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调查深圳地区人群中Jk(a-b-)表型检出率;探讨深圳地区Jk(a-b-)表型产生的分子机理。方法用尿素溶血实验筛选出Jk(a-b-)表型,采用微柱凝胶法进行Jk(a-b-)表型血清学确认试验,并对Jk(a-b-)表型标本进行DNA提取扩增及纯化测序。结果从20 453儿童标本中筛选出4例Jk(a-b-)表型,检出率为4∶20 453,分布频率为0.019 6。在对其中4名先证者基因分型中,共发现了2种基因型,纯合IVS5-1GA,杂合IVS5-1GA合并杂合896GA。结论深圳地区人群中Jk(a-b-)表型分布频率明显高于国内其它地区,检测到的基因型IVS5-1GA、杂合IVS5-1GA合并杂合896GA是中国人群中最常见的基因变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人群中,Kidd血型系统中Jk(a-b-)稀有血型个体的分布频率及分子遗传背景。方法用2 mol/L尿素溶解法,对50 000名广州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中的Jk(a-b-)血型个体进行筛选。用传统的血型血清学方法对筛选到的Jk(a-b-)表型进行确证。随后从静脉血中提取DNA,PCR方法扩增Kidd血型系统编码基因Jk的所有编码外显子,并直接进行测序分析。结果在50 000名无偿献血者中共筛选到10名Jk(a-b-)血型个体,在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人群中其分布频率约为0.02%。在对其中8名先证者基因分型中,共发现了2种基因型,纯合IVS5-1GA(n=6),杂合IVS5-1GA/杂合896GA(299GlyGlu)(n=2)。结论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人群中,Jk(a-b-)的分布频率高于已报道的北方人群。高频率分布于太平洋波利尼西亚群岛的变异IVS5-1GA,也是本人群中最常见的基因变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筛检Jk(a-b-)表型及其基因分型的方法,探讨Jk(a-b-)形成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红细胞在2mol/L尿素中溶血试验筛选20000名无偿献血者的Jk(a-b-)表型;以IgM型单克隆抗-Jka和-Jkb确认Jk(a-b-);PCR-SSP对Kidd血型做基因分型;PCR扩增JK基因4-11外显子及侧翼内含子,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结果在2mol/L尿素溶血试验中,除1例红细胞未发生溶血,初步认定为Jk(a-b-)型外,其他19999例标本均发生溶血。该例不溶血的Jk(a-b-)型与单克隆抗-Jka和-Jkb不发生凝集反应,该Jk(a-b-)表型个体的JK基因在第5内含子3’端拼接接受位点g突变为a,携带纯合子的IVS5-1g>a基因突变,第7外显子499A>G杂合,588A>G突变。结论尿素溶血初筛、单克隆抗体确认、基因分型和测序方法可以用于Kidd系统Jk(a-b-)血型的表型和分子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深圳地区儿童Kidd血型中JK(a-b-)表型。方法采用96孔微量板法尿素溶血实验从20 453例样本中筛选溶血阴性样本,血清学实验确认JK(a-b-)表型。结果 20 453例样本中筛选出4例JK(a-b-)表型,检出率为4∶20 453,频率为0.019 6。结论深圳地区儿童Kidd血型JK(a-b-)表型的检出率略低于广东番禺地区,但明显高于广东韶关、上海、中国台湾、中国澳门、日本等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中国汉族人群Jk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及其等位基因频率与组合分布特征。方法:选取127例血液标本,包括8例Jk(a-b-)标本与119例随机选择的中国深圳地区汉族健康无偿献血者血样,利用血清学方法与尿素溶血试验鉴定Kidd血型表型,并对Jk基因启动子与外显子1-11及其侧翼的区域扩增后测序,分析序列信息。结果:8例Jk(a-b-)标本全部携带JkB/JkB等位基因,并且分属于2种中国汉族人群常见的Jk_(null)基因型:6例为IVS5-1ga,2例为896GA。另外,对于Jk (a-b-)标本启动子区域的序列分析发现3个SNP:-110(rs900974)、-160(rs1484877)、-258(rs1484878)。统计不同Kidd表型中3个SNP的基因型频率显示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这表明,本研究所选择标本对中国汉族人群具有代表性。结论:Kidd血型的Jk基因在启动子区域具有多态性。