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最初用于治疗椎体血管瘤,以后逐渐在椎体恶性肿瘤和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治疗中推广应用。我院自2004年1月~2005年10月采用PVP治疗178例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2006年1月~2011年12月,我们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2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28例,男10例,女18例,年龄71~82岁。单椎体压缩性骨折21例,多椎体压缩性骨折7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OVCFs)患者在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治疗后邻近椎体骨折的发生情况,并分析相关风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315例因胸腰椎OVCFs行PVP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男114例,女201例;年龄65~89岁,平均(76.97±4.92)岁;单椎体骨折216例,双椎体骨折85例,三椎体骨折14例。对患者行PVP治疗,术后追踪1年,观察患者术后1年内邻近椎体骨折情况,将发生邻近椎体骨折的患者纳入观察组,未骨折者纳入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骨水泥用量、骨水泥渗漏情况、术后Cobb角、是否行抗骨质疏松治疗等指标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邻近椎体发生骨折的风险因素。结果 经过1年的追踪随访,315例患者中有39例患者出现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为12.4%。其中术后3个月内骨折者23例,术后4~6个月骨折者11例,术后7~12个月骨折者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和椎体肿瘤的脊柱微创技术。2008年1月~2012年3月,笔者应用PKP治疗胸腰椎骨折28例、椎体肿瘤6例,取得满意疗效。1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是近几年发展的微创脊柱外科技术,在疼痛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我院2000年1月~2004年6月采用PVP治疗30例(30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临床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创技术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老年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4月~2012年4月41例患者,明确诊断为老年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接受多节段的椎体成形术和规范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年龄59 ~97岁,平均75.8岁;其中2个椎体压缩4例,3个椎体压缩29例,4个椎体压缩7例,5个椎体压缩1例.在X线片上分别测量术前、术后椎体前缘、后缘高度及术后后凸畸形纠正程度.术前、术后临床所见及随访结果均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进行评定.[结果]41例在术后腰背部疼痛基本消失,24h后均离床活动,椎体高度恢复可,后凸畸形矫正0.5° ~5.7°,平均2.83°.随访3~35个月,平均24.8个月,患者无诉明显不适,X线片示椎体高度未见明显丢失,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3个月及最后随访时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和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多节段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患者,采用微创技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所致腰背疼痛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1年半内33例有1周~3个月腰背疼痛体活动受限需镇痛治疗的老年患者(男9例,女24例)年龄为56~87岁.经临床CT、MRI确诊为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在C臂X光引导下完成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结果31例(92.9%)患者24h内疼痛消失,2例(16.1%)疼痛减轻。治疗效果采用WHO标准CR PR率为100%。结论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是一种有价值的治疗骨质疏松压缩骨折的微创治疗技术,能迅速缓解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所致的疼痛.加固椎体,增强脊柱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伤椎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与术后邻近椎体骨折可能存在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本部及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邹城院区2015年1月~2018年5月行PVP治疗的602例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资料,依据PVP术后是否发生邻近椎体骨折分为骨折组与非骨折组,记录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及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结果]602例中共368例患者随访资料完整,纳入本研究,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7.31±8.40)个月。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疼痛明显缓解。至末次随访,术后35例患者(9.51%)新发生邻近椎体骨折,14例(40.00%)患者发生在胸椎,21例(60.00%)患者发生在腰椎;其中,1例T9,13例T12,15例L1,6例L2。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显著大于非骨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回归分析显示伤椎前缘高度恢复率是术后邻近椎体新发骨折的危险因素。[结论]超过一定范围,椎体前缘高度恢复越高,越可能发生术后邻近椎体新发骨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body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中骨水泥渗漏的相关因素。方法2005年2月-2008年10月,采用PKP治疗OVCF71例171个椎体。其中男16例,女55例;年龄52~91岁,平均71.5岁。病程1~11个月,平均5.7个月。其中单个椎体19例,2个椎体21例,3个椎体20例,3个以上椎体11例。术前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OVCF。