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连续性血浆透析滤过(continuous plasma dialysis-filtration,CPDF)治疗后,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伴脓毒血症患者血浆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重症肝炎科接受CPDF治疗的21例患者,分别在CPDF治疗前及治疗开始后1 h、2 h、6h采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标本的TNF-α、IL-6、IL-8、IL-10浓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种细胞因子浓度均随CPDF时间延长而明显降低,在治疗2小时各项细胞因子的浓度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CPDF进程中,各细胞因子的筛系数和清除率在60min后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在2小时后无明显变化。结论 CPDF治疗能有效持续地清除急性肝衰竭伴脓毒血症患者的血浆促炎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2.
《肝脏》2017,(2)
目的 探讨血浆透析滤过治疗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接受血浆透析滤过治疗的HBV相关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短期预后(随访3个月)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析两组间的临床指标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卡方检验、t检验分析血浆透析滤过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41例患者血浆透析滤过治疗前的PTA为(18.33±7.75)%、TBil为(445.66±209.67)μmol/L、MELD评分为(32.08±6.75)分,3次血浆透析滤过治疗后第3天,PTA为(29.20±15.07)%、TBil为(396.88±151.78)μmol/L、MELD评分为(29.67±7.70)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826、2.042、2.026,均P0.05)。存活组12例,死亡组29例。存活组患者入院时合并肝硬化比例为16.7%,低于死亡组的68.9%(χ~2=7.351,P0.05);存活组诊断为肝衰竭至行血浆透析滤过治疗的间隔时间为(2.58±0.67)d,明显短于死亡组的(6.07±4.38)d(t=-4.167,P0.05);入院时存活组合并肝性脑病比例为83.3%,死亡组比例为9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72,P0.05);存活组急性肾损伤(AKI)II期及III期患者比例为8.3%,而死亡组为6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11,P0.05)。存活组患者3次血浆透析滤过治疗后第3天与治疗前相比,MELD评分下降(8.33±4.19)分、PTA增加(21.72±15.62)%,而死亡组患者与治疗前相比,MELD评分增加(0.55±6.66)分、PTA增加(6.38±17.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267、-2.633,均P0.05)。结论 血浆透析滤过治疗能改善HBV相关ACLF中晚期患者的肝功能及凝血功能;治疗前具有肝硬化基础、肝衰竭病程长、AKI分期高的患者预后差;治疗72 h后,PTA、MELD评分有显著改善的患者预后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察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 PE)联合血液滤过(hemofiltration,HF)治疗肝衰竭患者临床生化指标以及炎症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探讨其在肝衰竭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及意义.方法:在37例肝衰竭患者中,采用PE联合HF治疗17例、单用PE治疗20例,分别在治疗前后检测临床生化指标以及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白介素2受体(interleukin-2 receptor,IL-2R)、IL-6和IL-10的变化,并比较其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17例PE与HF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临床及生化指标除白蛋白(albumin,ALB)外均明显改善,治疗后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 T-BIL)、尿素氮(urea nitrogen,BUN)、肌酐(creatinine,Cr)、血氨(blood ammonia,NH和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与单用PE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P E联合H F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炎症细胞因子TNF、IL-2R、IL-6、IL-10均明显下降,也显著低于单用PE治疗组.此外,PE联合HF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近期总有效率为82.4%,显著高于PE治疗组.结论:PE联合HF治疗肝衰竭患者可显著降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疗效优于PE单独治疗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PE)联合血液滤过(HF)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亚急性肝衰竭(SALF)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7月-2015年1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抗结核药物所致SALF患者58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PE治疗组(n=27)和PE联合HF治疗组(n=31)。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和凝血功能的变化,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半年存活率。