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rs4680位点Val158Met多态性与帕金森病遗传易患性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连接酶检测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ligase detection reaction,PCR-LDR)基因多态性测序方法,分析COMT rs4680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帕金森病患者(437例)和健康对照者(530人)间的分布差异.结果 帕金森病患者G等位基因频率为77.2%,A等位基因频率为22.8%,而在健康对照者分别为74.7%、25.3%,两组间COMTrs4680位点Val158Met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0.199).各基因型频率在帕金森病患者分别为G/G型57.4%、G/A型39.6%、A/A型3.0%,在健康对照者分别为54.9%、39.6%、5.5%,两组间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6).在校正性别、年龄混杂因素后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COMT rs4680位点各基因型与帕金森病发病风险之间仍无相关性.结论 COMT基因r4680位点Val158Met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帕金森病易患性可能无关,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及在其他不同种族中的研究能更好地确定COMT rs4680位点Val158Met多态性在帕金森病发病风险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多态性与利培酮疗效的关系。方法:9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接受利培酮单药治疗12周,治疗前后给予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瞬时记忆测评、数字划消测验、瑞文标准推理测试;对患者及95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进行COMT基因的rs4680、rs165599、rs6267和rs4818位点的多态性分析,比较各基因型患者利培酮治疗后各量表评分的变化。结果:两组间COMT rs4680位点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rs4680-rs165599 AG型单倍体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前后患者PANSS阴性症状因子评分的变化值在rs4680位点各基因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83,P=0.019);瞬时记忆测评的变化值在rs165599位点的各基因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13,P=0.019);PANSS阴性症状因子、认知损害因子以及瞬时记忆测评的变化值在rs6267位点各基因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78,3.495,6.086;P均0.01);PANSS认知损害因子的变化值在rs4818位点的各基因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51;P=0.014)。结论:COMT rs4680-rs165599 AG型单倍体携带者可能具有精神分裂症患病风险,COMT基因多态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利培酮的疗效及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汉族人群中SAP90/PSD95相关蛋白3(SAPAP3)基因多态性与强迫症的关系。方法应用TaqMan探针基因分型技术,对578例强迫症患者和649名健康对照者的SAPAP3基因SNP位点rs7555884进行基因型测定,比较两组人群中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的差异。结果 SA‐PAP3基因位点rs7555884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Hardy -Weinberg平衡定律(P>0.05),基因型、等位基因型分布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性别分层后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男性和女性人群中,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分布在强迫症组和对照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PA P3基因位点rs7555884的多态性可能与汉族人群中强迫症的发生无关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执行功能与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atechol-O-methyltransferase,COMT)基因rs4680多态性位点的关系。方法采用威斯康星分类测验(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WCST)对114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mental disorders versionⅣ,DSM-Ⅳ)诊断标准的ADHD儿童与76名正常对照组进行执行功能评估,并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方法进行COMT基因rs4680多态性位点分析。结果 ADHD组的WCST总应答数、完成第一个分类所需应答数和持续性应答数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完成分类数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ADHD患者中不同基因型组之间WCST概念化水平百分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A组高于G/A组和G/G组(P0.05),G/A组也高于G/G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基因型组间WSCT其他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DHD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COMT基因rs4680多态性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未发现COMT基因rs4680多态性与ADHD存在关联,但rs4680多态性可能与ADHD的某些执行功能指标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糖原合成酶激酶38基因(GSK3B)启动子区rs334558位点基因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AD)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直接测序的方法,对403例AD病例及369名对照外周血DNA的GSK3B基因多态位点rs334558进行基因分型。结果AD组与对照组rs334558位点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布相似,等位基因T的频率在AD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8.8%和3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y。一0.130,P〉0.05)。按照性别或者是否携带AopF~4等位基因分别进行分层分析,发现AD组和对照组之间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0.331,0.565;P〉0.05)。结论GSK3B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位点rs334558可能与中国汉族人群AD发病无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聚集素(clusterin,CLU)基因rs11136000位点及rs9331888位点多态性与新疆哈萨克族(简称哈族)及汉族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SAD)相关性。方法运用病例对照研究,采用Kas P PCR技术和基因测序法测定CLU rs11136000及rs9331888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结果 (1) CLU基因rs11136000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在SAD及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哈族SAD组CLU基因rs11136000位点T等位基因及TT基因型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8. 