本研究对其启动子区域3个SNP的等位基因频率的统计分析揭示了其在不同Kidd表型中的组合分布特征,为进一步进行群体遗传学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Kidd血型系统(JK,ISBT009)在临床输血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其血型抗原为尿素转运蛋白。JK(a-b-)表型为Kidd系统罕见的表型,其红细胞上缺乏相应的抗原,但能够在2mol/l尿素溶液中相当长的时间内不溶解,此表型在研究尿素转运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就JK(a-b-)表型的分子机理、临床及其诊断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检测Kidd血型系统的稀有JK(a-b-)表型的先证者及其家系中其他个体的表型及基因型,探讨本例JK(a-b-)表型的分子机理,分析遗传背景,为稀有血型个体输血治疗寻找相合供者提供科学依据。采用4 mol/L尿素溶血试验,筛选JK(a-b-)表型先证者,并对其进行家系调查。用血清学方法确认表型;用PCR-SSP方法检测基因型,并对JK基因外显子4-11及其侧翼的区域扩增后测序,分析序列信息。结果表明,先证者及其哥哥具有相同的表型JK(a-b-)和基因型Jkb/Jkb;其父母的表型为JK(a+b-),基因型为Jka/Jkb;妹妹的表型和基因型分别为JK(a+b-)和Jka/Jka。对外显子及其侧翼测序发现,先证者及其哥哥的内含子5的3’端拼接接受位点碱基g>a突变,其父母的该位点均为a/g杂合,其妹妹的该位点没有突变;内含子3(外显子4侧翼)nt-99位的碱基为g,其父母的该位点均为g/a杂合,其妹妹的该位点是a。结论:先证者及其哥哥具有相同的表型JK(a-b-)和基因型Jkb/Jkb,JK基因内含子5的3’端拼接接受位点的g>a突变可能是造成其JK(a-b-)表型的原因之一;家系中内含子3的nt-99位的碱基也具有多态性(ncbi:rs8090908),该位点多态性是否与JK(a-b-)表型相关值得进一步研究。本例家系Kidd血型系统符合显性遗传规律。对于稀有JK(a-b-)表型个体的家系,尤其是同胞兄妹进行血型调查,发现表型和基因型均相同的个体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在中国人群中发现的Jka抗原弱表达(Jka+w)与JK基因第4外显子130A的相关性。方法共有3800例中国深圳地区汉族献血者的全血标本,经尿素溶解试验筛检并采用常规血型学方法鉴定出Jk(a+w b-)表现型3例,同时选取100例非相关献血者作为对照组。基因组DNA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扩增JK基因第4—11外显子及部分内含子片段,并对PCR产物进行直接测序比对分析。结果 1)3例Jk(a+wb-)表型中,2例JK基因第4外显子nt130位点为G/G纯合子,且携带JKB/JKB等位基因;另1例为nt130G/A杂合子,携带JKA/JKB等位基因。2)对照组100例Kidd血型表型分别是,24例Jk(a+b-)型,43例Jk(a+b+)型,33例Jk(a-b+)型。在24例Jk(a+b-)表型中,1例nt130G/G纯合子,6例nt130G/A,17例nt130A/A;43例Jk(a+b+)表型中,为7例nt130G/G,36例nt130G/A;33例Jk(a-b+)中均为nt130G/G纯合子基因型。3)在这103例标本中JK基因第8内含子5'端84位A突变为T,且均为84T/T纯合子。结论 130A突变位点在中国人群中较为常见,但未能证明是引起Jka抗原弱表达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JK(a-b-)表型在上饶献血人群中的分布频率,研究其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红细胞尿素溶血实验筛选出JK(a-b-)表型献血者,血清学进行确认实验。对Jk基因编码第4-11外显子进行PCR扩增,并测定序列。结果 38483份血液筛查标本中有1份标本未出现尿素溶血,血清学实验,确认为JK(a-b-)血型,分布频率约为0.0025%。Kidd血型基因分型为JKBΔ6/JKBΔ6。第6外显子测序结果为第5内含子剪切位点突变AGAA。结论上饶地区分布频率低于上海地区0.0039%、温州0.014%、广州0.02%。第6外显子的编码序列在转录和翻译过程中被遗漏,是一种导致Jk(a-b-)表型的常见变异,这是导致Jk(a-b-)的个体红细胞尿渗透障碍的遗传基础。明确该表型在本地献血人群中的分布频率,储存该表型的献血者血液,对保证该类表型患者的安全输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深圳地区汉族无偿献血人群Kidd血型系统基因多态性的分子遗传学背景.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深圳市血液中心无偿献血的74例汉族献血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红细胞尿素溶血试验及常规血清学方法鉴定献血者的Kidd血型表型.