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分析新生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手术结果,总结围术期治疗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9年12月5年间218例新生儿住院及手术相关的临床资料。 结果 全组出院存活210例,死亡8例,手术死亡率为3.7%。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为2 ~389(88±85)h,ICU治疗时间为 1~35(8±6)d,总住院时间为8~42(18±9)d。 结论 在小儿心脏外科团队各学科间的紧密配合下,对患儿予以积极的术前干预,恰当的手术时机、术式以及个性化的术后治疗策略,新生儿复杂先心病的外科治疗确实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对47例≤6个月、内科治疗无效并处于危重状态的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急症施行一期根治术。死亡2例。术后呼吸机支持1~10d,转入ICU3~15d,主要术后并发症为低心排综合征、肺氧合功能差、肺不张。认为树立新生儿、小婴儿危重先心病急症手术意识,建立急症手术“绿色通道”,可确保先心病急症手术的戚功实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阜外医院PICU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营养状况的评估以及分析其与术后临床预后的关系,探讨先天心脏病婴幼儿营养不良发生率与临床结局的关系,为先天性心脏病规范化营养风险评估及营养支持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于我院小儿外科中心先天性心脏病2岁以下手术患儿,选取患儿均给予先心病手术风险RACHS-1分级。设定了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收集患儿术前、术中及术后临床资料,了解先心病患儿营养状况,对比营养不良患儿与非营养不良患儿在临床指标上的差异,分析影响先心病营养不良患儿的危险因素,明确先心病营养不良与临床预后的关联性。结果入选患儿共532例,男性306例,女性226例,手术年龄(中位数)9月,手术时体重(中位数)7.8kg,出生体重(中位数)3.2kg,机械通气时间(中位数)11小时,ICU滞留时间2天,出现并发症情况94例,占总数17%,其中死亡16例,占总数3%。营养不良患儿309例,非营养不良患儿223例,两组间比较术前、术中及术后数据,术前RACHS-1分级无明显差异,体重、身高,出生体重存在统计学差异。术前血红蛋白(Hgb),血清白蛋白无统计学差异。营养不良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明显延长,存在统计学差异,而ICU滞留时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值为0.059,接近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术后并发症,营养不良组60例,占组内病例总数19.4%,非营养不良组出现并发症34例,占组内病例总数15.2%,总体并发症两组比较发生率无明显差异。营养不良组患儿二次插管率及死亡率明显多于非营养不良患儿,且具有统计学意义,其它并发症两组间比较差异不大。多因素分析,发现先心病患儿营养不良的群体中,年龄、低出生体重可以加剧营养不良程度。结论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中营养不良患儿比例偏高,营养不良严重程度与手术年龄,低出生体重有关,营养不良患儿先心病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二次插管率及死亡率高于非营养不良患儿,未来需要完善营养评价体系,制定完整的先心病营养支持策略,以期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动态监测1岁以下婴儿的未成熟心肌心内直视手术围术期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 cTnI)含量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在临床中的意义。方法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心内直视手术患儿30 例,分别于术前24 h,术后24 h、72 h及术后7 d取外周血用化学发光法检测cTnI并与肌酸激酶 (creatine kinase,CK)、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MB,CK-MB)和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进行对比分析,并与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作相关分析。结果 cTnI在术后 24 h、72 h,及术后7 d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MB在术后24 h、72 h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K与LDH分别在术后24 h、72 h 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紫型与潜伏青紫型组,以及新生儿与非新生儿组在各时间点 CTnI浓度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与cTnI浓度均呈正相关。结论血清cTnI浓度可准确及时反映婴儿先心病手术未成熟心肌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程度。青紫型与潜伏青紫型,新生儿与非新生儿组之间的cTnI对评价未成熟心肌围手术期心肌损伤无明显差别。