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1(SFRP1)和β-连环蛋白(β-catenin)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35例NSCLC患者,采集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SFRP1、β-catenin表达,分析NSCLC患者癌组织SFRP1、β-catenin表达与病理特征的关系,癌组织SFRP1、β-catenin表达与预后的相关性。 结果癌组织SFRP1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组织(P<0.05),癌组织β-catenin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P<0.05);NSCLC患者癌组织SFRP1、β-catenin表达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P<0.05)。35例NSCLC患者总生存率为58.82%,癌组织SFRP1阳性、阴性表达患者生存率分别为84.62%和45.450%,癌组织SFRP1阳性表达与阴性表达患者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21,P=0.022);癌组织β-catenin阳性、阴性表达患者生存率分别为51.72%和100.00%。癌组织β-catenin阳性表达与阴性表达患者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28,P=0.028)。 结论NSCLC组织SFRP1、β-catenin表达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临床检测癌组织SFRP1、β-catenin表达可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PECAM1)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保存的老年NSCLC组织63例(NSCLC组),同时选取肺良性病变组织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PECAM1表达。结果 NSCLC组PECAM1阳性表达率为68.25%,明显高于对照组12.50%,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PECAM1表达与NSCLC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吸烟史、病理类型、TNM分期和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P0.0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PECAM1阳性表达率为88.89%,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52.78%(P0.05);PECAM1阳性表达患者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和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15个月和24个月,明显低于PECAM1阴性表达患者25个月和36个月(P0.05)。结论 PECAM1在NSCLC老年患者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其与淋巴结转移以及患者预后有一定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BCL6共抑制因子样蛋白(BCORL)1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79例手术后NSCLC癌组织标本及其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BCORL1蛋白表达,并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BCORL1蛋白表达对老年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结果 NSCLC老年患者癌组织BCORL1蛋白表达率(70.89%)显著高于癌旁组织(25.32%,P0.05);癌组织BCORL1蛋白阳性表达率与老年患者年龄、性别、病灶直径、病理学类型无关(P0.05),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79例接受了12~36个月的随访观察,BCORL1蛋白阳性表达者3年生存率[21.42%(14/56)]显著低于阴性表达者[47.83%(11/23);χ~2=5.505,P=0.019]。分化程度减低、淋巴结转移、BCORL1蛋白阳性表达是NSCLC老年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BCORL1在NSCLC组织中表达水平上调,并且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果蝇Zeste基因增强人类同源物(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EZH2)、RNA聚合酶2延长因子相关因子-2(RNA polymeraseⅡelongation factor-associated factor 2,EAF2)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我院保存的NSCLC组织110例,同时选取癌旁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EZH2、EAF2表达。结果 NSCLC组织EZH2阳性表达率为61.82%,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而EAF2阳性表达率为34.55%,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5);Ⅲ期、中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患者EZH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33%、76.32%和86.54%,明显高于Ⅰ-Ⅱ期、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而EAF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1.11%、15.79%和15.38%,明显低于Ⅰ-Ⅱ期、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EZH2和EAF2表达呈负相关(r_s=-0.531,P0.05)。结论 EZH2在NSCLC中呈高表达,而EAF2呈低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行手术切除的老年NSCLC患者100例,取患者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收集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包括性别、吸烟史、肿瘤大小、病理类型、组织学分化、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比较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iNOS阳性表达情况;比较不同病理特征iNOS阳性表达情况;生存曲线分析NSCLC患者iNOS表达与预后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癌组织iNOS阳性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01)。不同性别、吸烟史、肿瘤大小、组织学分化iNOS阳性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iNOS阳性表达显著高于Ⅰ~Ⅱ期(P<0.05);淋巴结转移iNOS阳性表达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P<0.05)。NSCLC患者iNOS阳性表达总生存期(OS)时间显著短于iNOS阴性表达(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Ⅲ~Ⅳ期、淋巴结转移和iNOS阳性表达为影响预后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NSC...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P16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及癌旁组织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NSCLC组织65例,距肿瘤边缘5 cm以上癌旁正常组织20例中VEGF、P16蛋白的表达。结果①VEGF在肺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72.3%,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阳性表达率35.0%(P<0.05);P16蛋白在肺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47.7%,明显低于癌旁组织的阳性表达率85.0%(P<0.05)。②P16蛋白的表达与肺癌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有关,而与病理类型无关;VEGF的表达与临床分析、淋巴结转移有关。NSCLC组织中P16蛋白与VEGF之间呈负相关(rs=-0.537,P<0.01)。结论 NSCLC组织中存在VEGF与P16蛋白表达的异常,且两者表达呈负相关,推测NSCLC的发病与血管生成及P16表达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7.
