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套扎(EVL)术后早期再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6年5月收入陕西省人民医院的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并接受EVL治疗的506例患者资料,根据是否有术后早期出血分成出血组(n=38)和无出血组(n=468)。收集可能导致术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独立危险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患者在性别(χ~2=5.675)、治疗前呕血次数(t=1.335)、治疗前呕血量(χ~2=1.983)、黑便次数(t=2.984)、静脉曲张条数(t=1.083)、血清PT(t=2.182)、PTA(t=2.584)、Alb(t=1.046)、TBil(t=2.463)、AST(t=3.473)、腹水严重程度(χ~2=8.484)、Child-Pugh评分(t=1.664)、Child-Pugh分级(χ~2=15.675)、套扎点数(t=1.134)、套扎次数(t=3.902)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比值比(OR)=1.598,95可信区间(95%CI):1.038~2.929],Child-Pugh评分7.2(OR=2.306,95%CI:1.443~3.031),治疗前呕血:少量(OR=1.342,95%CI:1.014~2.627)、中量(OR=2.763,95%CI:1.356~4.122)、大量(OR=4.675,95%CI:2.321~6.929)等为EVL术后早期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Alb31.5 g/L是EVL术后早期再出血的保护因素(OR=0.411,95%CI:0.288~0.641,P0.05)。结论 EVL术后应加强对男性患者的健康教育,早期纠正肝功能、凝血功能异常,改善患者Alb水平,防治腹水,提高扎套术实施技术水平,以降低EVL术后早期再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前瞻性队列研究评估门静脉血栓(PVT)对于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13年6月-2014年6月于北京友谊医院肝病中心诊断为肝硬化并住院治疗的114例患者进行规律随访,根据是否合并PVT将肝硬化患者分为PVT组(n=22)及非PVT组(n=92)。对两组患者进行规律随访,终点事件包括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难治性腹水、肝性脑病、肝病相关死亡。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类变量比较采用χ~2检验及Fisher精确检验。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 PVT组失代偿事件(χ~2=7.539,P=0.006)、静脉曲张破裂出血(χ~2=5.390,P=0.020)以及难治性腹水(χ~2=19.360,P0.001)累积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PVT组;两组肝性脑病累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06,P=0.157)。PVT是失代偿事件[风险比(HR)=12.907,95%可信区间(95%CI):2.537~65.658,P=0.002]以及难治性腹水(HR=27.055,95%CI:3.191~229.414,P=0.002)的独立危险因素。PVT组累积生存率低于非PVT组(χ~2=7.112,P=0.008),但在排除了Child-Pugh分级的影响后,两组患者累积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hild-Pugh评分≥10的患者比较,χ~2=2.066,P=0.151;Child-Pugh评分10的患者比较,χ~2=3.068,P=0.080)。结论PVT是肝硬化患者出现失代偿事件以及难治性腹水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其并不是肝硬化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的长期效果和预后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年1月-2014年6月于第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住院并接受TIPS治疗的57例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定期对所有患者进行电话随防,主要监测指标是实验室检查及腹部B超、CT等影像学检查,同时了解腹水改善和生存的情况。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估计累积生存概率及其他累积概率,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组别生存率,运用Cox回归分析预后因素,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确定预后因素的最佳界值。结果 TIPS术后1年腹水缓解率为93%,1年生存率为60%,2年生存率为43%。Cox回归多因素分析示Child-Pugh评分[HR(风险比)=1.268,95%可信区间(95%CI):1.009~1.594,P=0.042]和尿素氮(HR=1.143,95%CI:1.034~1.264,P=0.009)是顽固性腹水患者TIPS术后1年生存率的预测因素。ROC分析示:Child-Pugh评分AUC为0.699,P=0.011,95%CI:0.558~0.840。Child-Pugh评分8分(敏感性75%,特异性67%)为最佳界值。Kaplan-Meier生存分析示Child-Pugh评分≤8分和≤8分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82%和38%(χ2=10.888,P=0.001)。