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越长,cTnI浓度升高越明显,提示术中心肌损伤程度越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心内直视手术围术期,动态监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2年1月~2012年6月行心内直视手术30例,分为单纯型先天性心脏病组(n=10)、复合型先心病组(n=10)及复杂型先心病组(n=10)。三组患儿均在体外循环支持下行先心病纠治术,分别于术前1h(T1)、术后1h(T2)、术后6h(T3)、术后24h(T4)、术后72h(T5)及术后7天(T6)检测其血清hs-CRP及血清cTnI水平。同时纳入主动脉阻断时间、正性肌力药物评分、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CICU)停留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与各时间点hs-CRP和cTnI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三组患儿T1hs-CRP均在低度风险范围内,cTnI均在正常范围。术后hs-CRP及cTnI均较术前增高,尤以复杂型先心病组升高最为显著;cTnI水平与机械通气时间呈明显正相关(r=0.5297,P〈0.05),hs-CRP水平与CICU停留时间呈正相关(r=0.4242,P〈0.05)。结论监测hs-CRP和cTnI的水平能反映婴幼儿先心病(CPB)术后炎症反应的水平及心肌细胞的损害程度,对婴幼儿先心病体外循环转流(CPB)术后恢复期监测、评估及监护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造成小儿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根治术后ICU滞留的主要影响因素,探讨改进疗效的方法。 方法 将2007年1月~2008年6月连续实施的329例TOF根治患儿,根据术后ICU时间分组,I组为ICU时间<7 d,II组为ICU时间≥7 d。以年龄、性别、体质量、Nakata指数、体外循环时间、跨环补片数等作为观察变量,先对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将有意义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术后ICU滞留45例,ICU滞留的直接原因中,最多见的是肺渗出,其次是低心排。I组死亡3例,手术死亡率1%;II组死亡5例,手术死亡率11%(两组差异显著,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ICU滞留组与未滞留组比较,其年龄低,Nakata指数小,体外循环时间长,跨环补片例数多,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延长,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6个月,Nakata指数<140 mm2/m2,体外循环时间>150 min是TOF根治术ICU滞留的危险因素。 结论 年龄偏小,Nakata指数偏低和体外循环时间长是术后ICU滞留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心脏病(下称先心病)的发病率约占活产新生儿的0.8~1.0%,其中紫绀型先心病约占1/5,且多为复杂畸形。以往约有34%的先心病患儿于生后1个月内死亡,60%于1岁内夭折。近年来,随着心血管外科的迅速发展,90%的先心病可行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婴儿发绀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行双向上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病例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方法:2006年3月至2013年12月,36例单心室、肺动脉闭锁等复杂先心病畸形患者均接受了双向上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其中体外循环下8例,非体外循环下28例。男性24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0.66±0.21)岁,体表面积(0.16±0.05)m2,经皮血氧饱和度(73±9)%,术前肺动脉压(12.19±3.68)mm Hg(1mm Hg=0.133k Pa)。结果:手术死亡2例,术后出现并发症5例(胸腔积液4例,乳糜胸1例)。术后肺动脉压(17.74±3.62)mm Hg,经皮血氧饱和度(84±16)%,手术时间(173.55±42.16)分钟。结论:对于1岁以内的婴儿发绀型复杂先心病患儿,双向上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是一种简单、可靠的手术方式。对于难以解剖根治或I期Fontan手术的发绀类肺血少复杂先心病患儿,此手术可缓解患儿的缺氧状况以及改善肺血管发育,为以后手术创造了机会。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我科行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其他畸形联合同期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探讨同期联合手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优势,以期在临床推广联合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总结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间,在我科行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其他畸形联合同期手术的患者情况。总结联合手术时间、手术方法、术后监护室滞留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合并手术的部位出血情况及围术期死亡率。