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支原体肺炎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监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的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并与健康儿童对照。结果支原体肺炎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均明显高于健康儿童(P〈0.01)。结论支原体感染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或失调。 相似文献
2.
《临床肺科杂志》2017,(8)
目的探讨玉屏风颗粒辅助治疗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RMPP)的临床效果及对炎症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RMPP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序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玉屏风颗粒进行辅助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炎症因子和免疫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儿在咳嗽咳痰消失时间(6.25±1.63)d、喘息消失时间(5.38±1.34)d、高热消退时间(3.36±0.39)d、肺部啰音消失时间(4.34±2.45)d,以及肺阴影消失时间(8.23±3.96)d,明显低于对照组(8.44±2.22、7.85±1.43、4.56±0.56、5.86±2.57、10.43±3.85)d,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TNF-α、IL-4、IL-6、IL-10和CD+8明显低于对照组,而IL-2、CD_3~+,CD_4~+和CD_4~+/CD_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儿免疫球蛋白水平治疗前后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玉屏风颗粒辅助治疗RMPP临床疗效确切,抑制患儿炎症因子和改善患儿的免疫功能紊乱可能是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免疫功能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肺炎支原体肺炎 ( MPP)是学龄儿童及青年常见的一种肺炎 ,临床表现多样 ,常伴有多系统多器官损害。迄今为止 ,MPP的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 ,多数学者认为免疫学机制起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流式细胞仪及免疫比浊法检测 MPP患儿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的变化 ,探讨免疫变化在 MP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儿科门诊及病房符合MPP临床诊断标准的患儿 45例 (患儿有典型的MPP临床症状和体征 ;胸部 X线片检查有肺炎改变 ;病原学检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 MP-Ig M抗体阳性 ) ,男 2 5例 ,女 2 0… 相似文献
4.
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T细胞亚群和IFN-TNF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流式细胞仪和酶联免疫方法检测31例支原体(MP)肺炎患儿(MP组)急性期、恢复期血清CD3、CD4、CD8、CD4/CD8、IFN+γ、TNF-α水平,并与非支原体肺炎患儿(对照组)比较。结果MP组急性期CD3、CD4、IFN-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D8无明显变化,TNF-α显著升高(P〈0.01)。上述指标均于恢复期(4周后)恢复正常。提示MP患儿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治疗中应注意阻断TNF-α分泌,提高IFN-γ、CD4水平。 相似文献
5.
6.
过敏性肺炎是吸入抗原引起的肺变态反应性疾病。急性变态反应一般无后遗症,长期小量接触抗原可形成间质性肺疾病,某些病例发展成肺间质纤维化。肺活检组织可见炎症累及小间隙、肺泡间隙和呼吸道末端的周围组织,在这些组织常含有多核组织细胞上皮样肉芽肿。过敏性肺炎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最近由于广泛应用支气管肺泡灌洗(BAL)技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MPP)凝血功能与内皮细胞功能变化。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医院收治的72例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将其分别纳入普通型MPP组(普通组)和重症型MPP组(重症组),选择同期医院收治的36例非MPP患儿设为对照组。检测并对比3组患儿入院时(急性期)、治疗2周后(恢复期)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检测并对比3组内皮细胞功能指标:血浆内皮素-1(ET-1)、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CEC)计数。根据肺血管CT造影检查是否发生肺栓塞将患儿分别纳入发生组和未发生组,对比2组凝血功能和内皮细胞功能指标,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明确导致MPP患儿肺栓塞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普通组急性期、重症组急性期及恢复期PT、APT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01),TT、FIB、D-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1),普通组恢复期上述凝血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普通组和重症组急性期PT、APTT水平低于恢复期(P0.001),TT、FIB、D-D水平高于恢复期(P0.001);普通组和重症组血浆ET-1水平、CEC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重症组上述指标明显高于普通组(P0.001),普通组和重症组急性期上述指标高于恢复期(P0.001);发生组PT、APTT水平显著低于未发生组(P0.001),TT、FIB、D-D水平显著高于未发生组(P0.001);发生组血浆ET-1水平、CEC计数显著高于未发生组(P0.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1岁、中心静脉置管、≥2种病原感染、PT11 s、APTT24 s、D-D≥0.5μg/mL、ET-15 ng/L、CEC7 n/0.9μL均是导致MPP患儿肺栓塞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除年龄P0.01外,其余P0.001)。