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肾移植受者中分别应用IL-2受体拮抗剂(IL-2Ra)或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进行免疫诱导治疗的早期临床疗效,探讨DCD肾移植中如何选择合理的免疫抑制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器官移植科完成的110例DCD供肾肾移植受者资料。其中应用IL-2Ra进行免疫诱导82例(IL-2Ra组),应用ATG进行免疫诱导28例(ATG组),所有受者均采用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糖皮质激素三联免疫抑制方案。两组受者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血清肌酐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受者术后DGF、肺部感染、急性排斥反应(AR)发生情况以及移植肾/受者存活情况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IL-2Ra组和ATG组受者DGF发生率分别20.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63,P0.05),两组受者肺部感染、AR发生情况以及移植肾/受者存活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IL-2Ra组和ATG组肾移植受者术前及术后第90天血清肌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第1、2、4、7、14、21、30、60天血清肌酐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IL-2Ra和ATG都能有效预防肾移植受者术后AR的发生,需综合考虑供、受者情况选择合适的免疫诱导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再次肾移植受者和移植肾存活情况及长期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肾脏病中心接受肾移植受者临床资料。共纳入再次肾移植受者37例,首次肾移植受者5 374例。根据再次肾移植受者移植肾存活时间长短,将其分为长期存活组(19例,>5年)和短期存活组(18例,≤5年)。采用成组t检验比较长期和短期存活组供受者年龄、首次与再次肾移植间隔时间、HLA错配数和再次移植供肾冷/热缺血时间。采用卡方检验比较长期和短期存活组受者性别、再次移植供肾类型、再次移植前后群体反应性抗体阳性比例、首次移植失功移植肾切除比例、再次移植前免疫诱导比例及再次移植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和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比例。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再次和首次肾移植受者/移植肾1、5和10年存活率。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再次肾移植术后移植肾长期存活影响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截至2018年3月1日,37例再次肾移植受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52个月(11~323个月),2例死亡,18例发生移植肾失功,17例移植肾功能稳定。5 374例首次肾移植受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08.9个月(0.1~350.0个月),459例死亡,1 343例发生移植肾失功。再次移植组受者/移植肾1、5和10年存活率分别为86%/81%、86%/62%和82%/36%,首次移植组受者/移植肾1、5和10年存活率分别为99%/98%、93%/89%和88%/80%。再次移植组移植肾1、5和10年存活率均低于首次移植组(χ2=60.816、25.110和43.900,P均<0.05);再次移植组受者1年存活率低于首次移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09,P<0.05)。长期和短期存活组受者再次移植后移植肾DGF和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039和4.748,P均<0.05)。Cox回归分析结果示DGF和急性排斥反应是影响再次肾移植受者移植肾长期存活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4.317和4.571,P均<0.05)。 结论再次肾移植受者移植肾存活率低于首次肾移植受者,DGF和急性排斥反应是影响再次移植受者移植肾存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术前预处理及组织配型对高度致敏患者移植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8例高度致敏患者(高敏组)肾移植术前进行预处理及组织配型,观察患者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DGF)、排斥反应的发生和血肌酐(SCr)水平的变化。结果:高敏组术后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HAR)2例;其加速性排斥反应(ACR)、急性排斥反应(AR)以及DGF发生率均高于非高敏组受者,1年移植肾存活率则较低。高敏组中组织配型良好的受者较配型欠佳者AR发生率及术后1年SCr水平较低;术前预防性使用赛尼哌可降低术后的AR发生率。结论:预处理降低高度致敏患者群体反应性抗体(PRA),使患者易于配型成功,良好的组织配型和使用赛尼哌可降低术后AR的发生,均有助于移植肾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肾移植受者移植术后一年内发生急性排斥反应(acute rejection, AR)的影响因素及AR发生时间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21年10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肾脏病中心移植时年龄小于18岁的肾移植受者, 在排除6例非排斥反应导致的早期移植肾功能丧失受者后, 最终有106例受者纳入本次研究。其中, 男63例, 女43例;年龄15(12, 16)岁;供体来源为亲属供肾26例, 尸体供肾80例。根据是否发生移植肾AR及AR发生时间, 将其分为一年内发生AR组、一年后发生AR组和未发生AR组。回顾性对比分析3组儿童肾移植供、受者的临床特征、AR发生的影响因素和治疗结果。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3组AR发生后一年的肾功能情况;以移植肾功能丧失作为随访终点事件, 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一年内发生AR和一年后发生AR对移植肾生存率的影响。结果 106例儿童肾移植受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35个月, 有17例(16.0%)儿童受者出现了19次AR事件, 另89例受者截至随访终点未发生AR(未发生AR组)。