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PE治疗组和PE联合HF治疗组经治疗后,ALT、AST、TBil、GGT、ALP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均升高,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871、2.986、2.905、2.063、4.028、-2.591;2.940、2.935、2.940、2.918、4.981、-2.933,P值均0.05);两治疗组间ALT、AST、TBil、GGT、ALP、PTA变化的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891、-2.784、-2.194、-3.014、-0.294、-3.907,P值均0.05)。PE治疗组纠正高尿素(UREA)、高肌酐(Cr)、低钾血症、低钠血症、低氯血症、低钙血症有效率分别为80.00%、60.00%、81.82%、78.57%、88.89%、75.00%;PE联合HF治疗组纠正高UREA、高Cr、低钾血症、低钠血症、低氯血症、低钙血症有效率分别为85.71%、87.50%、85.71%、92.31%、92.31%、86.67%,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603、11.302、9.543、13.987、9.493、9.502,P值均0.05);PE治疗组疗效总有效率为88.89%,平均住院时间为36.36 d;PE联合HF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7%,平均住院时间为26.03 d;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06%、7.06%。结论 PE联合HF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SALF与单纯行PE治疗相比,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改善肝功能、纠正电解质紊乱、改善肾功能、提高总有效率、降低平均住院时间,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白蛋白透析联合血浆灌流治疗肝衰竭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在2010年1月至2012年4月期间,采用白蛋白透析联合血浆灌流治疗肝衰竭患者17例,每次治疗前后检测血常规、生化全套、血凝常规,并观察临床表现及生命体征。治疗前后均数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治疗前后患者血红蛋白、血小板、纤维蛋白原等安全性指标均无显著变化(P均0.05)。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乏力、纳差减轻,腹胀有所缓解,精神好转。单次治疗胆红素(t=12.74,P0.01)、肌酐(t=4.74,P0.01)及血氨(t=7.22,P0.01)水平显著下降。肝性脑病好转率71%,肝肾综合征好转率60%,出院时临床总有效率64.7%。结论白蛋白透析联合血浆灌流治疗肝衰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尤其适用于合并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的肝衰竭患者。  相似文献   

6.
急性或慢性基础上急性发作的肝衰竭(hapetic failure,HF)是一种临床危重症,除非能及时得到肝脏移植或自身肝功能恢复,否则患者病死率很高。急性肝衰竭(acute hapetic failure,AHF)可发生于无基础肝病的患者(也称为爆发性肝衰竭,fulminant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检测成分血浆滤过透析(fractionalplasma dia-filtration, FPDF)前后生化指标, 评价不同成分血浆分离器的临床生化指标变化.方法: 收集我科2004-2007年行FPDF治疗的患者56例(110次), 选用EC-2A、EC-3A和EC-4A 3种蛋白分离器进行对照评价性治疗, 根据蛋白分离器型号将患者随机分成2A、3A、4A 3组, 分别记录其治疗前后TBIL、DBIL、TP、ALB、CHE、PTA、INR、PLT及BUN、CR、NH3等值, 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前后肝功及凝血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 同时患者肾功能指标亦得到一定的改善(P <0.05). 各组之间, 4A组对蛋白结合毒素清除效果优于其他2组(P <0.05), 但同时伴有ALB的丢失. 2A组对BUN、CR的清除效果优于其他2组(P <0.05), 但相对治疗时间较长.结论: FPDF可作为重肝患者治疗的有效手段.在治疗过程建议根据患者情况选择不同成分血浆分离器, 在临床上推荐使用3A作为常规使用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使用连续性血浆透析滤过(CPDF)和血浆置换(PE)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浆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2012年3月~2017年4月西京医院收治的ACLF患者92例,其中46例接受常规护肝和支持治疗,另46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CPDF和PE治疗。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细胞因子水平,采用脂多糖法测定血清内毒素水平,使用L-8800氨基酸自动检测仪测定血清芳香族和支链氨基酸水平。结果 在治疗后,观察组血清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显著低于,而血清白蛋白(AL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和IL-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68.9±43.3) pg/ml对(89.7±39.5) pg/ml、(53.3±39.7) pg/ml 对(69.4±41.2) pg/ml和(271.7±135.4) pg/ml 对 (307.6±147.2) pg/ml,P<0.05];观察组血清内毒素水平为0.2(0.2,0.4) EU/ml,显著低于对照组【1.1(0.8,1.7) EU/mL,P<0.05】,血氨水平为(64.8±19.4) μg/L,显著低于对照组【(80.3±31.1) μg/L,P<0.05】,芳香氨基酸水平为2.1(1.5,2.7) mg/dL,显著低于对照组【(2.3(1.8,2.5) mg/dL,P<0.05】,而支链氨基酸水平为(2.6±0.5)mg/dL,显著高于对照组【(2.1±0.1) mg/dL,P<0.05】;在治疗6个月末,观察组死亡15例(32.6%),而对照组死亡20例(43.5%,P>0.05)。结论 使用PE联合CPDF治疗ACLF患者能降低血清毒素和细胞因子水平,短期改善肝功能指标,但是否能提高患者生存率,还需要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9.