结论 TIPS治疗顽固性腹水安全有效,且Child-Pugh评分≤8分是预测此类患者1年生存率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初步探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行内镜下静脉曲张套扎术(EVL)及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术后早期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总结370例396例次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或曾经出血为预防再出血而行EVL和(或)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早期再出血患者群与未出血患者群间的差异性因素,并引入Logistic回归分析以寻找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是否有合并症、腹水、门静脉宽度、Child-Pugh分值、蓝色曲张静脉、胆碱酯酶、白蛋白水平在术后早期再出血患者和未出血患者群中分布差异明显(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腹水、门静脉宽度、Child-Pugh分值、白蛋白水平为EVL及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术后早期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分别为0.011、0.008、0.009和0.005),进一步进行分层分析得出随着腹水量增多、门静脉宽度增加、白蛋白减少、Child-Pugh分值大于10分后,EVL及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术后发生早期再出血的危险性明显增加.结论 腹水量、门静脉宽度、Child-Pugh分值及白蛋白水平可明显影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行EVL及组织胶注射术后早期再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和TIPS联合食管胃曲张静脉组织胶栓塞术(SEVE)治疗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再出血(GOVB)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3年12月于南京鼓楼医院消化科行TIPS或TIPS+SEVE治疗的肝硬化GOVB患者共142例,分为TIPS组(n=31)和TIPS+SEVE组(n=111)。观察2组术中情况、随访结果并分析影响肝硬化GOVB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等。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Kaplan-Meier绘制再出血率、分流道失功率和生存率曲线,采用log-rank比较累积再出血率、分流道失功率和生存率,采用Cox回归模型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142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TIPS组和TIPS+SEVE组患者随访时间[(34±23)个月vs(32±21)个月,t=0.501,P0.05]、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12.9%vs 18.9%,χ2=0.641,P0.0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IPS组和TIPS+SEVE组患者随访期间1、2、3、5年累积再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11,P0.05)。TIPS组和TIPS+SEVE组患者随访期间1、2、3、5年累积分流道失功发生率分别为13%、21%、34%、34%和7%、12%、13%、1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7,P0.05)。TIPS组和TIPS+SEVE组随访期间患者1、2、3、5年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71,P0.05)。患者的术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风险比(HR)=0.385,95%可信区间(95%CI):0.165~0.898]、支架类型(HR=0.429,95%CI:0.240~0.766)和术后分流道失功(HR=5.840,95%CI:2.566~13.294)是影响肝硬化GOVB患者术后再出血的相关因素(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支架类型为裸支架(相对危险度为0.527,95%CI:0.290~0.954)和术后发生分流道失功(相对危险度为4.436,95%CI:1.899~10.360)是影响肝硬化GOVB患者术后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 TIPS+SEVE与TIPS比较可降低肝硬化GOVB的术后分流道失功发生率,但并不能降低术后再出血率及提高生存率;而术中采用裸支架、分流道失功是影响肝硬化GOVB患者术后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1,37(5):1147-1151
目的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NI)与肝泡型包虫病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2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收治的行肝泡型包虫病手术治疗的2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术前1周血常规及肝功能结果,计算PNI数值。通过X-Tile软件寻找PNI的临界值,并根据该临界值将患者分为高PNI组(n=216)和低PNI组(n=26)。计数资料两组两间比较采用χ~2检验;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组间差异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并计算风险比(HR)及对应的95%CI。结果 PNI与治疗方式、术中出血量、包虫分期、病灶数、Child-Pugh分级、AST、TBil、Alb、ALP、PT、淋巴细胞计数均有关(P值均0.05)。