVC%pred、DLCO%pred降低较单纯慢阻肺组更为显著(P0.05)。慢阻肺合并支气管扩张组6个月内平均每人发生急性加重次数(1.47±0.85次);高于慢阻肺组患者(1.06±0.54次),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阻肺患者中合并支气管扩张者较为常见,合并支气管扩张的慢阻肺患者肺功能下降更为明显,发生急性加重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