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隐蔽性中耳乳突炎诊断、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治疗和病理证实隐蔽性中耳乳突炎8例临床资料。无明显耳漏6例,其中鼓膜局部无阳性发现4例,内陷囊袋1例,小肉芽1例;间歇耳漏2例,经外耳道和鼓膜表面痂皮清理后见鼓膜松弛部针尖样小穿孔。乳突CT发现上鼓室胆脂瘤3例。所有病例行手术治疗,术中发现中鼓室小胆脂瘤l例,另4例鼓窦入口处包裹性积液,肉芽等炎性病变,不同程度的阻塞鼓窦入口、鼓峡等通道。术中清除病灶酌情行鼓膜修补术。结果:随访1~3年术后持续保持干耳,未见胆脂瘤复发征象,并保持术后提高的听力水平。结论:对无明显耳漏及鼓膜局部无阳性发现的隐蔽性中耳乳突炎病例,CF、MRI和手术探查可提高诊断率。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耳胆固醇肉芽肿(CG)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CG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2病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听力下降43/43例,耳闷感29/43例,咖啡样耳漏12/43例,耳呜26/43例。蓝鼓膜为典型体征36/43例。颞骨高分辨CT(HRCT)主要表现为中耳乳突软组织阴影,可伴有听骨链破坏(17/43),手术中发现(13/43)与术前符合率76.47%(13/17)。结果手术方法选择完璧式乳突切除+鼓室探查+鼓室置管术31例,完璧式乳突切除+鼓室探查+听骨链重建术11例,单纯鼓室置管术1例。术后随访0.5~3.0年,无复发。术后1.2个月鼓膜颜色恢复正常,听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骨气导间距平均减少(25.0±3.5)dB。结论cG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听力下降、耳闷感、耳呜、咖啡样耳漏和蓝鼓膜。HRCT对中耳胆固醇肉芽肿诊断及手术有重要参考价值。诊断明确应采取手术治疗,清除病变,建立鼓室及乳突的通气、引流,并重建听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联合进路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的疗效。方法:对32例、34耳采用联合进路手术清除中耳乳突病变,同时一期完成鼓室成形术。结果:术后随访1 ̄5年,鼓膜全部愈合,形态良好,内陷2耳,无胆脂瘤复发。语言频率平均气导听力提高15dB以上31耳,占91.1%。结论: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正确彻底清除中耳乳突病变组织,可重建听力,术后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HRCT在颞骨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51例颞骨病变的CT表现。结果:先天性小耳畸形及外耳道闭锁3例,中耳乳突炎33例,肿瘤及肿瘤样病变7例,颞骨骨折8例。结论:HRCT对颞骨病变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对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中耳乳突炎对听力的影响情况。方法:对我科1983~2001年完成随访的670耳慢性中耳乳交炎鼓室成型术前及术后听力对比、干耳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结果:670耳完成乳交根治术444耳,干耳355耳,干耳率79.45%。完成鼓室成型术Ⅰ~Ⅴ型共226耳,其中术后听力提高15dB以上的144耳,占完成鼓室成型术的63.71%;听力下降40耳占17.69%;无听力变化42耳,占18.58%。术前纯音测听结果,听力损失小于40dB的有43耳,40~55dB占294耳,55~70dB的占249耳,大于71dB的84耳。结论:慢性中耳乳突炎对中耳结构破坏之后有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害,与病程、是否伴胆脂瘤、肉芽等有关。早期诊断,选择适合术式,彻底清除病变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hislicespiralCT,MSCT)三维重建对慢性中耳乳突炎患者中耳、乳突精细结构破坏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128层螺旋CT扫描机,对68例慢性中耳乳突炎患者行颞骨薄层扫描及透明化容积重建fvolumereconstruction,VR)、多平面重组(multipleplanereconstruction,MPR),正常对照耳观察听骨链的形态结构;病变耳观察中耳乳突结构的改变及骨质破坏情况并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正常组VR、MPR对锤骨、砧骨及锤砧关节均能清晰显示,MPR对镫骨及镫砧关节能部分显示。病变组76耳中耳乳突破坏MSCT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基本一致。结论MSCT三维重建可清晰显示中耳的精细结构,对中耳乳突炎骨质破坏诊断准确,对镫骨、镫砧关节及其骨质破坏显示欠佳。  相似文献   

7.
