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水平与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的关系。方法 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诊治的慢性HBV携带者1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50例和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50例,另选同期健康人50例,采用ELISA法检测GP73水平,对150例慢性HBV携带者进行肝穿刺活检,采用Metavir评分对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进行评价。结果慢性HBV携带者血清GP73水平为(46.5±7.8)ng/ml,慢性乙型肝炎组为(90.2±10.9)ng/ml,乙型肝炎肝硬化组为(231.6±20.1)ng/ml,均显著高于健康人组的(36.7±6.6)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患者血清GP73水平也显著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或HBV携带者(P0.05);经肝组织检查,150例慢性HBV携带者肝内炎症活动度分级和纤维化分期表现为G0~G1105例,G230例,G3~G415例,其血清GP73水平分别为(45.2±12.8)ng/ml、(63.8±15.0)ng/ml和(83.7±20.1)ng/ml,S0~S198例,S230例,S3~S422例,其血清GP73水平分别为(45.1±16.8)ng/ml、(67.3±16.4)ng/ml和(72.0±18.4)ng/ml,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和纤维化分期严重的患者血清GP73水平显著升高,与分级或分期轻的人群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8,F=19.2,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清GP73水平升高是慢性HBV携带者肝组织显著炎症(OR=1.1,95%CI:1.0~1.1,P0.05)和显著肝纤维化(OR=2.1,95%CI:0.8~1.2,P0.05)的高危因素。结论检测血清GP73水平可能有助于对慢性HBV携带者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的判断,能否作为预测慢性HBV携带者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的潜在标志物,还需要扩大验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 (HMGB1)在HBV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中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60例HBV-ACLF患者血清HMGB1水平进行检测分析,并与3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24例健康查体者进行对照研究,分析其与患者肝功能生物化学指标的相关性,并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结果 HBV-ACLF患者血清HMGB1水平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03±3.08) μg/L比对(7.47+2.06) μg/L,t=2.667,P<0.01],晚期HBV-ACLF患者血清HMGB1水平高于早期患者[(11.68±1.93) μg/L比对(9.11±3.15)μ g/L,t=2.214,P<0.01],HBV-ACLF患者血清HMGB1水平与AST水平呈正相关(r=0.655,P<0.01).随访2个月,感染组患者的HMGB1水平高于非感染组[(11.85±2.21)μ g/L比对(9.83±2.75) μg/L,Z=4.027,P<0.05],死亡组患者的HMGB1水平高于生存组[(11.03±2.31)μg/L比对(9.52±3.01)μg/L,t=2.428,P<0.05].结论 HBV-ACLF患者血清HMGB1水平随病情进展呈进行性升高,并可部分预测HBV-ACLF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s)水平与肝纤维化及炎症程度的相关性,寻找新的判定肝纤维化程度的血清学指标.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8例,间隔半年行两次肝穿刺活检,病理组织进行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半定量计分;检测血清TIMP1、TIMP2、MMP1、MMP2、MMP9、Ⅳ型胶原、层黏连蛋白、Ⅲ型前胶原N端肽、透明质酸水平.结果血清TIMP1(r=0.540,P<0.001)、MMP2(r=0.314,P=0.003)、TIMP1/MMP1(r=0.269,P<0.001)与纤维化分级成正相关,MMP1与纤维化分级成负相关(r=-0.49 5,P<0.001),且与血清Ⅲ型前胶原N端肽、透明质酸相关;根据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下面积计算,MMP1以13.96(ng/ml)为临界值,判别S2及S2以上纤维化的敏感性为90.5%,特异性为52.0%;TIMP1以76.84(ng/ml)为临界值,敏感性为91.6%,特异性为64.0%.MMP1以6.86(ng/ml)为临界值,判别肝硬化(S4)期敏感性为70.7%,特异性为80.9%;TIMP1以210.04(ng/ml)为临界值,其敏感性60.5%,特异性92.3%.MMP1、TIMP1与炎症分级及计分均有相关性,而TIMP1与碎屑坏死、桥接坏死相关性最好(r=0.435,P<0.001),TIMP2与MMP9与炎症没有明显相关性.结论血清TIMP1、MMP1、MMP2水平、TIMP1/MMP1比值可作评估肝纤维化发展或减轻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是否与肝脏炎症、纤维化程度相关及其在慢性乙型肝炎与乙肝肝硬化患者中的差异.方法:慢性乙肝(慢性肝炎组)65例,乙肝肝硬化(肝硬化组)56例,体检健康、乙肝标志物阴性者(正常对照组)50例,均空腹采血,肝纤维化指标(HA、CⅣ、PCⅢ、LN)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清TGFβ1检测采用ELISA.