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同时性散发性双侧肾癌的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同时性散发性双肾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男47例,女17例,年龄25~69岁,平均51岁。59例患者无任何临床症状为体检时发现,2例以血尿就诊,3例以腰痛就诊,均未伴淋巴结及远处转移。肿瘤临床分期为T1a38例,T1b17例,T2a9例。结果:64例患者均行后腹腔镜手术治疗。4例患者行双侧肿瘤的同期手术切除,2例发生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行短期透析治疗。60例行双侧肿瘤分期手术切除,其中33例行双侧保留肾单位手术(NSS-NSS组),19例先行一侧根治性肾切除术后行另一侧保留肾单位手术(RN-NSS组),7例先行保留肾单位手术后行另一侧根治性肾切除术(NSS-RN组)。双侧肿瘤切除术后各组肌酐分别为89、110、102μmol/L。1例行双侧根治性肾切除,术后行常规透析治疗。术后随访7~9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9个月,50例患者无瘤生存,2例局部复发,5例发生转移,7例死亡。结论:后腹腔镜分期保留肾单位手术是同时散发性双肾癌的首选治疗策略,在完整切除肿瘤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保留肾功能。患者预后不因双侧肾脏受累而受到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肾上腺皮质癌预后的影响因素,以指导肾上腺皮质癌的诊治. 方法 经手术切除或穿刺活检病理确诊为肾上腺皮质癌患者40例,其中无内分泌功能皮质癌19例,有内分泌功能皮质癌21例.临床表现为库欣综合征14例,性征异常4例(女性男性化3例,男性性早熟1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3例.临床分期Ⅰ期2例,Ⅱ期10例.Ⅲ期7例.Ⅳ期21例.完整切除肿瘤18例,姑息性切除肿瘤10例,非手术治疗12例(其中介入栓塞治疗2例).随访2~121个月.比较肿瘤大小、有无内分泌功能、临床分期、手术治疗等与生存期的相关性.应用SPSS 11.5统计软件对生存期的组间比较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秩和检验.对各项临床病理指标与生存期的相关性行Pearson检验. 结果 不同性别、年龄、肿瘤发生侧别者生存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直径与生存期无相关性(P>0.05).无功能皮质癌患者19例平均随访37.0个月,其中死亡11例,平均存活11.0个月,存活8例,平均存活73.5个月;有功能皮质癌患者21例平均随访11.5个月,其中死亡19例,平均存活12.2个月.存活2例,存活时间4.8个月;2组生存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为Ⅰ期者2例分别随访66和120个月,均存活;Ⅱ期者10例随访(44.9±40.2)个月,其中存活4例,存活时间59.0个月;Ⅲ期者7例随访(34.5±29.8)个月,存活2例,存活时间为42.0个月;Ⅳ期者21例随访(7.1±6.7)个月,存活2例,存活时间8.0个月.各分期患者生存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078,P<0.05).7例Ⅲ期者中3例行扩大性联合脏器切除,4例行单纯肿瘤切除术.生存期分别为(54.3±35.2)与(19.6±16.0)个月,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1例Ⅳ期者中,姑息性手术治疗10例、非手术治疗11例.生存期分别为(10.05±9.0)、(4.5±1.5)个月,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1例非手术治疗者中,6例保守治疗者存活(5.3±1.3)个月、5例放弃治疗者存活(3.6±1.3)个月,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影响肾上腺皮质癌患者生存期的主要因素为有无内分泌功能和临床分期.Ⅰ期和Ⅱ期患者完整肿瘤切除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局部复发应积极再手术;外科手术对Ⅳ期患者预后无改善.  相似文献   

3.
Hu Y  Zhao YP  Liao Q  Li S  Zhang TP  Dai MH  Xu T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18):1398-1401
目的 探讨恶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ENTs)外科手术方式选择的策略.方法 收集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32例恶性PENT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17~71岁,平均46.3岁.回顾性分析恶性PENTs患者的手术方式选择及预后情况.结果 32例恶性PENTs中,功能性PENTs 12例、无功能性PENTs 20例.31例行手术治疗,其中4例行肿瘤局部切除,7例行Whipple手术,17例行胰体尾联合脾切除术,3例行剖腹探查肿瘤活检术.1例经CT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恶性PNETs后行保守治疗.2例患者随访18和19个月后失访,5例患者在术后1年内死亡,3例患者分别在术后14、26、49个月后死亡,22例术后平均随访28个月(4~83个月)仍然存活.生存分析结果显示,1、2、5年生存率分别为83.5%、72.6%、54.4%.结论 恶性PENTs应积极行手术治疗.胰头恶性PENTs是否行局部切除以及肿瘤减瘤手术尚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右半结肠(RH)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PD)的必要性及疗效。方法对9例RH联合PD手术患者采用child方式重建;右半结肠切除采用回肠末端与横结肠对端吻合,胰肠吻合以嵌入式捆绑吻合的治疗及随访结果分析。结果本组无围手术期死亡,其中胆肠瘘,切口感染2例;胆肠瘘,胰瘘1例;切口感染1例,均经静脉营养,抑制胰酶分泌等综合治疗而痊愈,3例患者平均存活23个月后死亡,另6例患者平均存活15.8个月,仍在随访中。结论RH联合PD手术需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其患者远期预后则取决于肿瘤分期和手术的完整切除。  相似文献   

5.
