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3 毫秒
1.
目的比较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动力髋(DHS)、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FLP)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89例高龄(≥75岁)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3组:PFNA组25例,DHS组38例,PFLP组26例。比较3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内固定并发症、髋关节功能。末次随访按Harris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89例均获随访,时间12~24(14.0±2.8)个月。PFNA组较DHS组、PFLP组骨折愈合时间短(P0.05),DHS组及PFLP组并发症较PFNA组高(P0.05)。DHS组与PFNA组、PFLP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均未出现切口感染,出现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例术后肺部感染,均经治疗后治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PFNA组:优19例,良4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23/25(92.0%);DHS组:优22例,良8例,可5例,差3例,优良率30/38(78.9%);PFLP组:优10例,良8例,可4例,差4例,优良率18/26(69.2%)。结论 3种内固定方法比较,PFNA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创伤小,固定牢固,骨折愈合时间短,术后发生内固定并发症少,可早期下地负重,髋关节功能好,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使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FLP)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5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PFNA治疗25例、PFLP治疗25例。观察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住院天数、术后引流量、术后Hb下降情况、术后输血量、术后扶拐下地负重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按髋关节Harris评分评价两组术后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0(18.8±5.6)个月。两组在切口长度、住院天数、术后引流量及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各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Hb下降情况、术后输血量及术后下地扶拐负重时间各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及PFLP内固定均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PFLP可明显减少术中、术后输血量;PFNA相对手术时间短、扶拐行走时间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FLP)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各60例),分别应用PFNA、PFLP治疗,对两组手术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PFNA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PFL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患侧髋关节功能优良率虽高于PFLP组(95.0%vs 81.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骨折端固定牢固、愈合良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股骨近端锁定板(PFLAP)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将73例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8例),分别采用PFLAP和PFNA内固定治疗。观察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首次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等指标,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功能。结果患者均获得12个月随访。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首次负重时间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 0.05)。术后12个月,活动范围、关节功能、畸形方面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关节疼痛评分、Harris总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PFLAP与PFNA内固定均是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有效的治疗方式,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首次负重时间及关节疼痛评分、Harris总分PFNA优于PFLAP。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将90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PFNA组(采用PFNA内固定,n=50)与动力髋螺钉(DHS)组(采用DHS内固定,n=40)。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负重行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末次随访采用Harris评分评定髋关节功能情况。结果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PFNA组均短(少)于DH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8~12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PFNA组高于DHS组,并发症发生率PFNA组低于DHS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PFNA内固定治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效果稳定,可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32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别采用DHS(60例)和PFNA(72例)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等手术指标、髋关节Harris评分及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14.29±3.42)个月。PFNA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引流量、下床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Harris评分(89.37±7.19)分,优40例,良28例,中4例,优良率为94.44%;DHS组Harris评分(81.16±6.54)分,优30例,良21例,中6例,差3例,优良率为85.00%;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发症发生率PFNA组4.17%,DHS组11.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HS与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均有较好的效果,但PFNA更利于术后恢复,且安全性高,临床可考虑优先选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7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临床内固定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Proximal femoral locking plate,PFLP)组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组,分别为30例和48例,随访12~18个月。记录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比较两组术后12个月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FNA组优于PFLP组(P0.05);两组术后12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PFN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PFLP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和PFLP均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理想内固定物,尤其是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与PFLP比较,采用PFNA治疗的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下地行走时间早,可以作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首选内固定物。但对于股骨髓腔细小、股骨前弓过大,髓内钉植入困难的患者,可以选用PFLP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抗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将7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40例采用PFNA手术治疗,32例采用DHS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及术后各项指标。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负重时间、去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PFNA组均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优良率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术后12个月骨折复位质量优良率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具有创伤小、手术操作较简单、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骨折复位满意、恢复快等优点,尤其适用于骨质疏松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徒手牵引侧卧位与仰卧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将58例采用PFNA固定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手术体位不同分为侧卧位组(31例)和仰卧位组(27例)。比较两组患者大转子顶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复位质量、住院时间、开始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 5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9~24个月。与仰卧位组相比,侧卧位组大转子顶端切口短、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复位质量、住院时间、开始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徒手牵引侧卧位行PFNA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较仰卧位切口短、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髓内钉(PFN)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FLP)内固定手术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4—2013-04诊治的114例股骨粗隆下骨折,57例采用PFN内固定(PFN组),57例采用PFLP内固定(PFLP组)。比较2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肢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 PFN组53例获得随访,PFLP组54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1(8~16)个月。PFN组切口长度较PFLP组短,手术时间较PFLP组短,术中出血量较PFLP组少,术后1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于PFL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FN组与PFLP组下肢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LP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能够取得与PFN内固定相同的疗效,鉴于PFN内固定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患者恢复快等优点,建议临床医师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11.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2):1106-1110
