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hediak-Higashi综合征1例分析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hediak-Higashi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分析1例Chediak-Higashi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本例Chediak-Higashi综合征患儿主要表现为皮肤、毛发色素减退、易感染、眼畏光、出血倾向、肝脾淋巴结肿大、外周神经病变等。血涂片或骨髓片见中性粒细胞内特征性的异常粗大溶酶体颗粒是确诊依据。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有望治愈本病的唯一方法。结论 Chediak-Higashi综合征较为罕见,临床表现复杂,预后差,极易漏诊误诊,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罕见的严重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临床及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例经基因检测确诊为严重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女各1例,均有反复感染病史。男孩,1岁9个月,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最低0.17×10~9/L,伴有发育异常,全外显子基因检测示VPS13B基因杂合突变,Exon47,c.8531delG(p.Ser2844fs)移码突变,来自父亲;Intron 38(c.6940+1GT)内含子突变,来自母亲,结合临床确诊Cohen综合征。女孩,2岁,ANC长期波动在0.4×10~9/L左右,全外显子基因检测示CSF3R基因杂合突变,Intron3,c.64+5GA内含子突变,来自父亲;Exon7,c.690delC(p.Met231Cysfs*32)移码突变,来自母亲,结合临床考虑为严重先天性粒细胞减少症7型(SCN7)。女性患儿对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GSF)治疗无效,改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有效。结论严重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可导致严重或反复感染,为某类综合征的特征表现,部分可向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或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转变,需长期随访及治疗,基因检测有助诊断。  相似文献   