张璇  王亚帝  哈敏文 《山东医药》2012,52(13):74-76
目的通过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与癌旁组织中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核糖核苷还原酶调节因子1(RRM1)蛋白检测,探讨其表达与NSCLC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为NSCLC个体化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21例NSCLC患者术后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中ERCC1、RRM1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ERCC1、RRM1的表达与NSCLC患者总生存期(OS)、疾病进展时间(TTP)及中位OS、中位TTP之间的关系。结果①ERCC1、RRM1在NSCLC患者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3.72%、46.28%vs 23.14%、25.62%,P均<0.05);②接受术后铂类方案化疗并随访,ERCC1阴性表达者中位OS较阳性表达者明显延长(18.30 vs 11.00个月;χ2=8.756,P=0.003),中位TTP亦较阳性表达者明显延长(15.00 vs 9.30个月;χ2=8.740,P=0.003)。RRM1阴性表达者中,中位OS较RRM1阳性表达者明显延长(18.30vs 11.00个月;χ2=6.836,P=0.009),同时中位TTP亦较RRM1阳性表达者明显延长(11.20 vs 6.60个月;χ2=5.764,P=0.016);③121例NSCLC患者中,ERCC1、RRM1蛋白阴性表达者的中位OS、中位TTP较阳性表达者明显延长(P均<0.05)。结论 ERCC1、RRM1蛋白可能成为NSCLC患者对铂类药物敏感性的预测因子;二者联合检测有助于NSCLC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肺癌相关Livin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与p53基因的关系.方法 采用RT-PCR方法检测48例NSCLC组织Livinα mRNA的表达,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livin和p53蛋白在48例NSCLC患者肺癌组织切片中的表达.结果 48例NSCLC中15例检测到Livinα mRNA表达,其阳性表达率为31.3%,而正常肺组织和癌旁及良性疾病肺组织均未检测到Livinα mRNA表达.Livin蛋白在腺癌、低分化癌、有淋巴结转移者中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鳞癌和大细胞癌、高中分化癌和无淋巴结转移者(P<0.01),而癌旁组织和良性疾病肺组织未检出阳性表达.Livinα mRNA表达与p53呈正相关(r=0.457,P<0.01);livin蛋白表达与p53呈正相关(r=0.563,P<0.01).结论 Livin在NSCLC组织中高表达,可能成为肺癌诱导凋亡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细胞信号传导分子SMAD2和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蛋白激酶3(Serum and glucocorticoid-inducible protein kinase 3,SGK3)在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cancer,NSCL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和安阳市肿瘤医院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98例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回顾性分析法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资料结果收集98例NSCLC患者其98份癌组织标本(研究组)及98份癌旁组织标本(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组织标本均行SMAD2与SGK3蛋白的检测,并分析二者的表达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①NSCLC组织中SMAD2与SGK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 55%和74. 49%,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中SMAD2与SGK3蛋白阳性表达(17. 35%与15. 31%)(P 0. 05);②SMAD2蛋白表达与NSCLC患者性别、年龄、病理类型、肿瘤大小均无明显关系(P 0. 05); SMAD2蛋白表达与NSCLC患者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存在显著相关性(P 0. 05);③SGK3蛋白表达与NSCLC患者性别、年龄、病理类型、肿瘤大小均无明显关系(P 0. 05); SGK3蛋白表达与NSCLC患者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存在显著相关性(P 0. 05);④经单因素分析得出:低分化、淋巴结转移、SMAD2蛋白阳性表达、SGK3蛋白阳性表达患者生存时间均显著缩短(P 0. 05);⑤经多因素Cox分析得出: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SMAD2蛋白阳性、SGK3蛋白阳性均为影响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 SMAD2与SGK3蛋白在NSCLC组织中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其表达水平与NSCLC患者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均有显著相关,可能参与了NSCLC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因子双肾上腺样激酶1(DCLK1)和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A20)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DCLK1和A20在61例肺癌和22例癌旁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1)非小细胞肺癌原发灶组织和癌旁肺组织中A20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9.0%(36/61)和18.2%(4/22),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小细胞肺癌原发灶组织和癌旁肺组织中DCLK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1.3%(13/61)和27.3%(6/2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A20蛋白阳性水平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与NSCLC病理组织类型、肿瘤组织分化程度无相关性(P0.05)。