低PNI组与高PNI组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2.1%、30.5%、20.3%和95.7%、79.5%、56.9%;低PNI组平均生存时间为33.783个月(95%CI:26.450~51.355),高PNI组平均生存时间为51.355个月(95%CI:49.044~53.6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626,P0.001)。单因素Cox回归结果显示,PNI、手术方式、术中出血量、包虫分期、Child-Pugh分级、并发症、ALP、PT、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均与肝泡型包虫病患者预后有关(P值均0.05);多因素Cox回归结果显示,治疗方式(HR=1.461,95%CI:1.132~1.890,P=0.004)、术中出血量(HR=6.078,95%CI:3.412~10.826,P0.001)、PNI(HR=0.367,95%CI:0.192~0.701,P=0.002)、并发症(HR=2.007,95%CI:1.204~3.346,P=0.008)、中性粒细胞(HR=2.772,95%CI:1.304~5.891,P=0.008)均是影响肝泡型包虫病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NI可以作为预测肝泡型包虫病患者术后的预后指标,术前外周血PNI越高,患者预后越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合并肝性脑病(HE)患者8周病死率情况,分析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2月18家医院收治的HBV-ACLF患者,采用随机对照设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单纯西医综合治疗,纳入所有0周合并HE的患者125例。观察2组8周病死率情况。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及logrank检验,危险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试验组及对照组8周病死率分别为27.5%、50.0%(χ~2=5.630,P=0.018),8周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41.2 d、28.4 d,累积生存概率分别为60.4%、32.5%(χ~2=6.187,P=0.013);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是HBV-ACLF合并HE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风险比(HR)=0.424,P=0.018,95%可信区间(95%CI):0.208~0.864],高TBil(HR=1.063,P=0.042,95%CI:1.002~1.128)、低PTA(HR=0.942,P=0.044,95%CI:0.890~0.998)、ACLF分期晚期(HR=2.737,P=0.009,95%CI:1.287~5.818)、合并消化道出血(HR=5.291,P=0.003,95%CI:1.736~16.126)是8周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中医药治疗可显著降低HBV-ACLF合并HE患者的8周病死率,提高8周生存概率,延长生存时间。TBil、PTA、疾病分期、消化道出血是该组患者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HBV相关肝硬化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AUGIB)的危险因素。方法以2011年1月-2011年12月于巩义市人民医院住院的58例HBV相关肝硬化合并AUGIB患者为研究组,另外随机抽取同期未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100例HBV相关肝硬化患者为对照组。收集其入院时的一般临床资料。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AUGIB的危险因素;采用life tables法统计患者1、2、3年累积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 HBV相关肝硬化并发AUGIB患者的1、2、3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2.2%、51.9%、35.2%,中位生存时间是24.7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出血史(χ~2=7.128,P=0.008)、病程(t=8.283,P0.001)、不良饮食习惯(χ~2=7.612,P=0.006)、Child-Pugh分级(χ~2=6.045,P=0.049)、食管静脉曲张程度(χ~2=46.241,P0.001)、胃底静脉曲张(χ~2=14.211,P0.001)及门静脉高压(χ~2=6.846,P=0.009)在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病程[(风险比)RR=0.745,95%CI(95%可信区间):0.824~0.967,P=0.026]、不良饮食习惯(RR=1.426,95%CI:1.033~2.582,P=0.032)、Child-Pugh分级(RR=2.032,95%CI:1.05~2.34,P=0.036)、食管静脉曲张程度(RR=0.796,95%CI:1.23~3.37,P=0.015)、胃底静脉曲张(RR=0.825,95%CI:2.46~3.92,P=0.043)、门静脉高压(RR=0.983,95%CI:1.26~3.75,P=0.007)为AUGIB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病程、不良饮食习惯、Child-Pugh分级、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胃底静脉曲张以及门静脉高压是影响HBV相关肝硬化并发AUGIB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医生应加以重视,以期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肝脏》2018,(12)