809,P=0. 003;χ~2=8. 242,P=0. 016)。携带T等位基因者(TT+TG基因型)相比携带GG基因型者AD发病风险降低63. 9%(OR=0. 361,P=0. 007)。汉族SAD CLU基因rs11136000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 CLU rs9331888位点等位基因(C、G)及基因型(CC、CG、GG)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3) rs9331888、rs11136000两位点存在连锁不平衡(D’=0. 764),单体型分析显示有C-C、C-G、T-G 3种单体型,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CLU基因rs11136000位点多态性与新疆哈族AD发生可能有关,携带T等位基因对降低AD发病可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CLU基因9331888位点可能与新疆SAD的发生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ABCB1基因多态性的6个单核苷酸位点多态性与重性抑郁障碍(MDD)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方法,用高温连接酶检测反应法(LDR)分析292例MDD患者(MDD组)及与其性别、年龄相匹配的208名健康对照者(NC组) ABCB1基因6个多态性位点(rs1045642、rs2032583、rs2032582、rs2235040、rs1128503、rs2235015)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析与MDD发病的关系。结果:两组间6个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MDD组rs2032582及rs1128503位点T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NC组(P均0. 05); rs1045642-rs2032582构成单体型TG频率NC组显著高于MDD组(χ~2=9. 72,P 0. 05)。结论:ABCB1基因的多态性位点rs2032582、rs1128503以及rs2032582-rs1045642的TG单体型可能与MDD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Pin 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07例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及110名正常对照的Pin 1基因rs2233678位点(-842)基因多态性,进行两组的比较并分析各基因型与年龄、性别、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AD组和对照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98,P=0.10),进一步将样本按年龄和性别分层也未发现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不同基因型组间的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提示其与AD疾病严重程度不相关.结论 未发现中国汉族人群中Pin 1基因rs2233678位点多态性与AD关联.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CD40基因rs1883832位点及CD40L基因rs1126535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纳入285名中国东北地区汉族健康人和396例PD患者。根据其发病年龄将PD组患者再分为早发PD组(发病年龄≤50岁)和晚发PD组(发病年龄 50岁),收集一般临床资料,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利用MALDI-TOF-PEX技术检测rs1883832位点及rs1126535位点多态性分布情况,分析其与帕金森病的相关性。结果 EOPD组与对照组rs1883832位点基因型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 0. 05),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D组和LOPD组与对照组在rs1883832位点及rs1126535位点上,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型频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CD40基因rs1883832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东北地区汉族早发帕金森病相关,T等位基因可能是EOP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测与分析颅内动脉瘤中Ⅲ型胶原蛋白α1链(COL3A1)基因启动子区rs2138533、rs11887092、rs1040186位点的多态性.方法 利用连接酶检测反应法,比较298例颅内动脉瘤与488例对照病人之间COL3A1基因启动子区各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构成.结果 颅内动脉瘤组与对照组中rs2138533位点TC+CC基因型频率差异显著(χ2=11.45,P=0.001),C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显著(χ2=30.93,P=0.000),采用Logistic回归纠正性别、年龄、高血压、吸烟及饮酒等因素后仍差异显著(均P<0.01):而两组rs11887092、rs1040186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OL3A1基因启动子区rs2138533位点的CT多态性与颅内动脉瘤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谷胱甘肽硫转移酶Pi(GSTPi)基因多态性与Alzheimer病(AD)的关系。方法 AD患者48例,按1:2匹配选择与AD患者同性别、同年龄、同文化程度、无血缘关系、认知功能正常、身体健康的96例老人作为正常对照,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GSTPi基因第5外显子rs1695位点和第6外显子rs1138272位点基因型。结果 rs1695位点存在A/A、A/G和G/G三种基因型;rs1138272位点存在C/C和C/T两种基因型,未发现T/T型。AD组和对照组rs1695位点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D组等位基因G的频率(32.3%)明显高于对照组(21.9%)(P=0.05)。AD组和对照组rs1138272位点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STPi基因染色体单体型G/T(即rs1695位点为等位基因G,rs1138272位点为等位基因T)的频率,AD组(9.1%)明显高于对照组(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GSTPi基因rs1695位点等位基因G和rs1138272位点等位基因T可增加AD发生的危险,尤其rs1695位点等位基因G可能与AD发病关系更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BRIP1基因多态性与脑膜瘤发病风险的关联。方法运用多重SNaPshot分型技术对205例脑膜瘤病人和195例健康成年人的BRIP1基因rs4968451位点进行基因分型,比较脑膜瘤与健康人群之间BRIP1基因rs4968451位点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并根据性别、年龄及临床表型进行分层分析。结果 BRIP1基因rs4968451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脑膜瘤和正常人群之间分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按性别分层分析,男性脑膜瘤病人中GG基因型频率低于正常人,GT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正常人(均P<0.05);女性脑膜瘤病人中GG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正常人(P<0.05)。按年龄分层分析,不同年龄组间脑膜瘤和正常人的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无显著差异(均P>0.05)。与矢状窦旁和大脑镰旁脑膜瘤相比,携带GG基因型的脑膜瘤病人肿瘤好发于蝶骨嵴(P<0.05)。