宋闽宁  骆梅兰 《肝脏》2002,7(4):284-285
重型肝炎起病凶险、急骤 ,早期即可并发感染 ,而此时多为人工肝治疗最佳时机。为了解血浆置换治疗对肝衰竭继发感染的影响 ,对我院 3 7例重型肝炎患者 80例次血浆置换治疗进行临床及实验室观察 ,现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重型肝炎 3 7例 ,其中乙型 3 3例 ,非甲~戊型  相似文献   

10.
重型肝炎持续缓慢式血浆滤过透析治疗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持续缓慢式血浆滤过透析(PDF)是选择性的血浆置换与连续血液滤过透析结合进行人工肝支持治疗的一种方法。虽然治疗时间较普通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时间长,但它可以减少血浆的用量,同时能连续清除机体多余的水分及小分子的水溶性毒素,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和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初步探讨配对血浆滤过吸附(CPFA)串联血液透析对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择MODS患者7例,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CPFA串联血液透析(A)和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B)治疗,A,B治疗顺序随机,间隔一夜洗脱期(12h).记录患者相关的临床情况并计算治疗前后APACHE Ⅱ评分及最终人肾存活情况.分别在CPFA、HVHF治疗0、5、10h采集患者血浆,检测sE选择素、血栓调节蛋白(sTM)的浓度.另取不同治疗时间点患者血清与正常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共同孵育24h,检测上清液中sE选择素及sTM的浓度. 结果:(1)两种治疗平均动脉压(MAP)均明显升高(99.00±18.02 vs.120.75±20.02,92.33±18.33 vs.115.33±18.50,P<0.05),且升压药剂量减少;CPFA后APACHE Ⅱ评分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25±7.18 vs.19.00±6.83,P<0.05);HVHF后APACHE Ⅱ评分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7.00±5.29 vs.22.33±5.13,P>0.05);(2)患者体循环血清sE选择素、sTM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76.7±76.7 vs.35.1±10.4,8.44±1.81 vs.4.54±2.97,P<0.01);经过HVHF一个循环后E-选择及sTM水平略有下降(P>0.05),经过CPFA一个循环,这两种标志物的水平明显下降(179.1±77.4 vs.161.3±74.3,8.42±1.90 vs.6.83±1.39,P<0.05);HVHF或CPFA治疗后,患者体循环中血清sE选择素、sTM浓度有下降趋势,但均未达统计学意义(P>0.05);(3)HVHF治疗10h的血清刺激HUVEC,上清液中sTM水平明显下降(15.29±3.11 vs.10.29±2.74,P<0.05),5h时上清液中sE选择素、sTM的浓度变化不明显(37.33±8.33 vs.25.74±4.23,15.29±3.11 vs.12.93±3.12,P>0.05);CPFA治疗5h的血清刺激HUVEC,上清液中sTM的水平已明显下降(15.01±2.99 vs.11.41±2.72,P<0.05),到10h时上清液中sE选择素明显下降(37.99±8.75 vs.21.64±3.12,P<0.05),sTM浓度下降更显著(15.01±2.99 vs.9.32±3.21,P<0.01). 结论:MODS患者内皮细胞功能明显异常.CPFA较HVHF在一次循环中能更有效地清除sE选择素及sTM;体外实验表明相对于HVHF,CPFA能更早且更好的改善内皮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血浆灌流(PP)联合血浆置换(PE)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2月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科收治的72例ACLF患者,所有患者均在内科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根据病情不同,3~4 d进行1次人工肝治疗,平均每例患者进行1~3次),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联合组(n=40,PP联合PE治疗,共107例次)和对照组(n=32,单纯PE治疗,共85例次)。记录患者治疗前、术后及术后72 h的TBil、ALT和PTA。并在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评价。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用χ~2检验。结果所有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3.89%(46/72);术后72 h联合组和对照组患者的AL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9.54±86.23)U/L vs(354.75±100.76)U/L,t=2.60,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的TBil、ALT水平在术后(联合组:t值分别为6.69、15.84,P0.05,对照组:t值分别为5.34、14.38,P0.05)及术后72 h(联合组:t值分别为3.24、8.83,P0.05,对照组:t值分别为2.40、4.61,P0.05)均有降低;2组患者的PTA水平在术后与治疗前比较变化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83、5.01,P值均0.05)。