目的探究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治疗(EVL)后12个月内食管静脉曲张再出血(EVRB)的预测因素。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内镜下证实为食管静脉曲张出血(EVB)并行EVL治疗的首次出血的肝硬化患者120例,12个月内未再出血组患者73例,再出血组患者47例,分析两组患者相关资料。建立COX回归方程:h(t,X)=h_0(t)exp(0.053X_1+0.888X_6)(X_1=年龄,X_2=CTP分级),两组之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利用COX回归确定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COX模型。结果未再出血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1.7岁,血红蛋白(Hb)平均为82.2g/L,血清白蛋白(Alb)平均为30.9g/L,再出血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5.5岁,Hb平均为74.0g/L,Alb为29.0g/L。年龄、Hb、Alb、Child-Pugh分级(CTP分级)、腹水、非肿瘤性内脏静脉血栓、输血需求和门静脉宽度在两组患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和CTP分级是EVL术后再出血的独立预测因素,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意义(χ~2=21.417,P0.01)。结论年龄、Hb、Alb、CTP分级、腹水、非肿瘤性内脏静脉血栓、输血需求和门静脉宽度是肝硬化患者首次EVB经EVL治疗后12个月内EVRB的预测因素。其中年龄和CTP分级为EVRB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AFP应答进行最佳定义并探讨AFP应答与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BCLC-B期肝细胞癌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2010年1月-2014年12月在西京消化病医院消化介入科行TACE治疗连续的中期肝细胞癌患者116例,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AFP变化率的最佳临界值,将术后AFP降低程度大于临界值的定义为AFP应答(AFP-R)组,其余为AFP不应答(AFP-NR)组。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生存时间的比较采log-rank检验,利用Cox回归进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中位肿瘤大小为7.5 cm,112例(96.6%)患者的肝功能为Child-Pugh A级。术后1个月AFP较基线降低16%为最佳临界值。AFP-R组的生存明显高于AFP-NR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6.6(20.9~32.3)个月和7.0(5.2~8.8)个月[风险比(HR)=3.56,95%可信区间(95%CI):2.12~5.95,P0.001],在亚组分析中同样能证实AFP-R组的预后明显优于AFPNR组(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HR=0.97,95%CI:0.95~0.99,P=0.003)、肿瘤大小(HR=1.14,95%CI:1.06~1.22,P0.001)、ECOG体能评分(HR=2.15,95%CI:1.24~3.73,P=0.006,)、AFP应答(HR=1.56,95%CI:2.12~5.95,P0.001)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早期AFP应答可预测经TACE治疗的中期肝细胞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手术治疗早期胆管细胞癌(ICC)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2月于第二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行根治性手术切除治疗的早期ICC患者共155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及术后1、2、3年总体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采用Cox向前逐步回归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影响早期ICC预后相关因素。结果早期ICC多数为中年男性患者,平均直径为(5. 8±2. 5) cm,肝功能多无异常,伴有不同程度CA19-9水平升高,术后病理多为高中分化腺癌。患者术后1、2、3年的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6. 1%、43. 9%和34. 1%,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0. 3%、25. 0%和18. 1%。Cox多因素分析表明术前高水平CA19-9[风险比(HR)=1. 705,95%可信区间(95%CI):1. 096~2. 652,P=0. 018]、肝硬化(HR=2. 399,95%CI:1. 108~5. 196,P=0. 026)、镜下子灶(HR=1. 918,95%CI:1. 124~3. 272,P=0. 017)、肿瘤细胞分化程度(HR=5. 568,95%CI:2. 591~11. 965,P 0. 000 1)是影响早期ICC总体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肝硬化(HR=2. 142,95%CI:1. 054~4. 353,P=0. 035)、镜下子灶(HR=2. 045,95%CI:1. 250~3. 343,P=0. 004)、肿瘤细胞分化程度(HR=2. 748,95%CI:1. 340~5. 638,P=0. 006)是影响早期ICC无瘤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根治性切除术为早期ICC患者首选治疗方法。