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儿童支原体肺炎(MPP)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MP-DNA基因阳性患儿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支气管肺泡灌洗的94例MPP患儿,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FQ-PCR)检测BALF中MP-DNA基因,根据检测结果分为实验组61例(肺泡灌洗液MP-DNA阳性)与对照组33例(肺泡灌洗液MP-DNA阴性),对两组的临床特点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学龄儿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高热、CRP升高、胸部X线和/或CT检查肺不张及胸腔积液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支气管镜下表现及BALF细胞学分类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学龄儿、高热、CRP升高、肺不张、胸腔积液为临床特点的MPP,BALF中 MP-DNA基因阳性多见,可能与患儿体内MP不易清除和存在较强的免疫反应有关,临床需适当延长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疗程及注重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肺炎痰液支原体DNA(MP-DNA)联合血清MP-Ig M抗体检测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213例,分别使用痰液MP-DNA法、血清MPIg M抗体法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方法及检测方法联合使用的诊断价值。结果 213例疑似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中,共确诊MP感染患儿100例(46.95%);两种方法联合检测特异度、灵敏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均优于单独一种方法检测(P0.05);痰液MP-DNA检测准确率优于血清MP-Ig M抗体检测准确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早期诊断中,使用痰液MP-DNA法联合血清MPIg M抗体法进行检测,能明显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更利于临床用药指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诊断小儿支原体肺炎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7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38例(81.18%)支原体肺炎患儿单份血清特异性MP-IgM抗体滴度大于1∶160。151例(88.82%)患儿MP-DNA检测阳性。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菌培养得阳性菌株共23株。17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均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在镜下均可见支气管内膜炎症表现,病变部位可有黏膜充血水肿并附着分泌物,45例(26.47%)患儿支气管开口处可见痰堵,患儿通气不畅,24例(14.12%)患儿管腔内可见黄脓性痰栓,18例(10.59%)患儿支气管开口出现炎性狭窄,14例(8.24%)患儿支气管分支开口异常,11例(6.47%)患儿管壁黏膜呈现小结节样突起。结论对小儿支原体肺炎早期应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提高诊断效率,治疗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收集儿科门诊及因呼吸道感染住院的成年患者血清,采用明胶颗粒凝集法检测肺炎支原体(MP)特异性抗体。结果 110例1~14岁儿童MP-IgM抗体阳性65例,阳性率59.09%,其中1~3岁、4~6岁和7~14岁患儿阳性率分别为45.24%、65.38%和69.05%。102例≥15岁的呼吸道感染者MP-IgM抗体阳性27例,阳性率为26.47%,其中15~45岁、46~75岁和≥76岁组阳性率分别为64.71%、26.47%和13.72%。呼吸道MP各年龄段儿童普遍易感,有低龄化发展趋势,成人易感年龄范围有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天津地区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探讨RNA恒温扩增技术(SAT)在MP检测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2016年5月-2018年5月在天津市儿童医院住院的1 782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MP-RNA检测结果和其他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6年5月-2018年5月天津市儿童医院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MP总检出率为39.79%,男性患儿MP检出率为36.62%,女性为43.63%,女性患儿平均年龄及MP检出率均高于男性(χ2=9.04,P<0.05)。MP感染见于各年龄组住院儿童,新生儿与婴儿组、幼儿组、学龄前期组和学龄期组患儿的MP检出率分别为9.76%、26.28%、48.08%和63.51%。MP感染全年可见,春夏秋冬四季检出率分别为23.15%、31.65%、59.50%和44.73%,秋冬季MP检出率高于春夏季(χ2=114.70,P<0.05)。肺泡灌洗液、痰液、咽拭子和胸腹水的MP-RNA阳性率分别为77.89%、20.38%、32.15%和27.27%。MP-RNA与MP-DNA检测结果存在差异(P<0.05)。结论 天津地区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中,女性患儿MP检出率高于男性,总的MP检出率随着患儿年龄的增大而增高,MP检出率秋季最高,肺泡灌洗液MP-RNA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标本类型。RNA恒温扩增技术适用于MP感染早期诊断和病情监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五指山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肺炎支原体(MP)感染流行特点及与气候因素的关系。方法 检测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门诊和住院的1 597例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肺炎支原体特异性IgM(MP-IgM),同时收集同期的气象资料,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研究 MP-IgM 检出率与气候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MP-IgM总检出率为25.05%; 0~1 岁、~3 岁、~6 岁、> 6 岁患儿的 MP-IgM 阳性率分别为6.70%、30.80%、36.90% 和43.40%;男性 27.54%,女性阳性率21.78%; 春、夏、秋、冬四季阳性率分别为22.95%、35.91%、28.89% 和17.07%;以上年龄、性别、季节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月平均气温、月总雨量与 MP-IgM 检出率呈正相关(P=0.001)。结论 MP为五指山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体之一,学龄前儿童及学龄期儿童为易感人群,不同季节MP感染率不同,夏秋季节为高发期,高气温、高雨量是促进 MP感染流行的主要气候因素。  相似文献   

7.
