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23)
目的分析早期降钙素原(PCT)和氧合指数(OI)水平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55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特征、入院24 h内血清PCT水平及OI水平、临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有33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60%。死亡组住院天数、应用抗菌药物天数显著短于存活组,应用机械通气治疗比例显著高于存活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死亡组入院24 h内血清PCT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OI水平显著低于存活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CT水平与患者预后具有独立相关性(P0. 05)。血清PCT、OI水平预测患者预后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 787、0. 671(P0. 05),在临界值下,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 545和0. 909、0. 545和0. 758,当将二者进行联合检测时,AUC提升至0. 821,灵敏度和特异度为0. 576和0. 919。结论不同预后情况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入院24 h内的血清PCT和OI水平具有显著差异,这两个指标在老年重症肺炎预后评估中具有一定价值,将二者联合检测可提高预测效能,但灵敏度较低,还应考虑与其他指标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联合血乳酸清除率评估老年重症肺炎(SP)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我院重症监护室(ICU)收治80例老年SP患者,根据入院时,入ICU后12h、24h、48h、72h各项实验室指标最差值计算各时点APACHEⅡ评分,同时,采集动脉血测定血乳酸水平,计算对应时间血乳酸清除率。评价APACHEⅡ评分、血乳酸清除率预测老年SP患者死亡的价值。结果以入院后28d预后为研究终点,80例患者分为存活组46例和死亡组34例。死亡组入院时,入ICU后12h、24h、48h、72h平均APACHEⅡ评分均显著高于存活组,平均血乳酸清除率均显著低于存活组(P0.05);同时,死亡组APACHEⅡ评分与入ICU时间呈线性相关(r=0.55,P0.05),而存活组APACHEⅡ评分与入ICU时间无明显相关性(r=0.21,P0.05)。患者入ICU 24h、72h APACHEⅡ评分ROC曲线下面积较大(为0.91、0.95);入ICU 12h、24h、48h、72h四个时间点血乳酸清除率ROC曲线下面积均较大(为0.93、0.92、0.90、0.95)。结论密切监测入ICU后APACHEⅡ评分、血乳酸清除率对判断老年SP患者预后有较强的可靠性,两者联合可作为评估SP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乳酸和乳酸清除率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乳酸和乳酸清除率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对62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进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测定入院时和治疗6h后动脉血乳酸水平,计算6h乳酸清除率,根据预后患者分成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其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存活组、死亡组患者治疗前动脉血乳酸水平分别为2.2±1.5mmol/L和2.7±1.8mmol/L,(P〉0.05);APACHEⅡ评分分别为19.4±6.9及23.9±7.1(P〈0.05)。存活组6h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P〈0.01)。结论早期乳酸和乳酸清除率可用于评估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动脉血乳酸和早期乳酸清除率对老年脓毒症患者的临床意义. 方法 对急诊科收治的82例老年脓毒症患者,平均年龄(78.1±8.1)岁,分别于入院、入院后6h测定动脉血乳酸,计算早期乳酸清除率,记录患者入院时的心率、血压,并在第一个24 h内进行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患者入院后28 d为研究终点,将患者分为存活组(59例)和死亡组(23例),比较两组患者初始动脉血乳酸、早期乳酸清除率及APACHEⅡ评分;以入院后6h乳酸清除率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乳酸清除率≥10%,59例)和低乳酸清除率组(乳酸清除率<10%,23例),比较两组患者初始动脉血乳酸、APACHEⅡ评分及病死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动脉血乳酸、APACHEⅡ评分及早期乳酸清除率预测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价值. 结果 存活组和死亡组初始动脉血乳酸分别为(2.4±1.7)mmol/L和(3.9±3.2)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存活组和死亡组的早期乳酸清除率+ 300%分别为(339.0±28.0)%和(300.0±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28 d病死率分别为18.6%(11/59)和52.2%(12/23),高乳酸清除率组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P<0.01);早期乳酸清除率预测老年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率最佳临界点为24.0%,敏感性72.9%,特异性65.2%,其预测价值高于APACHEⅡ评分. 结论 动脉血乳酸和早期乳酸清除率可作为判断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动脉血乳酸和早期乳酸清除率对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老年脓毒症患者76例,于患者入院即刻、入院6、24、48 h测定患者动脉血乳酸,并计算入院6、24、48 h乳酸清除率,入院24 h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态评分Ⅱ(APACHEⅡ),根据患者入院即刻动脉血乳酸水平将患者分为乳酸正常组(血乳酸<2.0 mmol/L,n=26例)、轻度升高组(2.0 mmol/L≤血乳酸<4.0 mmol/L,n=33例)和重度升高者(血乳酸≥4.0 mmol/L,n=17例),观察患者预后情况。结果①重度升高组APACHEⅡ评分、住院时间、呼吸机使用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病率及病死率明显高于轻度升高组和正常组(P<0.05)。