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17)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1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另选30例老年普通肺炎患者作为对照组。根据是否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将重症肺炎患者分为MODS组及非MODS组,并根据转归将重症肺炎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别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R)及血小板计数(PLT)。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重症肺炎组PT、APTT及TT明显延长,PLT及FIB降低,DDR则明显升高。重症肺炎患者中,MODS组PT、APTT及TT较非MODS组明显延长,PLT及FIB低于非MODS组,DDR高于非MODS组;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PT、APTT及TT明显延长,PLT及FIB降低,DDR则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存在凝血功能紊乱,监测凝血功能有助于评估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病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1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另选30例老年普通肺炎患者作为对照组。根据是否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将重症肺炎患者分为MODS组及非MODS组,并根据转归将重症肺炎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别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及血小板计数(PLT)。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重症肺炎组PT、APTT及TT明显延长,PLT及FIB降低,D-D则明显升高。MODS组PT、APTT及TT较非MODS组明显延长,PLT及FIB低于非MODS组,D-D高于非MODS组;与生存组相比,死亡组PT、APTT及TT明显延长,PLT及FIB降低,D-D则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存在凝血功能紊乱,监测凝血功能有助于评估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病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巴曲酶对脑梗死患者血浆GMP -14 0、P -C、Fg和D -D的影响。方法 血浆GMP -14 0、P -C和D -D采用DENLY自动酶标冲洗仪 ,全自动多功能酶标仪测定 ;血浆Fg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检测巴曲酶治疗前后脑梗死患者血浆GMP -14 0、P -C、Fg和D -D的含量。结果 巴曲酶治疗脑梗死能降低血浆Fg(P <0 .0 1) ;使血浆D-D升高 (P <0 .0 1) ;对血浆GMP -14 0和P -C影响不大 (P >0 .0 5 )。结论 巴曲酶对脑梗死有较好溶栓作用 ,且安全性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重症肺炎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86例老年CHF合并重症肺炎患者,确诊重症肺炎后次日清晨采集静脉血检测血小板(PLT)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同时评估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记录患者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多器官衰竭综合征(MODS)的发生情况,存活或死亡情况。结果 APACHEⅡ评分与PLT计数(r=-0.389,P=0.019)、FIB(r=-0.341,P=0.036)呈显著负相关,与PT(r=0.637,P=0.004)、APTT(r=0.480,P=0.022)、TT(r=0.556,P=0.010)、D-D(r=0.524,P=0.001)水平呈正相关;ICU住院时间与PT(r=0.472,P=0.043)、APTT(r=0.396,P=0.027)呈正相关,与FIB(r=-0.526,P=0.030)呈负相关;机械通气时间与PLT计数(r=-0.626,P=0.039)呈负相关,与APTT(r=0.615,P=0.016)、D-D(r=0.490,P=0.041)呈正相关。MODS患者、死亡患者分别较无MODS患者和存活患者的PLT计数、FIB水平下降,而PT、APTT、TT、D-D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老年CHF合并重症肺炎患者凝血功能与病情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同时对患者MODS的发生及死亡的预测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6.
老年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体循环血栓栓塞,特别是脑卒中,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华法林抗凝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房颤患者的血栓栓塞率,但我国目前仅有2%的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治疗,原因主要是应用华法林所致出血并发症而且老年患者常有肝、肾功能不全,或有痴呆,影响用药依从性。本文着重探讨房颤患者用药过程中的护理重点。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老年重型胰腺炎患者机体内凝血和抗凝系统的变化情况,分析凝血、抗凝指标对疾病发展程度的意义。方法收集2009年10月-2013年10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收治的重型胰腺炎老年患者44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健康人群24例作为对照A组,同期选择老年轻型胰腺炎患者24例作为对照B组,对三组入选受试者进行血液样本采集,检测和记录标本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结果观察组PT、APTT、FIB和D-二聚体均明显高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P0.05)。结论老年重型胰腺炎患者机体内的凝血和抗凝系统明显异于常态时,可以直接影响到正常的微循环,同时凝血和抗凝系统指标患者病情发展的程度,有助于评估。 相似文献
9.