结果:慢性肝炎组血清TGFβ1水平明显高于肝硬化组和正常对照组(22±13μg/L vs 10±9μg/L,11±9μg/L,P<0.01),肝硬化组血清TGFβ1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硬化组PCⅢ与血清TGFβ1水平相关(r=0.269,P=0.045),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组血清TGFβ1水平与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TGFβ1水平可协助诊断肝脏炎症程度与纤维化程度,但不能作为他们的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血清转化生长因子beta1(TGFbeta1)水平是否与肝脏炎症、纤维化程度相关及其在慢性乙型肝炎与乙肝肝硬化患者中的差异. 方法: 慢性乙肝(慢性肝炎组)65例, 乙肝肝硬化(肝硬化组)56例, 体检健康、乙肝标志物阴性者(正常对照组)50例, 均空腹采血, 肝纤维化指标(HA、CⅣ、PCⅢ、LN)采用放免法测定, 血清TGFbeta1检测采用ELISA. 结果: 慢性肝炎组血清TGFbeta1水平明显高于肝硬化组和正常对照组(22±13 mug/L vs 10±9 mug/L, 11±9 mug/L, P<0.01), 肝硬化组血清TGFbeta1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肝硬化组PCⅢ与血清TGFbeta1水平相关(r = 0.269, P = 0.045), 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组血清TGFbeta1水平与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无明显相关性(P>0.05). 结论: 血清TGFbeta1水平可协助诊断肝脏炎症程度与纤维化程度, 但不能作为他们的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IL-17肝内表达与慢性HBV感染所致肝纤维化的相关性.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30例慢性HBV携带者、5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组织内不同炎症程度分级和肝纤维化分期中IL-17的表达,ELISA法测定血清IL-17及肝纤维化指标HA、LN、PCⅢ、ⅣC的水平.组间差异性检验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和Mann-Whitney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分析.结果 肝组织IL-17表达水平在肝硬化组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x2=25.3982,P=0.004),在慢性乙型肝炎组高于慢性HBV携带组(x2=11.5056,P=0.001);不同炎症程度及纤维化分级与IL-17表达强度呈正相关(r=0.718、0.693,均P<0.01);肝组织IL-17主要集中于汇管区,其表达强度与血清HA、LN、PCⅢ、ⅣC呈正相关(r=0.793、0.834、0.722、0.883,均P<0.01).结论 IL-17的肝内表达与肝内炎症程度分级及肝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肝脏》2015,(8)
目的对比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倍正常值上限(ULN)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中,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患者与HBeAg阴性患者肝组织病理学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的差异,病理改变与年龄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52例ALT2 ULN慢性HBV感染者,分为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组,对比两组患者肝脏炎症活动度、纤维化程度的差异;并分析所有患者病理改变与年龄关系。结果 (1)HBeAg阳性组患者144例,肝脏炎症改变在G1~G3级,纤维化程度在S0~S4期,其中达G2及以上、达S4者分别为121例(84.03%)、14例(9.72%);HBeAg阴性组患者208例,肝脏炎症改变在G1~G4级,纤维化程度在S0~S4期,其中G2及以上、达S4者分别为164例(78.85%)、67例(32.21%)。HBeAg阳性组与HBeAg阴性组患者炎症活动度无明显差异;HBeAg阴性组患者的肝脏纤维化程度明显高于HBeAg阳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5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随着年龄增长,炎症活动度无明显差异,但纤维化程度逐渐加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LT2ULN的慢性HBV感染者中,HBeAg阴性组患者的肝脏纤维化程度明显高于HBeAg阳性组患者,而两组患者炎症活动度无明显差异;随着年龄增长,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纤维化程度则在加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XCL1、γ干扰素、T细胞亚群在乙肝病毒所致肝硬化中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彩色腹部多普勒B超检查肝脏,测量脾脏厚度、门静脉宽度、有无腹水;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肝功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XCL1、IFN-γ的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正常对照组、慢性乙型肝炎组、乙型肝炎肝硬化组XCL1水平分别为(8.29±1.82)ng/mL、(13.18±2.86)ng/mL、(11.86±2.47)ng/mL,IFN-γ水平分别为(19.98±2.92)pg/mL、(37.55±6.15)pg/mL、(31.26±5.44)pg/mL。