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优化检测载脂蛋白A-Ⅰ(apoA-Ⅰ)和载脂蛋白B(apoB)的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ID-LC-MS/MS)候选参考方法。方法选5个正常三酰甘油(TG)含量(TG≤2.3 mmol/L)的样品为校准品,2个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和1个正常三酰甘油患者的血清为待测样品。载脂蛋白经过变性、烷基化、胰蛋白酶酶解后,经LC-MS/MS进行分离和定量。对apoA-Ⅰ的特征肽AKPALEDLR、apoB的特征肽TGISPLALIK和TEVIPPLIENR进行母子离子对的优化。结果优化后与优化前的峰面积比范围在1.5至67.2之间。优化后,定性/定量离子对的比值的不精密度降低,最高降低3.1%(AKPALEDLR 338.2/403.2),最低降低0.6%(AKPALEDLR 338. 2/532. 4)。AKPALEDLR肽段和VQPYLDDFQK肽段定量apoA-Ⅰ结果一致;TEVIPPLIENR肽段和TGISPLALIK肽段定量apoB结果除HTG2外一致。结论选择合适的离子对可以显著提高载脂蛋白相应特征肽的峰面积,降低定性/定量离子对的比值的不精密度,使定量结果更准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LC-MS/MS)在载脂蛋白E(apo E)室间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方法分别将5份混合人血清样品冷链运送到76家实验室,用免疫比浊法(ITA)进行单次检测。以同位素标记精氨酸的肽段为内标,对标本进行变性、烷基化和胰蛋白酶酶解处理,液相色谱部分采用SB-C18色谱柱分离,质谱部分采用正离子模式和多反应监测定量。JMP13.0软件分析不同方法分组所对应的相对偏倚。结果对于所有样品,ITA检测apo E的方法组内不精密度在1.7%至20.4%之间。总不精密度在8%左右(s B~s E样品)。5个样品相对偏倚的均值分别是(按照样品浓度由低到高排列):-34.2%、-9.4%、-9.8%、-2.7%和-2.1%。高浓度样品比低浓度样品更接近LC-MS/MS检测结果。结论 LC-MS/MS检测apo E可评价免疫法的准确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载脂蛋白(apo)水平对血脂异常患者中罹患各种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206例高三酰甘油(TG>1.7 mmol/L)血症患者血清apo A-Ⅰ、apo B、apo CⅡ和apo CⅢ水平的变化,并以101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观察高TG血症患者罹患各种疾病的apo血清水平的相互关系。结果冠心病组、糖尿病组、脑梗死组、其他疾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除apo A-I降低外,apo B、apo CⅡ和apo CⅢ均升高(P<0.01)。在高TG血症患者中,冠心病组、糖尿病和脑梗死组与其他疾病组比较,分别表现为apo CⅡ和apo CⅢ,apo B、apo CⅡ和apo CⅢ,apo B和apo CⅢ血清水平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P<0.01)。结论有高TG血症的冠心病、糖尿病和脑梗死患者存在着apo的代谢紊乱,而不同组合的apo B、apo CⅡ和apo CⅢ血清水平的升高分别与这些疾病的发病危险因素有一定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载脂蛋白(apo)水平对血脂异常患者中罹患各种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206例高三酰甘油(TG〉1.7 mmol/L)血症患者血清apo A-Ⅰ、apo B、apo CⅡ和apo CⅢ水平的变化,并以101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观察高TG血症患者罹患各种疾病的apo血清水平的相互关系。结果冠心病组、糖尿病组、脑梗死组、其他疾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除apo A-I降低外,apo B、apo CⅡ和apo CⅢ均升高(P〈0.01)。在高TG血症患者中,冠心病组、糖尿病和脑梗死组与其他疾病组比较,分别表现为apo CⅡ和apo CⅢ,apo B、apo CⅡ和apo CⅢ,apo B和apo CⅢ血清水平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P〈0.01)。结论有高TG血症的冠心病、糖尿病和脑梗死患者存在着apo的代谢紊乱,而不同组合的apo B、apo CⅡ和apo CⅢ血清水平的升高分别与这些疾病的发病危险因素有一定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检测Ⅱ型糖尿病胰岛素、C-肽及血清胰岛细胞抗体(ICA),揭示胰岛素、C-肽水平及峰值与Ⅱ型糖尿病的关系,确诊成人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患者,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148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和48例健康体检者用胰岛素释放试验进行胰岛素、C-肽检测,用酶免疫法进行胰岛细胞抗体检测。结果Ⅱ型糖尿病胰岛素和C-肽峰值明显延迟,其胰岛素FINS值有差异。有12例ICA检测阳性,阳性率为8.1%。健康人胰岛细胞抗体均为阴性。