3.
幼儿精神运动发育落后伴中性粒细胞减少1年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儿,男,1岁5个月。婴儿期出现精神运动发育落后及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减少,体格检查发现小头畸形、特殊面容、皮纹异常(右手通贯掌)、四肢肌张力低以及双侧肩、髋关节过度伸展。基因检测发现患儿VPS13B基因存在c.8868-1G > A(splicing)与c.11624_11625del(p.V3875Afs*10)复合杂合突变,具致病性,确诊为Cohen综合征。Cohen综合征是由VPS13B基因突变所致的罕见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小头畸形、特殊面容、中性粒细胞减少、关节过度伸展等表现具有特征性,行VPS13B基因检测有助于确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 ha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临床特点及相关基因突变进行研究,推测可能的发病原因。方法3月龄患儿,发热皮疹起病,临床表现符合HLH,进行骨髓细胞学检查,并用聚合酶链反应及Sanger直接测序法对患儿进行HLH相关基因突变检测。结果患儿影像学以急性坏死性脑病为特征性表现,骨髓学检查显示大量噬血组织细胞;HLH相关基因测序发现PRF1基因有1个突变位点,UNC13D基因10个突变位点,STXBP2基因存在8个突变,XIAP基因存在2个突变,诊断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按照HLH-2004方案治疗,病情控制良好。结论患儿以坏死性脑病为特征性表现,严重超敏反应可能是导致噬血细胞综合征的病因之一,早诊断早治疗对于超敏反应引起的噬血细胞综合征及脑损伤预后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SCN)的临床特征及发病机制。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直接测序技术依次分析1例临床诊断为SCN患儿的ELANE、HAX1、WAS、GFI1、CSF3R及CXCR4基因突变情况,并收集其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结果患儿上述常见致病基因均未见突变,中性粒细胞功能正常,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后可明显提升患儿中性粒细胞水平。结论 SCN是一种与多基因突变有关的遗传异质性综合征,基因检测有助于诊断和治疗,但仍无已知突变基因的患儿占相当比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NCF2基因突变所致儿童慢性肉芽肿的临床特点并基因分析。方法回顾分析1例因肺内多发结节影而被发现的慢性肉芽肿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女,生后20天因呼吸道感染症状行胸部CT检查发现双肺多发类圆形结节影,中性粒细胞活化刺激试验显示未见刺激活化细胞。基因测序显示NCF2基因纯合突变,c.233GA;p.(Gly78Glu)。确诊为儿童慢性肉芽肿病。结论对于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感染、肺部多发结节,但免疫球蛋白水平及淋巴细胞亚群无异常的患儿应考虑慢性肉芽肿可能,中性粒细胞活化刺激试验有助于诊断,最终诊断依靠基因检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XCR4基因突变导致WHIM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基因变异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CXCR4基因突变致WHIM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和全外显子组测序(WES)结果,并行系统检索和文献复习,收集诊断明确的WHIM综合征患者,总结临床特征和基因突变信息。结果3例WHIM综合征患儿均为男性,确诊年龄分别为11岁、13月和5岁。3例均有反复感染,均无皮肤疣表现,1例发生糖尿病。3例患儿多次查血常规示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减少,但无周期性特征;3例患儿免疫球蛋白均减低。2例行骨髓穿刺检查,其中1例有典型无效生成性慢性粒细胞缺乏样表现。2例患儿经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后,WBC可升至正常,但易反复。WES结果显示,3例患儿均为CXCR4基因第2外显子C端杂合突变,在该基因第2外显子剪切位点发生碱基替换突变(1000C>T),造成氨基酸R334X改变。共检索到46篇WHIM综合征文献(45篇英文,1篇中文),共报告WHIM患者74例(包括本文3例)。74例患者中,男32例,女42例,成人36例,儿童38例。出现皮肤疣的起病中位年龄为6.5岁;65例(87.8%)患者表现为反复感染;60例(81.1%)报告基因检测结果,共检测到9个突变,均为CXCR4基因突变。结论WHIM综合征为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可表现为粒细胞减少、低丙种球蛋白血症、疣状物、反复感染(尤其对人乳头状瘤病毒易感)及无效生成性慢性粒细胞缺乏。小年龄患儿可无皮肤疣,临床发现上述表现应考虑该病,并行基因检测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Chediak-Higashi综合征(CHS)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主要表现为眼皮肤白化症状、严重的免疫缺陷、出血倾向及外周神经病变等.在中性粒细胞内发现特征性异常的粗大溶酶体颗粒为其确诊依据.该病早期病情稳定,以后多在十年内迅速发展,出现弥散性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病情恶化,患者常因严重感染或出血而死亡.少数患者病情稳定,可存活至成年.异基因骨髓移植可以改善免疫缺陷及血液系统缺陷,延缓病情进展,但不能抑制神经系统病变的发展;应用抗生素不能有效地控制感染.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故应积极进行有效的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9.
Gong CX  Wen YR  Zhao XL  Su C  Cao BY  Zhang X 《中华儿科杂志》2007,45(6):422-425
目的报告1例Allgrove综合征,并对患儿及其父母的AAAS基因进行分析。提请医生认识和正确诊断该疾病。方法描述患儿临床特征和遗传特征,进行生化、内分泌激素、影像学、神经电生理、眼底及泪腺检查。提取基因组DNA,特异性片段扩增、测序进行基因分析。结果7岁女童,因呕吐9个月且渐加重而再次住院。5岁时以低血糖昏迷,皮肤发黑而就诊,诊断为爱迪生病并接受治疗。因频繁呕吐9个月再入院。具有四肢肌腱反射明显亢进,视乳头萎缩、无泪症和贲门失弛缓症。患儿父母为三代以外的姨表亲缘关系。基因分析显示:患儿为纯合子AAA基因第8外显子771位硷基G缺失突变,导致ALADIN蛋白移码突变p.R258GfsX33。患儿父母各携带一条正常和一条异常基因。结论Allgrove综合征临床诊断明确。疾病遗传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方式。ALADIN蛋白功能对这一综合征非常重要。临床表型与基因突变位点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加强对周期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cyclic neutropenia,CN)的认识,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分析2015-10-08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收治的1例反复发热伴口腔溃疡5年未确诊的CN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患儿的临床表现和检查、治疗方案,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儿5年病史,每隔20 d即有感染,发病时有发热、口腔溃疡和细菌感染及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减低,骨髓穿刺提示粒细胞系统增生减低,发病间歇期血中性粒细胞计数正常,ELANE基因为杂合突变,符合CN。结论对于临床表现和血中性粒细胞计数有规律地呈周期性变化的患者,应进行骨髓穿刺及ELANE基因检测,对反复周期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病例,ELANE基因突变的检测有助于CN的确诊。  相似文献   

11.
3例男性患儿,年龄7~13个月,均以运动发育迟缓、智力落后就诊,均有前额突出、眼距宽或者下颌尖长等特殊面容,身长和头围方面仅病例1的头围超过2 SD,其中2例患儿的骨龄超前、1例患儿脑电图异常,3例患儿头部CT均显示脑室扩大。全基因组芯片分析发现1例患儿染色体5q35.2区域缺失一个1.75 Mb大小的拷贝,其中包括NSD1基因;荧光定量PCR方法对拷贝数异常区域进行验证:NSD1基因拷贝数减半。高通量测序分析发现另2例患儿的NSD1基因分别存在c.1157T > G杂合突变和c.1177G > T杂合突变,其中c.1157T > G杂合突变未见报道,但生物信息学分析提示该位点突变具有致病性。因此,3例患儿均确诊为Sotos综合征。Sotos综合征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先天性生长过度症,70%~90%的患者存在NSD1基因突变,约10%存在染色体5q35区域(包括NSD1基因)缺失。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先天性白细胞异常颗粒综合征(CHS)合并慢性活动性EB病毒(CAEBV)感染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相关发病机制。方法分析1例1岁7个月CHS合并EBV感染女性患儿的诊治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既往有多次感染史,贫血貌,头发灰白稀疏,双侧虹膜色泽变浅、周边呈车辐样改变,双肺可闻及细湿啰音,肝脾明显肿大,血象进行性三系减少,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痰培养有铜绿假单胞菌生长,血EBV DNA明显升高,苯丙氨酸尿症筛查实验(-),发干光镜检查显示色素脱失,骨髓细胞学检查可见吞噬型组织细胞增多,骨髓细胞电镜检查部分分叶核粒细胞胞浆内可见粗大溶酶体颗粒。结论 CHS诊断不能仅依赖于外周血和骨髓细胞涂片光镜检查,必要时可进行电镜检查以发现粒细胞内粗大异常的溶酶体颗粒。目前CHS的治疗方法有限,骨髓移植可能可以纠正免疫及血液学方面的缺陷。  相似文献   