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支气管哮喘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爱萍 《山东医药》2006,46(10):48-49
采用微量颗粒血清凝集沉淀方法.检测103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和30例非感染性疾病患儿静脉血中肺炎支原体(MP)特异性抗体IgM(MP—IgM)滴度及血清总IgE含量,并观察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疗效。结果哮喘组MP-IgM阳性率为44.66%,对照组阳性率为6.6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IgM阳性的哮喘患儿血清IgE含量明显高于阴性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认为MP感染与儿童哮喘关系密切,大环内酯娄抗牛素疗效确切,可降低短期哮喘发作率。  相似文献   

8.
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哮喘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丽 《临床肺科杂志》2010,15(4):554-554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儿童哮喘发作的关系。方法对我院收治的哮喘急性发作患儿102例同时应用:①酶联免疫分析法(EIAS)检测血清中肺炎支原体IgM,IgG;②咽拭子支原体快速培养;③深部痰PCR,MP-DNA检测,支原体感染情况,并以同期80例哮喘缓解期(入选前6个月未发病病例对照或过敏性鼻炎患儿对照)。结果哮喘急性发作患儿MP感染显著高于哮喘缓解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P感染可致哮喘发作,MP感染与哮喘的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儿童耐药肺炎支原体(MP)DNA拷贝量及其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年内反复MP感染且不规律应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2次的110例患儿为研究组,采集咽拭子标本进行MP培养及药敏试验,根据MP耐药情况将患儿分为耐药组(27例)和敏感组(15例),MP检测阳性患儿实施阿奇霉素序贯治疗,观察患儿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荧光定量PCR检测MP-DNA拷贝量,测定血清白介素-6(IL-6)、降钙素(PCT)、急性期应激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白细胞总数、血沉。结果MP培养显示,110例患儿中MP阳性感染患儿42例,阳性率38.18%,42例MP阳性中27例阿奇霉素敏感,15例耐药;耐药组治疗2周后治愈率为59.26%(17/27);4周后治愈率为77.78%(21/27);敏感组治疗2周后治愈率为100%(15/15);耐药组发热时间、住院时间均高于敏感组(P<0.05);耐药组患儿MP-DNA拷贝量、血清hs-CRP、IL-6水平显著高于敏感组(P<0.05),白细胞总数、PCT、血沉与敏感组无显著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MP-DNA拷贝量、血清hs-CRP水平是影响耐药MP感染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儿童耐药肺炎支原体DNA拷贝量异常增加,与临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伴有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大叶性肺炎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我院确诊的大叶性肺炎患儿140例,根据MP-DNA检测结果分为A组96例(MP-DNA检测阳性)、B组44例(MP-DNA检测阴性),收集时间2016年1月-2017年6月,对比两组BALF中相关细胞因子,并根据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A组患儿的BALF中的IL-17、IL-33、IL-6、IL-8、IL-10、TNF-α、HMGB1的水平均显著的高于B组患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A组的轻症、重症患儿的BALF中的IL-17、IL-33、IL-6、IL-8、IL-10、TNF-α、HMGB1的水平均分别高于B组的轻症、重症患儿(P 0. 05); A组和B组的重症患儿BALF中的IL-17、IL-33、IL-6、IL-8、IL-10、TNF-α、HMGB1的水平均显著的高于本组的轻症患儿(P 0. 05)。结论伴有MP感染的大叶性肺炎患儿BALF中细胞因子水平较不伴有MP感染的大叶性肺炎患儿显著升高,并且随着病情加重而升高。  相似文献   

11.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血MP-IgM,对确诊为MP感染的94例患儿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儿童MP感染临床表现多样,除呼吸道症状外,还可有神经、心血管系统受累表现。所有病例均给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效果良好。结论MP是引起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因之一,儿童MP感染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检测血MP-IgM可以确诊。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支原体(MP)肺炎由MP感染而发病,本研究对两种常用的检测MP的方法 及检测结果 进行比较.方法 采集我院儿科确诊为MP感染患儿的血液标本51份,用金标免疫斑点法(MP-IgM)与冷凝集试验法(CAT法)同时检测标本.结果 MP-IgM法检出阳性24例,阳性率为47.1%;CAT法检出阳性10例,阳性率为19.6%.MP-IgM法高于CAT法,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IgM法较CAT法检出率高,快捷及时,可作为MP急性期感染诊断的早期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分析肺炎支原体(MP)感染肺外脏器受累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结果,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MP-IgM,对MP-IgM≥1∶80确诊为MP感染的78例患儿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78例患儿均有呼吸道表现,35例(44.9%)肺外脏器受累,受累脏器以消化、心血管、神经系统多见,分别为51.4%、31.4%、25.7%。