②76例患者死亡29例,存活47例,死亡组入院即刻、入院6、24、48 h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入院6、24、48 h乳酸清除率明显低于存活组(P<0.05)。结论动脉血乳酸和早期乳酸清除率与脓毒血症患者预后有密切的关系,动脉血乳酸水平和乳酸清除率是评估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动脉血乳酸水平及早期乳酸清除率与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纳入研究共70例老年脓毒症患者.根据血乳酸水平将70例患者分为乳酸正常组(血乳酸≤2.0 mmol/L)及乳酸升高组(血乳酸>2.0 mmol/L).比较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休克例数、MODS发生例数、APACHEⅡ评分分值、需行机械通气例数以及病死例数.计算全部患者早期乳酸清除率.根据所得早期乳酸清除率将70例患者分为高乳酸清除率组(早期乳酸清除率≥10%)及低乳酸清除率组(早期乳酸清除率<10%).比较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休克例数、MODS发生例数、APACHEⅡ评分分值、需行机械通气例数以及病死例数.结果 乳酸正常组休克发生率、MODS发生率、机械通气率及病死率明显低于乳酸升高组(均P<0.01),APACHEⅡ得分低于乳酸升高组(P<0.01).高乳酸清除率组休克发生率、MODS发生率、APACHEⅡ得分、机械通气率及病死率明显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均P<0.01).结论 动脉血乳酸可较好反应老年脓毒症患者当前机体组织灌注状态,提示预后;早期乳酸清除率可动态反应血乳酸变化趋势,判断治疗效果及预后. 相似文献
7.
《中国老年学杂志》2020,(16)
目的研究动脉血乳酸(Lac)、降钙素原(PCT)、脑钠肽(BNP)在老年重症肺炎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58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根据入院28 d预后为研究终点设为存活组103例及死亡组55例,比较两组入住重症监护室Lac、PCT及BNP浓度并动态监测PCT、BNP及24 h Lac清除率。结果存活组24 h Lac清除率显著高于死亡组,两组Lac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死亡组治疗后1 d、4 d及7 d PCT及BNP浓度均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存活组治疗后1 d、4 d及7 d PCT、BNP浓度依次显著降低(P0.05);死亡组治疗后1 d、4 d及7 d PCT、BNP浓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24 h Lac除率、PCT及BNP监测在老年重症肺炎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上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2016,(2)
目的探讨早期动脉血乳酸水平及乳酸清除率对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对收住本科室的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研究,测定入院时(0小时)及入院后12小时动脉血乳酸水平,并对患者进行Child-Pugh评分,分析早期动脉血乳酸水平、乳酸清除率、Child-Pugh评分和患者28天病死率的关系。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76例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28天病死率为52.63%。死亡组患者0小时、12小时动脉血乳酸水平以及Child-Pugh评分均高于生存组(P值分别为0.00045、0.00033、0.0071);患者早期动脉血乳酸值与Child-Pugh评分呈正相关(P值分别为0.041、0.047);生存组患者12小时乳酸清除率显著高于死亡组(P=0.00024)。结论对于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早期动态监测动脉血乳酸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可将0小时、12小时动脉血乳酸水平和12小时动脉血乳酸清除率作为评估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预后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乳酸和乳酸清除率在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脓毒症(sepsis)是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是严重创伤、休克、感染、外科大手术等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进一步发展可导致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老年患者常见的死亡原因。流行病学显示,脓毒症发病率高、病死率高、治疗费用高,其死亡率达患病人数的25%以上。早期预测脓毒症的发生和发展,实施早期干预,是降低脓毒症发病及其病死率的关键。乳酸(Lactate)是体内葡萄糖代谢的产物之一,在正常状态下其产量不多,但在老年脓毒症患者存在低氧等状态时则明显增多,甚至导致乳酸性酸中毒。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主要发病年龄在5岁以下。手足口病(HFMD)是有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患儿轻微临床症状是以发热和手足等部位的皮疹为主,重症患儿出现呼吸困难、脑疝、休克等严重危及生命的症状,目前研究发现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会出现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及神经系统的各种临床症状,危及生命,严重影响患儿的身体健康,因此对于手足口病的诊断及预后显得尤为重要,其中动脉乳酸水平反应细胞代谢情况,与机体各脏器息息相关,本实验研究动脉血乳酸水平及乳酸清除率对急诊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诊断及预后[1,2]。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 探讨APACHEⅢ评分与氧合指数对老年重症肺炎预后的影响.方法 56例患者,根据出院是否存活,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测定动脉血气,计算氧合指数,进行APACHEⅢ评分,分析APACHEⅢ评分与氧合指数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存活组APACHEⅢ评分及氧合指数与死亡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死亡组APACHEⅢ评分随住院延长而增高,氧合指数随住院延长而降低,存活组与之相反.氧合指数与APACHEⅢ评分负相关(r=-0.7542,P<0.01).