13.
邱正庆  唐爱兰  余卫  敖杨  罗会元  魏珉  张学 《中华儿科杂志》2004,42(10):759-761,i001
目的 报告 1中国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颅锁骨发育不良的临床病例并对其致病基因RUNX 2进行突变鉴定。方法 根据患儿的症状、体征、骨骼系统放射线检查和相关血液生化检查进行临床诊断。提取患儿外周血DNA ,PCR扩增RUNX 2编码氨基酸的 7个外显子片段 ,测序检测突变。结果 患儿 ,女 ,5岁 ,具有前囟大、双锁骨缺失、身材矮小、牙齿异常等典型颅锁骨发育不良临床表现。PCR扩增片段直接测序显示患儿RUNX 2外显子 2内发生R190W (5 6 8C >T)错义突变。该突变通过PCR产物的HaeIII限制酶切分析得到进一步确认。结论 报告一例颅锁骨发育不良病例并发现RUNX 2一复发点突变为其致病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对MYH9基因突变相关的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症(MYH9-RD)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MYH9-RD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并检测父母相关基因。结果 6岁男性患儿,临床无出血表现,血常规提示血小板减少,外周血涂片及骨髓细胞学检查均发现巨大血小板,未发现中性粒细胞包涵体,基因测序结果为MYH9基因突变:exon17:c.2105GA(p. R702H),父母基因检测为正常野生型。结论 MYH9-RD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MYH9基因突变为该病的分子发病机制,应结合细胞形态学及基因检测以早期诊断,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5.
重组人粒系集落刺激因子治疗Shwachman综合征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减少伴胰腺功能不足综合征(Sh-wachmanSyndrome),又称先天性胰腺功能不足并骨髓衰竭干骺端骨发育不全,是一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特征为胰腺外分泌不足,...  相似文献   

16.
Chediak-Higashi综合征2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先天性白细胞颗粒异常综合征(Chediak-Hi-gashisyndrome)为一种罕见的伴有神经系统及血液系统异常的白化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多见于近亲结婚的后代,男女发病率之比0.87:1。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外报道80余例。自1999年至今我院儿科确诊了两例Chediak-Higashi综合征,现将病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费城染色体(Ph染色体)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儿的临床、形态学、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特点。方法对3例有完整资料可供分析的Ph染色体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儿进行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查,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3例均为急性粒单细胞白血病(M4)患儿。细胞遗传学检查均为单纯t(9;22)异常;免疫表型显示2例伴淋系抗原表达。经治疗,1例于血液学缓解后3个月复发,并于第6个月死亡;1例于诱导缓解阶段,出现骨髓抑制,发生严重感染,最终放弃治疗;1例经常规化疗获得缓解后进行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现已无病存活4个月。结论Ph染色体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是有别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一组高度复杂的异质性疾病,具有独特的临床和血液学特点,临床疗效和预后极差。  相似文献   

18.
Chediak-Higashi综合征三例竺永昌,刘晓琳,杨优平,黄一平,林峰,刘亚男Chediak-Higashi(CHS)综合征是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以中性粒细胞和其他细胞中有异常颗粒为主要特征,罕见,现报告3例如下。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PI3K-δ过度活化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致病基因。方法回顾分析1例PI3K-δ过度活化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患儿,男,3岁10个月,反复呼吸道感染,肝脾肿大,发育落后。提取患儿及父母外周血DNA,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及Sanger验证,证实患儿PIK3CD基因存在错义变异c.3061GA(E1021K),先证者父母PIK3CD基因均未发现上述变异,为新生变异。该突变使PIK3CD基因发生功能获得性突变,导致编码的p110δ活性增强,PI3K-PIP3-AKT-mTOR信号通路过度激活,诱导细胞分化增殖,致疾病发生,为致病性突变。结论 PI 3 K-δ过度活化综合征为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免疫缺陷病,基因检测可协助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CMN)的临床及遗传学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例CMN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男性患儿,5岁,受损皮肤组织HE染色病理切片显示真皮组织广泛分布大量黑色素细胞,确诊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患儿受损皮肤组织染色体核型分析未见明显异常;基因检测显示受损皮肤组织存在NRAS基因c.182AG(Q61R)杂合突变,家系分析表明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血对应位点为野生型。结论本例患儿NRAS基因体细胞突变而引起CMN,受损皮肤组织遗传学检测有助于CMN确诊以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