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早发精神分裂症静息态脑功能低频振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早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局部脑功能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的变化,探讨其静息态下功能异常的脑区。方法收集20例早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与20名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正常对照,分别对其进行全脑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计算ALFF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左侧额上回、左侧楔前叶、左侧扣带回、左侧枕叶、左侧海马旁回、左侧距状沟ALFF值增高(P0.05,Alpha Sim校正),右侧颞上回和右侧小脑后叶ALFF值降低(P0.05,Alpha Sim校正)。结论早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静息态下有多处脑区ALFF值改变,提示其在静息态下存在脑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有先兆偏头痛患者的自发神经元活动,分析其脑功能网络的变化,以便更好地认识有先兆偏头痛的发病机制。方法对7例发作间期有先兆偏头痛患者和7例年龄、性别及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分析原始数据,得出全脑低频振幅(ALFF),进行双样本t检验,并以ALFF差异脑区为感兴趣区(ROI)校正后行功能连接(FC)分析,比较两组之间影像学表现的差异。结果病例组双侧额上回、左侧眶额皮质低频振幅值显著高于对照组(t=2.18~5.12,P0.05)。病例组左侧颞中回、左侧颞下回、左侧尾状核、双侧丘脑、右侧运动前区低频振幅ALFF值显著低于对照组(t=-5.12~-2.18,P0.05);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右侧眶额皮质、左侧额中回、双侧前扣带皮质、右侧缘上回与左侧额上回功能连接增强,病例组左侧小脑、右侧脑岛、脑干与左侧额上回之间的功能连接减弱。结论有先兆偏头痛患者头痛发作间期疼痛处理相关脑区功能异常,支持偏头痛并非单纯的发作性疾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伴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 NSSI)抑郁发作患者静息态下脑区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 ALFF)的特征。方法:招募58例伴NSSI的抑郁发作患者,62例不伴NSSI的抑郁发作患者,及84名健康对照者。将3组受试进行3.0 T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计算全脑ALFF,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使用高斯随机场(GRF)的方法进行多重比较矫正,在有差异脑区的基础上两两比较。结果:3组ALFF有显著差异的脑区是右海马旁回、左枕中回、左后扣带回、右额上回、左中央后回和左额上回(P0.05,GRF矫正)。伴NSSI的抑郁发作患者较不伴NSSI的抑郁发作患者左枕中回、左后扣带、左缘上回、左额上回和左中央后回ALFF增高;伴NSSI的抑郁发作患者较健康对照者左枕中回、左中央后回ALFF增高;不伴NSSI的抑郁发作患者较健康对照者在右海马旁回、右额上回ALFF增高,在左后扣带、左额上回ALFF降低(P0.05,GRF矫正)。结论:伴NSSI的抑郁发作患者静息态脑活动特征在左枕中回、左后扣带、左缘上回、左额上回和左中央后回局部脑功能存在异常,支持伴NSSI的抑郁发作患者在基础状态下执行控制相关脑区存在损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伴有暴力倾向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静息状态下脑自发神经活动特征以及其脑功能异常的神经病理生理机制。方法纳入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35例(男24例、女11例)。采用PANSS评分评估患者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利用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dified Overt Aggression Scale,MOAS)评分将患者分为暴力组和无暴力组。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技术,采集所有患者静息状态下脑fMRI数据,基于DPABI V2.3(Data Processing&Analysis of Brain Imaging,DPABI)软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后得到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及分数低频振幅(fractional 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fALFF)图,采用双样本t检验比较2组图像差异。提取所有患者全脑区的ALFF、fALFF值与PANSS评分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暴力组(n=18)较无暴力组(n=17)右侧顶上回、右侧顶下缘角回ALFF值减低,而右侧小脑下部、左侧小脑下部和左侧丘脑的fALFF值增高(均经GRF校正,体素水平P<0.01,簇水平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n=35)右侧小脑下部、小脑蚓部、右侧颞中回ALFF值与PANSS阴性症状评分呈正相关(r=0.437、0.610、0.656);右侧角回fALFF值与PANSS阴性症状评分呈负相关(r=-0.723);左侧内侧额上回fALFF值与PANSS敌对性评分呈正相关(r=0.647,均经GRF校正,体素水平P<0.01,簇水平P<0.05)。