采用PCR扩增JK基因第4~11外显子及部分内含子片段,并且采用直接测序法对PCR扩增产物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①74例献血者的Kidd血型表型分别为Jk(a+b+)37例,Jk(a+b-)16例,Jk(a-b+)21例,未筛查出稀有Kidd血型表型Jk(a-b-).②74例献血者的DNA样本均成功扩增JK基因第4~5外显子、第6外显子、第7外显子、第8~9外显子、第10外显子、第11外显子区域.③DNA序列分析结果显示,37例Jk(a+b+)表型献血者DNA样本中,JK基因存在第9外显子c.838G>A和第7内含子c.664-68C>T杂合突变.21例Jk(a-b+)表型献血者DNA样本中,JK基因为c.838AA和c.664-68CC纯合型,而16例Jk(a+b-)表型献血者DNA样本中,JK基因为c.838GG和c.664-68TT纯合型.74例献血者DNA样本中,JK基因均为第8内含子c.811+84TT纯合型.结论 深圳地区汉族献血人群Kidd血型系统中,除存在JK基因第9外显子c.838G>A(p.Asp280Asn)突变以外,还存在第7内含子c.664-68C>T碱基置换,该突变可能与JKa/JKb基因多态性相关.并且JK基因第8内含子均为c.811+84TT纯合型,其在中国人群中属于常见的基因型.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国安徽地区人群中白血病的易感性与HLA—A、B、DRB1基因多态性之间的关联。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方法对安徽地区140例慢性髓系白血病(CML)、84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IJL)、90例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IJ)患者以及916名健康的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作为正常对照组进行了HLA基因分型,分别比较了病人组及正常对照组的HLA—A、B、DRB1位点的基因频率,通过x。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CML患者A2、A11、B58、DR9基因频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DR7基因频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AIJIJ患者A11、B13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ANLL患者A24、B58、DR9基因频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结论:HIA—A2、A11、B58、DR9是CML的易感基因,DR7是其拮抗基因;HLA—A11、B13是ALL的易感基因;HLA—A24、B58、DR9是ANLL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2.
细胞凋亡受抑作为肿瘤细胞的耐药机制,是急性白血病(AL)预后不良的原因之一.bcl-2家族是目前最受重视的调控细胞凋亡的基因家族,本研究为探讨bcl-2和bax基因在急性白血病表达的意义,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70例初治AL患者及20例正常人的bcl-2,bax,mdr-1基因mRNA水平的表达,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蛋白表达.结果表明,bcl-2和bax基因在AL患者广泛表达,bcl-2 mRNA平均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1.46 vs 0.71,P<0.05).bcl-2和bax基因表达及bax/bcl-2比值与AL患者的年龄、性别、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水平、骨髓原始细胞百分率、FAB分型和S+G2M%均未发现相关.Bcl-2蛋白表达(34.6%vs 69.2%,P<0.05),bax/bcl-2 mRNA比值(37.1%vs 82.9%,P<0.01)决定AL对化疗的敏感性,与AL CR率密切相关.bax/bcl-2 mRNA比值还是影响总生存期的因素.bcl-2与bax基因表达和mdr-1表达两者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耐药基因转导骨髓细胞对化疗病人造血系统的保护作用已受到人们的重视。本研究利用多药耐药基因-1(mdr-1)及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双基因转染小鼠骨髓细胞,观察造血细胞对两种耐药谱化疗药物的抵抗能力。结果表明,所用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率达到15%左右,转基因骨髓细胞CFU-GM对taxol及MTX的耐药能力明显增强,说明外源基因在祖细胞中的正确表达;转基因骨髓细胞回输给同系小鼠7个月后,FCM技术  相似文献   

14.