颞骨先天性胆脂瘤——附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颞骨先天性脂胆瘤的发病情况和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1973-2000年收治的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男5例,女1例。其中双侧1例;年龄6-63岁。病变范围:局限于中耳(鼓窦,乳突)4便,侵犯岩尖1例;原发于颞骨颧突(中耳未受侵犯)1例;合并周围性面瘫1例,耳后瘘管1例。传导性聋4例(5例),混合性聋1例,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开放性乳突根治术5例,面神经吻合术1例,耳前颞下窝进路胆脂瘤除术1例。半年-3年随访,均无胆脂瘤复发,面瘫部分恢复。结论 进行性听力减退,伴面瘫或局部肿块,且既往无化脓性中耳炎,鼓膜完整,颞骨影像学检查显示局部骨破坏或高密度软组织影为本病的诊断依据;手术清除病灶为本病治疗的唯一措施。根据病灶范围及听力损失情况可选择保留或提高听力的术式,同时应注意保存或修复面神经功能;术后长期严格随访和清理术腔是预防复发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8.
隐匿性中耳炎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隐匿性中耳及乳突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总结17例隐匿性中耳乳突炎的手术治疗经验。结果17例病人经详细的病史和影像学检查获得确诊,给予相对保守的手术治疗,均获得令人满意的疗效。结论对于可疑的隐匿性中耳乳突炎病人,要注意详细收集病史,辅以必要的检查,颞骨薄层CT等影像学检查是主要的诊断方法;多数病人需手术治疗,要注意掌握手术时机,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李志勇  刘世喜  邹剑  黄石 《西部医学》2013,(11):1653-1655,1659
目的 探讨结核性中耳乳突炎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措施,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从而减少误诊.方法 回顾分析9例(9耳)结核性中耳乳突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方法.结果 9例患者均有耳漏病史,6例有大量粘稠脓性分泌物,8例听力下降,1例患几年龄小未测,2例周围性面瘫.9例颞骨高分辨CT均表现鼓室、鼓窦、乳突软组织密度影,其中明显骨质破坏6例,颞骨内存在死骨1例,2例有结核病史.8例接收手术治疗去除病灶,并联合抗结核治疗;1例有急性粟粒性肺结核未手术行单纯药物治疗.除1例术前取耳道分泌物镜检证实为结核性中耳乳突炎外,其余均为术后病检确诊.9例患者随访6个月~15年症状均消失,无复发.结论 结核性中耳乳突炎是一种少见疾病,其临床特征与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相似,临床上易混淆.临床医生应重视此病,避免误诊.手术去除病灶并结合抗结核治疗对该病有较高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HRCT在颞骨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1例颞骨病变患者行薄层轴位扫描,其中10例加薄层冠扫,结果:51例患者中,外血8例,先天畸形14例,中耳乳突炎24例,肿瘤5例,分别进行影像学特点分析,结论:HPCRT对颞骨病变有良好显示,是目前最好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158例(168耳)分泌性中耳炎在病因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鼓室穿刺、鼓膜切开置管、抗感染、抗过敏等综合治疗。结果:治疗有效率为84.6%,听力提高10~25dB为93%,声抗导图恢复为A型或As型为81%;24例长期鼓膜置管患者,听力提高20dB占79%,听力下降10dB占21%。结论:以病因治疗、改善中耳通气、清除中耳积液为基础的综合治疗是分泌性中耳炎的理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先天性外中耳畸形鼓室成形手术治疗的疗效与CT影像特征的关系。方法 对49例(50耳)先天性外中耳畸形患者术前CT影像检查分型与鼓室成形听力重建术后听力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50耳术后近期效果表明:语言区频率(气导)提高〉10dB有41耳(41/50,82%),其中CT影像分类Ⅰ型23耳(23/23,100%),Ⅱ型15耳(15/18,83%),Ⅲ型3耳(3/9,33.3%);有27耳(27/50,54%)术后实用听阈≤40dB。