根据骨折椎体内MRI信号变化分型,新鲜型86个椎体,亚新鲜型85个椎体。患者均无脊髓和神经根受损症状及体征。术中单个椎体骨水泥注入量1.5~6.5mL,平均4.6mL。通过观察患者手术前后椎体前中柱平均高度、Cobb角、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y功能评分变化评估手术疗效。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骨水泥渗漏分为渗漏组和非渗漏组,并分析发生骨水泥渗漏的相关因素。结果患者均完全耐受手术,术中未发生神经、脊髓损伤以及球囊破裂。7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18个月,平均14个月。有4例(5.63%)术后3d内发生肺部并发症,均给予对症治疗,3例症状缓解,1例治愈;6例(8.45%)9个椎体术后出现继发椎体压缩骨折,无明显不适,未予处理。术后3d及末次随访时患者VAS评分、Oswesty功能评分、Cobb角及前中柱椎体平均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3d和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7个椎体(9.94%)发生骨水泥渗漏(渗漏组),其中7个椎体向椎旁漏出,6个椎体在椎间隙漏出,3个椎体沿椎弓根进针途径外渗,1个椎体在椎管内少量渗漏;余154个椎体为非渗漏组。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在术前椎体前中柱平均高度、骨水泥注入量及有无椎体周壁破坏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前Cobb角、骨折新鲜度、椎体操作部位及手术入路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骨水泥注入量[比值比(odds ratio,OR)=3.105,95%可信区间(confi dence interval,CI)=1.674~5.759,P0.01)]及有无椎体周壁破坏(OR=11.960,95%CI=3.512~40.729,P0.01)是导致PKP手术发生骨水泥渗漏的主要因素。结论骨水泥注入量及椎体周壁有无破坏是影响PKP手术发生骨水泥渗漏的主要危险因素,手术技术的提高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肿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椎体良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我科2002年3月~2004年10月应用PVP治疗37例52个椎体的良恶性肿瘤,原发性肿瘤24例31个椎体,转移性肿瘤8例16个椎体(其中合并压缩性骨折19例26个椎体),血管瘤5例5个椎体.在C臂双球管X线机透视导向下经皮穿刺到病变椎体后注入骨水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2~9 ml.结果椎弓根穿刺成功率100%,术后椎体均匀充填13例,部分充填24例,其中不同程度渗漏18例.椎体前部高度部分增加11例.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23例术后局部疼痛完全缓解,10例部分缓解,4例轻微缓解,后二者经卧床休息,非甾体类药物止痛完全缓解.37例随访1~31个月病变椎体局部疼痛无复发,无椎体塌陷加重或发生新的骨折.结论PVP治疗椎体肿瘤效果良好,尤其适用于年龄大、机体状况差和不能耐受大型手术的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11.
经皮椎体成形术   总被引:58,自引:5,他引:53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是近年来脊柱外科发展的一项新的微创技术,经皮向压缩骨折的椎体内注入一些填充物(如骨水泥)来增强椎体,减轻疼痛[1~6]。作者就这一技术的发展概要、适应证、禁忌证、手术要点、临床应用状况、并发症及新的进展作一综述。1发展概要1984年法国介入放射学家Galibert首次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血管瘤,3年后报导7例,随访结果满意。随后在欧洲国家迅速展开,以法国为主。1997年,Jensen[4]在美国发表第一篇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文章。近两年该项技术在欧美迅速普及[7~13…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9年5月至2011年7月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30例.其中男8例,女22例;年龄59~88岁,平均71.9岁.对手术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Cobb角进行比较.结果 30例患者术后疼痛明显缓解或消失,后凸畸形也得到明显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神经损伤、肺栓塞、再骨折、骨水泥椎管内渗漏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有效微创技术,熟练掌握手术技巧,可明显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26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椎体病理性骨折的疗效进行分析,探讨该技术是否能够成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椎体病理性骨折有效而安全的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后的疗效,对其疼痛进行VAS评分并使用SPSS 12.0统计分析软件对其进行评估,同时观察术后患者邻近椎体是否发生压缩性骨折,术后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3个月)。[结果]26例患者39个椎体均一次性成功手术,术后第3 d患者疼痛均明显减轻,VAS评分有显著差异(P<0.01),至末次随访患者疼痛无加重,相邻椎体均未发生压缩性骨折。[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椎体病理性骨折有效而安全的方法,可以常规开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早期疗效。方法 2008年2月-2010年6月采用PKP治疗31例(31个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男10例,女21例;年龄64~80岁,平均70.7岁。均为轻微外伤所致,病程1~13 d。病变椎体位于T128例、L19例、L212例、L42例。手术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临床症状;摄X线片测量病变椎体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行骨折复位及预防椎体塌陷评估。结果 3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术中透视见11例椎体(35.5%)出现骨水泥渗漏,其中渗漏至椎体前侧3例,椎体侧方4例,沿穿刺通道渗漏4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5个月,平均11个月。骨折愈合时间8~12周,平均11.5周。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分别为(8.1±1.2)、(2.5±0.6)、(2.3±0.8)分;Cobb角分别为(30.2±5.3)、(21.3±3.6)、(23.5±3.8)°;椎体前缘高度分别为(13.98±4.62)、(22.03±4.93)、(22.56±4.34)mm。术后VAS评分、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方法,能缓解疼痛、矫正后凸畸形、预防椎体塌陷。  相似文献   

15.