《肝脏》2016,(11)
目的探讨凝血功能、纤溶与抗凝实验室指标对慢性肝衰竭患者诊断治疗、病情监测及预后的价值评估。方法对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11月门诊及住院176例慢性肝衰竭患者和152例慢性肝炎患者,采用凝固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FⅤ(凝血因子Ⅴ活性)、FⅦ(凝血因子Ⅶ活性)、FⅧ(凝血因子Ⅷ活性)、DD(D-二聚体)、PLT(血小板)、AT-Ⅲ(抗凝血酶Ⅲ)、PC(蛋白C)、PLG(纤溶酶原)等指标。结果 PT、APTT在肝衰竭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01),DD、VIII活性增高,而PTA、FⅤ、FⅦ、FIB、PLT、AT-Ⅲ、PC、PLG活性则显著降低(P0.001)。慢性肝衰竭患者PTA与FⅤ相关性最高(r=0.82)。DD在慢性肝衰竭有脑病组比无脑病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T、APTT、PTA、FⅤ、FIB、AT-Ⅲ、PC、PLG在有脑病组比无脑病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D、APTT、FIB、FⅤ、FⅦ、PLT、AT-Ⅲ、PC、PLG水平对慢性肝衰竭具有很好的诊断价值。FⅤ可以作为慢性肝衰竭诊断和预后的重要指标。DD、PT、APTT、PTA、FⅤ、FIB、AT-Ⅲ、PC、PLG可以作为慢性肝衰竭是否并发肝性脑病的联合指标。 相似文献
10.
《内科》2017,(4)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辅助治疗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8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加用乌司他丁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心率和氧合指数改善情况、机械通气及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4.87%)高于对照组(79.49%,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率明显下降、氧合指数明显上升(P0.05),研究组患者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氧合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辅助治疗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心率及氧合指数,缩短患者机械通气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1.
随着监护病室的建立,急性心肌梗塞(AMI)的死亡不断减少,但附壁血栓形成和脑梗塞并未减少,我们在老年人 AMI 中应用 Dipaxin 抗凝治疗26例,取得满意效果。26例均为男性,60~70岁(平均62.1岁),根据临床症状、心电图、血清酶确诊为 AMI。21例先用去纤酶2~3次,2例先用肝素3~4天,3例直接用 Dipaxin 抗凝,剂量为 Dipaxin2.5~5mg,每日1次,连服54~68天。用药前后检查有无出血倾向和出血性疾病,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动度基本正常者选用,用药中每周查1~2 相似文献
12.
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凝血和抗凝指标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硬化门静脉血栓(PVT)患者凝血和抗凝指标的变化.方法 选择北京朝阳医院消化内科2006-2007年诊断的肝硬化PVT患者,依据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PVT,20例肝硬化PVT患者作为血栓组,匹配肝硬化非血栓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m)、纤维蛋白原(Fib)、蛋白S(PS)和抗凝血酶-Ⅲ(AT-Ⅲ)进行检测,采用SPSS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经检测血栓组患者PS为(18.68±3.14)mg/L、AT-Ⅲ为(94.65±7.9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44±3.04)mg/L和(100.26±9.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组与对照组的PT、APTT、Fib检测结果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T和APTT随着肝功能恶化而显著延长,Fib、AT-Ⅲ随肝功能恶化而减低,Child-Push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S较正常值下降,但Child-Pugh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肝硬化患者存在明显的凝血和抗凝指标的异常,肝硬化PVT患者的PS和AT-Ⅲ明显低于肝硬化无PVT患者,PS和AT-Ⅲ可能在肝硬化PVT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肝硬化患者凝血、抗凝及纤溶指标的变化与Child-Pugh分级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抗凝及纤溶指标的变化及其与Child-Pugh分级的关系。 方法肝硬化患者43例,Child-Pugh分级A级13例,B级15例,C级15例。正常对照组16例,男11例,女5例。均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Ⅸ、Ⅹ、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抗凝血酶-Ⅲ(AT-Ⅲ)、蛋白-C(PC)、D-二聚体(D-d)、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抗原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 结果 PT、APTT随病情加重而显著延长,F值分别为32.828和18.743,P值均<0.01;Fib随病情加重逐渐降低,F=4.747,P<0.01。凝血因子Ⅱ、Ⅴ、Ⅶ、Ⅸ、Ⅹ随病情加重活性逐渐降低,F值分别为43.129、12.677、36.405、9.380和21.988,P值均<0.01。