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孤立肾及双侧肾细胞癌保肾手术2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保肾手术治疗双侧肾、孤立肾肾癌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总结6例孤立肾癌和17例双侧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23例共54枚肿瘤,肿瘤直径0.6~11.5 cm,平均4.2 cm.7例同时性肾癌中,均行一侧根治性肾切除(RN)及对侧肾部分切或剜除术.10例非同时行肾癌和6例孤立肾肾癌均行肾部分切或肿瘤剜除术.结果 21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系统评价局限性肾癌患者行肾部分切除术和根治性肾切除术的肿瘤预后。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和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14年5月前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比较肾部分切除术(PN)与肾癌根治术(RN)治疗局限性肾癌的肿瘤预后的临床对照研究,进行系统评价。结果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最终纳入文献33篇,共33 520例,PN和RN手术分别为9 190例和24 340例。PN与RN的术后5年总的生存率(OS)、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CSS)、并发症发生率和慢性肾脏病发生率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037(95%CI:1.023~1.050)、1.022(95%CI:1.006~1.038)、1.397(95%CI:1.078~1.811)、0.416(95%CI:0.295~0.5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年总的生存率、10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肿瘤复发率和肿瘤转移率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046(95%CI:1.020~1.073)、1.018(95%CI:0.992~1.043)、1.375(95%CI:0.920~2.057)、0.520(95%CI:0.260~1.03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局限性肾癌患者,PN的术后5年的生存预后优于RN,而两种手术方式的术后10年的生存预后相当,并且肿瘤复发情况与转移情况无明显差异。虽然PN的并发症发生率较RN高,但PN在慢性肾脏病发生率方面明显低于RN,所以PN是一种疗效显著并且有其自身优势的手术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影像学的进步和人们寿命的增长,肾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肾细胞癌目前是泌尿系第二大肿瘤,2013年美国新发肾或肾盂癌65 150例,死亡13 680例[1]。肾癌根治术(radical nephrectomy,RN)是局限性肾细胞癌的标准治疗方式。尽管,对于肿瘤直径≤4cm的肾细胞癌,肾部分切除术(partial nephrectomy PN)因有与RN相近的肿瘤控制效果,近年来  相似文献   

4.
遗传性肾癌1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Gong DX  Wang X  Li ZL  Jiang YJ  Sun ZX  Kong CZ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4):963-965
目的 探讨遗传性肾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遗传性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32~67岁,平均48岁;4例为双侧肾癌,4例为多发肾癌.2例诊断为希佩尔-林道病综合征,6例诊断为家族性肾透明细胞癌,3例诊断为遗传性乳头状肾癌.10例患者行保留肾单位的手术和(或)肾癌根治术,1例未手术.结果 随访12~114个月,4例发生肿瘤复发,1例死于肿瘤转移,2例死于其他原因,4例无瘤生存.结论 遗传性肾癌发病年龄较早,肿瘤双侧、多中心发病率较高,应尽量行保留肾单位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分析接受肾部分切除术的孤立肾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孤立肾肾部分切除术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从1999年1月~2012年11月,共有15例孤立肾肾癌患者接受了肾部分切除术。统计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基本情况、手术情况、术后肾功能、术后病理以及随访情况等,总结临床经验。结果:患者中位年龄50(39~71)岁,男女比例4∶1。平均手术时间150min。15例患者中有10例在手术中阻断肾动脉,平均热缺血时间为24min,另外5例采用手指轻压止血。中位失血量300ml。肿瘤中位大小2.5(1.5~7.0)cm。14例患者病理类型为透明细胞癌,1例为乳头状肾细胞癌。所有患者肿瘤切缘均为阴性。所有患者术后血肌酐水平都有不同程度升高,但在手术后1个月内都降至术前基线水平,无患者需要血液透析。2例患者出现血尿或者急性肾功能不全等围手术期并发症,经保守治疗缓解。患者中位随访时间51(10~167)个月,无远期手术并发症。随访过程中,有1例患者在术后14个月发现骨转移,在术后32个月死亡;2例患者出现患肾新发病灶,目前持续应用靶向药物治疗。