联合组和对照组皮肤瘙痒、皮疹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口周或肢体麻木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28%vs 31.76%,χ~2=9.11,P0.05)。结论 PE联合PP与单纯PE治疗均可有效改善ACLF患者的临床疗效,2组治疗有效率近似;但联合组可节省40%~50%血浆,且降低了PE治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安全性更高,同时更符合目前血源紧缺的社会现实,是临床治疗手段的更佳选择。  相似文献   

13.
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病死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衰竭患者进行单纯血浆置换(PE)治疗病死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76例PE治疗的肝衰竭患者其年龄、性别、病因、临床病型、血生化、抗病毒治疗、并发症等对病死率的影响.结果:①PE治疗肝衰竭患者病死率为21.1%,肝衰竭好发年龄分布于20~50岁,年龄越大,病死率越高(P<0.01);②性别对肝衰竭病死率无影响(P>0.05);③药物性及重叠/混合性病毒感染所致肝衰竭的病死率高于单纯HBV感染所致肝衰竭(P<0.05);④急性、亚急性、慢加急性和慢性肝衰竭的病死率分别为85.0%、11.0%和29.6%;⑤凝血酶原活动度、天门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比值(ALT/AST)、血清总胆红素、低血糖、低钠血症等与PE治疗肝衰竭的病死率密切相关;⑥抗病毒治疗对乙肝病毒感染所致的肝衰竭病死率影响明显(P<0.01);⑦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和自发性腹膜炎等并发症对肝衰竭病死率的影响显著(P<0.01).结论:肝衰竭进行PE治疗的病死率受年龄、病因、临床病型、血生化结果、抗病毒治疗、并发症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浆置换(PE)治疗肝衰竭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90例PE治疗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其疗效的因素(年龄、病程、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和PE治疗的次数)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程、凝血酶原活动度和肝肾综合征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系数依次为1.805、1.997、2.319和4.047.其相对危险度依次为6.078、7.367、10.168和57.206.结论 年龄、病程、凝血酶原活动度和肝肾综合征是影响PE治疗肝衰竭疗效的正性危险因素,其中以肝肾综合征影响最大,其次是凝血酶原活动度、病程和年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联合持续血液滤过在急性药物性肝衰竭治疗中的疗效。方法28例患者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血浆置换联合持续血液滤过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变化。结果28例患者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由221.2±25.2μmol/L降至125.5±24.6μmol/L,P0.05;凝血酶原时间由36.2±9.3秒降至20.5±5.5秒,P0.05;谷丙转氨酶由1246±221U/L降至786±102U/L,P0.05;24例病情明显好转,生存率为85.7%。结论血浆置换联合持续血液滤过在急性药物性肝衰竭中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可以明显改善肝肾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对肝衰竭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干扰素(IFN)γ的清除效果,进一步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在肝衰竭治疗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36例肝衰竭患者,分别在血浆置换术前及多次治疗后的次日清晨采集血标本。用ELISA法测定血浆TNFα、IL-6、IFNγ的含量,计量资料治疗前后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结果 36例肝衰竭患者TNFα、IL-6、IFNγ治疗前分别为(381.23±190.57)ng/L、(77.9±83.09)ng/L、(534.65±471.19)ng/L,治疗后分别为(274.12±212.30)ng/L、(54.8±63.32)ng/L、(259.65±312.26)ng/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亚急性肝衰竭和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患者根据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又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结果发现,IL-6、TNFα在早、中、晚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IFNγ早、中、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IFNγ早期组与晚期组、中期组与晚期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经过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其中有29例肝衰竭患者好转痊愈,余7例恶化,TNFα、IL-6、IFNγ在好转痊愈组降低程度分别为(122.58±57.64)ng/L、(26.93±7.25)ng/L、(284.06±94.31)ng/L,均显著高于恶化组下降水平(P值均0.05)。