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老年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的临床特点、预后及影响生存的因素。方法 入选2006年1月1日至2011年3月31日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确诊为急性PTE的患者627例。按年龄分为两组:≥65岁组(n=309)和<65岁组(n=318)。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对预后及生存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间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7);≥ 65岁患者组全因死亡率明显高于<65岁患者组(P<0.001)。分析具体死亡原因后发现,≥65岁组中死于其他明确原因(包括重症感染、呼吸衰竭、肾脏衰竭、多脏器功能衰竭等)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65岁组(P=0.006)。行Cox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合并恶性肿瘤、肺动脉收缩压(SPAP)>50mmHg、PTE继发于2个月内的手术、较长的抗凝疗程与发生死亡相关。行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只有年龄、合并恶性肿瘤、SPAP>50mmHg、PTE继发于2个月内的手术及较长的抗凝疗程是发生死亡的高危因素。结论 老年PTE患者由于合并慢性基础疾病而导致长期预后不佳,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在规范化诊治PTE之外,应重视合并症的正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经抗凝治疗的中危、低危肺栓塞患者进行随访,分析其远期预后,探讨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自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初次诊断的424例非高危肺栓塞患者住院及门诊随访资料,电话随访患者出院后华法林应用情况、监测情况及临床转归,探讨其远期预后(死亡、再发深静脉血栓、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和/或右心衰竭、抗凝后引起出血)差别并分析导致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随访424例中、低危肺栓塞患者,为期1.0~5.5年,失访41例,死亡65例.不同危险分层非高危肺栓塞患者远期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5.261,P<0.05);不同危险分层间死亡、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出血及再发深静脉血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29,95%CI:1.008~1.049)、恶性肿瘤(OR=6.300,95%CI:2.906~13.658)、右心功能不全(OR=4.058,95%CI:2.482~6.635)、隐源性肿瘤(OR=22.667,95%CI:2.298~223.537)为影响长期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非高危肺栓塞患者预后存在差异.高龄、恶性肿瘤、右心功能不全及隐源性肿瘤可能是影响非高危肺栓塞患者不良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正>肺栓塞(PE)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为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其中肺血栓栓塞症(PTE)为肺栓塞的最常见类型[1]。急性肺栓塞可发生猝死,而长期慢性肺栓塞最终可能导致慢性右心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的后期生活质量。因其症状与体征不典型,临床上存在一定漏诊及误诊率。因此,及早评估肺栓塞严重程度并判断其预后,对于筛选不同危险分层的患者、给予相应治疗、改善预后、降低其经济负担至关重要。本文将主要从临床评分及实验室指标两方面,对  相似文献   

4.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溶栓治疗后的远期预后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分析急性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 (PTE)患者溶栓治疗后的远期预后。方法 对2 60例急性PTE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并随访 ,分析其临床资料及引起远期临床事件 [死亡、再发深静脉血栓形成、再发PTE、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和 (或 )右心衰竭、抗凝治疗出现大出血、依赖家庭氧疗 ]的危险因素。结果  2 60例PTE患者在住院期间死亡 2 2例 (8 5 % ) ,其中 1 5例 (62 8% )死于PTE。随访 2 2 7例患者 ,为期 3 9~ 8 4年 ,死亡 72例 (31 7% ) ,其中有 2 1例患者死于再发PTE。对随访资料完整的 1 65例患者进行远期临床事件的危险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显示 ,既往有血栓栓塞病史、抗凝治疗不足 6个月、植入下腔静脉滤器、溶栓后超声心动图仍显示右室功能障碍和 (或 )扩大、溶栓后超声多普勒仍测得肺动脉收缩压 >50mmHg、出院前核素肺通气 /灌注扫描显示肺血管床阻塞 >30 %与远期临床事件的发生相关 ;多变量分析显示 ,溶栓后超声心动图仍显示右室功能障碍和 (或 )扩大、溶栓后超声多普勒仍测得肺动脉收缩压 >50mmHg、出院前核素肺通气 /灌注扫描显示肺血管床阻塞 >30 %是PTE远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通过高危因素的确立 ,可予患者更积极的治疗 ,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急性非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9例随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9例急性非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的临床特点、抗凝治疗3月或6月的转归。方法分析9例经多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确诊的急性非大面积PTE患者的临床特点,对于首次发作伴随可去除危险因素(如手术、长期制动、长途乘车、长时间服用糖皮质激素等)的患者抗凝治疗3月,对于特发性或存在恶性肿瘤等持续性危险因素的患者抗凝治疗6月,在抗凝治疗期间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使其稳定在2.0~3.0,且分别自抗凝治疗起随访6月和9月。结果 1例(11.1%)6月抗凝治疗组患者死亡(死于胆囊癌晚期所致全身衰竭),8例(88.9%)3月抗凝治疗组患者均痊愈,随访期间未新发血栓。结论对于首次发作的伴随可去除危险因素的急性非大面积PTE患者选择抗凝治疗3月是安全有效的,血清D-二聚体是急性PTE可靠的初筛检查,多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为可靠的确诊急性肺栓塞(PE)的检查。  相似文献   

6.