结论:肾部分切除术对于孤立肾肾癌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肿瘤治疗效果满意,肾功能得到最大限度保留。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T1b期肾癌患者行肾部分切除术(PN)和肾癌根治术(RN)的疗效和预后差异,为临床选择手术方式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以Radical nephrectomy(肾癌根治术),Partial nephrectomy(肾部分切除术)、Renal cell carcinoma(肾细胞癌)、T1bN0M0为检索词,收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肾癌患者肾部分切除和肾癌根治术的临床对照研究。结果共纳入文献8篇,涉及61 826例患者。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术后的复发、转移、5年死亡率、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的比值比(OR)分别为5.44(95%CI 1.34~22.06)、0.39(95%CI 0.18~0.83)、0.87(95%CI0.32~2.36)、0.52(95%CI0.05~5.88),术后血肌酐和肾小球滤过率(GFR)均值差(MD)分别为-11.63(95%CI-24.58~1.32)、6.75(95%CI-0.55~14.06),2种手术方式在术后死亡率、术后肿瘤特异性死亡率、术后GFR和术后血肌酐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N术后肿瘤复发的发生率高于RN。PN术后肿瘤远处转移的发生率少于RN。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在术后患者的5年总体死亡率、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术后血肌酐和GFR均无差异。而术后的肿瘤的复发,RN组优于PN组,然而远处转移侧相反。但是由于肾部分切除术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残余肾单位,在保证肿瘤治疗效果的同时,尽可能地保留了患肾功能,因此对T1b期肾癌,PN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7.
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癌(附4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癌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对1993年2月~2006年10月共46例采用保留肾单位手术的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双侧肾癌4例,孤立肾癌3例,对侧肾有病变或潜在功能受损的肾癌25例,对侧肾正常的肾癌14例。结果:46例患者术前均未发现转移灶。术后组织病理学结果示肾透明细胞癌36例,颗粒细胞癌6例,混合性细胞癌4例。术后42例(91%)获随访,随访时间6~160个月,平均随访65个月。5、10年生存率分别为94%、86%。3例术后出现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癌安全有效,手术指征可扩展至对侧肾脏正常的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加深对多房囊性肾细胞癌(MCRCC)的认识,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间14例囊性肾占位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病理学及手术方式等临床资料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本研究共14例,男12例,女2例,年龄31~75岁。7例术前术后均诊断囊性肾癌,5例行肾部分切除术,2例行根治性肾切除。2例术前诊断为复杂性肾囊肿,行去顶减压术后病理结果为肾囊性透明细胞癌,1例术前诊断为双肾下极肾癌,术后病理结果为左肾透明细胞癌伴局部囊性透明细胞癌,右肾透明细胞癌;1例术前诊断为左肾多发囊肿,术后病理证实为囊性腺瘤,1例术前诊断囊性肾癌,术后病理结果为肾囊肿;1例术前诊断为双侧多囊肾伴部分囊壁钙化,术后病理为双侧多囊肾伴左肾乳头状肾细胞癌;1例术前诊断双侧多囊肾伴右肾下极占位,术后病理结果为右肾下极占位为囊性肾乳头状肾细胞癌伴有囊性肾透明细胞癌;14例患者术后随访3~12个月均未发现肿瘤复发。结论:MCRCC术前影像学容易误诊,最好的选择是保留肾单位手术,以尽量多保留肾功能以改善整体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中央型肾癌保留肾单位手术特点及临床经验. 方法行保留肾单位手术的.肾癌患者155例.分2组:①中央型38例,其中孤立肾3例,双侧.肾癌5例;38例术前均行磁共振三维血管成像明确患.肾动静脉的解剖结构.②外周型小肾癌117例,其中孤立肾4例,双侧肾癌7例.肿瘤最大径2.0~5.5 cm,临床分期均为Ⅰ期.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阻断方式及时间、术中出血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①38例中央型肾癌患者手术顺利.术后病理诊断为肾透明细胞癌35例、肾嗜色细胞癌2例、肾腺瘤1例.平均手术时间(118±47)min.术中均采用冰屑降温及肾蒂完全阻断,阻断时间(34±16)min.平均出血量150 ml.术后发生尿瘘1例,无继发性出血者.②117例外周型肾癌患者手术顺利.术后病理诊断为肾透明细胞癌106例、肾嗜色细胞癌5例、嫌色细胞癌3例、肾腺瘤3例.平均手术时间(95±39)min.采用单纯肾动脉阻断31例,阻断时间平均(21±9)min.出血量平均250 ml.采用冰屑降温及肾蒂完全阻断86例,阻断时间平均(17±8)min.平均出血量100 ml.术后发生继发性出血4例,无尿瘘发生.