慢性乙型肝炎组、乙型肝炎肝硬化组血清XCL1、IFN-γ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XCL1、IFN-γ水平(P0.01);慢性乙型肝炎组血清XCL1、IFN-γ水平显著高于乙型肝炎肝硬化组血清XCL1、IFN-γ水平(P0.01或0.05);XCL1水平与IFN-γ水平呈正相关(r=0.457,P0.01);XCL1水平与CD4+T细胞百分比呈负相关(r=-0.339,P0.01);IFN-γ水平与CD8+T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r=0.330,P0.05)。结论 XCL1通过影响IFN-γ从而导致CD4+T/CD8+T比值失衡,引起肝细胞的慢性炎症参与肝硬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慢性乙型肝炎血清TGFβ1FN与肝纤维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GFβ1,FN和ALT水平,并对相应患者肝活检组织标本进行肝纤维化程度及炎症活动度分级,探讨上述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分别应用定量EIA检测方法及ELISA法检测血清TGFβ1和FN.肝活检组织标本病理切片按常规方法进行HE及网状纤维和Masson染色.结果:SPSS软件直线相关分析表明,血清TGFβ1与FN水平相关系数为0.338(P=0.019),具有相关性,提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GFβ1与FN水平呈正相关.血清TGFβ1与ALT检测结果经SPSS软件直线相关分析,二者之间相关系数为0.336(P=0.02),具有相关性,提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GFβ1与ALT水平呈正相关.经SPSS软件直线相关分析,血清FN水平与肝脏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41和0.285(P值分别等于0.007和0.025),提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FN水平与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GFβ1与FN水平呈正相关.血清TGFβ1与ALT呈正相关.血清FN水平与肝脏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实验室检查指标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9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根据肝纤维化程度不同分为S1~S4期,分析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实验室检查指标与肝纤维化分期的关系及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独立性危险因素有血小板(OR=0.440,P=0.022)、透明质酸(OR=2.224,P=0.033)、Ⅲ型前胶原(OR=2.163,P=0.034)及Ⅳ型胶原(OR=2.133,P=0.036)。结论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尤其是血小板水平降低,血清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水平持续升高时,应及时行肝脏组织学评估以便早期发现及治疗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11.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理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理学与临床血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对25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穿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与血清HBVDNA、肝功能等血生化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肝组织炎症活动度与纤维化分期无明显的相关性(rs=-0.132,P=0.579);肝组织G4期患者血清ALT和PT水平明显高于G1期患者(PO.05);血清HBVDNA水平与肝组织炎性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无明显的相关性(P0.01)。结论肝组织活检在肝脏病情评估中的作用是其它检查所不能代替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携带者血清GP73水平与肝脏病理变化的关系,探讨血清GP73水平对慢性HBV携带者肝脏炎症损伤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0月在解放军第一八〇医院就诊的慢性HBV感染者300例,其中慢性HBV携带者100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100例,HBV相关肝硬化(liver cirrhosis,LC)100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GP73浓度。100例慢性HBV携带者进行肝脏穿刺活检术,分析血清GP73水平与肝脏炎症活动度分级(G)和纤维化分期(S)的关系。结果慢性HBV感染者血清GP7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且随着病情的进展,血清GP73浓度在慢性HBV携带者(47.21±17.69)ng/ml、CHB(98.45±65.29)ng/ml和HBV相关LC(229.93±95.00)ng/ml中持续升高,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过相关性分析,血清GP73含量与慢性HBV感染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746)。100例慢性HBV携带者进行肝脏穿刺活检术后发现,血清GP73含量随着肝脏炎症活动度分级、肝纤维化分期的加重而逐渐升高(P0.001),血清GP73水平与肝脏炎症活动度分级(r=0.549)和肝纤维化分期(r=0.528)呈正相关。