Liu CW  Pu Q  Zhu YK  Wu Z  Kou YL  Wang Y  Che GW  Liu LX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12):881-885
目的 观察侵袭性胸腺瘤的手术治疗效果,并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59例侵袭性胸腺瘤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患者为连续病例,男性34例,女性25例;年龄18~72岁,平均49岁.根治性手术44例,姑息切除或活检15例.Masaoka分期:Ⅱ期18例,Ⅲ期30例,Ⅳ期11例;Ⅱ期患者术后未接受辅助放疗或化疗,Ⅲ、Ⅳ期患者术后接受辅助放疗和(或)化疗26例,未接受辅助放疗或化疗15例.分析手术方式、Masaoka分期、辅助放疗和(或)化疗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本组59例患者随访时间1~111个月,平均54个月;失访3例,失访率6.1%.全组局部复发或全身转移19例,死亡14例,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6.8%、70.8%.单因素分析显示接受完全性切除手术、Masaoka分期较早及术后接受辅助放疗和(或)化疗的患者有较高的生存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是否完全性切除、术后接受辅助放疗和(或)化疗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Masaoka分期与侵袭性胸腺瘤患者预后相关;完全性切除手术及术后辅助放化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部分复发患者再次手术后亦可获得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颈动脉体瘤(CBT)的诊治经验及其手术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12年9月收治的24例颈动脉体瘤患者共30侧资料。其中双侧肿瘤6例,单侧18例。结果:24例均手术治疗,其中Shamblin I型17侧行单纯瘤体剥除;Shamblin II型7侧行瘤体剥除及颈外动脉切除;6侧Shamblin III型侧行瘤体剥离、颈内动脉部分切除伴颈内动脉重建术。24例患者肿瘤均完整切除,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出现短暂性脑神经损伤5侧(16.7%),永久性脑神经损伤1例(3.33%)。随访1~15年,未出现延迟性并发症及肿瘤复发。结论:手术是CBT的最有效方式,根据肿瘤大小及与动脉关系决定手术方式,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
腹膜后巨大肿瘤的手术切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膜后巨大肿瘤(GPRT)手术切除的原则,提高手术效果。方法:对102例GPRT患者施以手术切除.术中注重对手术难点问题的解决与手术技巧的改进。结果:其中完整切除肿瘤92例.肿瘤完整手术切除率达90.2%;姑息性减瘤术9例;仅行活检而放弃手术1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获随访89例.随访时间6个月~9年,5年生存率为43.6%。结论:手术切除GPRT是首选治疗方式;大血管与肿瘤的成功分离是达成手术彻底切除瘤体的关键;高质量的术前影像学检查,术中注意操作技巧的改进,能够显著提高GPRT的手术效果,减少手术导致邻近脏器的不必要丧失。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病灶内边界整块切除与分块切刮治疗恶性或局部侵袭性脊椎肿瘤患者的预后,评估肿瘤不同切除方式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2007年6月~2015年12月47例计划进行整块切除的脊柱原发性肿瘤或孤立性转移瘤患者(获得病灶内边界),按照肿瘤切除方式分为整块切除和分块切刮两组。其中32例患者进入整块切除组,15例未能完成肿瘤整块切除的患者进入分块切刮组。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恶性程度、累及部位、手术入路、是否全脊椎切除、随访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肿瘤局部复发、生存情况、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平均年龄、性别、肿瘤恶性程度、累及节段、手术入路、是否全脊椎切除、术后神经功能改善、随访时间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手术时间整块切除组424.53±236.93min,分块切刮组306.67±90.92min(P0.05);平均术中出血量整块切除组4043.75±2305.80ml,分块切刮组3680.00±3163.23ml(P0.05)。整块切除组和分块切刮组中,分别有11例(34.4%)和3例(20%)患者出现并发症(P0.05)。整块切除组肿瘤局部复发12例(37.5%),随访期内17例无瘤生存,8例带瘤生存,7例因肿瘤死亡;分块切刮组肿瘤局部复发9例(60%),无瘤生存,带瘤生存,因肿瘤死亡各5例。两组在肿瘤局部无复发生存率及总体生存率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脊柱恶性或侵袭性肿瘤进行整块切除,即使获得病灶内边界,较分块切刮仍具有较好的局部控制和生存率,但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PRPLS)的临床特征、诊疗方法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9例经病理确诊为PRPLS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方法、治疗方式及预后情况。