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酒精性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脂肪性肝病(FLD)根据有无过量饮酒史,分为酒精性肝病(ALD)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两大类。两者享有FLD的许多共性特征,但又各有其独特之处。 1.酒精性与非酒精性FLD的异同:NAFLD的肝组织学改变与ALD相似,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及肝硬化。我国及日本学者认为ALD还应包括轻症ALD、酒精性重型肝炎及酒精性肝纤维化,事实上NAFLD均有其相对应的临床病理类  相似文献   

2.
3.
徐衍  饶慧瑛 《肝脏》2024,(3):255-257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全球范围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且进展至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等不良结局加重社会医疗负担。NAFLD特征是肝脏脂肪沉积和炎症,近40余年以来一直是一个排他性诊断,随着研究不断地深入,2020至2023年期间经历了两次更名,从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到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ASLD)。本文讨论了目前对NAFLD/MAFLD/MASLD特征的对比、临床和研究问题,旨在提高我们对脂肪性肝病(SLD)的全面理解。  相似文献   

4.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on- 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肝损害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性肝病以及由其演变的脂肪性肝炎和肝硬化.NAFLD是21世纪全球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也是常见的慢性肝病.  相似文献   

5.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已成为目前全球最主要的慢性肝病病因,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其预防和治疗也成了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目前尚无批准上市的特异性药物及明确的治疗方案,本文针对NAFLD的相关治疗及新兴靶向药物作一概述,给临床医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江红接  李健  邱中民  钟山 《肝脏》2003,8(3):32-34
目前 ,国内外对酒精性肝病分型诊断及诊断标准缺乏共识性意见。本研究旨在提出一种较为实用的酒精性肝病的临床分型诊断方案及其筛选标准 ,并以此用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分型诊断 ,同时对比分析两者分型诊断结果。材料与方法一、纳入标准(一 )既往无肝炎、血吸虫及其他重要器官疾病史 ,酒精组患者无长期服药史。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阴性。(二 )B超检查均有肝区回声不同增强 ,肝后回声不同程度衰减 ,肝内血管纹理欠清晰或显示不清 ,肝脏不同程度增大或饮酒组患者肝脏缩小。(三 )既往无长期饮酒或每周饮酒精量 <40g为非酒精组 ,长期饮用白酒…  相似文献   