在100例ALT正常的慢性HBV携带者中,有显著肝脏炎症(≥G2)和纤维化(≥S2)的患者分别为29例(29.00%)和33例(33.00%)。病理分级为≥G2和≥S2的慢性HBV携带者血清GP73水平显著高于无明显坏死性炎症(G0~G1)和纤维化(S0~S1)患者(P0.001)。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诸因素中只有血清GP73水平被确定为预测肝脏坏死性炎症和肝纤维化的独立因素。结论血清GP73水平与慢性HBV携带者肝组织病理分级分期密切相关。部分慢性HBV携带者尽管ALT水平正常,但是肝组织却存在明显的炎症坏死和纤维化,其血清GP73水平明显升高。因此,血清GP73可用于慢性HBV携带者预测肝脏炎症损伤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患者血清中YKL-40、PCPE-1水平及在肝纤维化程度评价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23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最终将符合条件的13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纳入本次研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的人员36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受试者血清中YKL-40、PCPE-1水平,探究其与肝纤维化程度评分的关系及诊断显著纤维化、进展期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的价值。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组患者血清中YKL-40、PCPE-1水平分别为(31.6±3.6) ng/mL和5.9(2.5,9.1) pg/mL,健康对照组受试者血清中YKL-40、PCPE-1水平分别为(7.1±0.5) ng/mL和42.0(21.4,62.8) pg/mL。两组受试者血清YKL-40、PCPE-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YKL-40在慢性乙型肝炎病理分期S0、S1、S2、S3和S4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27.7±2.3) ng/mL、(30.7±1.9) ng/mL、(31.6±3.0) ng/mL、(34.8±2.1) ng/mL和(36.2±1.9) ng/mL;PCPE-1在慢性乙型肝炎病理分期S0、S1、S2、S3和S4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1.5±2.7) pg/mL、(7.0±2.1) pg/mL、(3.9±2.7) pg/mL、(2.8±1.9) pg/mL和(1.5±1.3) pg/mL。五组患者血清YKL-40、PCPE-1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肝纤维化程度加深,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YKL-40水平升高,PCPE-1水平降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YKL-40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评分呈正相关(P0.05),血清PCPE-1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评分呈负相关(P0.05)。血清YKL-40、PCPE-1诊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显著纤维化、进展期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的效能均较高,两者诊断效能比较,差异均不具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YKL-40、PCPE-1联合检测和FIB-4诊断显著纤维化的效能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但二者诊断显著纤维化的效能均高于APR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YKL-40、PCPE-1联合检测诊断进展期纤维化的效能高于APRI、FIB-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YKL-40、PCPE-1联合检测与APRI、FIB-4诊断早期肝硬化的效能比较,差异均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YKL-40、PCPE-1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判断的有效生物标志物,其诊断肝纤维化的效能优于APRI和FIB-4。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50例肝细胞癌、4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36例乙型肝炎肝纤维化、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VEGF进行检测,并以43例健康者作为对照.同时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所有人员的肝功能常规指标.结果: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细胞癌组患者血清VEGF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5,P<0.05,P<0.05),同时四组患者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与肝功能指标AST、ALT无相关性,与GGT成正相关(r=0.337,P<0.05).结论:VEGF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病情密切相关,可作为病情发展动态监测的指标.VEGF与GGT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肝细胞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5.
