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药敏分析,为临床初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呼吸内科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的慢阻肺患者487例,痰液细菌培养结果及药敏分析。结果 487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呼吸道感染患者中分离出病原菌334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243株,占72.8%,革兰氏阳性菌58株,占17.3%,真菌33株,占9.9%;革兰氏阴性菌为主要病原菌,其中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为感染的主要病原菌,药敏结果显示对碳青酶烯类、氨基糖甙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性高,对头孢他啶、头孢西丁、头孢呋辛、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耐药性高。患者住院次数2/年、住院时间2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留置胃管为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呼吸道感染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注重多重耐药菌的危险因素,根据痰培养及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成人病毒感染肺炎的病毒分布、临床特征及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的因素。方法:纳入2015年3月至2019年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住院且呼吸道病毒检测阳性的肺炎患者,收集相关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纳入病毒感染肺炎患者422例,年龄范围为19~99岁,平均年龄(68±17)岁,男性256例(60.7%)。甲型流感病毒阳性159例(占37.7%),人鼻病毒阳性78例(占18.5%)。重症组鼻病毒及冠状病毒检出率、有吸烟史、体质量指数<18 kg/m 2以及有心力衰竭的患者比例均高于非重症组( χ2值分别为12.430、12.495、11.074、13.418、3.946, P值均<0.05),而高血压患者的比例低于非重症组( χ2=5.364, P<0.05)。重症组患者中呼吸困难较非重症组多见(63.2%比20.2%, χ2=80.534, P<0.05)。93.7%的重症患者感染累及多肺叶,且54.0%的重症患者细菌或真菌培养阳性,高于非重症组(64.9%、10.1%)( χ2值分别为47.433、97.519, P值均<0.05)。重症组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及CD3 +、CD4 +、CD8 +细胞计数均低于非重症组( Z值分别为-6.440、-5.421、-4.551、-4.416, P值均<0.05),而血清IL-2R、IL-6、IL-10水平高于非重症组( Z值分别为-2.457、-3.554、-2.339, 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吸烟史、高血压、多肺叶累及、合并细菌或真菌感染以及淋巴细胞计数与重症肺炎相关。 结论:甲型流感病毒是目前国内最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病毒,鼻病毒次之;吸烟、多肺叶病变、合并细菌或真菌感染以及淋巴细胞减少是重症病毒感染肺炎的危险因素,且重症患者存在"细胞因子风暴"现象。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感染病毒种类,分析感染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017年1月~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385例,采集鼻咽分泌物,采用免疫荧光试剂盒检测呼吸道病毒感染情况;收集患者临资料,分析RSV、HRV病毒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385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中共132例检出呼吸道病毒,占34.29%;其中RSV和HRV感染分别占43.94%(58/132)和24.24%(32/132),PIV2和PIVl分别占0.76%(1/132)和1.52%(2/132)。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秋、冬季节为RS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春、夏季节及特应性体质为HR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体以病毒多见,主要为RSV和HRV。春、夏季节为RSV感染危险因素,秋、冬季节及特应性体质为HRV感染危险因素,可为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对炎症反应及预后的意义。 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我院AECOPD患者81例,收集资料、RSV感染情况,测定炎症因子,对预后进行评估。比较RSV感染、非RSV感染临床资料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预后的关系。 