结论相较于无暴力患者,伴有暴力倾向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多个脑区ALFF、fALFF值存在差异,提示伴有暴力行为的患者多个脑区自发神经活动异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青少年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下脑功能特征。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纳入NSSI青少年患者23例(NSSI组)与健康青少年18名(healthy control,HC组),进行静息态功能MRI扫描,分析NSSI组与HC组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有差异的脑区,以差异脑区为种子点计算全脑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并分析NSSI组差异脑区的ALFF值与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评定问卷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相关性。结果与HC组比较,NSSI组ALFF升高的脑区包括双侧杏仁核(x=-27,y=3,z=-24,t=2.492,P<0.05,FDR校正;x=27,y=3,z=-12,t=2.746,P<0.05,FDR校正)、右侧背外侧额上回(x=15,y=21,z=45,t=4.051,P<0.05,FDR校正)。以双侧杏仁核作为种子点分别计算全脑FC,与HC组比较,NSSI组左侧杏仁核与右侧前扣带回(t=3.352,P<0.05,FDR校正)、左侧前扣带回(t=2.843,P<0.05,FDR校正)、右侧丘脑(t=3.026,P<0.05,FDR校正)、左侧丘脑(t=2.352,P<0.05,FDR校正)FC强度增高,与左侧眶部额上回(t=-2.181,P<0.05,FDR校正)、左侧眶部额中回(t=-3.378,P<0.05,FDR校正)FC强度减低。NSSI组左侧杏仁核ALFF值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呈正相关(r=0.627,P=0.004)。结论NSSI青少年静息态下多个脑区存在神经元异常活动,左侧杏仁核与多个脑区的FC存在异常,这可能是NSSI神经病理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探讨早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脑功能低频振幅变化。方法:对首次发病未用药早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急性期组)、经药物治疗临床症状缓解的早期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患者(缓解期组)以及性别、年龄、受教育年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各17例,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并计算低频振幅(ALFF),比较3组ALFF变化。结果:三组间ALFF有差异的脑区为左侧直回、梭状回/舌回、右侧颞下回、左侧顶叶、枕叶、楔叶、中央后回、小脑;与健康对照组相比,两病例组ALFF降低的脑区集中在左侧半球,为左侧顶叶小叶,左侧颞下回;而缓解期与急性期组相比,ALFF增加的脑区为右侧壳核,ALFF降低的脑区为直回、楔前叶、梭状回/舌回、左侧颞叶、左侧中央前回和后回、左侧枕中回。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早期阶段存在多个脑区静息态低频振幅异常,低频振幅降低的脑区主要分布在左侧大脑半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以强迫思维为主的强迫症患者脑灰质体积与全脑静息态功能连接的改变。方法选取以强迫思维为主的强迫症患者20例(强迫思维组),混合型强迫症患者20例(混合型组),以及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与患者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20名(对照组),分别进行头部磁共振扫描。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方法检测受试者大脑灰质体积;将以强迫思维为主的强迫症患者异常灰质体积脑区作为种子点,进行全脑静息态功能连接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探讨以强迫思维为主的强迫症患者全脑功能连接与临床资料的相关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强迫思维组右侧苍白球灰质体积减小(0.17±0.02与0.10±0.01);右侧舌回(0.39±0.04与0.47±0.07)、右侧顶下小叶(0.22±0.02与0.30±0.05)灰质体积增加(t=-25.37、5.03、7.79,GRF校正,均P〈0.05);混合型组左侧苍白球灰质体积减小,右侧舌回、左侧颞下回灰质体积增加(t=-24.87、6.17、11.37,GRF校正,均P〈0.05)。强迫思维组右侧苍白球内部,右侧苍白球与右侧小脑、左侧苍白球之间功能连接显著降低,与左侧辅助运动区的功能连接显著增强(t=-7.44, -4.03, -4.30, 3.93, GRF校正,P〈0.05)。强迫思维组右侧苍白球与右侧小脑之间的功能连接与病程存在正相关(r=0.488,P=0.029)。结论以强迫思维为主的强迫症患者脑灰质结构及静息态脑功能出现异常,其异常改变不仅局限于皮质-纹状体-丘脑-皮质环路,小脑可能也参与了强迫思维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脑局部脑区与大脑局部脑区间的功能连接在强迫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纳入2014年6月至2016年1月河南省精神病医院门诊及住院收治的首发强迫症患者55例(强迫症组),以及50例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与之相匹配的正常健康对照者(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接受全脑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MRI)检查、采集数据。