其中一年内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肾移植受者预防性应用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R)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3年5月至2006年12月期间的肾移植受者655例,分为试验组(84例)和对照组(571例).两组受者在年龄、性别、群体反应抗体(PRA)、HLA配型、常规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试验组受者采取术前1次较大剂量(1.5 mg/kg)和术后短时间小剂量(0.5~1 mg/kg)预防性应用ATG-R;对照组受者仅采用常规免疫抑制方案.分析和比较两组受者术后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发生率、术后6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AR)发生率、术后6个月内感染发生率及人/肾1年存活率等指标.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DGF发生率分别为2.38%和8.40%,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内AR发生率分别为4.76%和11.03%,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6个月内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0.71%和9.8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人/肾1年存活率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移植受者预防性应用ATG-R能够明显降低DGF和AR发生率,且不增加感染发生率,是一种有效和安全的免疫诱导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5年3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器官移植中心行活体供肾移植术的104例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推荐的标准,将所有符合要求的受者分为消瘦组(BMI< 18.5 kg/m2)、正常组(BMI 18.5~23.9 kg,/n2)、肥胖和超重组(BMI> 23.9 kg/m2),比较3组移植肾术后1周、2周、3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血肌酐(Cr)变化、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 graft function,DGF)、1年内急性排斥反应(acute rejection,AR)发生率.结果 消瘦组与正常组DGF和AR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和超重组DGF及AR发生率较正常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瘦组、正常组、肥胖和超重组移植肾术后1周、2周、3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Cr变化均与BMI呈正比例关系,体型肥胖的受者Cr较体型瘦弱或正常者高,肾功能恢复慢.结论 BMI是DGF、AR的独立影响因素,肥胖和超重的受者术后发生DGF和AR风险高,Cr达到正常范围所需时间长,移植肾功能恢复慢.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高危肾移植的临床经验,寻找提高长期存活率的方法.方法 将1991年4月至2008年12月我院治疗的921例高危.肾移植病例分为儿童组(34例)、再次移植(再植)组(169例)、高敏组(35例)、高龄组(297例)、糖尿病组(112例)和肝炎病毒感染或携带(肝炎)组(274例),并以807例普通肾移植受者作为对照组,对受者和移植.肾(人/肾)存活率、急性和慢性排斥反应(AR/CR)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再植组、高敏组以及肝炎组人/肾存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高龄组仅患者生存率低于对照组(P<0.05).同对照组相比,儿童组和高敏组等免疫性高危受者AR/CR发生率高(P<0.05);高龄组、精尿病组以及肝炎组等非免疫性高危受者并发症的种类多,且发病率高.结论 减少AR发生,有利于提高免疫性高危患者的长期存活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提高非免疫性高危患者的长期存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采用LifePort保存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肾对移植肾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分析解放军三〇三医院2012年8月~2013年10月期间30个DCD案例肾移植后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同一供体两只供肾采用不同的保存方式,随机分入LifePort组(n=30)和普通冷藏组(n=30例),比较两组受者肾功能恢复延迟(DGF)、急性排斥反应(AR)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移植肾功能恢复等情况。结果:LifePort组受者的DGF发生率为20%(6/30),而普通冷藏组的DGF发生率为46.7%(1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AR发生率、围手术期移植肾存活率及受者存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ifePort组受者术后出院时血清肌酐恢复优于普通冷藏组,且平均住院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ifePort能有效改善离体DCD供肾的保存质量,降低受者DGF发生率,有利于移植肾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单中心儿童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acute rejection, AR)发生情况和对移植物及受者存活的影响及AR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2014年5月1日至2022年5月20日行儿童肾移植155例的临床资料, 排除12例术后1周内发生移植肾血栓受者后, 最终纳入143例。根据是否发生AR分为AR组(29例)和无AR组(114例), 比较两组供受者的基本资料和移植肾/受者存活率, 采用逻辑回归分析AR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143例儿童肾移植中, 130例(90.9%)来自尸体供肾, 其中儿童供肾120例(83.9%)。27例(18.9%)为婴幼儿受者(年龄<3岁)。中位随访时间为33.0(14.0, 58.6)个月, 29例(20.3%)出现34次AR。