结果81例AECOPD患者中发生RSV感染25例,未发生RSV感染56例,感染率为30.86%;RSV感染患者合并糖尿病、吸烟、呼吸衰竭、1年急性加重次数、CRP、PCT水平高于非RSV感染患者(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吸烟、呼吸衰竭、1年急性加重次数、CRP、PCT均为RSV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RSV感染累计生存率为68.00%,非RSV感染患者累计生存率为89.30%,RSV感染与非RSV感染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AECOPD患者RSV感染可促进炎症反应,是预后的危险影响因素,对预后评估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防控COPD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3月医院收治的AECOPD合并呼吸道细菌感染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多重耐药菌感染率,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对AECOPD合并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AECOPD患者肺部多重耐药菌感染率为14.1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呼吸衰竭、既往一年因COPD入院次数、呼吸疾病史,对AECOPD合并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呼吸衰竭、既往一年因COPD入院次数是导致AECOPD合并呼吸道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AECOPD合并肺部感染中,多重耐药菌感染比例较高。呼吸衰竭、既往一年因COPD入院次数,是AECOPD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及早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可以降低AECOPD患者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DD)临床特点及预防对策。方法选择620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观研究对象,根据ADD诊断标准判断ADD的发生率,观察ADD患者抗生素应用情况,引起ADD的危险因素;发生ADD后的治疗及结果。结果620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中发生ADD共30例(4.84%),ADD发生于应用抗生素的(6.11±3.23)天;25例ADD患者表现大便次数增加,大便不成形、呈糊样或水样便,5例ADD患者大便含脓血、粘液。ADD患者应用抗生素依次为:广谱青霉素类、三代头孢、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等。发生ADD(A组)30例患者年龄平均(69.23±10.34)岁、禁食比例23.33%、发生呼吸衰竭33.33%、应用抗生素(2.11±0.23)种、抗生素应用(14.78±3.09)天、进行侵袭性操作15.00%高于无ADD组的平均年龄(60.54±11.08)岁、禁食2.37%、呼吸衰竭7.12%、应用抗生素(1.52±0.28)种、抗生素应用时间(11.43±2.88)天、进行侵袭性操作6.78%(P0.05),是引起ADD的相关因素(P0.05)。30例ADD治疗后症状得到缓解,经粪检显示恢复正常。结论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为ADD危险人群,对病情有一定影响,应实施针对性措施减少ADD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病情加重与昼夜节律的相关性。方法对154例慢阻肺患者随访3年,记录每位患者的一般情况和病情加重的情况,分析吸烟、年龄、性别与慢阻肺病情加重昼夜节律的相关性。结果 154例患者共出现急性加重次数1401次,觉醒型512次(36.5%),睡眠型889次(63.5%)。其中82例为睡眠型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53.2%),32例为觉醒型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20.8%),40例为弥散型慢阻肺急性加重(26.0%)。高龄(≥70岁)、吸烟和男性均较低龄(70岁)、非吸烟和女性患者更容易出现夜间病情加重(P0.05)。结论慢阻肺患者病情加重存在昼夜节律性,病情恶化更容易出现在夜间,睡眠型加重患者更为多见,尤其是吸烟、高龄男性。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合并右心功能衰竭的发生率达20%~70%,本研究拟探讨合并右心功能衰竭对慢阻肺急性加重频率以及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共入选连续入住我院呼吸科慢阻肺患者274例,其中无右心功能衰竭慢阻肺患者194例,合并右心功能衰竭患者80例,随访1年时间并记录其急性加重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合并右心功能衰竭组年急性加重次数(1.33±0.49次)明显高于无右心功能衰竭组(0.86±0.25次),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合并右心功能衰竭组急性加重严重程度显著高于无右心功能衰竭组(血气分析、呼吸困难评分、不良事件和严重不良事件)(P<0.05)。结论 合并右心功能衰竭可能是慢阻肺发生多次和严重急性加重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联合肺泡灌洗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行普通吸痰管吸痰,纤支镜组行纤支气管吸痰联合肺泡灌洗。结果纤支镜组治疗后Pa O2、Sa O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a CO2、CRP和PCR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纤支镜组呼吸衰竭纠正时间、有创通气时间、感染控制窗出现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纤支镜联合肺泡灌洗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应用价值较高,吸痰效果好,有效促进患者气道通畅和改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析急性肺动脉栓塞早期筛查方法,进一步评价其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并急性肺动脉栓塞(AP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筛选于我院呼吸内科、急诊内科收治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疑似合并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198例,患者均行CT肺动脉造影(CTPA)检查,采集患者临床症状,包括:胸痛、咯血、呼吸困难、晕厥等,选择血浆D-二聚体、修正Geneva量表作为急性肺动脉栓塞早期筛查方法,同时分析二者相结合测定筛查的效果及可行性,与CTPA确诊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CTPA确诊50例APE,主要症状比较,单纯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组与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合并APE组间差异性明显且统计学有意义(P0.05),体征方面比较,肺部干湿啰音、发热无显著差异性,统计学无意义(P0.05),但不对称下肢水肿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修正Geneva量表高可能性阳性预测值为(76.00%),低可能性阴性预测值(92.94%);血浆D-二聚体阴性预测值为95.70%,阳性预测值仅为43.81%,灵敏度92.00%,特异度为60.14%。