7.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无特效治疗方法,目前以生活方式调节为基础,必要时辅以药物治疗。本文从生活方式调节和药物治疗两方面回顾近年来的治疗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以及由其演变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和肝硬化。在欧美等发达国家,NAFLD发病率可达到20%~30%,在亚太地区成人NAFLD患病率亦达到12%~24%,而且目前仍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
2012年2月22日,美国肝脏病学会、美国胃肠病学院和美国胃肠病学会共同起草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并于2012年4月6日全文在《Hepatology》杂志在线发表。我们将推荐意见翻译成中文(括号内的“1或2”为推荐强度,“A、B或C”为证据的等级或质量),供大家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123例NAFLD患者及56例对照组的血清甲状腺激素(TT3、TT4、TSH)及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ⅢNP)、Ⅳ型胶原(CⅣ)等反映肝纤维化的血清学指标。结果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组血清TT3浓度低于对照组及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SFL)组(P〈0.05);三组间血清TT4、TSH浓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NASFL组患者血清HA、PⅢNP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CⅣ、LN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NASH组血清HA、PⅢNP、CⅣ、LN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及NASFL组(P〈0.05);中、重脂肪肝组TT3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HA、PⅢNP、CⅣ、LN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轻度脂肪肝组TT3、HA、PⅢNP、CⅣ、LN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NASFL患者血清TT3水平与HA、PⅢNP呈负相关(P〈0.05);NASH组患者血清TT3水平与HA、PⅢNP、CⅣ、LN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NAFLD患者存在血清TT3水平降低,且下降程度与临床分型、超声分度及肝纤维化严重程度一致,检测NAFLD患者血清TT3浓度变化对判断病情及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成为世界上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NAFLD患者的精神健康问题逐渐受到重视。近年来,NAFLD与精神性疾病,特别是抑郁症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多,且证实二者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但二者相关性的共同病理生理机制仍不明确,孰因孰果及治疗方式亟待进一步研究。综述了NAFLD与抑郁症的关系、共同病理生理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期望为两者关系更深层次的研究打下基础,有助于未来临床对这两种疾病进行联合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与生长激素(GH)的关系。方法入选NAFLD组38例,非NAFLD组42例.测定GH、腰围(Wc)、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IJrr)、γ-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计算体质量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NAFLD组GH、HDL—C水平显著低于非NAFLD组(P〈0.05);NAFLD组BMI、WC、FPG、Fins、HOMA—IR、TG、hsCRP、AIJT、GGT水平显著高于非NAFLD组(P〈0.05)。GH、HDL—C与NAFLD呈负相关,WC、BMI、FPG、Fins、HOMA—IR、TG、hsCRP、ALT、GGT与NAFLD呈正相关。结论GH与NAFLD密切相关,低水平CH可能是NAFLD危险因素,与肥胖、胰岛素抵抗、血脂紊乱等共同参与了NAFLD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率逐年攀升,目前已是全球最常见的肝脏疾病之一。合理的饮食及运动是目前公认的治疗NAFLD最为关键的一步,也是管理NAFLD患者的基石,但是,由于各种客观原因,不同国家、地区、学会对NAFLD患者制定的饮食及运动方案不尽相同。对近年来不同国家、地区及不同文献所报道的干预NAFLD患者的饮食及运动方案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医生指导NAFLD患者制订合理的饮食及运动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FibroScan、GPR、APRI、NFS、FIB-4单独应用及FibroScan分别与GPR、APRI、NFS、FIB-4联合应用对慢性乙型肝炎(CHB)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进展期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8年8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行肝穿刺病理检查并确诊为CHB合并NAFLD的患者92例。根据肝穿刺病理SAF分级诊断标准,分为轻中度肝纤维化(F1+F2)组(n=69)和进展期肝纤维化(F3)组(n=23)。同时应用FibroScan测得肝脏硬度值,根据临床指标分别计算GPR、APRI、NFS、FIB-4。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构建联合预测因子(向前逐步回归法),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并采用Delong方法进行比较,评价各种无创诊断方法单独及联合应用对CHB合并NAFLD进展期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结果轻中度肝纤维化组的FibroScan、GPR、APRI、NFS及FIB-4水平明显低于进展期肝纤维化组(Z值分别为-4.910、-3.425、-3.837、-3.873、-3.990,P值均<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FibroScan、GPR、APRI、NFS、FIB-4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18、0.361、0.405、0.407、0.418,P值均<0.001)。FibroScan、GPR、APRI、NFS及FIB-4单独应用对诊断进展期肝纤维化均有一定价值(AUC分别为0.844、0.740、0.770、0.771、0.779,P值均<0.001),但FibroScan诊断价值并不优于GPR、APRI、NFS、FIB-4(P值均>0.05)。将FibroScan分别与GPR、APRI、NFS、FIB-4联合,诊断进展期肝纤维化的AUC均较单独应用时明显提高(Z值分别为1.977、2.076、2.361、2.206,P值均<0.05);将FibroScan与GPR+APRI+NFS+FIB-4同时联合诊断进展期肝纤维化的AUC及95%可信区间为0.896(0.813~0.950)。结论FibroScan、GPR、APRI、NFS及FIB-4诊断进展期肝纤维化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FibroScan分别与GPR、APRI、NFS、FIB-4联合诊断进展期肝纤维化的效能优于单项血清学模型,其中FibroScan联合NFS或FIB-4的临床价值可能最佳。  相似文献   