[目的]对比分析国内最近五年内成年股骨转子下骨折不同手术的疗效。[方法]使用国内中文数据库,检索与筛选国内五年内股骨转子下骨折治疗的文献资料,汇总分析各种手术方式的效果及并发症。[结果]本研究共检索到文献712篇,经过剔重、阅读摘要及查看全文筛选后,最终纳入文献186篇,涉及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6 960例,其中男4 005人,女2 955人。髓内固定手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Harris评分显著优于髓外固定手术(P0.05)。髓内固定中PFNA、interTAN及γ3钉组围手术期资料优于PFN组(P0.05);髓外固定中DHS、PFLP、LISS组围手术期资料优于DCS组(P0.05)。在Harris评分优良率方面,四组髓外固定组的Harris评分优良率均低于90.00%,PFLP、LISS组优良率明显高于DHS (76.63%)。在术后并发症方面,PFNA组、INTERTAN组、γ3组明显低于PFN组、DCS组、DHS组、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PFLP)、LISS组(P0.05)。[结论]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Harris评分优良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以PFNA为主的髓内固定的手术效果明显优于髓外固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应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髁)螺钉(DHS/DCS)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49例,应用动力髋(髁)螺钉(DHS/DCS)患者62例,分别对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DHS组手术方式出血量显著高于PFNA组(P<0.05),术后并发症显著少于DHS/DCS组(P<0.05),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显著高于DHS/DCS组(P<0.05)。[结论]多数情况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在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时较动力髋(髁)螺钉(DHS/DCS)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随机将15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为2组,各78例。对照组采取DHS治疗,观察组采取PFNA治疗。结果 2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12个月的Harris评分优良率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PFNA的疗效优于DHS。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及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3—2019-01间伊川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PFNA组(33例)和DHS组(29例)2组。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 PFNA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Harris评分等各项指标均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DHS比较,PNF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微创性好、骨折愈合时间短,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DHS)、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及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将130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DHS组(43例)、PFNA组(44例)、半髋关节置换组(43例)3组。比较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患肢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髋关节功能。结果 DHS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患肢负重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明显长于或高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髋关节置换组上述各项指标均优于PFN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其他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HS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PFN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依据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DHS组优良率低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PFNA组与半髋关节置换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6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PFNA治疗)和对照组(采用DHS治疗),每组30例。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及手术前后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60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观察组均明显短(少)于对照组(P 0. 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术后3、6个月Harris评分两组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 0. 05),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1)。结论 与DHS相比,采用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更安全、可靠,更有助于骨折愈合及关节功能恢复,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分析动力髋螺钉(DHS)+空心螺钉内固定,与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其中采用DHS+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的患者40例(DHS组),PFNA内固定患者40例(PFNA组)。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手术情况、住院天数、Harris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1)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骨折分型方面无统计学差异;(2)PFNA组患者平均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地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优于DHS组;(3)两组患者在Harris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 PFNA内固定法更适合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老年外侧壁不完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将60例外侧壁不完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DHS治疗,观察组采用PFNA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采用Harris评分评定两组的疗效。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P 0. 05)。患者均随访1年。术后4、12个月,Harris评分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相较于DHS,PFNA治疗老年外侧壁不完整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更好,更利于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不同内固定治疗的疗效。方法将85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内固定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3组,分别采用滑动加压动力髋螺钉(DHS组,40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组,30例)、股骨近端锁定板(锁定钢板组,15例)治疗,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3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PFNA组锁定钢板组DHS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PFNA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锁定钢板组和DHS组(P 0. 05)。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PFNA组明显高于DHS组(P 0. 05);并发症发生率PFNA组明显低于DHS组(P 0. 05)。结论 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出血量少、骨折愈合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相比于DHS及股骨近端锁定板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对术后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6月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PFLP)、动力髋螺钉(DHS)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治疗的131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计算平均隐性失血量,依据内固定方式将患者分为三组:依据平均隐性失血量,将三组患者分别分为高隐性失血量组和低隐性失血量组,并分别比较患者下地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髋关节功能评分。[方法]PFLP组内高隐性失血量组和低隐性失血量组的下床负重时间分别为(35.98±6.37)d、(35.58±4.46)d(P0.05);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8.32±3.36)周、(16.48±2.35)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83.88±4.35)分、(83.88±4.35)分(P0.05);低隐性失血量组在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Harris评分方面均优于高隐性失血量组。DHS组内高隐性失血量组和低隐性失血量组下床负重时间分别为(35.41±5.21)d、(31.52±9.42)d,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7.24±2.86)周、(15.30±1.45)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85.57±7.76)分、(92.82±6.82)分(P0.05);低隐性失血量组在术后下床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Harris评分方面均优于高隐性失血组。PFNA组内高隐性失血量组和低隐性失血量组下床负重时间分别为(34.11±8.01)d、(30.25±7.42)d,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6.74±2.31)周、(13.62±1.96)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87.07±7.21)分、(93.02±7.14)分(P0.05);低隐性失血量组在患者术后下床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Harris评分方面均优于高隐性失血量组。[结论]隐性失血量影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功能恢复;老年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的低隐性失血量患者术后临床疗效优于高隐性失血量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