结果:PRPLS无特异性临床表现,首发症状主要为腹部包块、腰背部隐痛、腹痛及腹胀,无症状者可体检发现;术前CT检查可准确进行肿瘤定位,准确率高达96.6%;29例患者包括21例初发治疗及8例复发再治患者,于我院行手术治疗27例,仅行化疗或仅行放化疗各1例,初发治疗肿瘤完整切除率100%,复发再治肿瘤完整切除率66.7%;截至2016年7月,13例随访期间肿瘤复发,76.9%为3年内复发,复发患者均再次行手术治疗;5例随访期内死亡,其余24例均存活,其中2例行减瘤手术及1例术后复发仅行化疗的患者短期内出现复发症状,生活质量较差。结论:PRPLS早期诊断较困难,CT检查是诊断该肿瘤并行肿瘤定位的重要方法。手术切除是PRPLS的首选治疗方法,完整切除肿瘤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PRPLS容易复发,复发者仍然首选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心脏肿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目的总结心脏肿瘤的发生部位、肿瘤性质、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1979年1月至2003年6月对195例心脏肿瘤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良性肿瘤186例(95.38%)、恶性肿瘤9例(4.62%);完整切除肿瘤188例,大部分或部分切除肿瘤7例。结果手术死亡5例,死亡率2.56%(5/195);手术成功190例(97.44%),术后随访3个月至15年,随访率96.84%(184/190),6例粘液瘤患者于术后4个月~2年内复发,4例恶性肿瘤分别于术后5个月~2年内死亡。结论心脏肿瘤以粘液瘤多见,彻底切除肿瘤是防止心脏肿瘤复发的关键,心脏恶性肿瘤手术近远期效果差;近10年心脏肿瘤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组织学分型及肿瘤分期对分化型甲状腺肿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7月-2005年7月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25例,中位随访时间为9年。采用Kaplan-M eier生存分析和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颈部淋巴结清除、甲状腺切除、病理学类型和癌症分期等临床因素与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的关系。结果:经过平均99.7个月的随访,无病生存率为77.5%,总生存率为93.6%。癌症分期与病患的无病生存率成反比(P=0.025);滤泡状肿瘤的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均低于乳头状肿瘤的无病生存率(P0.05),而颈部淋巴结清扫与否以及是否切除甲状腺对预后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肿瘤分期与组织学分型是分化型甲状腺癌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胃神经内分泌肿瘤(gNENs)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方式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80例gNENs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胃镜活组织检查.对于活组织检查结果提示分化较好、直径≤2 cm的gNENs,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对于活组织检查结果提示分化较差、直径>2 cm的gNENs,行手术切除,根据肿瘤所在的部位选择不同的术式.采用电话、书信及门诊复查相结合的方式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3年10月31日.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和计算生存率,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 80例gNENs患者临床表现为腹上区疼痛及不适的有58例.肿瘤部位:贲门部32例、胃体部40例、幽门部8例;肿瘤大体分型:溃疡型44例、息肉型25例、隆起型11例.肿瘤平均直径为2.6 cm(0.4~7.5 cm).肿瘤分级:G1级27例、G2级10例、G3级43例.肿瘤未发生转移45例,伴有淋巴结转移34例(远处转移2例),仅伴有远处转移1例.31例胃神经内分泌瘤患者行内镜切除术,术后均未接受辅助化疗.49例患者(胃神经内分泌瘤6例、胃神经内分泌癌43例)行根治性切除术,其中行近端胃大部切除术16例、远端胃大部切除术15例、全胃切除术15例、远端胃大部切除+肝转移灶切除术3例;34例患者行术后化疗,15例未行术后化疗.79例患者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42.0个月(2.0 ~ 113.0个月).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75.6个月(2.8 ~ 100.8个月),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1.3%、75.8%、66.5%.G1级、G2级、G3级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100.0%、38.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治疗方式、术后化疗、肿瘤大体类型、肿瘤直径、肿瘤分级、肿瘤分期与患者预后相关(r=9.550,17.488,25.038,14.994,6.897,25.234,22.066,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R=11.280,95%可信区间:5.353 ~19.121,P<0.05).