16.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患病率逐年增加,目前成为我国成年人中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NAFLD可由非酒精性肝脂肪变性进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及NAFLD相关性心血管事件、死亡等重大疾病。现对NAFLD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及进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相关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等重大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综述,以便进一步探讨NAFLD发生发展的机制,降低NAFLD的患病率,减缓NAFLD的进展程度,降低相关疾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肠道菌群失调与血清胰高血糖素样肽(GLP)1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武汉市汉口医院就诊的NAFLD患者116例为NAFLD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96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收集所有患者的新鲜粪便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分析肠道菌群变化,评估肠道菌群定植抗力(B/E比值)。比较2组之间BMI、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清GLP-1水平、肠道菌群的数量及B/E比值的变化。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结果NAFLD组BMI[(24.76±2.93)kg/m^2vs(22.35±2.54)kg/m^2]、TG[(1.15±0.65)mmol/L vs(0.93±0.62)mmol/L]、TC[(4.06±1.02)mmol/L vs(3.71±1.15)mmol/L]、LDL-C[(2.76±0.93)mmol/L vs(2.33±0.87)mmol/L]、FINS[(15.17±7.39)m IU/L vs(12.74±6.81)m IU/L]、HOMA-IR[(2.58±1.38)vs(2.14±1.25)]、肠杆菌[(9.56±1.85)log cfu/g vs(8.38±1.92)log cfu/g]、肠球菌[(8.12±1.47)log cfu/g vs(7.66±1.54)log cfu/g]及葡萄球菌[(7.54±1.22)log cfu/g vs(7.03±1.18)log cfu/g]高于对照组,而血清GLP-1水平[(6.95±2.74)pmol/L vs(8.06±2.86)pmol/L]、双歧杆菌[(8.87±1.76)log cfu/g vs(9.71±1.86)log cfu/g]、乳酸杆菌[(8.31±1.55)log cfu/g vs(8.97±1.57)log cfu/g]、拟杆菌[(8.66±1.21)log cfu/g vs(9.23±1.34)log cfu/g]及B/E比值[(0.96±0.17)vs(1.15±0.15)]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6.327、2.504、2.347、3.450、2.469、2.411、4.544、2.219、3.075、-2.878、-3.371、-3.068、-3.251、-8.539,P值均<0.05)。血清GLP-1水平与B/E比值呈正相关(r=0.604,P<0.05),而与BMI、TG、TC、LDL-C、HOMA-IR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51、-0.424、-0.386、-0.445、-0.503,P值均<0.05);控制BMI、TG、TC、LDL-C、HOMA-IR等因素后,GLP-1与B/E比值仍然呈正相关(r=0.576,P<0.05)。结论NAFLD患者血清GLP-1水平降低与肠道菌群失调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祛湿化瘀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NAFLD患者随机分为祛湿化瘀方组(观察组,49例)和水飞蓟宾胶囊组(对照组,47例),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体质指数(BM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变化,并比较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为68.09%,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观察组AST[(43.39±5.49) U/L∶(86.52±10.44) U/L]、ALT[(48.61±7.23)U/L∶ (95.03±12.27) U/L]、TC[(4.66±0.83) mmol/L∶ (5.93±1.0) mmol/L]、TG[(1.57±0.44) mmol/L∶ (3.79±0.62) mmol/L]、BMI[(24.61±3.17)∶(26.80±4.22)]、HOMA-IR[(1.74±0.24)∶ (3.46±0.43)]均明显降低(P<0.05),而对照组仅AST[(58.35±6.16)U/L∶(85.71±9.93)U/L]、ALT[(61.18±8.54)U/L∶(95.14±12.40)U/L]有所降低.[结论]祛湿化瘀方具有改善血脂代谢、护肝降酶、减轻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是治疗NAFLD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NAFLD疗法一直是基础和临床肝病研究的热门领域。近年来,诸多研究揭示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PUFA)可促进脂肪酸氧化并改善肠道稳态,从而改善脂代谢和肝脏炎症,因而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开始将ω3-PUFA运用于NAFLD的治疗中。然而,ω3-PUFA治疗NAFLD的机制尚不明确,相关临床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主要介绍了ω3-PUFA在NAFLD中发挥的作用以及相关的临床研究结果,并进一步讨论ω3-PUFA治疗NAFLD尚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以肝脏脂肪变、炎症和纤维化为主要表现的临床代谢综合征,日渐成为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常见慢性肝病。肝血窦内皮细胞(LSEC)是肝脏组织特化的血管内皮细胞,作为一道重要的血管屏障,其对肝脏细胞吸收和代谢源自肠道血液中的营养与物质成分发挥重要调节作用。介绍了NAFLD发生发展进程中LSEC毛细血管化、血管功能障碍及其参与调控肝脏炎症、血管生成、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