中央型组手术时间和肾蒂阻断时间均长于外周型组(P<0.05);肾蒂完全阻断者手术出血量少于单纯动脉阻断者(P<0.05),但与肿瘤位置无关P>0.05).结论 通过细致的术前准备和规范的手术操作,中央型肾癌的保留肾单位手术可以安全完成;除阻断时间稍长外,其他重要的手术指标与外周型小肾癌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肾癌多灶性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对 1992年 2月至 2 0 0 1年 4月447例肾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探讨多灶性肾癌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本组 447例。男 3 60例 ,女 87例。年龄 14~ 84岁 ,平均(54.6± 13 .6)岁。患者术前均经B超、CT或MRI检查确诊 ,同时记录肿瘤大小及数目 ,并除外双侧肾癌患者。根治性肾切除术后仔细检查肾皮质 ,以发现可能存在的异常。肾癌诊断分类按WHO病理组织学分类方法进行 ,肾原发肿瘤假包膜以外的任何恶性病变诊断为肾癌卫星病灶 ,肿瘤大小以三维中最大截面直径表示。 447例肾癌标本 ,依据有无卫星癌灶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Xp11.2肾癌)成人患者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0月~2016年11月行手术治疗的8例Xp11.2肾癌成人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4例;年龄21~70岁,平均27.7岁。病灶位于左肾者3例,右肾者5例。3例行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NSS),肿瘤最大径为2~4cm,平均3.2cm;5例行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术(RN),肿瘤最大径为4~6cm,平均4.9cm,1例患者同时行肾静脉瘤栓取出术。结果:8例术后病理均为透明细胞癌,免疫组化示TFE3强阳性。病理分期:T_(1a)4例,T_(1a)伴肾门淋巴转移1例,T_(1b)期1例,T_2期伴淋巴转移1例,T_(3a)期1例。术后随访时间6~33个月,RN组有1例患者在术后6个月出现肺转移,术后11个月死亡。其他均无复发或转移。所有患者均未行化疗或靶向药物等辅助治疗。结论:Xp11.2肾癌是一种罕见的肾癌亚型,免疫组化检测TFE3表达水平是目前最常用的诊断措施。Xp11.2肾癌常会引起局部淋巴结或远处器官转移,预后较差,RN是治疗该病最常用的手术方式,必要时应同时行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肾癌肾部分切除术后局部复发行二次手术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22年1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4例肾部分切除术后肾癌局部复发行二次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2例, 女2例;首次手术年龄(57.1±13.2)岁。14例中9例体质量指数≥24 kg/m2;初诊肿瘤R.E.N.A.L.评分≥7分者9例。首次手术均行肾部分切除术, 其中开放手术4例, 腹腔镜手术6例,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4例。首次手术病理pT1aN0M0期9例, pT1bN0M0期5例;透明细胞癌12例, 肉瘤样癌1例, 嫌色细胞癌1例;手术切缘未见肿瘤细胞。初次手术至局部复发的时间为(29.3±16.8)个月, 其中11例复发时间≥12个月, 7例复发时间>36个月。所有复发灶均为腹部CT或MRI检查发现, 13例复发时无临床症状。所有患者复发灶位置明确, 未见复发灶侵犯周围器官、组织征象, 无其他可疑病灶, 考虑肿瘤可完整切除。14例均行二次手术, 其中10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肿瘤最大径为(2.8±0.9)cm)];4例行肾部分切除术[肿瘤最大径为(...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经后腹腔途径治疗合并肾静脉癌栓型肾癌的临床疗效,初步探讨其手术安全性及肾周淋巴结转移对此类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37例肾肿瘤伴肾静脉癌栓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5例、女12例,平均年龄(53±9.6)岁。21例患者因血尿就诊时查泌尿系彩超时发现肾肿瘤合并肾静脉癌栓,16例因腰部酸胀不适主诉就诊。肿瘤位于左肾14例,右肾23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T、MRI检查证实肾脏肿瘤合并肾静脉癌栓形成,同时均未发现远处转移病例。所有患者完善术前检查、排除手术禁忌后于全麻行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联合肾静脉癌栓取出术。结果:37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平均用时(178.0±37.5)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89.0±78.6)ml,4例患者术中给予术中输血治疗。术后1周内无继发出血、感染等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理结果显示肾透明细胞癌28例;乳头状肾细胞癌5例;嫌色细胞癌3例;未分类癌1例。按照TNM肾癌分期标准均属于Ⅲ期肾癌。其中12例提示癌组织侵及肾周淋巴结。术后平均随访(19.3±4.8)个月,5例患者术后因癌组织肝转移死亡,2例发生肺部转移。结论:后腹腔镜治疗合并静脉癌栓的中晚期肾癌是安全、有效的,同期存在肾门部淋巴结转移较单独肾静脉癌栓患者生存时间明显较短。  相似文献   

14.