结论 gNENs临床表现多无特异性,以腹上区疼痛及不适为主,肿瘤所在部位以贲门部、胃体部占大多数,gNENs的分级及分期情况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内镜或手术切除是治疗gNENs的主要方式,预后与患者的性别有关,女性患者的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胃间质瘤临床特征及治疗方式,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8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284例行胃间质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电话回访及门诊复查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6年9月30日。统计分析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绘制生存曲线采用Kaplan-Meier法,单因素分析临床病理特征与胃间质瘤患者预后关系采用Log-rank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84例患者,其中男性132例,女性152例;年龄27~84岁,中位年龄60岁,胃间质瘤直径0.2~20 cm,中位直径4 cm,268例患者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其中CD117阳性的98.51%(264/268),CD34阳性的97.76%(262/268);改良NIH危险度分级:极低危41例,低危114例,中危58例,高危62例。177例获得随访(随访率62.32%),中位随访时间31.7个月(9.5~71.3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根治性切除、肿瘤直径、改良NIH危险度分级与患者术后预后有关(P0.05)。结论胃间质瘤是常见的腹腔间质瘤,外科治疗是主要措施,手术根治性切除、肿瘤直径和NIH危险度分级是影响胃间质瘤预后的主要因素,药物靶向治疗一定程度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成人骨肉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成人骨肉瘤患者的临床与治疗特点,探讨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3年3月至2005年3月间收治并确诊为骨肉瘤的30例40岁以上成年患者的病例资料,以性别、年龄、肿瘤生长部位、肿瘤大小、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影像学表现、病理骨折、组织学分级、术前诊断正确性、Enneking外科分期、手术方式、化疗、远处转移13项因素为变量指标,应用Kaplan-Meier法测算生存率,应用Los-rank检验行单因素分析,应用Cox回归模型行多因素分析,检验研究这些因素与3年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所有30例患者均得到随访,存活17例,随访时间36~60个月,平均41个月;死亡13例,死亡时间为术后3~35个月,平均16个月,3年生存率56.7%.30例患者中四肢骨20例,中轴骨lO例;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22例正常,8例升高;影像学表现溶骨型17例,混合型8例,成骨型5例.3年生存率与年龄、肿瘤生长部位、血清AKP水平、Enneking外科分期、手术方式、远处转移相关(单因素P值<0.05),其中仅手术方式为独立相关影响因素(多因素P值<0.05),而与性别、肿瘤大小、影像学表现、病理骨折、组织学分级、化疗及术前诊断正确性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 成人骨肉瘤临床表现较年轻患者更好发于中轴骨,血清AKP水平多正常,影像学多见溶骨型改变.其预后与手术方式密切相关.成人骨肉瘤的治疗应当建立在充分切除肿瘤的基础上,以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原发性胆囊癌的外科治疗效果及预后因素。方法原发性胆囊癌患者92例,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通过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多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92例患者术后平均生存期15.49个月,中位生存期10.54个月;1年生存率45%,3年生存率37%,5年生存率13%。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理分级、肿瘤浸润深度、CA19-9、癌胚抗原、TNM分期、治疗方式与预后有关(P均0.05)。通过Cox模型分析多因素显示,TNM分期(HR=9.779,95%可信区间:2.262~42.276,P0.05),病理分级(HR=3.015,95%可信区间:1.145~7.938,P0.05),治疗方式(HR=2.213,95%可信区间:1.513~3.238,P0.05)为影响胆囊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胆囊癌的早期诊断率低,临床更多见中晚期患者。及时合理的手术可改善胆囊癌患者预后,本组Ⅰ、Ⅱ期患者行胆囊癌根治后生存率高于单纯的胆囊切除;Ⅲ、Ⅳ期患者行胆囊癌根治后生存率仍高于姑息手术;TNM分期越高,预后越差;肿瘤分化程度影响胆囊癌的预后,分化程度越低,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6.