为了获得对白血病细胞有更强的抑制和诱导分化作用,本实验应用计算机优化设计,采用PCR扩增和分子克隆技术,分别扩增编码IL-6成熟蛋白的部分cDNA片段和编码LIF成熟蛋白的cDNA片段与人工设计的四肽接头连接到克隆载体,并将IL-6基因插入到LIF基因的N端,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BV220酶切位点之间,融合成编码单一的基因。采用30℃扩增菌体,42℃诱导,实现了在E.coli中表达预期的36kD蛋白谱带。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量的21%。经初步活性测定,重组融合因子对HL-60白血病细胞克隆生长的抑制明显地强于LIF和IL-6单独使用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肠球菌属的耐药性趋势和耐药基因分布,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对2008年1月至2012年5月间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的319株肠球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PCR方法对ermB、mef、gyrA耐药基因进行研究。结果319株肠球菌中以屎肠球菌最多205株(64.26%),其次为粪肠球菌63株(19.75%),其他种类肠球菌51株(15.99%)。肠球菌常用抗生素药敏结果显示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耐药率最低的是万古霉素(1.0%.1.6%),其次是利茶唑胺和替考拉宁(3.9%,3.2%),耐药率最高的是红霉素(94.6%,79.4%)。肠球菌中ermB基因阳性率为73.4%(234/319),gyrA基因阳性率为67.1%(214/319),reef基因均为阴性。结论肠球菌获得gyrA基因和ermB基因是肠球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和红霉素类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天然白介素(IL)12是一种异二聚体分子,其工程产品只能在真核细胞内表达,因而产量低,造价高,限制了临床应用。根据融合蛋白的原理,结合IL-12本身的结构特点进行推断,若将IL-12的二亚基(p35/p40)适当改造和融合,其产物可能同样地表达野生型IL-12的活性,这将为在原核表达系统内表达融合蛋白提供先决条件。将p40亚基cDNA中编码Ig-样区域的序列缺失,残余部分与p35亚基的cDNA3’端通过连接序列连接,构成融合IL-12 cDNA(fmIL-12C)。当此融合基因克隆人真核表达载体pMT/EP后在CHO细胞内表达,其产物具有野生型IL-12的活性,即刺激活化淋巴母细胞增殖。与此同时,融合IL-12的cDNA的表达使CHO细胞发生十分明显的形态变化,提示融合IL-12可能具有一些新活性。对此融合基因进一步改造及在原核系统内表达的可能性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1Materialsandmethods1.1CelllinesandvectorHumanlaryngealcarcinomacelllineHep-2weregrowninDulbeccomodifiedEaglemedium.Thep27eu-karyoticexpressionvectorpCMV-p27wasagiftfromDrLijinge.1.2DNAtransfectionDNAtransfectionbyLipofectamineac-cordingtothemanufacturer`sinstructions(Gibco).1.3AnalysisofcellcyclebyflowcytometryCellstransfectedwithpCMV-p27werecollectedbytrypsinization,fixedwith70%ethanol.After48hours,cellswerecollected,resuspendedin1mloflysisbuffe…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检测某地区结直肠癌患者KRAS基因和BRAF基因的突变状态及其与年龄、性别的关系.方法 由某地区30例结直肠癌患者石蜡组织中提取DNA,通过直接测序法及荧光定量PCR法检测KRAS基因及BRAF基因突变状态.结果 KRAS基因突变率为43.3%,共发现6种突变类型,主要位于12、13密码子,其中以c.38G>A突变率最高(38.5%).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提示KRAS突变与年龄或性别无相关性.BRAF基因突变率为0.结论 某地区结直肠癌患者KRAS基因突变率高,靶向治疗前进行突变状态检测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41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以及两个白血病细胞系K051与HL-60中肿瘤抑制基因p53及其拮抗基因mdm2的改变和相互关系。研究结果如下:①在可分析结果的33例急性白血病中,13例有染色体异常,但未发现与上述两个癌基因有关的12号或17号染色体异常;②41例急性白血病中8例可能有p53基因突变,发生率为19.5%,高于文献中同类报道的结果。p53基因点突变与急性白血病的FAB分型以及患者的预后无明显关系,主要发生在染色体核型正常的急性白血病患者;③在41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以及K051和HL-60两个细胞系中未检出mdm2基因的扩增;④发现51.2%(21/41)的急性白血病患者有较高水平的mdm2基因的表达,其中3例同时有p53基因突变(3/21);K051细胞系mdm2基因表达水平较低,而HL-60细胞系的表达水平则较高。mdm2基因的表达水平与白血病FAB分型、染色体异常及p53基因点突变无明显关系,与急性白血病的预后有一定的关系。根据上述结果进行了讨论,认为急性白血病中,虽然p53基因的突变率较低,但是由于其拮抗基因mdm2的过高表达,p53基因的失活仍然可能是急性白血病发生和发展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Smac和Apollon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Smae、Apollon基因在胃癌组织表达及两者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关系。方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Smac、Apollon的mRNA在38例胃癌组织,15例癌旁组织和10例正常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38例胃癌标本中表达Smac有20例(52.6%),而除3例癌旁组织外,其他癌旁组织和正常胃组织中均见Smae表达,可见8m8c在胃癌组织中低表达和非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pollon在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胃组织中分别有29例(76.3%)、4例(26.7%)和0例(0%)表达,Apollon在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中Apollon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ollon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其表达和Smac呈明显的负相关,两者的互相作用可能是导致胃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