DCLK1蛋白阳性水平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A20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其表达情况与淋巴结转移相关,可能参与了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和发展,DCLK1与非小细胞肺癌的进展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EAF2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择期行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103例,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肿瘤及癌旁组织中EAF2蛋白表达,所有患者随访截至2017年3月31日,随访中出现7例失访,随访率93.2%,利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Log-Rank检验对患者生存时间进行分析。结果 NSCLC组织中EAF2蛋白阳性表达率39.8%(41/103),癌旁组织中EAF2蛋白阳性表达率76.7%(79/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824,P=0.000);NSCLC组织中EAF2蛋白表达与分化程度、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EAF2蛋白阳性表达组和EAF2蛋白阴性表达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20.5个月和7.50个月,Log-Rank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6,P=0.038),EAF2蛋白阳性表达组患者平均总生存时间45.01个月,EAF2蛋白阴性表达组为32.47个月,Log-Rank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95,P=0.018)。结论 EAF2蛋白在NSCLC组织中呈低表达,且与患者预后有关,可能参与了NSCLC发生及进展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BAG-1、UGRP-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SP法检测130例NSCLC组织与3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的BAG-1、UGRP-1蛋白表达情况,并随访进行患者生存预后分析。结果 BAG-1蛋白在NSCLC和癌旁正常肺组织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15%和23.33%(P〈0.01),BAG-1蛋白在NSCLC内表达水平与组织学分化程度相关(P〈0.05),BAG-1蛋白阳性表达患者5 a生存率高于阴性表达患者(P〈0.05)。UGRP-1蛋白在NSCLC和癌旁正常肺组织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69%和86.67%(P〈0.01),UGRP-1蛋白在NSCLC内表达水平与组织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相关(P〈0.05),UGRP1蛋白阳性表达患者5 a生存率高于阴性表达患者(P〈0.05)。BAG-1与UGRP-1蛋白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BAG-1、UGRP-1蛋白表达与NSCLC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的关系,可作为NSCLC早期筛选的一项指标,并对疾病的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Livin、Survivin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5例NSCLC病人的癌和癌旁组织标本中Livin及Survivin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参数的关系以及二者表达的相关性,并通过随访研究其与NSCLC患者5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Livin和Survivin在NSCLC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在NSCLC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是否吸烟、癌组织类型、肿瘤的大小、分化程度和TNM分期均无关(P0.05),而与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Livin和Survivin的表达无相关性;Livin和Survivin表达阳性者5年生存率均明显低于表达阴性者(P0.05)。结论 Livin和Survivin蛋白与NSCLC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有关,对NSCLC临床诊断和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杨波  房新志 《山东医药》2010,50(18):48-49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p73、BRCA1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15例NSCLC组织、65例癌旁组织中的p73、BRCA1蛋白。结果NSCLC组织中p73、BRCA1蛋白阳性率(66.96%、60.87%)明显高于癌旁组织(23.07%、15.38%),P均〈0.05;p73、BRCA1蛋白表达与NSCLC患者年龄、性别、组织类型、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均无关(P均〉0.05),p73与BRCA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194,P〈0.05)。结论NSCLC组织中p73、BRCA1表达上调在NSCLC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50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癌组织及20份癌旁正常组织中重组人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和p16的表达水平.结果 NSCLC组织中FHIT和p16的表达均低于癌旁正组织,两者表达呈正相关(r=0.951);FHIT表达与肿瘤分型、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分期显著相关(P均<0.05),而p16的表达仅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提示FHIT和p16在NSCLC的发生及发展中起重要作用;FHIT作为NSCLC病理诊断的参考指标较p16敏感性更强.  相似文献   

16.