<正>肺栓塞(PE)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为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常见类型有肺动脉血栓(PTE)、脂肪栓塞、空气栓塞、羊水栓塞等,以PTE多见,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急性PTE出现肺动脉广泛阻塞时,或大面积的PTE发生时,可造成相应阻塞部位血流支配区域肺组织的广泛坏死,严重影响患者心肺功能,并危及生命[1,2]。PTE发病率逐渐增高,有研究证实[3]:欧美国家发病率为1‰左右,发病原因有原发性和继发性,包括骨折、创伤、手术、恶性肿瘤、口服避孕药等。当各种栓子形成并阻塞肺动脉系统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肺栓塞(PE)患者基础疾病、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诊治方法,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方式对2002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24例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诊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4例肺栓塞患者中,治愈4例,好转15例,死亡5例。死亡5例中,4例为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PTE)。结论肺栓塞患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尤其是大面积PTE死亡率高。临床上对于存在危险因素者,要提高对肺动脉栓塞的警惕性,尽快行血气分析、D-二聚体、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部CT、CT肺动脉造影(CTPA)检查,抗凝溶栓治疗能安全有效治疗肺栓塞。  相似文献   

8.
48例恶性肿瘤并发肺血栓栓塞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患者发生肺血栓栓塞症(PTE)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以增强医生诊断意识。方法:对2000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北京安贞医院住院的48例恶性肿瘤合并PTE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呼吸系统肿瘤患者16例(33.33%),消化系统肿瘤患者13例(27.08%),泌尿生殖系统肿瘤患者9例(18.75%),乳腺癌患者8例(16.67%),血液系统肿瘤患者1例(2.08%),甲状腺癌患者1例(2.08%)。男性常见肿瘤为肺癌,女性常见肿瘤为乳腺癌。患者中以手术、年龄≥60岁、静脉血栓栓塞病史、伴发肿瘤转移等为常见危险因素。18例(37.50%)为诊断恶性肿瘤前发现PTE,4例(8.33%)发生在围手术期,26例(54.17%)为确诊恶性肿瘤后发现PTE。PTE治疗后好转出院35例(72.92%),治疗无效1例(2.08%),死亡6例(12.50%)。结论:恶性肿瘤患者是发生血栓事件的高危人群,早期正确评价恶性肿瘤患者合并PTE风险,做好预防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宗华  朱光发  梁瑛 《临床肺科杂志》2008,13(11):1392-1394
目的探讨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的远期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997~2004年收治我科的99例急性PT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长期随访,包括死亡、复发、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形成。对影响预后的因子进行相关分析。结果99例患者中,住院死亡2例(2.0%),失访7例(7.1%),共随访90例,随访时间(4.6±2.0)年。随访90例患者中,死亡10例(11.1%),PTE复发13例(14.4%),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10例(11.1%)。单因素χ^2检验显示治疗前PaO2〈60mmHg和肺动脉收缩压(SPAP)〉50mmHg、治疗后栓塞面积〉30%和SPAP〉40mmHg与远期临床事件的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后SPAP〉40mmHg与患者远期预后相关(P〈0.01)。