利采用rs-fMRI处理辅助软件(DPARSF V2.3)和数据分析软件(REST)处理两组数据后,采用双样本t检验对两组局部一致性(ReHo)图进行分析,得出强迫症组的异常脑区,以异常脑区为感兴趣区(ROI)行全脑功能连接分析。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强迫症组左侧小脑8区(t=3.473 2)、右侧丘脑(t=4.321 7)ReHo值增高,左内侧眶部额上回(t=-4.582 6)ReHo值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lphasim校正,簇集大小>40个体素);(2)功能连接分析显示左内侧眶部额上回、左侧小脑8区、右侧丘脑之间存在异常功能连接(P<0.05,Alphasim校正,簇集大小>20个体素)。结论强迫症存在左内侧眶部额上回-左侧小脑8区-右丘脑环路,左侧小脑8区可能通过此环路参与强迫症的发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的脑功能连接密度(FCD)对震颤为主型(TD)和非震颤为主型(nTD)帕金森病(PD)患者的鉴别诊断价值及其与临床症状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内科自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45例PD患者, 其中TD 25例(TD组)、nTD 20例(nTD组)。另外同时期招募与PD患者的年龄、性别及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中老年志愿者24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集3组受试者rs-fMRI数据并计算全脑FCD。比较3组受试者全脑FCD的差异、有差异脑区FCD值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有差异脑区FCD值对TD和nTD的鉴别诊断效能。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性分析检验PD患者有差异脑区FCD值与病程、Hoehn-Yahr分级(H-Y分级)、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评分、震颤评分及非震颤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3组受试者FCD存在差异的脑区位于右侧舌回、右侧眶部额中回、右侧脑岛、左侧颞上回、左侧脑岛、右侧中央前回、左侧中央后回、右侧内侧和旁扣带脑回和左侧角回。TD组患者右侧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偏头痛患者脑结构、脑功能、认知和情绪的变化情况。方法 采集33例偏头痛患者(偏头痛组)及27例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的高分辨T1结构相及静息态功能相数据,利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VBM)方法分析偏头痛患者大脑灰质体积变化,继而利用静息态功能连接分析技术分析有结构变化的脑区与大脑其他区域功能连接的差异,结果采用GRF校正(体素水平P<0.001,簇水平P<0.05)。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及情绪量表[焦虑自评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偏头痛患者认知功能及焦虑、抑郁水平。分析偏头痛患者脑灰质体积变化与临床变量及量表评分的相关关系。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偏头痛组SAS、SDS评分显著升高,MoCA评分显著降低(均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偏头痛组左侧枕中回及左侧距状裂周围皮质灰质体积显著增大(GRF校正,体素水平P<0.001,簇水平P<0.05),偏头痛组左侧枕中回与多个脑区功能连接减弱,包括双侧脑岛、双侧颞上回、右侧缘上回、右侧中央后回、右侧额下回等脑区(GRF校正,体素水平P&...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单、双相抑郁障碍前扣带回功能连接的差异,探讨前扣带回功能连接与抑郁症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利用fMRI技术,对符合DSM-Ⅳ诊断标准的30例单相抑郁障碍(unipolar depression)患者(单相抑郁组)、30例双相抑郁障碍(bipolar depression)患者(双相抑郁组)及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32名对照者(对照组)进行静息态fMRI扫描,以前扣带回为感兴趣区进行功能连接分析,比较组间差异,并对功能连接强度与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之间的关联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单相抑郁组左侧前扣带回与左侧三角部额下回(t=3.48)、左侧顶下缘角回(t=3.15)之间的功能连接增强,右侧前扣带回与左侧三角部额下回(t=3.52)之间的功能连接增强;(2)与对照组相比,双相抑郁组左侧前扣带回与右侧颞中回(t=-4.00)之间的功能连接减低,右侧前扣带回与左侧中央后回(t=-3.46)、右侧颞上回(t=-2.86)、右侧颞中回(t=-3.40)之间的功能连接减低;(3)与双相抑郁组相比,单相抑郁组左侧前扣带回与左侧三角部额下回(t=3.58)、右侧三角部额下回(t=4.06)、右侧颞中回(t=3.25)、左侧顶下缘角回(t=3.27)、右侧顶下缘角回(t=3.99)之间的功能连接增强;右侧前扣带回与左侧三角部额下回(t=3.13)、左侧顶下缘角回(t=3.42)、右侧顶下缘角回(t=3.78)之间的功能连接增强(均采用Alphasim校正,P<0.001);(4)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以上差异脑区功能连接强度与HAMD17总分均无相关性(-0.20.05)。