结论 MPP患儿存在不同程度凝血功能紊乱及内皮细胞损伤,SMPP患儿尤为严重,且部分凝血功能及内皮细胞功能指标异常是导致患儿肺栓塞的危险因素,临床中应给予充分重视并强化改善措施,改善MPP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外周血T辅助细胞亚群水平变化及其与喘息发生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4年12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肺炎患儿307例,其中134例MPP患儿设为MPP组,173例非MPP患儿设为非MPP组,收集同期140例于我院体检的健康儿童血清设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检测三组血清中γ干扰素(IFN-γ)、IL-4等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MPP组患儿血清IFN-γ、IFN-γ/IL-4低于非MPP组,IL-4水平高于非MPP组,MPP组血清IFN-γ、IL-4水平较健康对照组高,而IFN-γ/IL-4较健康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MPP组血清IFN-γ、IL-4水平较健康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FN-γ/IL-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134例MPP患儿分为喘息组和非喘息组,喘息组患儿血清IL-4水平高于非喘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FN-γ、IFN-γ/IL-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1/Th2细胞因子IFN-γ及IL-4的释放,Th2细胞介导的免疫占优势,Th1/Th2比例失衡,参与了MPP的发病过程.而IL-4的升高在MPP患儿喘息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近年来 ,我们对 37例重症肺炎患儿及 2 0例健康儿的甲状腺功能进行了测定 ,旨在探讨其临床意义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文肺炎组 37例 ,均符合卫生部 1987年拟定的小儿肺炎诊断标准 ,其中男 2 0例、女 17例 ,年龄 14天至 4岁。 X线检查示肺部呈点片状改变 35例 ,大片状阴影 2例 ,合并脓胸 2例。入院时甲状腺正常 ,无甲状腺疾病史及甲状腺疾病家族史。对照组为健康儿童 ,男 12例 ,女 5例。本文肺炎组死亡 1例 ,其余治愈出院。检测方法与结果 :肺炎组入院后立即经股静脉取血 ,其中1例予临终前采血。对照组在早晨空腹时采血。测定项目包括…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外周血TNF-α、IL-6、IL-8及T细胞亚群(CD3+/CD4+/CD8+)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5例正常患儿作为对照组,25例轻症MPP作为实验A组,25例重症MPP为实验B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外周血TNF-α、IL-6、IL-8浓度变化以及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的表达水平。结果 MPP患儿急性期外周血TNF-α、IL-6、IL-8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实验B组显著高于实验A组,P〈0.05;MPP患儿CD3+、CD3+CD4+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对照组明显降低,实验B组比实验A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 MPP患儿病情严重程度与TNF-α、IL-6、IL-8浓度变化呈正相关,与T细胞亚群CD3+、CD3+CD4+细胞百分率及CD4+/CD8+变化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支原体肺炎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多研究资料证明 ,支原体感染可引起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异常和 T细胞功能低下 ,但小儿支原体肺炎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特性及与 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间的关系尚未见有报道。为此 ,我们对 6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及 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了检测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38例 ,女 2 2例 ;年龄 2个月~ 1 0岁 ,平均年龄 4.2岁。均依据临床表现、胸部 X线片、血清特异性 Ig M抗体和 (或 )肺炎支原体 PCR检测结果确诊。另取 5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 ,其中男 30例 ,女 2 0例 ,年龄 6个月~ 1 1岁 … 相似文献
14.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5,(9)
目的观察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2年6月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收治的病毒性脑炎患儿60例,其中轻、重型患儿各30例,分别作为轻型组、重型组。同时选取健康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轻型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重型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大剂量甲泼尼龙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比较3组受试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重型组不同预后患儿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轻型组患儿CD+3、CD+4、CD+8细胞分数及CD+4/CD+8细胞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组患儿CD+3、CD+4细胞分数均低于对照组、轻型组,CD+8细胞分数、CD+4/CD+8细胞比值均高于对照组、轻型组(P0.05)。重型组预后良好患儿治疗后CD+3、CD+4细胞分数及CD+4/CD+8细胞比值均高于治疗前,CD+8细胞分数低于治疗前(P0.05);重型组预后不良患儿治疗后CD+3、CD+4细胞分数及CD+4/CD+8细胞比值高于治疗前(P0.05),而治疗前后CD+8细胞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常伴有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检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有助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手足口病(HFMD)患儿体内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浓度改变,探讨其免疫学状态变化。