张世栋  徐美林 《山东医药》2011,51(8):17-19,F0003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与核转录因子(NF-κB)p65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95例NSCLC(NSCLC组)和27例癌旁正常肺组织(对照组)中HMGB1、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HMGB1蛋白在NSCL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48.4%)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P〈0.01);NF-κB p65蛋白在NSCLC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44.2%)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22.2%)(P〈0.05)。HMGB1和NF-κB p65在转移组的表达显著高于非转移组(P〈0.01)。HMGB1和NF-κB p65蛋白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两者的表达均与NSCLC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 HMGB1与NF-κB p65的高表达可能与NSCLC的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链(PDGF-B)在pN0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与淋巴结微转移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链霉菌蛋白生物素(LSAB)法检测PDGF-B在50例pN0期的NSCLC患者原发灶(152枚淋巴结)及22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通过细胞角质蛋白(CK)抗体为标志物来检测pN0期NSCLC的淋巴结微转移情况。结果 pN0期NSCLC组织中PDGF-B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50例pN0期NSCLC患者中16例患者检测存在微转移;152枚淋巴结中,CK表达阳性率为18.42%(28/152);pN0期NSCLC患者淋巴结微转移与临床分型有关,ⅠB期和ⅡB期NSCLC患者的淋巴结微转移发生率较高(P均0.05)。结论以CK细胞角质蛋白抗体为标志物检测pN0期NSCLC淋巴结微转移情况及pN0期NSCLC中PDGF-B与淋巴结微转移的关系可准确NSCLC的分期,为早期NSCLC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并显著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中p44/WDR77表达状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分化、肿瘤TNM分期及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nsion法检测p44/WDR77在192例患者NSCLC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NSCLC病理分化、肿瘤TNM分期及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在192例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p44/WDR77的阳性表达率为81.3%(156/192),在与之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2%(10/192),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01)。p44/WDR77在肺癌组织中高表达主要定位于胞核(鳞癌)和胞质(腺癌)中。鳞癌和腺癌组织中p44/WDR77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P=0.067);p44/WDR77在高、中、低三种不同病理分化的NSCL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3%(7/12)、79.9%(115/144)、94.4%(3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在临床肿瘤TNM不同分期的NSCLC组织中,p44/WDR77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Ⅰ期77.1%(27/35)、Ⅱ期73.1%(49/67)、Ⅲ期85.7%(60/70)、Ⅳ期100%(20/20),表达差异显著(P0.001);p44/WDR77的表达差异与患者的性别,解剖学肿瘤分类(中心型、周围型)均无统计学意义(P=0.861、P=0.462),而与NSCLC患者年龄、淋巴结转移与否、病灶范围显著相关(P0.001、P=0.036、P=0.041)。在随访的192例NSCLC病例中,p44/WDR77表达阳性和阴性的中位生存期(median survival time, MST)分别为21.3和37.5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9)。结论检测p44/WDR77的表达水平可能在NSCLC的诊断、恶性程度的预判、病灶转移及生存预后方面的预测具有重要的意义,有望成为诊断NSCLC和患者预后的潜在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核苷二磷酸激酶1(nm2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4年2月潍坊市妇幼保健院和潍坊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住院NSCLC患者72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在潍坊市妇幼保健院和潍坊市人民医院行肺大泡切除术者25例作为对照组,收集观察组患者术中切除的癌组织标本及对照组患者术中切除的正常肺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nm23、EGFR表达情况。结果癌组织标本中nm23阳性表达率为66.7%,低于正常肺组织标本的84.0%(P0.05);癌组织标本中EGFR阳性表达率为58.3%,高于正常肺组织标本的16.0%(P0.01)。不同性别、年龄、病理类型、肿瘤直径、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有无吸烟史NSCLC患者nm23、EGFR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淋巴结转移NSCLC患者nm23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有无淋巴结转移NSCLC患者EGFR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NSCLC患者癌组织标本中nm23阳性表达率与EGFR阳性表达率呈负相关(rs=-0.175,P0.05)。结论 NSCLC患者癌组织中nm23呈低表达,EGFR呈高表达,两者参与NSCLC的发生且nm23与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ALDH1和ABCG2在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状况,探讨二者的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TM plus法检测60例NSCLC和3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ALDH1、ABCG2的表达情况。结果在癌旁正常肺组织中ALDH1、ABCG2的表达率分别为10%、0%,在NSCLC组织中分别为63.3%、48.3%,差异有显著(P0.05);其阳性表达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P均0.05);ALDH1的表达与ABCG2的表达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ALDH1、ABCG2的表达在NSCLC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以作为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