AR组的再次移植、儿童供肾和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rabbit anti-human thymocyte globulin, rATG)诱导比率分别为27.6%(8/29)、96.5%(28/29)和79.3%(23/29), 均显著高于无AR组的7.9%(9/114...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并比较扩大标准供者(ECD)和标准供者(SCD)供肾移植受者术后1年内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接受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90例肾移植受者临床资料,按供肾来源分为ECD组(31例)和SCD组(59例)。所有受者均应用免疫诱导及三联免疫抑制方案治疗(吗替麦考酚酯或麦考酚钠肠溶片+他克莫司或环孢素+甲泼尼龙)。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受者肾移植术后1年内血清肌酐(Scr)水平,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受者性别比例、受者/移植肾存活率及急性排斥反应(AR)、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ECD组和SCD组肾移植受者术后Scr水平逐步下降。术后1个月内(术后1、3、7、14和21 d)两组受者Scr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076、0.905、0.670、0.893和0.048,P均>0.05);术后1~12个月,除术后9个月两组受者Sc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27,P>0.05),其余各时间点ECD组受者Scr水平均高于SC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受者术后1年受者/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93.1%/80.6%和91.5/84.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734; χ2=0.246,P>0.05)。ECD组和SCD组AR发生率分别为12.9%(4/31)和18.6%(11/59),DGF发生率分别为22.6%(7/31)和22.0%(13/59),肺部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5.8%(8/31)和11.9%(7/59),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1.9%(13/31)和28.8%(17/5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与SCD相比,ECD供肾移植仍可获得相当的临床效果。在目前供器官来源严重缺乏的情况下,ECD的合理选择可以扩大供肾来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低剂量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rabbit anti-human thymocyte globulin, rATG)用于儿童肾移植诱导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1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移植科应用低剂量rATG诱导方案的儿童肾移植受者临床资料。观察术后1年受者/移植肾存活率、肾功能恢复情况、AR及不良反应。采用Friedman检验分析术后肾功能变化;根据术前基线资料分层, 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分析术后AR及不良反应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77例儿童肾移植受者, 术后1年内共有16例(20.78%)受者出现AR, 且均发生在术后前6个月;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 graft function, DGF)的发生率为14.29%(11/77)。移植术后严重感染的发生率为18.18%(14/77), BK病毒感染发生率为25.97%(20/77),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为32.47%(25/77)。术后1年受者/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97.40%(75/77)和94.81%(73/77)。卡方检验结果显示, 体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1(PGE1)应用于尸体肾移植术后肾功能延迟恢复(DGF)患者对移植肾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因急性排斥(AR)和急性肾小管坏死(ANT)导致DGF的127例临床资料,其中应用PGE1治疗56例(PGE1组),未用PGE1者71例(对照组).比较两组在出现DGF后的透析治疗时间、肾功能恢复情况、彩超的移植肾血流阻力指数(RI)及6个月内AR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GE1组透析治疗时间明显缩短(P<0.05),移植肾的血肌酐下降速度快(P<0.05),RI及6个月内AR发生率低(P<0.05).结论PGE1有利于尸体肾移植术后DGF患者移植肾功能的早期恢复,并能降低AR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肾功能延迟恢复(DGF)是肾移植术后早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但DGF对肾移植受者的影响尚存争议,考虑到DGF对移植肾存活率影响的不确定性,我们对本院110例DGF受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探讨DGF的发生对移植肾存活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肾移植术后高水平BK病毒尿症的危险因素及其对预防BK病毒相关性肾病(BKVAN)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62例保留规律随访资料的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受者BK病毒DNA载量分为高水平BK病毒尿症组(35例)和非高水平BK病毒尿症组(227例)。总结肾移植术后高水平BK病毒尿症的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肾移植术后发生高水平BK病毒尿症的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对受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262例肾移植受者中,35例发生高水平BK病毒尿症,发生率为13.4%。发生中位时间181(126,315)d,发生率在移植术后6个月内最高,6个月至2年逐渐降低,2年后有所回升。