两种筛查方法结合的阳性预测值为(50.75%),阴性预测值为(95.70%)。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APE诊断中,予以早期筛查具有重要意义,血浆D-二聚体与修正Geneva量表结合检测,可以降低APE漏诊率,提高诊断的准确率,临床有借鉴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肺部急性炎症与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血清流感病毒A(FluA)、流感病毒B(FluB)、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和副流感病毒(PIV)的IgM抗体。结果217例肺部急性炎症患者中病毒IgM抗体阳性的患者86例,为39.63%,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病毒抗体阳性75例;在所有病毒抗体阳性标本中,共有144例次抗体阳性,其中FluB54例,占37.5%,FluA30例,占20.83%,副流感病毒25例,占17.36%,腺病毒22例,占15.28%,呼吸道合胞病毒13例,占9.03%。结论病毒感染是造成肺部急性炎症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急性加重入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营养风险状况及与疾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通过营养风险筛查评价工具——NRS200对362例急性加重入院慢阻肺疾病患者营养状态进行评估,入选患者按营养状况分成营养风险组和无营养风险组。分别观察两组间的体重指数(BMI)、血清白蛋白、肺功能、血气分析、肺部感染发生例数、抗感染治疗时间、合并呼吸衰竭例数、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急性加重入院慢阻肺疾病患者的营养风险达65.19%。营养风险组患者的BMI、肺功能、血清白蛋白、血气分析、肺部感染发生例数、抗感染治疗时间、合并呼吸衰竭例数、住院时间与非营养不足组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加重入院慢阻肺疾病患者常常存在有营养风险状况,尤其是营养缺乏的高危人群,患者存在营养缺乏程度明显,肺功能越差,越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并发呼吸衰竭,导致住院时间延长,慢阻肺患者的营养状况与疾病的进展和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感染呼吸道病毒特征,以及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与患者血清IP-10的关系。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AECOPD患者125例,取咽试子标本,采用多重PCR的方法检查呼吸道病毒等的感染情况,采用肺功能检测仪检查患者的肺功能指标,ELISA的方法检测血清IP-10水平,比较不同肺功能分级AECOPD患者呼吸道合胞病毒检出情况以及IP-10水平。根据患者感染情况分为A组(仅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B组(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合并其他病毒感染)、C组(非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D组(未检测到病毒感染),比较4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和IP-10水平及其与合胞病毒感染的关系。结果 125例AECOPD患者中67例(53.60%)检出呼吸道病毒感染,共检出病毒69株,主要为流感病毒A(占28.99%),呼吸道合胞病毒(占26.09%)和流感病毒B(占20.29%)。125例患者按肺功能分级,Ⅰ级21例,Ⅱ级42例,Ⅲ级51例,IV级11例。4组患者的呼吸道合胞病毒检出率、血清IP-10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随分级的增加呼吸道合胞病毒检出率和血清IP-10水平增高。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IP-10水平与FEV1值呈负相关性(r=-0.626,95%CI:-0.699~-0.539,P<0.01)。4组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IL-1β、IL-8、IFN-γ、TNF-α和IP-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中A、B、C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显著高于D组,B组显著高于A、C组(均P<0.05)。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患者经治疗后血清IL-1β、IL-8、IFN-γ、TNF-α、IP-10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 AECOPD患者感染的呼吸道病毒主要为流感病毒A、呼吸道合胞病毒和流感病毒B,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可通过诱导IP-10的表达加重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首次急性加重后5年死亡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呼吸内科诊断为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523例,根据随访结束后患者的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血气分析指标和合并症。