《肝脏》2017,(11)
目的研究血清白细胞介素33(IL-33)/ST2在慢性HBV感染者中的表达特征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筛选并纳入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瑞金医院感染科收治的慢性HBV感染者105例,其中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组46例,慢性乙型肝炎(CHB)组59例,另纳入健康对照(HC)组20名。其中CHB均行肝穿刺活检,根据肝脏病理学Ishak评分分为4个亚组,分别为无或轻度肝纤维化F0-2组(n=12)、中度肝纤维化F3-4组(n=12)、重度肝纤维化F5组(n=12)及肝硬化F6组(n=23)。ELISA法检测患者外周血清IL-33和sST2的表达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CHB组中肝硬化F6亚组sST2水平为(21.3±4.7)ng/mL,明显高于F5亚组、F3-4亚组、F0-2亚组[(5.1±0.8)ng/mL、(5.6±0.8)ng/mL、(3.8±0.4)ng/mL,均P0.05]及HC组[(6.9±0.7)ng/mL,P0.05],但低于HBV-ACLF组[(63.5±3.9)ng/mL,P0.01]。所有患者的血清sST2水平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呈正相关(均P0.05),与血清白蛋白、血小板水平呈负相关(均P0.01),而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无显著相关性。血清IL-33水平在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F6亚组:(4.7±1.0)pg/mL、F5亚组:(4.2±0.7)pg/mL、F3-4亚组:(4.1±1.1)pg/mL、F0-2亚组:(5.4±2.0)pg/mL、HC组:(5.5±0.9)pg/mL、HBV-ACLF组:(5.4±0.5)pg/mL。结论血清sST2表达水平与CHB患者的肝纤维化进展及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血清IL-33与CHB肝纤维化进程及疾病进展无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表达水平及其与肝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将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重型组)和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慢性组)以及门诊体检无异常的60名健康者(健康组)为研究资料。分析3组患者血清HMGB1水平差异和肝生化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及白蛋白(Alb)水平差异,再将60例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HMGB1水平与肝生化指标ALT、AST、TBil、PTA及Alb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以得出血清HMGB1水平与肝生化指标ALT、AST、TBil、PTA及Alb的相关性。结果健康组血清HMGB1水平低于慢性组,慢性组低于重型组(P0.05)。健康组血清ALT、AST、TBil水平均低于慢性组,慢性组低于重型组(均P0.05)。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HMGB1水平和ALT、AST、TBil水平均为正相关(均P0.05),和PTA、Alb水平均为负相关(均P0.05)。结论肝功能损伤越重,患者血清HMGB1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诊断肝纤维化程度的价值及意义。方法选择8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组织穿刺,同时进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Ⅲ型前胶原肽(PⅢP)、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及Ⅳ型胶原(CⅣ)的检测,应用偏相关分析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及炎症程度的关系。结果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有显著相关性(γ=0.415,P=0.000);肝组织炎症和血清PCⅢ、HA及CⅣ有显著相关性(γs=0.389,P=0.000;γs=0.327,P=0.003;γs=0.303,P=0.005),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和血清纤维化指标CⅣ、HA有相关性(γP=0.354;γP=0.434,P=0.000)。结论运用血清学肝纤维化指标评价肝组织纤维化程度时应考虑肝组织炎症程度对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我们观察103例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硬化(LC)患者血清TGFβ1水平的变化,并与肝组织纤维化分期及肝功能进行比较,以探讨 TGFβ1与 CHB纤维化发生、发展的相关性及作为肝纤维化诊断的可靠性,为临床诊断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的血清学指标提供理沦依据。  相似文献   

19.
血清Ⅲ型前胶原肽与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放射免疫法测定了14例慢性活动性肝炎(CAH)和6例肝硬化(Cir)患者的血清Ⅲ型前胶原肽(PⅢP)水平。结果发现CAH和Cir两组患者的血清PⅢP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值(P<0.05),但两组间无明显差异:血清PⅢP水平与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程度无相关性。提示不能以血清PⅢP为指标来判断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0.
背景:瘦素水平与肝脏疾病关系密切,但因研究对象及其病因、病情不同,各研究所得结论并不一致。目的:测定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探讨其与患者肝功能、性别、体重指数(BMI)和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水平的可能关系。方法:69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根据Child-Pugh分级分为3组,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血清瘦素、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和Ⅳ型胶原(CⅣ)水平;同时测量身高、体重,计算BMI。25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结果: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18.64ng/ml±26.56ng/m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2.04ng/ml±11.17ng/ml,P=0.043),但各Child-Pugh分级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女性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显著高于男性(P=0.01)。血清瘦素水平还与BMI呈正相关(r=0.35,P=0.003),在超重者中,相关性尤为明显(r=0.537,P=0.002)。结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明显升高且存在性别差异,该指标能反映患者体内的脂质代谢情况,但与病情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