术前CA19-9≥200 U/ml、肝硬化、镜下子灶、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是影响早期IC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期望对断流术后降低消化道再出血机率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兰州大学第一医院2003年12月-2013年12月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2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分为术后再出血组(n=32)及无出血组(n=206),对可能引起术后再出血的诸多因素进行对比,用t检验或χ2检验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评估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32例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7例,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HG)引起出血11例,应激性溃疡出血4例。单因素分析显示,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术中所见肝硬化程度、胃黏膜病变、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合并糖尿病在再出血组与无出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经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得出对术后再出血影响显著的独立因素为:合并糖尿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术中见肝硬化程度、弥漫性胃黏膜病变、PT、APTT。结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针对可能再出血的危险因素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对防止再出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影响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后分流道失功行再通的肝硬化患者的预后及危险因素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9年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的因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行TIPS术,且术后因分流道失功行再通的6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初次TIPS和再通术中、术前及术后资料;支架参数、门静脉压力梯度、门静脉穿刺部位、实验室指标等。Kaplan-Meier曲线评估再通后患者的累积分流道失功率和生存率,2组间累积通畅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再通患者术后发生分流道再失功和生存的影响因素。结果 69例患者再通术后28例(40.6%)发生再失功,15例(21.7%)死亡。再失功中位时间11.3个月。患者1、2、3、5年再失功的累积发生率分别为29.8%、41.6%、48.0%、52.7%,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6.9%、94.8%、83.0%和62.6%。单纯行支架内球囊扩张术患者与行支架置入术患者累积通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94,P=0.009)。初次TIPS前肝功能CTP分级、初次手术支架直径、再通前INR和PT水平与再失功相关(P值均<0.05),再通前INR升高是分流道再失功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HR)=4.398, 95%可信区间(95%CI):1.848~10.467, P=0.001];再通术中置入支架是分流道再失功的独立保护性因素 (HR=0.370, 95%CI: 0.194~0.704, P=0.002)。初次TIPS术前CTP分级和MELD评分与再通后患者生存相关(P值均<0.05),MELD评分升高是再通后患者死亡唯一的独立危险因素 (HR=1.293, 95%CI: 1.054~1.627, P=0.026)。结论 对于TIPS术后分流道失功行再通术的患者,再通术中置入支架是更合理的选择,而MELD评分升高提示着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12月-2013年7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肝硬化EVB患者84例,随机分为套扎组(A组,应用EVL联合生长抑素、埃索美拉唑治疗)、对照组(B组,应用生长抑素、埃索美拉唑治疗),每组42例。观察2组止血率、再出血率、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等,了解EVL后静脉曲张根除率、早期再出血相关危险因素。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组内两两比较采用Wilcoxn符号秩和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生存率的计算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不同组别的生存情况采用log-rank检验。二分类资料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结果 A、B 2组止血率分别为97.62%、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A组1年~2年(15.38%vs 38.89%,χ~2=5.323,P=0.021)、2~3年(15.38%vs 48.48%,χ~2=10.448,P=0.001)再出血率均低于B组。A组14例(33.33%)有不良反应,B组7例(16.67%)有不良反应。A组3年内死亡4例,B组3年内死亡9例。A组治疗后1周的ALT、AST水平较治疗前1周明显改善(Z值分别为-2.177、-2.044,P值分别为0.029、0.041),2组治疗后1周的PTA、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Alb均较治疗前1周明显改善(A组:Z=-4.007,t=3.866,Z=-4.152,t=-4.623,P值均0.001;B组:t=-5.069,Z=-3.870,Z=-3.909,Z=-5.245,P值均0.001),2组治疗后1周的PT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Z=-3.902,P0.001)。