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应用log-rank法检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慢阻肺首次急性加重后5年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死亡组平均年龄(69.2±10.7)岁大于存活组(65.4±9.8)岁(P0.05),性别、病程、吸烟、住院天数、体重指数和呼吸支持情况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死亡组中性粒细胞比例、白细胞计数、血清肌酐、痰细菌培养阳性和痰真菌培养阳性患者均高于存活组,血红蛋白浓度和白蛋白浓度低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PaCO_2水平(62.55±15.94)mmHg高于存活组(49.16±12.17)mmHg(P0.05),PH值、PaO_2水平、乳酸浓度和氧合指数(PaO_2/FiO_2)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死亡组患者伴随脑缺血、心脏病、心力衰竭、肺源性心脏病、肺炎、肺癌和脑血管病的比例均高于存活组(P0.05)。年龄[OR(95%CI)=6.745(1.638~13.085),P=0.003]、白蛋白浓度[OR(95%CI)=3.054(1.857~5.362),P=0.015]、痰细菌培养阳性[OR(95%CI)=15.624(2.157~18.674),P0.001]、心力衰竭[OR(95%CI)=10.205(2.074~23.847),P0.001]和肺癌[OR(95%CI)=5.617(2.107~16.054),P0.001]为慢阻肺首次急性加重后5年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白蛋白浓度、痰细菌培养阳性和肺癌为影响慢阻肺首次急性加重后5年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发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合并OSAS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与病情资料中促进其发生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入院的OS慢阻肺合并OSAS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与病情资料。利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筛选慢阻肺合并OSAS患者发生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P0.05。应用SPSS统计学方法。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BMI指数、吸烟史及是否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咳嗽、咳痰、发热、AHI、LSaO_2、Ts90%、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VC在呼吸衰竭组和非呼吸衰竭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颈围、呼吸困难和/或发绀、夜间憋醒、LAT、m SaO_2在呼吸衰竭组和非呼吸衰竭组之间的差异则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itc多因素分析显示:颈围(OR=1.75)、呼吸困难/发绀(OR=20.01)为OS患者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OS患者的颈围和呼吸困难/发绀是影响OS患者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EB病毒感染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急性加重影响。方法将贵州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2015年10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156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分为EB病毒感染组41例,EB病毒未感染组115例。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患者外周血EB病毒DN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EB抗体IgG、IgM和检测血清中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IL)-6、IL-17、IL-10等表达情况。痰培养和药敏实验分析细菌学特点。分析EB病毒感染患者合并肺部感染常见病原菌特点,对其治疗效果、预后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EB病毒感染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肺部感染血清中的PCT、CRP、IL-6、IL-17、IL-10显著高于非EB病毒感染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其病原学特点为感染EB病毒患者多为革兰阴性菌所致的肺部感染,且耐药菌比例增加,抗感染治疗时间延长、并发症增加、入住重症病房比例增加。血气方面,感染EB病毒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其PaCO2明显升高,PaO2明显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肺功能方面,两组间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EB病毒感染后加重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炎症反应程度、促进病情进展与恶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FI)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机械通气患者并发ICU获得性衰弱(ICU-AW)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54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是否发生FI分为FI组132例和非FI组122例,统计肠内营养FI和ICU-AW发生情况。