结论 APACHEⅢ评分与氧合指数有助判断病情危重程度,观察两者变化,对判断预后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分析6h内乳酸清除率(6h LCR)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老年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97例,记录治疗前及治疗6h后患者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 Ⅱ)评分、血清乳酸水平及血气指标(包括PaO_2、PaCO_2、PH值),计算治疗6h乳酸清除率(6h LCR),根据乳酸清除率分为高6h LCR组(n=56)和低6h LCR组(n=41)。记录28d病死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6h后,高6h LCR组APACHE评分、血清乳酸水平、PaO_2、PaCO_2 mm Hg、PH值等均明显优于低6h LC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6h LCR组28d病死率明显低于低6h LC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h乳酸清除率预测患者28d病死率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取得最大Youden指数时,6h LCR截断值为18.21%,符合率为86.60%,灵敏度为75%,特异度为88.89%,阳性预测值57.14%,阴性预测值为94.74%。结论 6h乳酸清除率对老年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预后具有较高价值,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和动脉血乳酸在重症肺炎患者预后评价中的价值。方法分析我院重症医学科住院的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0例患者被纳入本研究,死亡28例,好转42例。C-反应蛋白的ROC曲线下面积0.718(95%可信区间:0.599~0.836,P=0.005),C-反应蛋白9 mg/dl时Youden指数最大,为0.464。动脉血乳酸的ROC曲线下面积0.699(95%可信区间:0.573~0.825,P=0.005),血乳酸2.4mmol/L时Youden指数最大,为0.333。Logistc回归分析显示:血乳酸>2.4 mmol/L死亡风险上升(OR 3.333;95%CI 0.226~49.093);C反应蛋白>9 mg/dl死亡风险更高(OR 9.0;95%CI 1.628~49.756);C反应蛋白>9 mg/dl同时血乳酸>2.4 mmol/L死亡风险最高(OR 17.778;95%CI 3.356~94.179)结论 C-反应蛋白和动脉血乳酸同时升高的重症肺炎患者较单独一项升高的患者有更高的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早期乳酸清除率对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合并高乳酸血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合并高乳酸血症患者,计算患者开始治疗24小时后的乳酸清除率,PSI及CURB-65评分变化率,将研究对象分别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高乳酸清除率组与低乳酸清除率组。比较存活组与死亡组之间的起始乳酸浓度、治疗24小时后乳酸清除率及PSI和CURB-65评分变化率并比较高乳酸清除率组与低乳酸清除率组治疗24小时后的死亡率、休克发生率和呼衰发生率有无差异。结果存活组与死亡组的起始乳酸浓度、PSI评分变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乳酸清除率及CURB-65变化率存活组明显高于死亡组;高乳酸清除率组治疗24小时后的死亡率、休克发生率和呼衰发生率明显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结论治疗24小时后的乳酸清除率是评价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合并高乳酸血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效果和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国家早期预警评分(National Early Warning Score)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病情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11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CAP患者共307例,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生命体征等。比较NEWS、CURB-65、PSI评分不同危险分层间CAP重症率及病死率的差异,并分析上述三种评分的相关性。用ROC曲线下面积,表示上述三种评分对CAP预后的判断能力,通过Kaplan-Meier曲线分析不同NEWS评分危险分层间CAP患者的生存率。结果 随着NEWS评分危险等级的提升,CAP重症率、病死率相应升高,住院期间生存率降低(P<0.05)。CURB-65、PSI、NEWS评分预测CAP重症率的AUC,分别为0.932、0.928、0.958,NEWS评分对CAP重症率的预测能力相对最佳。CURB-65、PSI、NEWS评分预测CAP病死率的AUC分别为0.906、0.949、0.884,NEWS评分对CAP死亡率的预测能力相对较差,相关性分析示三个评分之间互为正相关性。结论 NEWS评分对CAP的病情严重程度及...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检测肝癌中Six1基因甲基化并研究其在肝癌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肝癌患者肝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Six1基因甲基化并比较其差异,分析肝癌患者不同临床病理因素中Six1基因甲基化差异,比较肝癌患者中Six1基因甲基化患者和未甲基化患者预后的差异.结果 肝癌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氧合指数等相关指标及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ARDS)预后判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入住重症监护室(ICU)的52例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分析两组患者在入住ICU病房后心脏指数(CI)、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P)、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及氧合指数的变化。结果 与存活组对比,死亡组患者在入住ICU病房时的APACHEⅡ评分显著升高(P<0.05);存活组氧合指数随时间呈上升的趋势,EVLWI随时间呈下降趋势(P<0.05),死亡组氧合指数随时间呈下降的趋势,EVLWI及CI随时间呈上升的趋势(P<0.05),与死亡组第2d、3d对比,存活组第2d、3d的CI、EVLWI显著降低,氧合指数显著升高(P<0.05); 经Pe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EVLWI与氧合指数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与CVP无相关性。结论 动态监测EVLWI及氧合指数对判断ARDS患者的病情及预后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