结果:在此期间共有8例患儿行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其他畸形联合同期手术,其中男性4例,女性4性,中位年龄21(10,98)个月,平均体质量10.5(6.6,11.9)kg。先天性心脏病分别为房间隔缺损(ASD)5例,右心室双出口1例,右心室双出口合并ASD1例,动脉导管未闭合并ASD1例。合并畸形为双侧腹股沟斜疝2例,左侧腹股沟斜疝合并右侧鞘膜积液1例,右手赘生指1例,颈部肿物1例,隐睾1例,双眼霰粒肿1例,巨结肠合并气管狭窄1例。手术方式:1例ASD合并巨结肠的患儿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下先行ASD修补术后再行巨结肠根治加活检术,其他7例患儿均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下先行其他合并畸形根治术,之后在体外循环下行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术后返回心脏外科术后监护室。联合手术时间170(163,233)min,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时间133(113,163)min,合并其他畸形矫治手术时间为45(31,75)min。8例患儿术后监护室滞留时间为(5.8±9.4)d。1例右心室双出口合并左斜疝、右鞘膜积液的患儿监护室滞留时间28d,原因为心功能减低及感染使其延长,与合并畸形无关。1例ASD合并巨结肠及气管狭窄患儿监护室滞留时间10d,原因为感染使其延长,与心脏手术无关。其余6例患儿术后监护室滞留时间为2(1,2)d。8例患儿术后气管插管时间为13(5,150)h。其中1例ASD合并双眼霰粒肿的患儿,因考虑到眼科手术后24h才能去除敷料,为避免患儿清醒后无法视物造成的恐惧感,我们将气管插管时间延长到术后22h去除眼科敷料。1例右心室双出口合并左斜疝、右鞘膜积液的患儿气管插管时间192h,原因为心功能减低及感染使其延长,与合并畸形无关。1例ASD合并巨结肠及气管狭窄患儿的患儿气管插管时间209h,原因为感染使其延长,与心脏手术无关。其余5例患儿术后气管插管时间为7(4,13)h。所有合并畸形的手术部位未出现因体外循环肝素化而发生的渗血情况。结论:对于合并其他畸形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可以在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矫治同时行其他畸形矫治手术。其术后监护室滞留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大部分可根据患儿心脏手术后情况调整,无需考虑合并畸形对监护室滞留时间、气管插管的影响。患儿只需要经历一次麻醉、气管插管就可以同时解决不同系统解剖畸形,较以往需要分开手术而言,未出现任何手术并发症且具有减少创伤、降低费用、减少入院次数的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居广东省出生缺陷首位,是导致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产前诊断技术的进步,胎儿先心病能够产前诊断;同时小儿心脏外科技术不断提高,复杂先心病能在新生儿期完成手术治疗。本文探讨复杂先心病产前诊断和产后治疗"一体化"模式的成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产前诊断及出生的孕产妇11 716人(包括活胎及引产),产前诊断胎儿先心病85例,其中复杂先心病48例,活产17例,有16例在新生儿期接受手术治疗。产前诊断大动脉转位畸形7例,肺动脉闭缩6例,左心发育不良综合症1例,法鲁四联症1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1例。产前诊断时孕妇平均年龄(29.3±3.0)岁,平均孕龄(28.6±3.6)孕周,妊娠(37.0±1.85)孕周分娩,新生儿体重(2 569±477)g,男13例,女3例。出生后转新生儿科,接受超声心动图复查,监测经皮血氧饱和度。严重缺氧患儿给予保达新,维持经皮氧饱和度在80%以上。完善术前准备,均在体外循环下矫治心脏畸形。结果产前和产后主要心脏超声诊断相符。手术在生后2~27 d进行。除1例急诊手术患儿外,其余术前均无明显缺氧、酸中毒。死亡3例,2例是大动脉转位畸形矫治术后,1例肺动脉闭缩术后;其中2例术后凝血机制紊乱,术后第2天心脏骤停,复苏失败而死亡;另1例急诊手术,术后出现顽固性代谢性酸中毒和高乳酸血症,术后第3天死亡。结论产前诊断和产后治疗"一体化"模式有利于提高复杂先心病的矫治能力,降低复杂先心病围产期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小于3月龄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手术死亡危险度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10-2013-10单中心先心病外科治疗转归。根据RACHS-1评分对手术复杂度进行分类。手术时年龄、体重、是否体外循环、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紫绀、单心室手术、术前肝肾功能异常以及RACHS-1分类均纳入风险评估。结果:小于3月龄先心病患儿手术治疗的总体死亡率为3.67%,新生儿死亡率较高,为8.47%,低体重儿死亡率为20%。新生儿的ICU时间和并发症均较高。总体来说,年龄、体重和RACHS-1分类为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在新生儿中,只有RACHS-1和单心室手术为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小于3月龄先心病的死亡危险因素是年龄、体重和RACHS-1评分。新生儿期单心室手术策略有待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合并气道异常的术前筛查结果,探讨经胸部CT及气道重建检查的意义,及对合并气道狭窄的先心病患儿围术期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20年1月22日至2020年12月31日住我科的先心病患儿230例,术前全部行胸部CT及气道重建检查。