A组EV总消失率为85.71%,复发率为14.29%,肝功能分级与门静脉内径之间有明显关系(F=3.319,P=0.047)。入院症状、住院天数、Child-Pugh分级、合并自发性腹膜炎、门静脉内径、PT、INR、ALT是套扎后早期再出血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 EVL是治疗肝硬化EVB的一种安全、有效且并发症少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首次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剂治疗(EVS)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血生化的影响,分析术后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住院,经首次EVS治疗的120例肝硬化伴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对比EVS治疗前后的肝功能、血生化检测结果,评价EVS对上述指标的影响;并将术后14 d内出血的患者定义为早期再出血,分为出血组与未出血组,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影响再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Child-Pugh A级、B级患者EVS治疗前后,TBil(Z=-3. 975,P 0. 001; Z=-3. 670,P 0. 001)、DBil(Z=-3. 455,P=0. 001; Z=-3. 086,P=0. 002)、WBC(Z=-2. 811,P=0. 005; Z=-3. 683,P 0. 001)的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EVS术后早期再出血率为10%(12/120),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腹水量(比值比=2. 92,P=0. 047)及伴有门静脉血栓(比值比=4. 94,P=0. 018)均是导致EVS术后早期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EVS治疗对肝功能影响不大,应警惕治疗过程中细菌感染的可能。术前应及时减少腹水量,从而降低EVS后早期再出血的发生率。对于伴有门静脉血栓的患者,应结合患者病情,评估治疗风险,选择更适当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PS)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4月至2012年4月住院期间诊断为HBV-ACLF的患者437例,依据GPS评分对患者进行分组,比较不同GPS评分组的死亡比率。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三组及以上采用F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Cox生存回归筛选随访期间[30(5~825)d]患者死亡的的影响因素。结果 HBV-ACLF患者随访期间病死率为68.0%(297/437)。GPS评分越高的分组住院期间消化道出血比例、肝性脑病比例、肝肾综合征比例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就越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ox回归分析显示,肝性脑病(Ⅰ~Ⅱvs无肝性脑病:HR:2.520,95%CI:1.479~4.293,P=0.001;Ⅲ~Ⅳvs无肝性脑病:HR:3.678,95%CI:1.920~7.047,P0.001),肝肾综合征(HR:2.374,95%CI:1.452~3.881,P=0.001),消化道出血(HR:1.616,95%CI:1.153~2.262,P=0.004),抗病毒治疗(HR:0.668,95%CI:0.518~0.862,P=0.002),GPS评分(1 vs 0:HR:2.055,95%CI:1.653~2.702,P=0.001;2 vs 0:HR:4.520,95%CI:3.288~6.932,P=0.007)和HBV-ACLF患者死亡密切相关。结论 GPS评分对HBV-ACLF患者的短期和长期死亡风险预测作用较好,且高GPS评分为HBV-ACLF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根治性治疗后酒精相关性肝细胞癌(HCC)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5年7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收治的43例接受根治性治疗的酒精相关性HC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HDL-C水平分为正常组(n=26)及异常组(n=17)。比较2组间基本信息、实验室检验指标、影像学相关指标、肿瘤BCLC分期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差异。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h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探索预后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2组间前白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2.38±60.86)mg/L vs(120.06±64.08)mg/L,t=2.184,P=0.035];肿瘤数目(HR=2.839,95%CI:1.120~7.200,P=0.028)、肿瘤大小(HR=2.634,95%CI:1.062~6.529,P=0.037)及HDL-C水平(HR=2.400,95%CI:1.040~5.537,P=0.040)是影响酒精相关性HCC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HDL-C正常组的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8.5%、72.4%、55.7%,HDL-C异常组分别为70.6%、43.7%、17.5%,2组累积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81,P=0.015)。