肾癌患者治疗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的不同手术方式、术前肾动脉栓塞及免疫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9例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分组进行对比,并对治疗效果和随访结果作进一步统计学分析。结果:小肾癌行肾癌根治术与保留肾组织手术效果比较,在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5年生存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8例术前行选择性肾动脉栓塞者,手术证实栓塞效果满意。结论:保肾单位手术是治疗局限性小肾癌的有效手段;较大的肾癌术前进行肾动脉栓塞术便于手术切除病灶,提高了肿瘤的切除率;免疫治疗是继手术治疗之后的又一种主要临床治疗方式,尤其肿瘤疫苗的出现,对于晚期肾癌及转移癌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肾细胞癌保留肾单位手术的长期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细胞癌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43例保留肾单位手术的肾癌患者临床资料.男159例,女84例,平均年龄58(24~77)岁.肿瘤直径平均3.4(1.1~6.7)cm.孤立肾肾癌3例,双侧肾癌11例.TNM分期T_(1a) 237例,T_(1b) 6例;无区域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无肾静脉、腔静脉癌栓.术后随访行超声、CT、肾功能等检查.应用KaplanMeier方法行肿瘤特异性生存率估计并进行对数秩检验. 结果 243例中232例获随访,平均随访31(1~147)个月.术后应用干扰素继续治疗52例.死亡4例(因癌死亡1例,非癌死亡3例),总体生存率和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98.3%和100.0%;肿瘤复发5例,远处转移1例.总并发症发生率为5.6%(13/232). 结论 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细胞癌局部复发率低,远期生存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功能性肾单位,降低并发慢性肾衰竭的危险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增加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辅助下孤立肾肾癌保留肾单位手术对选择性肾动脉阻断以及确定肿瘤切缘的作用。方法:回顾2004-2011年先天性或获得性孤立肾肾细胞癌行保留肾单位手术患者资料,共7例术中采用超声多普勒确认肾段动脉阻断效果,并对肿瘤包膜边缘行超声检测从而进一步确定肿瘤切缘。术后1个月、6个月以及1年随访对比术前肾功能变化,并规律随访患者预后至今。结果:7例手术均成功行保留肾单位手术,超声引导检测下行选择性肾段动脉阻断5例,另2例采用单纯肾动脉于阻断下手术,术中超声发现肿瘤可疑卫星灶2例并指导切缘。术后6个月及1年随访肾功能与术前相比无明显下降,所有患者随访至今,平均随访45.4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术中超声辅助下行保留肾单位手术是治疗孤立肾肾癌的理想方法,有助于肿瘤的准确切除和肾功能保护。  相似文献   

17.