其中男125例,女105例;年龄0.17~156.00(17.60±21.60)个月;体重2.2~55.0(10.1±5.7)kg。根据手术是否应用体外循环分为体外循环组(n=197)及非体外循环组(n=33)。结果:230例患儿中气管支气管畸形检出率为5.7%(13/230),气道狭窄检出率为40.0%(92/230)。体外循环组中气道异常与无气道异常患儿在年龄、体重、术前肺动脉高压程度、术前有无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有无气管支气管畸形、呼吸机辅助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滞留时间、总住院时间、体外循环和主动脉阻断时间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非体外循环组中气道异常与无气道异常患儿在术前有无呼吸道症状和消化道症状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体外循环组的患儿合并气道异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肺泡表面蛋白(SP)-A、SP-D在特发性肺间质性纤维化(IPF)患者血清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58例IPF患者为观察组,58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血清SP-A、SP-D及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对其中44例急性加重期患者SP-A、SP-D浓度变化及CO弥散量(Dlco)进行检测,3年后对18例生存和40例死亡患者SP-A、SP-D进行测定。结果对照组外周血清SP-A,SP-D和LDH水平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44例急性加重期前后SP-A、SP-D及Dlco水平差异显著(P<0.05)。IPF患者中,存活与死亡组SP-A水平差异显著(t=4.83,P<0.05);SP-D浓度初诊与存活组相比差异显著(t=3.29,P<0.05)。结论 SP-A、SP-D、LDH在IPF患者血清中高表达,急性加重期IPF患者中SP-A、SP-D显著增高,Dlco显著降低,在死亡患者中SP-A、SP-D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吸入七氟烷麻醉对非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心脏手术围术期血浆心肌坏死标记物肌钙蛋白Ⅰ(Tn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心脏手术的非发绀型先心病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七氟烷组(S组)及氯胺酮组(K组),分别在术中实施七氟烷-芬太尼或氯胺酮-芬太尼麻醉,观察术中的血流动力学及围术期TnI、CKMB、血糖(Glu)及乳酸(Lac)水平变化。结果:S组与K组比较,S组平均动脉压(MAP)在诱导后、切皮及术毕均比K组高(P<0.05),S组HR在术毕比K组低(P<0.05),S组在术后4 h及24 h TnI水平显著低于K组(P<0.05),CKMB在术后24 h显著低于K组水平(P<0.05),2组Glu及Lac浓度在各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入七氟烷麻醉在非发绀型先心病患儿心脏手术围术期,可以降低血浆TnI及CKMB水平,对患儿心肌可能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郑林  周宇子  王澎  曾敏  王旭 《心脏杂志》2021,33(4):421-424
目的 探讨新生儿危重先心病手术治疗时机的选择及术前调整策略。 方法 收集从阜外医院PICU入组2019年9月~2020年9月期间行小儿外科手术先心病新生儿53例,及未行手术治疗新生儿共60例。未手术的7例中,5例自动出院,2例患儿院内死亡),接受手术的新生儿中位日龄为14天,男性37例,女性16例。以14 d分组对比两组术后临床指标,比较两组临床预后情况。 结果 行外科手术治疗的年龄14 d以内(含)新生儿27例,年龄14 d以上新生儿26例,对比两组新生儿术前体质量无明显差异(3.344 ± 0.428 vs. 3.631 ± 0.622)kg,对比术前转入ICU调整例数,两组无明显差异(16 vs. 11),对比术前出现危重状态例数,两组无明显差异(9 vs. 5)。临床预后对比,年龄14 d以上组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明显少于年龄14 d以内组(318 ± 330 vs. 156 ± 167)h(P<0.05);ICU住院时间方面,14 d以上组明显少于14 d以内组新生儿(20 ± 17 vs. 11 ± 6)d(P<0.01);术后并发症对比:两组新生儿在术后死亡率、渗漏、二次插管、延迟关胸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 结论 新生儿年龄是否大于14天与院内死亡率、 渗漏发生率、二次插管发生率、延迟关胸等方面无明显相关,危重先心病术前危重状态出现概率与年龄无相关,尽早外科手术治疗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并不能改善临床预后,推迟危重状态出现时间的ICU系统调整策略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预充液中补充镁剂对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修补术后早期心律失常发生的预防性作用.方法:99例CPB下实施先心病心内直视修补手术的患儿被随机双盲地分成两组,实验组(即预充液补镁,n=49)和对照组(预充液补充生理盐水,n=50).在7个检测点即术前1天、停CPB时、术后0 h(入重症监护室(ICU)即刻]和ICU内术后6 h、术后12 h、术后24 h、术后48 h,测量血清镁浓度.