结论HDL-C水平的降低可能预示酒精相关性HCC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探讨食管静脉曲张择期行内镜下静脉曲张套扎术(EVL)后早期再出血者的危险因素,并评估早期再出血者的远期预后。方法对198例肝硬化合并食管静脉曲张择期行EVL二级预防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26例EVL术后6周内发生再出血事件者纳人早期再出血组,其余172例纳入对照组,对比分析可能预测EVL术后发生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利用生存分析法比较两组患者远期预后,并进一步分析死亡原因。结果对比分析显示肝功能Child—Pugh分级(P=0.016)、肝功能Child—Pugh评分(P=0.012)、术前总胆红素水平(P=0.001)在早期再出血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多因素分析发现术前总胆红素水平升高是EVL术后发生早期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OR=2.02,95%CI:1.04—4.14,P=0.008)。早期再出血组出血相关的死亡占66.7%(10/15),对照组仅占13.6%(6/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Kaplan—Miere生存分析显示,早期再出血组5年累积生存率为25.3%,对照组为67.8%,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食管静脉曲张择期EVL术后发生早期再出血患者的远期预后较差,而术前总胆红素水平较高可能提示术后发生早期再出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叉头框蛋白Q1(FOXQ1)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对手术切除后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预后的影响,分析FOXQ1在评估肝癌疗效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04年1月-2007年12月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HCC患者120例。采用免疫组化分析FOXQ1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患者临床特征进行比较。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利用Kaplan-Meier曲线和log-rank分析患者术后的无瘤生存率(DFS);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FOXQ1在癌组织中呈深褐色,主要表达于肿瘤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术后5年的DFS受肝脏TNM分期[风险比(HR)=0.347,95%可信区间(95%CI):0.210~0.573,P0.001]、肝内肿瘤个数(HR=0.294,95%CI:0.176~0.490,P0.001)、HBV感染情况(HR=0.395,95%CI:0.222~0.704,P=0.002)、AFP表达水平(HR=0.348,95%CI:0.207~0.586,P0.001)、是否肝硬化(HR=0.414,95%CI:0.244~0.702,P=0.001)、FOXQ1高表达(HR=1.968,95%CI:1.171~3.308,P=0.011)等因素影响;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肝癌患者术后5年的DFS与TNM分期(HR=0.466,95%CI:0.248~0.874,P=0.017)、肝内肿瘤个数(HR=0.427,95%CI:0.216~0.844,P=0.014)、FOXQ1高表达(HR=2.896,95%CI:1.628~5.152,P0.001)有关,FOXQ1高表达的患者治疗后无瘤生存时间小于FOXQ1低表达患者(18个月vs 26个月,χ2=5.006,P=0.025)。结论 FOXQ1可作为判断肝癌患者预后的生物标志物,用于评价肝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食管静脉曲张结扎术的疗效及其与肝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食管静脉曲张结扎术(EVL)的疗效及其与肝功能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504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出血率与322例EVL和34例门奇静脉断流术后的出血率及病死率.对322例EVL患者据其术前Child-Pugh分级相应地分为A、B、C组;再按术前有无出血史分为两组.分析各组的结扎次数、术后出血与死亡情况;以及各组患者自身结扎前后肝功能、血常规、凝血功能及脾脏厚度等的变化.对数据采用x2检验、配对比较t检验、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年自然出血率为12.1%;门奇静脉断流术后Child-Pugh A、B、C级患者的总出血率为9.1%、14.3%、100.0%;病死率为0、9.5%、50.0%.Child-Pugh A、B、C组EVL根除结扎次数分别为(2.1±0.7)次、(3.1±0.8)次、(4.2±1.2)次,F=41.2,P<0.01;有出血史各组结扎次数分别为(2.6±0.7)次、(3.2±0.9)次、(4.3±1.1)次,F=39.3,P<0.01 ;无出血史各组结扎次数分别为(2.0±0.6)次、(2.7±0.6)次、(2.9±0.4)次,F=17.0,P<0.01.Child-Pugh A、B、C组EVL后总出血率分别为1.7%、3.4%、7.0%;病死率分别为0、5.1%、8.1%;有出血史患者结扎后ALT、AST、血小板、白细胞降低,脾脏厚度增加.结论 EVL的疗效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呈负相关,且优于门奇静脉断流止血术;EVL对肝功能无明显影响,但可使脾功能亢进加重.EVL尤其适用于肝硬化Child-Pugh B、C级的出血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