先天性半椎体是脊柱最常见的畸形之一,其治疗方法繁多,治疗效果不肯定,如处理不当会给患者带来严重后果。我院自1980年以来,共收治半椎体畸形患者19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男9例,女10例;年龄5~17岁,平均11岁。半椎体发生在胸段5例,胸腰段10例,下腰段4例。2治疗方法与结果 (1)11例单纯行畸形半椎体切除及半椎体侧相邻椎体椎板融合术,其中3例5~7岁小儿术后2年侧弯矫正5°;14岁以上者2例,术后分别为2年、4年,矫正不明显;术后不足2年者在随访中。(2)1例8岁胸段半椎体,用Luque棒矫形,因椎板裂开而失败。(3) 1例11岁T8半椎体,用Harringto…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单双侧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ve fracture,OVCF)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月,本科PKP术治疗OVCF患者142例,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椎体强化术(椎体成形PVP和椎体后凸成形PKP)术后椎体再骨折发生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2011年8月在我院行经皮椎体强化术的171例患者,其中再发椎体骨折19例27个椎体(A组),未再发骨折152例作为对照(B组)。所有患者获得随访6~16个月,平均13个月。记录患者临床资料、骨水泥注入量、测量椎体前缘椎体高度及Cobb角变化等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记录再次手术前、后第1天及末次随访VAS评分。结果 16个椎体发生在PVP术后相邻椎体(84.2%),其中9个椎体术后2个月内发生;骨水泥向椎间盘渗漏在A、B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椎体强化术在再骨折术前、后VA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椎体再骨折发生具有一定危险因素,椎体强化术可以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同时应该加强骨质疏松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2007年10月~2009年4月收治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06例,其中61例82个椎体接受PVP治疗,男21例29个椎体,女40例53个椎体,年龄65~96岁,平均78.3岁;45例55个椎体接受PKP治疗,男17例21个椎体,女28例34个椎体,年龄68~90岁,平均77.1岁。术前及术后1d进行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测量伤椎高度,随访伤椎高度丢失情况,记录骨水泥渗漏及随访期间邻近椎体骨折情况。结果:PVP组术前和术后1d VAS分别为6.7±1.4分和2.1±0.7分,PKP组分别为6.9±1.2分和2.2±0.9分,每组术后VAS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间点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PVP组55例、PKP组41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36个月,平均18个月。PVP组和PKP组术后伤椎高度分别较术前增加2.4±1.8mm和9.2±2.2mm,术后12个月随访伤椎高度分别丢失0.8±0.5mm和1.9±0.8mm,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PVP组术中骨水泥渗漏28例33个椎体,PKP组15例17个椎体,PKP组骨水泥渗漏率明显低于PVP组(P<0.05)。随访期间PVP组发生相邻椎体骨折9例,PKP组6例,两组相邻椎体骨折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VP和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止痛效果均较好;PKP的复位效果优于PVP,较少发生骨水泥渗漏,但术后椎体高度再次丢失较明显;两者术后相邻椎体骨折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再手术原因,提出再手术要点及预防措施。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7年12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收治的465例行PVP和PKP患者资料,其中41例行再手术治疗。男8例,女33例;年龄56~89岁,平均75岁;骨质疏松性骨折37例,椎体转移瘤2例,浆细胞骨髓瘤2例。病变节段:T92例,T103例,T116例,T126例,L111例,L25例,L33例,L43例,L52例。5例脊髓损伤患者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分级为A级1例,B级1例,C级2例,D级1例;2例神经根损伤患者出现持续性神经根疼痛、麻木,肌力2~3级。34例未合并脊髓和神经根损伤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平均7.8分。7例脊髓和神经根损伤患者行后路开放性手术,其余34例患者行骨水泥强化治疗(14例行PKP,20例行PVP)。所有患者再手术时间为初次手术后2 h~1年。结果 4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29个月,平均18个月。再手术原因有椎体内形成假关节(3/41,7.32%)、椎管内骨水泥渗漏(7/41,17.07%)、非手术椎体再骨折(31/41,75.61%)。末次随访时,2例神经根损伤患者疼痛完全消失,残留皮肤感觉麻木症状,肌力完全恢复正常;5例脊髓损伤患者中1例ASIA分级恢复至C级,1例恢复至D级,2例恢复至E级,1例A级患者无恢复;3例形成假关节患者术后VAS评分平均2.3分;31例非手术椎体再骨折患者VAS评分平均1.8分。结论 PVP、PKP术后再手术的主要原因包括椎管内骨水泥渗漏、椎体内假关节形成、非手术椎体再骨折等,序贯的骨水泥注入、PVP与PKP合理选择、常规病理组织检查、预防跌倒教育及康复功能锻炼能降低再手术率。  相似文献   

20.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血管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椎体血管瘤(VH)的疗效.方法 18例胸腰椎VH患者累及椎体共22个(胸椎8个,腰椎14个),除1例不全截瘫患者(Frankel C级)外均采用经皮椎弓根入路,19个椎体双侧椎弓根、2个椎体单侧椎弓根注射.透视下骨水泥注入治疗,1例ⅣB型VH辅以无水乙醇注入,1例截瘫患者给予后路切开减压、骨水泥置入、椎弓根螺钉固定.观察疼痛和椎体形态的变化.结果 18例均获随访,时间9个月~3年,平均(23.33±8.02)个月.14例疼痛即刻缓解;1例2 d缓解;1例ⅣA型VH术后神经症状明显缓解, 6个月时神经症状基本消除;1例术后症状部分缓解,仍有下腰痛, 3个月后给予椎间盘造影后,L4~5椎间隙能诱发明显下腰痛,行后路椎间盘摘除、椎间融合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症状完全缓解.1例不全截瘫者3个月后逐步弃拐行走,神经恢复达Frankel E级.未见再发病例.结论 PVP治疗VH可获得即刻稳定和疼痛很快缓解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