结论静息态下单相抑郁患者前扣带回功能连接增强,双相抑郁患者前扣带回功能连接减弱;单、双相抑郁障碍差异脑区功能连接强度与临床症状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哌醋甲酯系统治疗有效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在停药后静息态脑功能及临床症状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3例经哌醋甲酯系统治疗有效的ADHD患儿(服药有效组)及12例未服药ADHD患者(对照组)的一般资料及ADHD症状分级父母评量表(ARS)评估,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MRI)收集服药有效组服药期、停药期及对照组的脑功能数据。采用局部一致性(ReHo)、功能连接比较脑功能差异。结果:服药有效组停药后ARS总分上升(P0.05),年龄与停药后ARS加分率呈负相关(P0.05)。服药有效组停药后在左侧眶部额下回、左侧眶部额中回、右侧前扣带和旁扣带脑回、右侧背外侧额上回、右侧内侧额上回等脑区ReHo值变低,而在小脑脑区ReHo值升高(P均0.05)。结论:经哌醋甲酯系统治疗有效的ADHD患者在停药后临床症状及静息态脑功能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加重或衰退,率先出现衰退的脑区集中在前额叶及前扣带回;年龄可能是停药后临床症状加重程度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和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子女脑功能磁共振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的共性与差异。方法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ALFF的方法对年龄30岁的23例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25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子女以及29名健康对照进行大脑范围内ALFF值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和患者子女组在左侧颞下回后部、左侧海马旁回、左侧海马、右侧中央后回、双侧楔前叶的ALFF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患者组和患者子女组间在以上脑区的ALFF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患者子女组和对照组相比,患者组在左侧颞下回前部、左侧颞上极、双侧距状裂周围皮层的ALFF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子女组和对照组间在以上脑区的ALFF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以及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子女都存在脑功能异常;左侧颞下回后部、左侧海马旁回、左侧海马、右侧中央后回、双侧楔前叶可能是与精神分裂症遗传素质性相关的脑区;左侧颞下回前部、左侧颞上极、双侧距状裂周围皮层可能是与疾病状态性相关的脑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强迫症患者在静息状态下双侧楔前叶动态功能连接(dynamic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dFC)的模式。方法对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50例强迫症患者(患者组)和50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进行全脑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扫描。采用基于全脑体素的dFC分析强迫症患者静息状态下双侧楔前叶dFC模式;采用皮尔逊相关分析方法, 探讨强迫症患者异常dFC值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采用支持向量机分析方法, 探索异常的dFC值是否可以用于识别强迫症。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患者组左侧楔前叶与左侧内侧前额叶皮质(0.23±0.02与0.26±0.03, t=-6.23, P<0.05, GRF校正)、左侧楔叶(0.24±0.03与0.28±0.04, t =-5.30, P<0.05, GRF校正)、左侧中央旁小叶(0.23±0.03与0.27±0.04, t =-5.36, P<0.05, GRF校正)dFC值降低, 右侧楔前叶与左侧中央后回(0.23±0.04与0...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首次发作的强迫障碍患者静息状态下大脑自发活动及功能连接(FC)特点。方法:对20例首发强迫障碍患者(患者组)和20名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者(对照组)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f MRI),计算0. 01~0. 08 Hz频段内脑区低频振幅比率(f ALFF值);以左侧缘上回为兴趣区做全脑FC;采用f ALFF及FC分析方法并进行基于全脑体素的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患者组左侧眶部额中回、右侧枕中回、左侧楔叶f ALFF显著降低(P均0. 005,cluster 20),左侧小脑角下、左侧缘上回f ALFF显著增高(P均0. 005,cluster 20);左侧缘上回与右侧缘上回、右侧顶上回和右侧中央后回FC明显增强(P均0. 005)。结论:首发强迫障碍患者在静息状态下存在多个脑区自发神经活动及FC异常,可能与首发强迫障碍的核心症状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男性中青年单、双相抑郁障碍患者静息态下局部脑区活动的低频振幅(ALFF)特征。方法:对12例男性单相抑郁患者(单相抑郁组)、12例双相抑郁患者(双相抑郁组)及年龄及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11名男性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进行3. 