结论治疗后仍有右心室功能异常且肺动脉收缩压〉40mmHg是影响急性PTE患者远期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依据肺栓塞严重指数(PESI)评分为中危肺栓塞(PTE)患者抗凝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住院抗凝治疗的PESI评分为中度危险患者88例,出院后接受持续3个月以上的华法林治疗,依据出院前情况判断短期疗效,出院后随访至少1年时间,分析随访结束前超声心动图、下肢血管彩超情况,观察出血发生率。结果:88例患者短期疗效,总有效率(治愈、显效及好转)86.4%,PESIⅢ级无死亡病例,PESIⅣ级有1例患者死亡,病死率1.1%。患者出院前与入院时血气分析、心肌损伤标志物对照,p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aCO_2、PO_2和SO_2较前上升,TNT及BNP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和随访期间对比,肺动脉收缩压、三尖瓣反流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心室左右径无明显差别。PTE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随访期间血栓再通率61.5%,PTE急性期及随访过程中,总体出血率4.6%,所有病例无PTE复发。结论:依据肺栓塞严重指数(PESI)评分为中危肺栓塞(PTE)患者抗凝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肺栓塞诊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动脉栓塞简称肺栓塞 (Pulmonary Embolism,PE) ,是指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 (以血栓最常见 )堵塞肺动脉及其分支引起的肺循环障碍的一种临床病理综合征。1 流行病学我国迄今尚无确切的肺栓塞流行病学资料。阜外医院报告的 90 0余例心肺血管病尸检资料中 ,肺段以上栓塞者达 10 0例 (11% ) ,其中风心病尸检达 2 9% ,心肌病达 2 6% ,肺心病达 19% ,说明心肺血管疾病是肺栓塞的主要危险因素。国外肺栓塞发病率、病死率都很高。美国每年肺栓塞发病率约 65万之多 ,其中死亡约 2 5万人 ,占全部疾病死亡原因的第三位。 70年代以来 ,肺栓塞有增加趋…  相似文献   

12.
<正>1肺栓塞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为其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包括肺血栓栓塞症(PTE)、脂肪栓塞综合征、羊水栓塞、空气栓塞、肿瘤栓塞等,其中PTE为肺栓塞的最常见类型。引起PTE的血栓主要来源于下肢的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除了下肢静脉血栓外,右心房血栓也是不容忽视的栓子来源,心房纤颤为引起左心房及右心房血栓的常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我科收治的1例心房颤动引起左心房巨大血栓及慢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1例进行总结,结合文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肺栓塞患者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特征。方法分析37例肺栓塞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诊治经过及预后。结果37例肺栓塞中,手术科室发生15例(40.5%),非手术科室发生22例(59.5%)。13.5%患者有呼吸困难、胸痛、咯血三联征,13.5%心电图有SⅠQⅢTⅢ表现,21.6%有肺动脉高压,8.1%肺栓塞患者最终死亡。手术科室肺栓塞患者Kaprini评分和SⅠQⅢTⅢ比例显著高于非手术科室,但两组在临床症状、体征和预后上无统计学差异。住院期间病死率为8.1%,1年内病死率13.5%。结论住院患者是肺栓塞的高危人群,病死率高。恰当的风险评分、预防、早期发现和治疗可能是减少其病死率和致死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慢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肺血栓栓塞症(Chronic 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是临床上常见的潜在致命的疾病[1].在美国每年大约有63万例患者新发PTE,2 500例患者发展为慢性肺动脉高压.在心血管疾病中,PTE的发病率仅次于冠心病和高血压病,位居第三位.PTE直接导致每年5万人死亡,20万人死于PTE相关疾患,病死率为20%~35%,占全部疾病死亡原因的第三位[2].外科手术是治疗PTE及慢性肺动脉高压的重要手段.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手术方式的改进和围手术期监护水平的提高,手术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不断降低,手术效果得到进一步肯定.  相似文献   

15.