结论 BRIP1基因rs4968451位点可能与脑膜瘤的发病风险无关,但GG基因型可能增加女性人群脑膜瘤的发病风险,并且脑膜瘤病人中GG基因型携带者肿瘤好发于蝶骨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儿茶酚胺甲基氧位转移酶(COMT)基因多态性与海洛因依赖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TagMan探针SNP基因分型技术对507例海洛因依赖者(患者组)和487名健康者(对照组)的COMT基因上7个单核苷酸多态(SNP)位点(rs737866,rs933271,rs l 544325,r84818,rs4680,rs 174696,rs 174699)进行基因分型和关联分析.结果 COMT基因rs737866,rs933271两位点基因型在病例对照组中存在差异(P=0.047,P=0.011),其等位基因C与海洛因依赖相关(P=0.017,P=0.048).由rs737866-rs933271-rsl544325构建的CTG单倍体型在海洛因依赖者中比例较高.结论 rs737866位点携带C等位基因者具有较高的海洛因依赖易感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α-内收蛋白基因rs4963多态性与脑出血的关系。方法对甘肃地区238例脑出血患者和240例健康对照者应用血液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方法检测α-内收蛋白基因rs4963多态性,分析比较脑出血病例组和对照组rs4963多态性的分布差异。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α-内收蛋白基因rs4963基因型分布、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性别分层后,病例组与对照组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肃地区α-内收蛋白基因rs4963多态性与脑出血无关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miR146a的基因多态性与早发型阿尔茨海默病(EOAD)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103例EOAD患者和100名健康对照组人群,采用SnapShot分型技术检测miR146a基因的rs2910164和rs57095329的多态性.结果 病例组的rs57095329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基因型P=0.027 0,等位基因频率P=0.004 2),而rs2910164的病例组和对照组基因型和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因型P=0.595 7,等位基因频率P=0.322 6).结论 miR146a基因的rs57095329多态位点与EOAD的发病风险具有相关性,rs57095329的G等位基因是EOAD的发病风险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国四川汉族人群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7A多态位点rs2275913及IL-17F基因多态位点rs763780与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发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MS患者126例,以176名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来检测rs2275913及rs763780多态位点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分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S患者IL-17F基因rs763780位点TT基因型频率(84.92%)高于健康对照组(7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校正后P=0.036)。患者T等位基因频率(92.06%)亦高于正常人(84.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校正后P=0.048)。MS患者IL-17A位点rs2275913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与健康对照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IL-17F基因多态位点rs763780与MS相关,TT基因型及T等位基因可能是中国四川汉族人群MS发生的危险因素。IL-17A位点rs2275913同四川汉族人MS发病无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与强迫症(OCD)的关联性。方法:190例OCD患者和309个健康对照为研究对象,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与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基因分型技术对BDNF基因标签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6265进行基因分型。以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评定OCD患者的病情。结果:OCD组和对照组之间rs6265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起病年龄和性别方面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DNF基因rs6265多态性与OCD可能没有关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上海地区汉族人群血栓素A2 受体(TXA2R)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138例脑梗死患者和135例正常老年对照者TXA2R 基因rs768963位点多态性进行分析,计算其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压和血糖水平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脑梗死组与正常老年对照组受试者TXA2R 基因rs768963位点的基因型(TT 基因型、TC 基因型和CC 基因型)和等位基因(T 和C)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XA2R 基因rs768963位点基因突变与性别、年龄、血脂、血压和血糖水平均无相关性(P > 0.05).结论 TXA2R 基因rs768963位点多态性可能与上海地区汉族人群脑梗死无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人群多巴胺D2受体(DRD2)基因rs1800497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发病的关系及其与性别的关联性.方法 采用TaqMan法检测2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和219名健康对照(对照组)DRD2基因rs1800497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并对等位基因、基因型频率进行比较.结果 患者组与对照组rs1800497等位基因分布和基因型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或对照组不同性别rs1800497等位基因分布和基因型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组与对照组相比或女性患者组与对照组相比,rs1800497等位基因分布和基因型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国汉族人群DRD2 rs1800497位点可能不是精神分裂症的易感位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BST1基因rs4698412位点多态性与新疆地区帕金森病(PD)的相关性,比较其多态性对PD患者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 应用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KASP)技术分析新疆地区192例PD患者和199名健康对照者的BST1基因rs4698412位点多态性。评定PD患者的临床资料和专科评分,比较新疆地区BST1基因rs4698412位点多态性对PD患者临床症状的影响。结果 (1)BST1基因rs4698412位点不同基因型、等位基因型频率在PD组和对照组的分布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总体样本中,PD患者中A/G基因型携带者合并痴呆的发生率(22.8%)低于A/A基因型(47.1%)和G/G基因型(41.8%)携带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按年龄进行分层,年龄≤69岁的PD患者中A/G基因型携带者合并痴呆的发生率(11.6%)低于A/A基因型(35.7%)和G/G基因型(33.3%)携带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按性别进行分层:男性PD患者中,在三种基因型间病程无差异的情况下,G/G基因型携带者的Hoehn-Yahr(H-Y)分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