颈椎原发性骨肿瘤的外科分期及其手术治疗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目的探讨颈椎原发性骨肿瘤的临床特点、外科分期、不同手术入路与术式的治疗效果。方法脊柱肿瘤的外科分期为4期。共观察45例病例,Ⅰ期10例,Ⅱ期11例,Ⅲ期9例,Ⅳ期15例。11例行囊内切除,18例包膜切除,15例广泛切除,1例仅单纯行后路固定。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10年,平均3年,1例上颈椎肿瘤术后高位瘫痪,因呼吸衰竭死亡。余44例术后近期疗效均较满意,局部疼痛和神经症状改善或缓解,2例眩晕患者术后症状消失;1例恶性神经鞘瘤和1例软骨肉瘤患者分别于术后13、24个月发生全身多处转移而衰竭死亡;1例骨母细胞瘤、1例软骨肉瘤、1例骨巨细胞瘤术后1年局部复发。结论应根据颈椎肿瘤的部位、外科分期选择相应的手术入路和术式。肿瘤的性质、手术方式及术后综合治疗对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胃镜治疗早期胃间质瘤的疗效。方法:将入院收治的60例早期胃间质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采用腹腔镜联合胃镜切除术、开腹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及局部复发转移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手术时间明显延长,而肿瘤定位时间、术中出血量、肠鸣音恢复时间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两组均无死亡病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局部复发转移率分别为16.7%、13.3%(P0.05);治疗组局部复发转移的平均时间为(47.7±6.18)个月,对照组局部复发转移的平均时间为(48.8±7.14)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胃镜下行早期胃间质瘤肿瘤切除在肿瘤根治性、远期预后等方面与开腹手术相当,但可提高手术定位准确性,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5例腹膜后副神经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32~68岁,平均46岁;有高血压症状者3例,无症状体检发现者2例.5例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3年.结果5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术中见肿瘤位于肾上极区3例,肾门区1例,肾下极区1例.术后病理证实为副神经节瘤.4例患者随访期间均未见复发与转移.2例高血压患者术后血压下降但未降至正常值范围,患者口服降压药辅助降压.1例术后1.5年肿瘤复发再次行手术切除瘤体.结论腹膜后副神经节瘤临床罕见,尽早手术切除是其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术中应尽可能的完整切除肿瘤组织,避免肿瘤组织的残留,预后主要取决于肿瘤是否复发与转移.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肾癌伴下腔静脉瘤栓患者的手术治疗策略及长期预后。方法行肾癌根治性切除及腔静脉瘤栓取出术患者107例,采用美国梅约医学中心的静脉瘤栓分级方法:Ⅰ级55例、Ⅱ级26例、Ⅲ级16例、Ⅳ级10例。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法比较不同级别瘤栓生存时间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肾癌伴腔静脉瘤栓患者生存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88例患者得到完整随访资料,中位随访时间59.8个月(3~143个月),中位生存期为50.1个月。Ⅰ~Ⅳ级瘤栓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6.8、48.1、41.9及23.3个月,5年总体生存率及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41.9%及47.7%,低级别瘤栓(Ⅰ~Ⅱ级瘤栓)患者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时间明显长于高级别(Ⅲ~Ⅳ级瘤栓患者),P0.05。在多因素回归分析中,瘤栓级别和Fuhrman分级是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对于无远处转移的患者,肾癌根治性切除及腔静脉瘤栓取出术是治疗肾癌伴腔静脉瘤栓的有效方法。瘤栓级别和Fuhrman分级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20.
185例胸腺瘤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胸腺瘤及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MG)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1979年10月~2004年7月外科治疗的185例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胸腺瘤94例(胸腺瘤组),胸腺瘤合并MG 91例(胸腺瘤合并MG组);手术根治性切除155例(83.8%),姑息性切除16例(8.6%),探查术14例(7.6%).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按Masaoka病理分期法进行分期,运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术后死亡5例,其余均缓解或治愈.两组患者的Masaoka病理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14,P<0.05);胸腺瘤病理分型与MG临床分型、病理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8.21,P>0.05).胸腺瘤组随访57例,随访1~10年,平均随访40.7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0.2%(40/57)、66.7%(22/33)、59.3%(16/27);胸腺瘤合并MG组随访55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8.2%(54/55)、86.4%(38/44)、81.6%(31/38),比较两组1、3、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3,P>0.05).随访112例中,Masaoka病理分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Ⅰ期93.7%,Ⅱ期79.2%,Ⅲ期51.4%,Ⅳ期0%,各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年=51.62,P<0.01).结论 胸腺瘤的病理类型与MG的临床分型无关,胸腺瘤术后生存率与分期显著有关,与是否合并MG无关.胸腺瘤伴MG以全身型为主,病理类型以淋巴细胞型常见.胸部CT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胸腺瘤.治疗原则应尽可能广泛切除肿瘤,术后根据具体情况辅以放疗、化疗.手术方式、病理分期对预后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