提示MP感染临床特征及胸部X线表现缺乏特异性,且易有肺外脏器受累,尤以肺外并发症为首发症状时,更易造成误诊;对于治疗不理想及多脏器受累的呼吸道感染,应注意有无MP感染可能,及时进行相关检测,以及早确诊,对因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支原体(MP)肺炎由MP感染而发病,本研究对两种常用的检测MP的方法及检测结果进行比较.方法 采集我院儿科确诊为MP感染患儿的血液标本51份,用金标免疫斑点法(MP-IgM)与冷凝集试验法(CAT法)同时检测标本.结果 MP-IgM法检出阳性24例,阳性率为47.1%;CAT法检出阳性10例,阳性率为19.6%.MP-IgM法高于CAT法,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IgM法较CAT法检出率高,快捷及时,可作为MP急性期感染诊断的早期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关系。方法将668例化脓性扁桃体炎(观察组)和2 286例呼吸道感染(对照组)患儿分别分为6个月~3岁、〉3~14岁两组,检测两组MP特异性抗体IgM(MP-IgM),比较观察组不同年龄患儿的MP-IgM阳性率。结果观察组、对照组6个月~3岁患儿MP-IgM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14岁患儿MP-IgM有统计学差异(P〈0.01);观察组6个月~3岁、〉3~14岁患儿的MP-IgM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6个月~3岁患儿患化脓性扁桃体炎与MP感染无密切相关性,〉3~14岁患儿患化脓性扁桃体炎与MP感染有密切相关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与MP感染存在年龄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被动凝集(PPA)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成人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分别采用PPA、ELISA法检测90例成人CAP患者的MP抗体及MP-IgA、MP-IgM、MP-IgG抗体并进行分析。结果 PPA法检测MP抗体阳性率为72.2%(65/90),ELISA法检测总抗体阳性率为50.00%(45/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法检测MP-IgA阳性率为26.7%(24/90),MP-IgM的阳性率为22.2%(20/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存在一致性(Kappa=0.520);MP-IgG阳性率为37.8%(34/90),与MP-IgM、MP-Ig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PA滴度越高,ELISA法MP-IgA、MP-IgM阳性检出率越高。结论 ELISA检测MPIgA、IgM、IgG联合PPA检测MP抗体效价可以提高CAP诊断的准确性,对早期诊断成人MP感染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郑州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病原体流行情况。方法取11299名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咽分泌物、痰液或肺泡灌洗液,采用基于毛细管电泳的多重PCR法检测12种呼吸道病原体。结果11299例样本中,检测结果为阳性的8742例,阳性率为77.37%,其中,单纯感染6943例(79.42%),混合感染1799例(20.58%)。阳性标本中鼻病毒(HRV)阳性标本最多,2859例,阳性率25.3%;其次为肺炎支原体(MP),2047例,阳性率18.12%。不同性别患儿中,HRV和MP的阳性检出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RV是郑州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的最常见病原体。12种呼吸道病原体的阳性率随月份变化呈现不同的特点;甲型流感病毒H1N1型和肺炎衣原体(Ch)的阳性率与患儿年龄无关,其他病原体阳性率与患儿年龄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江苏淮安地区住院治疗的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 MP)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该地区MP感染的防控和诊治提供线索。方法 收集2017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因呼吸道感染在淮安市淮安医院儿科住院患儿的血标本,化学发光法检测MP-IgM抗体,分析并比较不同年份、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和不同季节MP的检出情况。结果 9836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MP阳性检出率为21.38%(2103/9836)。2017~2021年MP检出率分别为16.64%(310/1863)、25.30%(533/2107)、26.22%(521/1987)、19.60%(354/1806)、18.57%(385/2073),2018年和2019年MP阳性检出率较其他年份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949,P<0.001)。女性患儿MP阳性检出率25.71%(1006/3913)高于男性患儿的18.52%(1097/5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430,P<0.001)。0~1岁、&...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肺炎支原体已经成为人类呼吸系统感染的常见商原体。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IgM(MP-IgM)检测,为临床诊断提供一种特异性检测手段。本文总结了我院2000年3月至2002年3月的1059例呼吸道感染者MP-IgM的检测结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1059例均为在我院就诊的呼吸道感染患者,其中男591例,女468例;年龄3个月~76岁。所有患者均在病程的7~10天采静脉血检测MP-IgM。  相似文献   

20.
1058例患儿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平岭  李金叶 《山东医药》2005,45(35):60-60
肺炎支原体(MP)是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的病原菌之一。2003年2月~2005年6月,我们对1058例怀疑MP感染患儿,行血清MP-IgM抗体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