遗传性肾肿瘤综合征包括vonHip pel Lindau病 ,遗传性肾乳头细胞癌 ,Birt Hogg Dube综合征和家族性肾嗜酸细胞腺瘤。这些遗传性疾病有可能使双侧肾脏受累 ,并且容易复发。所以有人采用对 <3cm的肿瘤待机处理的策略 ,肿瘤长至 3cm再进行保留肾组织的手术。作者在 1988~ 1998年对 49例遗传性肾癌患者进行了诊断和治疗 ,其中vonHippel Lindau病患者 44例 ,遗传性肾乳头细胞癌 4例 ,Birt Hogg Dube综合征 1例 ;另外 1例患者在保留肾手术中探查发现有遗传性肾嗜酸细胞腺瘤。平均随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选择性肾段动脉阻断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1期肾细胞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17例T1期肾癌患者,肿瘤直径1.2~4.0 cm,平均(3.1±0.8)cm。术前均行肾动脉血管造影检查,采用后腹腔入路,根据肾动脉血管造影检查选择性阻断供应瘤体的肾动脉分支,距瘤体边缘0.3~0.5 cm切除肿瘤。术后随访3~20个月。结果:17例手术均获成功。术中输血1例。手术时间68~156 min,平均(112.0±20.8)min;肾段动脉阻断时间18~42 min,平均(26.0±8.9)min;术中出血量30~240 ml,平均(80.0±15.6)ml。病理结果:透明细胞癌13例、乳头状细胞癌2例、嫌色细胞癌1例、Bellini集合管癌1例,病理切缘均为阴性。其中1例孤立肾患者术后3 d血肌酐升高至240 mmol/L,放置双J管后血肌酐下降,随访12个月始终维持在120~150 mmol/L;另2例孤立肾患者及其余患者肾功能均正常,CT检查提示无肿瘤复发及淋巴结远处转移。结论:直径小于4 cm的T1期肾癌行腹腔镜超选择性肾动脉阻断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患者创伤小,安全性高,对预防术后肾功能不全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T_1期肾癌术前DSA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后行腹腔镜下零缺血肾部分切除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2015年11月~2016年9月13例T_1N_0M_0期肾癌术前由同一介入科医师行肿瘤供血动脉DSA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栓塞后1~15 h由同一个泌尿外科医生行腹腔镜下零缺血肾部分切除术。结果 13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2例因术中出血较多行肾动脉主干暂时性阻断,阻断时间分别为8、12.5 min,其余11例均按预期顺利完成手术,无输血。平均手术时间82 min(48~125 min),平均出血量130 ml(40~260 ml)。术后病理均为肾透明细胞癌。13例术后平均随访14.5月(12~18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和(或)转移。结论 T1期肾癌术前DSA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后行腹腔镜下零缺血肾部分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尤其对于孤立肾肿瘤、肾功能不全以及引起肾功能下降的慢性病患者是较好的选择,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双侧肾癌(BRCC)的临床病理特点、手术治疗策略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19年6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5例不同病理类型BRCC患者的临床资料。5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53(33~61)岁。同时性BRCC 3例,异时性BRCC 2例。5例均为双侧单发肿瘤。10枚肿瘤中实性肿瘤3枚,囊性肿瘤7枚。肿瘤平均直径2.4(1.4~6.7)cm。平均R.E.N.A.L.评分5(4~8)分。5例患者术前平均血清肌酐79(74~108)μmoI/L。结果 5例均成功行双侧手术治疗:其中3例行双侧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NSS);1例行一侧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RN),对侧后腹腔镜下NSS;1例因一侧囊性肿瘤体积较大,粘连严重行后腹腔镜探查,中转开放NSS,对侧后腹腔镜下NSS。3例同时性BRCC患者均采用分期手术策略,双侧手术平均间隔时间3(1.5~4)个月。5例平均手术时间126(110~221)min,行NSS者平均热缺血时间24(11~40)min。平均手术失血量20(10~50)mL。5例患者术后平均血清肌酐95(77~121)μmol/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3~16)d。术后病理示5例均为一侧肾透明细胞癌,其中对侧低度恶性潜能多房囊性肾肿瘤者3例、肾嫌色细胞癌者1例、管状囊性肾细胞癌者1例。5例平均随访时间26.7(18.6~194.3)个月,均无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肾功能良好。结论不同病理类型BRCC临床较为罕见,治疗以分期双侧NSS为首选。腹腔镜下NSS治疗复杂性肾囊性肿瘤难度较大,需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操作。BRCC多灶发病的概率显著高于单侧肾癌,术后应严密随访,不同病理类型BRCC的预后取决于恶性度较高、分期较晚的一侧。同一机体发生不同病理类型的BRCC,为该病的肿瘤起源研究提供新的线索和思路,但BRCC的发生机制尚需基因测序的大样本研究进一步阐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