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治疗史、急性排斥反应(AR)、捐献类型及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是肾移植术后发生高水平BK病毒尿症的危险因素(均为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脑-心双死亡器官捐献(DBCD)、AR及DGF是肾移植术后发生高水平BK病毒尿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有ATG治疗史、发生AR、发生DGF以及捐献类型为DBCD的受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低于无ATG治疗史、无发生AR、无发生DGF及其他捐献类型[脑死亡器官捐献(DBD)、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和活体器官捐献]的受者(均为P0.05)。结论 DBCD、AR及DGF是肾移植术后发生高水平BK病毒尿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加强对此类受者的术后监测并给予早期干预可能是预防BKVAN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不同Remuzzi评分供肾移植后受者/移植肾预后情况。 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8年11月至2020年8月接受单肾移植的81例受者临床资料。根据供肾Remuzzi评分将81例受者分为低分组(Remuzzi评分0~3分,n=38)及高分组(43例)(Remuzzi评分4~6分,n=43)。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采用Graphpad 8.0.2绘制受者/移植肾生存曲线,并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低分组38例受者供肾Remuzzi评分为(2.23±0.87)分,高分组43例受者供肾Remuzzi评分为(4.56±0.6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449,P<0.05)。低分组术后1、3个月血清肌酐分别为(143±92)和(136±75) μmol/L,高分组分别为(138±80)和(123±39) μmol/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37和1.031,P均>0.05)。低分组术后6个月血清肌酐[107.5(60,821) μmol/L]低于高分组[113.0 (67,224) 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0.371,P<0.05)。低分组术后1、3和6个月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分别为(60±24)、(59±26)和(61±27)mL/min,高分组分别为(64±25)、(64±21)和(66±20)mL/mi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823、-0.903和-0.756,P均>0.05)。截至2022年2月14日,受者随访时间(29±6)个月(1~36个月)。低分组16例受者(42.1%)移植术后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高分组12例受者(27.9%)移植术后发生DG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0,P>0.05)。两组受者术后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68,P>0.05)。两组受者移植肾存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78,P<0.05)。低分组发生DGF、低分组未发生DGF、高分组发生DGF和高分组未发生DGF受者术后生存率及移植肾存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Remuzzi评分作为供肾病理学评估的重要部分,为肾移植受者术后治疗提供一定指导,评分较高供肾移植后受者也能获得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16.
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DGF)和急性排斥反应(AR)仍然是影响移植肾存活的重要因素,如何使用好免疫抑制药物以避免排斥反应的发生是移植成败的关键.本中心2009年1月至2010年5月间共有24例受者在肾移植后应用他克莫司(Tac)注射液,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他克莫司注射液在肾移植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DGF)和急性排斥反应(AR)仍然是影响移植肾存活的重要因素,如何使用好免疫抑制药物以避免排斥反应的发生是移植成败的关键.本中心2009年1月至2010年5月间共有24例受者在肾移植后应用他克莫司(Tac)注射液,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DGF)和急性排斥反应(AR)仍然是影响移植肾存活的重要因素,如何使用好免疫抑制药物以避免排斥反应的发生是移植成败的关键.本中心2009年1月至2010年5月间共有24例受者在肾移植后应用他克莫司(Tac)注射液,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DGF)和急性排斥反应(AR)仍然是影响移植肾存活的重要因素,如何使用好免疫抑制药物以避免排斥反应的发生是移植成败的关键.本中心2009年1月至2010年5月间共有24例受者在肾移植后应用他克莫司(Tac)注射液,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采用机械灌注保存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肾移植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发生及对早期移植物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10年3月至2012年11月期间44例DCD供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供肾保存方式不同,分为机械灌注组(n=10)和静态冷储组(n=34例),比较两组受者DGF发生情况和早期移植物功能。结果两组供、受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术后1周,机械灌注组无受者发生功能性DGF,而静态冷储组功能性DGF发生率为32.4%(1/34),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6.68,P<0.05);机械灌注组DGF发生率为10%(1/10),静态冷储组DGF发生率为29.4%(10/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5,P>0.05)。机械灌注过程中肾动脉流量小于60mL/min和阻力系数大于0.5mmHg.mL-1.min-1时,受者发生DGF的概率明显增高。结论机械灌注能有效降低DCD供肾移植受者功能性DGF发生率,是临床维持和修复DCD供肾的重要方法;机械灌注阻力系数和流量可以作为临床评估DCD供肾质量的重要参数,也是判断预后的有益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