急性肝衰竭有效率为66.67%,亚急性肝衰竭有效率为85.71%,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有效率为86.36%,慢性肝衰竭有效率为50.00%。结论连续的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能有效清除肝衰竭患者血浆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7.
我们从药物经济学的角度探讨血浆置换术(PE)对不同时期肝衰竭治疗的临床价值,以期为临床入选PE治疗肝衰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6例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其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的血浆置换治疗组118例和单纯内科综合治疗的对照组98例。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一周两组的临床症状、血生化指标、不良反应、转归情况和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LT、AST、TBIL和Cr水平明显降低(分别为394.20±156.40u/L对144.15±34.84u/L、374.54±151.34u/L对253.47±106.74u/L、399.01±146.18μmol/L对359.70±110.69μmol/L、189.72±121.94μmol/L对139.14±82.53μmol/L,P<0.01),血清CHE和PTA水平明显升高(2964.37±1475.45u/L对4480.97±1009.84u/L,40.01±17.99%对49.49±23.46%,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血清ALT、AST、TBil、Cr、CHE、PTA水平与治疗后一周的血清水平比,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组患者好转率明显高于单纯内科治疗的对照组(61.86%对34.70%,x2=15.63,P<0.001),而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93%对8.16%,x2=14.37,P<0.001);治疗组中好转组患者血清TBIL水平低于死亡患者(352.49±151.17μmol/L对397.25±173.53μmol/L,P<0.05),而PTA高于死亡患者(41.15±9.79%对36.24±8.23%,P<0.05);治疗组中死亡患者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征发生率明显高于好转组(32.5%对10.0%和20.0%对0.0%,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47%,经对症处理后能缓解。结论血浆置换明显提高了肝衰竭患者的好转率。  相似文献   

19.
陈凯红  蒲云川  毛燕群  张英  杨美蓉  尹翠兰  李超 《肝脏》2012,17(11):785-787
目的探讨日间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暴发性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3例有Ⅲ度及以上肝性脑病的急性、亚急性、慢加急/亚急性肝衰竭者,在综合性保肝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每日日间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血液滤过治疗后肝昏迷的神志转清率为72%,其中有11例患者肝性脑病持续时间长达7d;有6例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出院。以肝功能恢复正常出院来计算远期生存率,治疗后的神志转清率和远期生存率均以亚急性肝衰竭最高,急性肝衰竭次之,慢加急/亚急性肝衰竭则显著低于急性和亚急性肝衰竭。给予10次以上的血液滤过治疗对改善远期预后效果不明显。血液滤过治疗后外周血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较治疗前显著减少。结论采用每日日间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暴发性肝衰竭,可以有效地使严重肝性脑病者神志转清,延长其生命,对患者的远期生存亦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血浆置换治疗暴发性肝衰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国内外多家相继开展了血浆置换治疗暴发性肝衰竭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介绍血浆置换治疗暴发性肝衰竭的原理、临床应用情况及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