结论胰岛素和C-肽检测可准确了解胰岛8细胞功能,胰岛素FINS值的差异可以对Ⅱ型糖尿病进一步分型,ICA检测可及早发现其中的成人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对指导Ⅱ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载脂蛋白B(apo B)/载脂蛋白AⅠ(apo AⅠ)比值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选择137例PCOS患者和116例健康女性,测量血脂并计算apo B/apo AⅠ比值,行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2-IR);对其中101例PCOS患者及20例健康女性行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术,以稳态期葡萄糖代谢率(M值)评估其胰岛素敏感性。根据健康人对照组M值下四分位数(P25)和apo B/apo AⅠ比值的四分位数将PCOS患者进行分组,用logistic回归分析apo B/apo AⅠ比值与IR发生风险的关系。结果 PCOS患者中,与非IR患者相比,IR患者的HOMA2-IR水平及apo B/apo AⅠ比值均显著增高,而M值水平降低(P<0.05);PCOS患者apo B/apo AⅠ比值与BMI、FPG、2 h PG、FINS、HOMA2-IR呈正相关(P均<0.05),与M值呈负相关;随apo B/apo AⅠ比值增高,M值逐渐降低(P<0.05)。apo B/apo AⅠ比值最高组发生IR的风险是最低组的5.42倍(P<0.05)。结论 PCOS患者中,apo B/apo AⅠ比值与IR密切相关,apo B/apo AⅠ比值增高是发生IR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apo)A1和apo B的候选参考方法在室间质量评价(EQ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5个水平的冰冻人血清制品作为EQA质评物,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ITA)检测。采用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ID-LC-MS/MS)定量技术对EQA样本进行定值,包括变性、烷基化和胰蛋白酶酶解处理,使用C18色谱柱分离,质谱采用正离子模式和多反应监测定量。结果有340家实验室使用ITA进行检测。apo A1项目,EQA2~EQA4 ID-LC-MS/MS结果均低于ITA的中位数;EQA1和EQA5 ID-LC-MS/MS结果高于ITA的中位数;Apo B项目,除EQA4外,其他ID-LC-MS/MS结果均低于ITA的中位数。结论采用ID-LC-MS/MS技术的候选参考方法在基于靶值的评价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背景:采用基因工程技术与酶解法制备重组降血压肽VLPVPR,酶解产物为多肽混合物,易受微生物侵染而发生降解.目的:分析胰蛋白酶酶解制备重组降血压肽VLPVPR过程中影响VLPVPR稳定性的因素,并对酶解工艺进行了优化.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酶解产物中降血压肽VLPVPR的含量.工程菌表达产物经0.22 μm膜过滤除菌,观察其酶解过程中降血压肽VLPVPR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与不过滤除菌酶解过程进行比较,探讨杂菌污染和工程菌自身蛋白水解酶对VLPVPR降解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对温度、pH、酶浓度和时间等酶解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与结论:降血压肽VLPVPR标准品与胰蛋白酶作用4 h,含量基本不发生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胰蛋白酶不能再进一步降解VLPVPR.经过过滤除菌后的细胞破碎上清液在酶解过程中的VLPVPR含量在达到最大后迅速降低,未经过滤除菌的样品中的降血压肽比过滤除菌的样品降解得更快,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工程菌释放的胞内酶和杂菌污染是导致VLPVPR降解的主要原因.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酶解制备重组降血压肽VLPVPR的最佳条件:温度30℃,pH9.5,胰蛋白酶终浓度180 U/mL,酶解时间1 h.  相似文献   

9.
两种酶切技术在ApoE基因多态性分析应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两种酶切技术在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检测的特点。方法对ApoE基因扩增DNA进行AfI Ⅲ和Hae Ⅱ双酶切,此外对这些标本的ApoE特异性扩增产物进行Hha I酶切,分别采用凝胶电泳方法检测酶切片段,分析基因型。结果双酶切PCR-RFLP分析对扩增产物218-bp酶切后4%琼脂糖电泳得到145-bp、168-bp和195-bp片段它们表示为apoε3,ε2和ε4,电泳显示六种ApoE基因型;单酶切技术6种可见片段可能出现:91bp,81bp,72bp,48bp,38bp,33bp,检测结果只有3种基因型较为肯定。结论 改良的ApoE基因双酶切多态性分析方法较为优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及阿司匹林对冠心病患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冠心病患者109例随机分为Ⅰ组(37例),Ⅱ组(29例),Ⅲ组(43例),分别应用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3组用药前后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3组用药后C-反应蛋白水平均较用药前降低(P<0.05),Ⅲ组C-反应蛋白水平降低优于Ⅰ组,Ⅱ组(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降低C-反应蛋白水平优于单用阿托伐他汀或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