Ⅷ、vWF因子随病情加重活性逐渐增高,F值分别为16.672和14.657,P值均<0.01。AT-Ⅲ、PC随病情加重活性逐渐降低,F值分别为22.602和15.430,P值均<0.01。D-d、t-PA抗原随病情加重逐渐增高,F=5.957,P<0.05。PAI活性正常对照组和3组患者检测结果近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肝硬化患者存在明显的凝血、抗凝血以及纤溶机制的异常,且与肝硬化程度密切相关。在防治肝硬化患者出血时,不仅要纠正患者的凝血因子异常,还要给予一定的抗纤溶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凝血纤溶功能的变化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 1(AT1)拮抗剂对高血压病患者凝血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 测定 4 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及 2 0例与高血压病患者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血浆纤维蛋白原 (Fbg)、假性血友病因子 (vWF)、P 选择素、凝血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1(PAI 1)。随后 4 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成 2组 ,依那普利组 2 0例 ,10~ 2 0mg ,每日口服 ;氯沙坦组 2 0例 ,5 0~ 10 0mg ,每日口服 ,治疗 8周 ,治疗后测Fbg、vWF、P 选择素、PAI 1。结果 老年高血压病组治疗前Fbg(P <0 .0 1)、vWF(P <0 .0 0 1)、P 选择素 (P <0 .0 5 )、PAI 1(P <0 .0 5 )显著高于对照组 ,药物治疗后依那普利组、氯沙坦组较用药前Fbg、vWF、P 选择素、PAI 1均降低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两组间凝血纤溶指标降低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存在高凝状态 ,依那普利与氯沙坦抗高血压治疗时可改善其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细胞炎症因子、凝血功能和肺功能的变化及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50例老年重症肺炎为研究组;另选择普通肺炎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两组血浆白细胞介素(IL)-10、IL-1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采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D-二聚体含量,严格依据试剂盒说明书标准测定;采用肺功能仪测定第1秒最大呼吸容积(FEV1)、最高呼气流速(PEF)和用力肺活量(FVC)。结果研究组血浆IL-10、IL-18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研究组Fib、PT、TT、APTT和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研究组FEV1、PEF和FVC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5)。根据患者临床转归,研究组分为存活组(21例)及死亡组(29例)两亚组。经单因素分析表明,两亚组性别、合并基础疾病、白蛋白和白细胞(WB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两亚组年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表(APACHE)Ⅱ评分、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评分、累及器官、机械通气和长期卧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APACHEⅡ评分、MODS评分、累及器官和长期卧床为影响老年重症肺炎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存在明显炎症反应、凝血功能异常及肺功能下降,年龄、APACHEⅡ评分、MODS评分、累及器官和长期卧床为影响老年重症肺炎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近年研究发现,急性胰腺炎(SAP)时胰腺微循环障碍是关键性早期事件。为进一步了解凝血、纤溶系统在SAP发病中的作用,本文探讨了SAP患者出凝血指标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凝血和抗凝指标的变化及华法林对其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持续性心房颤动 (房颤 )引起血栓前状态 ,促进血栓形成 ,导致栓塞并发症。服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 ,可以明显减少栓塞事件的发生。本研究旨在探讨房颤患者血栓前状态的血液指标对评估血栓栓塞危险性以及评价华法林抗凝疗效的作用。1.资料与方法 :房颤患者 6 2例 ,男 2 8例 ,女 34例 ,平均年龄 (5 6 2± 10 8)岁。房颤病程≥ 6个月。排除血液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等明显影响血液指标的疾病。食管超声心动图 (TEE)检查 :所用仪器为美国ATL公司Ultramark 9HDI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经食管探头频率为 5MHz。左心房 /左心耳血栓为团… 相似文献
20.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7,(7)
正1心房颤动流行病学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在老年患者中发生比例更高,75岁以上患者发生率可高达10%~([1])。据统计,美国约有230万房颤患者,大多数患者年龄在65岁以上~([2]);欧洲有超过600万的房颤患者,80岁以上患者比例为9%~([3])。我国80岁以上人群,房颤的患病率为7.5%~([4]),且数量仍在日益增加。有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