老年急性肺血栓栓塞症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探讨老年肺血栓栓塞症(PTE)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期间年龄≥60岁的急性肺栓塞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2例,女36例,年龄范围60~88岁,平均(72±6)岁.结果 68例急性肺栓塞患者(33例同时存在深静脉血栓)发生肺栓塞的危险因素为高血压(38/68)、恶性肿瘤(22/68)、手术(20/68)、制动(20/68)、糖尿病(16168)及肥胖(14/68)等,其中48例患者同时具有2个以上危险因素.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53/68)、咳嗽(18/68)、胸痛(9/68)、心悸(9168)、晕厥(9/68)及下肢不对称性肿胀(21/68),其中62例患者血气分析表现为低氧血症,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达84%(47/56),X线胸片主要表现为肺部浸洞影(26/68)和胸腔积液(13/68),心电图主要表现为非特异性ST-T改变(40/68)及窦性心动过速(16/68).经CT肺动脉造影确诊47例,经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确诊20例.PTE抗凝治疗61例,溶栓治疗5例,放置下腔静脉滤器5例,56例经治疗后好转,出血事件发生率4%(3/68);病死率18%(12/68).结论 老年肺栓塞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为慢性疾病、恶性肿瘤、手术和制动,其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缺乏特异性,CT肺动脉造影是主要的确诊手段,抗凝治疗是老年肺栓塞患者最基本治疗,安全有效,应防止过度溶栓治疗和放置下腔静脉滤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多普勒超声估测肺动脉压力对于评估肺栓塞预后的作用.方法 对66例肺动脉栓塞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2008年欧洲心脏病协会颁布的急性肺栓塞诊治指南对肺栓塞患者进行危险分层,根据心脏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于存在三尖瓣反流的患者估测肺动脉收缩压,>40 mm Hg为肺动脉高压组,≤40 mm Hg为肺动脉压正常组.比较两组间临床指标和危险分层的差异.结果 肺动脉收缩压与肺栓塞患者的危险度分层关系密切(P<0.05),肺动脉高压组的氨基端前脑钠肽值较肺动脉压正常组明显增高(P<0.01),但其肌钙蛋白T值与肺动脉压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普勒超声估测肺动脉压力对于肺栓塞预后有一定的评估意义.  相似文献   

17.
老年肺栓塞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老年肺栓塞的危险因素、诊断与治疗方法。  方法 对 16例确诊为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 ,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6例患者除行基本检查外 ,全部或部分做了肺核素扫描、增强CT、超声心动图、肺动脉造影 ,其中 5例被误诊 ,误诊率 3 1 3 %。老年肺栓塞的高危因素依次为 :下肢静脉血栓、恶性肿瘤、慢性心肺疾病、手术后等。治疗则以溶栓、抗凝为主。 16例中 2例治愈 ,3例显效 ,8例好转 ,3例死亡。  结论  掌握老年肺栓塞的易患因素 ,密切观察临床症状和体征 ,必须的辅助检查及必要的确诊手段 ,可提高本病的检出率 ,及时的溶栓和抗凝治疗可治愈本病或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8.
黎莉  黄从新 《内科》2007,2(2):157-159
目的 探讨肺血栓栓塞症(PTE)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预后与心血管疾病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24例PTE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评估。结果 60岁以上患PTE比例最高,发病与危险因素关系密切,尤其是心血管病和深静脉血栓。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血气分析、D二聚体、肺动脉CT、心电图及超声检查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PTE引起心肌损伤,部分出现心肌酶、血肌红蛋白、肌钙蛋白增加。心肌酶、肌钙蛋白、肺动脉高压和PET死亡呈正相关,溶栓和抗凝治疗可降低PTE死亡。结论 PTE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与心血管疾患关系密切,血气分析、D二聚体、肺动脉CT有助于诊断,心肌酶、肌钙蛋白对PTE危险分层和预后评估有临床意义,溶栓和抗凝是目前治疗PTE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急性肺动脉栓塞(PTE)是直接威胁患者生命的危急重症之一,已成为我国常见心血管病[1],在美国也是公认的三大致死性心血管疾病之一[2],发病率有逐年增加趋势.由于PTE临床表现不典型,症状、体征缺乏特异性,常常与其他心肺疾病混淆,尤其是老年患者极易漏诊误诊,有的甚至误诊为冠心病、心衰.本文回顾分析21例老年PTE患者临床资料,旨在提高对老年肺栓塞的诊断意识及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20.
肺血栓栓塞症溶栓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溶栓治疗可以较迅速减轻肺血栓栓塞症 (PTE)患者的肺动脉机械性阻塞 ,改善肺血流动力学 ,降低大面积PTE的病死率 ,对改善次大面积PTE的预后也有一定作用。各种溶栓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相近。出血是溶栓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PTE患者心肺复苏过程中溶栓治疗可以提高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