0 T静息态功能磁共振(fMRI)扫描,计算全脑ALFF值,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组间ALFF值在左侧颞中回(-54,-51,9; K=18)、双侧前扣带回(±3,42,15; K=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1,Alphasim矫正);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单相抑郁组双侧前扣带回(±3,39,15; K=18) ALFF值显著减少(P均0. 01),双相抑郁组左侧颞中回(-48,-60,6; K=8;-51,-51,9; K=2) ALFF值显著增加(P均0. 01);单相抑郁组较双相抑郁组左侧颞中回(-54,-51,9; K=10)和左侧前扣带回(0,42,18; K=16) ALFF值显著减小(P均0. 01)。结论:男性单、双相抑郁障碍患者静息态下左前扣带回及左侧颞中回活动存在异常,或可作为区分单、双相抑郁障碍的生物学标记。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功能磁共振(fMRI)技术,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静息状态下与基底节异常连接的脑区。方法采用3.0T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检测1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与12例正常对照组在静息状态下的全脑功能活动。采用功能连接分析对比两组被试的基底节(双侧尾状核、壳核和苍白球共6个区域)与全脑功能连接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内侧额上回、后扣带与尾状核的功能连接上升;左侧额上回、右侧前扣带与左侧苍白球功能连接上升;左内侧额上回与右侧苍白球功能连接上升;左侧额上回与左侧壳核功能连接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基底节区域与默认网络的重要节点功能连接上升,提示基底节-默认网络环路出现异常,这可能与精神分裂症的病理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伴与不伴幻听的儿童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静息状态下大脑功能磁共振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特点及其与精神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10~16岁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52例,根据阳性症状量表(positive symptoms scale,SAPS)中听幻觉条目评分将患者分为幻听组26例(听幻觉≥3分)和非幻听组26例(听幻觉3分),并纳入35名健康对照。对所有被试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数据进行ALFF分析,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估患者症状。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幻听组ALFF振幅降低的脑区是左侧枕叶、左侧颞叶(P0.05,AlphaSim校正),ALFF升高的脑区是左侧额叶(P0.05,AlphaSim校正);非幻听组相比对照组ALFF增高的脑区是左侧额叶、右侧尾状核(P0.05,AlphaSim校正);幻听组相较于非幻听组ALFF增高的脑区有右侧枕叶(P0.05,AlphaSim校正)。幻听组右侧枕叶的ALFF值与PANSS阳性症状分(r=0.448,P=0.022)及总分(r=0.407,P=0.039)呈正相关;非幻听组右侧枕叶ALFF值与一般病理症状分呈正相关(r=0.630,P=0.001)。结论儿童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静息状态下左侧额叶和右侧尾状核功能增强,左侧枕叶和左侧颞叶功能降低;伴与不伴幻听的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静息状态下枕叶功能存在差异,且与精神症状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应用静息状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探讨部分性发作癫痫患者静息状态下的脑功能改变.方法 对60例部分性发作癫痫患者(患者组)和60名性别、年龄和教育程度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对照组),使用3.0T磁共振采集两组的静息状态下fMRI数据,采用功能连接方法分析计算脑区的默认模式网络的功能连接,利用SPM5软件分析比较患者组和对照组脑功能的差异.结果 患者组的默认模式网络的功能连接主要包括左侧楔前叶/后扣带回和角回、扣带回;对照组的功能连接主要包括左侧楔前叶/后扣带回和右侧角回,双侧内侧额叶和颞叶;患者组的左侧顶下小叶[坐标值(x,y,z):-57,-39,48;t=4.90,P<0.01]、左侧缘上回[坐标值(x,y,z):-63,- 48,33;t=4.25,P<0.01]、左侧海马旁回[坐标值(x,y,z):-30,-6,-21;t =4.05,P<0.01]、左侧颞上回[坐标值(x,y,z):-48,-39,6;t=3.72,P<0.01],左侧钩回[坐标值(x,y,z):-24,6,- 36;=4.56,P<0.01]及右侧钩回[坐标值(x,y,z):33,-15,- 36;t=4.00,P<0.01]的默认模式网络功能连接较对照组降低;未发现功能连接升高的脑区.结论 部分性发作癫痫患者静息状态下脑区的功能连接改变,可能是部分性发作癫痫潜在的病理生理机制.静息状态fMRI能发现常规MRI正常的癫痫患者的广泛脑功能异常,是一种无创的研究癫痫患者脑功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脑默认状态网络(DMN)连通性的改变.方法 对16例发作间期TIA患者和16名正常对照者进行功能MR检查,以扣带回/楔前叶及腹侧扣带前回/内侧前额叶作为感兴趣区(ROI),提取ROI内部平均时间信号,分析与ROI连通脑区的功能连通性.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IA组DMN功能连通性减弱的脑区有左侧扣带前回及海马,右侧额前回、岛叶、楔前叶及顶下小叶;功能连通性增强的脑区主要存在于右侧小脑、丘脑及尾状核.结论 TIA患者脑DMN异常,部分脑区的功能连通性减弱;而丘脑、小脑功能连通性增强可能是脑的代偿或保护性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