方法研究对象为115例HFMD住院患儿(HFMD组)和20例查体健康儿童(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4+、CD8+、CD8+0、CD8+6、CD1+6/CD5+6、CD1+9表达量;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3、IL-10、TGF-β浓度。结果HFMD组重症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含量明显低于轻症患儿及对照组(P<0.01),且其治疗后CD4+/CD8+升高(P<0.05);两组CD16/CD56无显著差异,但重症患儿治疗后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HFMD组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含量较高(P<0.01);两组B淋巴细胞无显著差异,但重症患儿治疗后升高(P<0.05);血清中IL-13、IL-10、TGF-β浓度在HFMD重症患儿、轻症患儿及对照组呈依次递增趋势(P<0.01),但重症患儿治疗后无显著变化。结论HFMD患儿体内存在显著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变化,及时检测相关指标可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MPP)患儿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前清蛋白(PAB)水平与病情危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102例SMPP患儿,根据简化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将其分为非危重组(n=35)、危重组(n=31)、极危重组(n=36),根据治疗28 d后的预后将其分为预后不良组(n=26)和预后良好组(n=76)。收集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指标。比较不同病情危重程度SMPP患儿血清HGF、PAB水平,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SMPP患儿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HGF、PAB水平对SMPP患儿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非危重组、危重组、极危重组血清HGF水平依次升高,血清PAB水平依次降低(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GF水平升高为SMPP患儿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PAB水平升高为独立保护因素(均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HGF、PAB水平联合预测SMPP患儿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大于二指标单独预测(均P<0.05)。结论 血清HGF、PAB水平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计数(MPV/P)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将225例MPP患儿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MPP)组127例和普通肺炎支原体肺炎(GMPP)组98例,比较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用重复测量数据方差分析探究两组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差异;分析各血小板参数水平与CRP、D-二聚体的相关性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SMPP组入院时的PLT2水平低于GMPP组(P<0.05),MPV2、MPV/P高于GMPP组(P均<0.05),两组PDW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PLT在病程中均呈上升趋势,但SMPP组ΔPLT1低于GMPP组(P<0.05),ΔPLT2高于GMPP组(P<0.05);病程初期MPV在SMPP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在GMPP组明显降低,病程后期两组MPV均下降,且SMPP组下降更明显(P<...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于足口病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趋势,为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008年5月1日至8月31日在北京地坛医院住院的346例手足口病患儿急性期的T淋巴细胞亚群,同时测定其中67例患儿恢复期的T淋巴细胞哑群;对其中99例患儿咽拭子标本进行RT-PCR以确定病原.埘不同样本行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或方差分析.结果 手足口病患儿T淋巴细胞业群均数低于相应年龄段正常参考值水平.重症患儿各年龄组中的T淋巴细胞(TL)/淋巴细胞(L)比值、>1岁组T辅助细胞(Th)/L比值,以及1~2岁患儿的TL、Th及Th/抑制性T淋巴细胞(Ts)值低于普通病例(P<0.05).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随病程进展有逐渐上升趋势,普通患儿的TL/L及Th/L在恢复期增高(TL/L:56.3±8.6比61.1±9.1,t=2.56,P<0.05;Th/L:30.2±7.2比34.9±7.9,t=2.90,P<0.05),重症患儿除Ts/L和Th/Ts外,所有指标均在恢复期明显增高(P<0.01);急性期重症与普通崽儿的TL为(1.738±0.976)×10~6/L比(2.696±1.946)×10~6/L(t=2.17,P<0.05),Th/L为25.9±7.0比30.2±7.2(t=2.34,P<0.05),Th为(0.864±0.550)×10~6/L比(1.459±0.879)×10~6/L(t=2.90,P<0.01),L为(3.352±1.458)×10~6/L比(4.664±2.435)×10~6/L(t=2.32,P<0.05),恢复期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道病毒(EV)71阳性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各值均低于阴性患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可能与手足口病发病及病情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MPP)血心肌酶CK-MB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28例MPP患儿全部行心肌酶谱、心电图和胸片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及随访观察。结果128例MPP患儿中,CK-MB升高的34例(26.56%),心电图异常13例(10.16%),胸片显示心胸比率均正常。大部分患儿治疗后复查心肌酶和心电图均恢复正常。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生心肌损害较常见,由于其主诉表达不清,症状、体征不典型,容易漏诊。对心肌损害的诊断CK-MB较心电图更敏感,故MPP患儿应常规查心肌酶,以便及早诊断,及时给予保护心肌治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