采用生存分析中的Kaplan-Meier(K-M)生存曲线,分析肠内营养FI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机械通气患者并发7d ICU-AW的影响。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机械通气患者发生FI的影响因素。结果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FI和ICU-AW的发生率分别为52.0%和59.8%。K-M分析显示,FI组患者7d内ICU-AW发生率高于非FI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OR=5.998,95%CI:3.057~11.766)、APACHEⅡ评分(OR=1.150,95%CI:1.080~1.225)、高血糖(OR=2.090,95%CI:1.091~4.005)、放置鼻胃管(OR=2.098,95%CI:1.097~4.015)、床头未抬高≥30°(OR=4.151,95%CI:1.951~8.832)和营养液输注速度(OR=1.049,95%CI:1.019~1.080)均是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机械通气患者发生FI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FI和ICU-AW发生率高,FI会增加其ICU-AW发生风险。年龄≥65岁、APACHEⅡ评分、高血糖、放置鼻胃管、床头未抬高≥30°和营养液输注速度均是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机械通气患者发生FI的危险因素,应根据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干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与病情加重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342例AE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个人史、mMRC评分、环境因素、居家治疗情况、白蛋白水平、是否存在呼吸衰竭、酸碱平衡紊乱、是否合并肺部感染、机械通气方式,抽取患者静脉血,采用血球仪分析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百分比,以EOS百分表2%为阳性,EOS≤2%为阴性。观察上述资料与患者病情加重的相关性。结果 232例患者经治疗后病情缓解183例,病情加重49例,病情加重率21.12%。单因素分析显示,饮酒、长期居家氧疗不是影响AECOPD患者病情加重的影响因素(P0.05);性别、年龄、吸烟、mMRC评分、1年急性发作次数、白蛋白、呼吸衰竭、EOS、居住环境、机械通气、肺部感染、体质量指数是影响AECOPD患者病情加重的影响因素(P0.05)。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呼吸衰竭、肺部感染是AECOPD患者病情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白蛋白≥30g/L、EOS2%是AECOPD患者病情加重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 EOS水平与AECOPD病情加重呈负相关,临床可用于AECOPD以后的预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选择我院2011~2013年间住院的112例慢阻肺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慢阻肺合并支气管扩张组(n=48)和慢阻肺组(n=64),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胸部高分辨率CT(HRCT)、肺功能、血气分析表现,随访6个月记录两组患者的急性加重次数。结果慢阻肺合并支气管扩张组BMI低于慢阻肺组;日常咳脓性痰者比例、入院前一年的住院次数均明显高于慢阻肺组(P值分别0.01与0.05)。慢阻肺合并支气管扩张组患者FEV1%pred、FEV1/FVC、FVC%pred、DLCO%pred降低较单纯慢阻肺组更为显著(P0.05)。慢阻肺合并支气管扩张组6个月内平均每人发生急性加重次数(1.47±0.85次);高于慢阻肺组患者(1.06±0.54次),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阻肺患者中合并支气管扩张者较为常见,合并支气管扩张的慢阻肺患者肺功能下降更为明显,发生急性加重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呼吸道合胞病毒核酸(RSV-RNA)检测阳性患儿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RSV)提供依据。方法对深圳市盐田区人民医院2016-09~2017-09住院患儿中有呼吸道感染症状者进行咽拭子采样,提取RNA后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RSV基因,测定病毒载量,同时抽血检测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CRP)。结果 1 641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RSV-RNA阳性114例,阳性率为6.95%。6个月、6个月~1岁、1岁~2岁这三组阳性率分别为14.52%、10.18%、10.96%,显著高于3岁~5岁组和≥5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9月份组阳性率为15.01%,高于其他月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童组阳性率为6.22%,女童组阳性率为7.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V-RNA阳性患者白细胞计数偏高占29.82%,白细胞计数正常占65.79%,白细胞计数偏低占4.39%;病毒载量在各年龄组、各性别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载量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比例、CRP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RSV-RNA检测对小儿呼吸道感染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血常规及CRP检测对于是否病毒感染所能提供信息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