术后48 h内实施持续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在5个检测点(从停CPB时到术后24 h)对照组血清镁浓度明显低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术后24 h内对照组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P=0.003).在ICU最初的24 h内对照组有6例(12.0%)发生异位性交界区心动过速(JET),实验组没有观察到异位性交界区心动过速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结论:低镁血症与术后早期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关,并提高异位性交界区心动过速的发生率.CPB预充液中补充镁剂可以预防儿童先心病CPB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行右侧腋下小切口直视手术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把给予右侧腋下小切口直视手术的患者纳入研究组,行胸骨正中切口直视手术的患者纳入对照组。记录两组患儿手术情况、预后情况、随访结果。结果:研究组先心病患儿手术时间、辅助通气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24h)、住院时间(术后)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8%、8.2%)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给予1年随访可知心功能均恢复正常(P>0.05),研究组"鸡胸"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1.2%,P<0.05)。结论:先心病患儿经右侧腋下小切口直视手术治疗效果显著,有利于患儿尽快恢复健康并保障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回顾性总结3岁以内复杂先心病患儿行有搏动性双向Glenn术的治疗效果,探讨双向Glenn分流术的手术时机.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13年7月间3岁内接受双向Glenn术的77例患儿资料,根据年龄分为A组(小婴儿组,<6个月,23例)和B组(婴幼儿组,6-36个月,54例),比较两组患儿围手术期及术后随访资料.结果 A、B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148.20±21.21)min、(154.87±52.37)min]、呼吸机辅助时间[(30.63±23.86)h、(24.61±18.83)h]、ICU滞留时间[(6.35±4.16)d、(4.90±2.57)d]、术后住院时间[(12.11±3.68)d、(10.03±4.82)d]、血制品使用量[(401.21±276.79)ml、(435.76±226.95)ml]及术后引流量[(15.68±7.32)ml/kg、(17.78±8.43)ml/k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儿肺动脉均较术前明显发育(P<0.05),两组间发育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8例患儿(A组6例,B组12例)后期接受了TCPC治疗.结论 对于无法行一期根治的复杂发绀型先心病患儿,即使是<6个月的小婴儿,有搏动性双向Glenn术都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国外发病率为3.2‰~8‰,我国每年大约有15~20万新生儿患病,新生儿发病率约占1.51‰~13.7‰。大多数先心病为简单畸形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超声心动图可满足诊断需要。先心病复杂或复合畸形大约占先心病15%。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很多复杂先心病亦能够通过外科手术实施根治或姑息性治疗。但是,诊断是治疗的基础,术前准确的诊断在先心病治疗及预后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肺动脉吊带(PAS)患儿术后治疗策略及临床治疗经验。方法纳入我科2006年1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33例PAS患儿,单纯PAS及合并动脉导管未闭患儿20例,合并有心内畸形患儿13例。回顾性分析患儿术后主要治疗方法包括呼吸机及无创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辅助呼吸、血管活性药物支持心功能,收集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患儿呼吸机辅助时间2865 h;其中4例(12.1%)需要再次气管插管;7例(21.2%)拔除气管插管后需要NCPAP辅助,应用时间为1865 h;其中4例(12.1%)需要再次气管插管;7例(21.2%)拔除气管插管后需要NCPAP辅助,应用时间为115 d。20例单纯PAS患儿中有4例(20.0%)进行了小剂量、短时间的血管活性药物的支持,而13例合并有心内畸形、需要心内手术操作的患儿中有9例(69.2%)在监护室内进行了血管活性药物的支持(P<0.01)。患儿ICU滞留时间为115 d。20例单纯PAS患儿中有4例(20.0%)进行了小剂量、短时间的血管活性药物的支持,而13例合并有心内畸形、需要心内手术操作的患儿中有9例(69.2%)在监护室内进行了血管活性药物的支持(P<0.01)。患儿ICU滞留时间为139 d;其中2例(6.1%)重返ICU。33例患儿手术均成功,除1例因气道狭窄明显、脱机困难,家长放弃治疗外,其他32例患儿均康复出院。结论术后尽早脱离气管插管、必要的NCPAP支持及血管活性药物的适当应用,是保证PAS患儿术后康复的主要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