结论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进行手术治疗对听力提高的效果是确切的。CT影像显示耳畸形程度小的患者术后听力提高的幅度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仿真内镜和后处理技术应用于中耳听骨链病变的价值及局限性。方法:95例、108耳采用不同方式扫描与重建。结果:95例、108耳中双耳发病26例,95例中102耳患有中耳乳突炎。其中听骨链畸形15例,胆脂瘤69例,骨疡型中耳乳突炎21例,外耳道癌侵犯中耳3例。结论:CT仿真内镜和其它后处理方法能清楚显示听骨链和锤、砧骨的大小、形态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也能较好地显示听骨链及锤、砧骨的解剖结构畸形、变异,对诊断中耳胆脂瘤及中耳乳突炎等疾病有重要价值,为检查耳部病变及手术前准备影像学资料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外耳道胆脂瘤侵犯中耳乳突1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外耳道胆脂瘤侵犯中耳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 1987至 2 0 0 1年收入院治疗的 11例侵犯中耳乳突的外耳道胆脂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侵入中耳乳突的部位多为鼓膜松弛部 ,其余依次为外耳道后壁、紧张部。乳突片表现为乳突密度升高 ,4例有较明显的骨性外耳道扩大。 4例进行了颞骨CT检查 ,示外耳道有软组织影及外耳道骨质破坏现象。手术清理胆脂瘤上皮、肉芽及坏死骨质 ,修补外耳道后壁及鼓膜。术后均未见复发。结论 :病变侵入中耳乳突的部位多为鼓膜松弛部。颞骨CT检查和仔细询问病史在诊断外耳道胆脂瘤侵犯中耳乳突中十分重要。合理选择术式对最大限度的保存听力、预防复发同样关键  相似文献   

15.
李蓓  颜炜 《广西医学》1999,(1):58-60
采用开放式和闭合式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患者73例(78耳),随访0.5 ̄5年,鼓膜愈合良好75耳(96%),听力提高10dB以上共65耳(83%),表明鼓室成形术既消除了炎症,又能增进听力,同时强调保持咽鼓管通畅等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王宏伟  李旭青  潘明金 《海南医学》2013,24(24):3709-3710
目的观察改良完壁式乳突切除术联合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中耳乳突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6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72例(76耳)慢性中耳乳突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38耳)。治疗组患者采取改良完壁式乳突切除术联合鼓室成形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开放式乳突根治术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听力改善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听力有明显改善,气传导提高15 dB以上患者中对照组24耳(63.16%),治疗组26耳(68.42%),气骨导差小于20 dB患者对照组26耳(68.42%),治疗组28耳(73.68%),对照组患者无任何改善的人数明显多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患者出现复发及再手术等患者较少;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完壁式乳突切除术联合鼓室成形术与单纯使用开放式乳突根治术治疗慢性中耳乳突炎对患者其听力都有一定程度改善,但前者的治疗效果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韩鹰鹏  宋成君 《吉林医学》2008,29(21):1854-1856
目的:通过对应用了炭材料的听力重建手术68耳的分析,探讨炭质材料在听力重建手术中的相关问题。方法:慢性单纯性中耳炎2例,骨疡型中耳炎3例,胆脂瘤型中耳炎63例,均应用炭材料修复并行Ⅰ期听力重建手术。结果:术后患者随访时间1.5~9年,听力提高30dB以上者17耳,听力提高10~30dB者47耳,听力无提高者4耳(其中因术后感染致人工听骨经新鼓膜排出者2耳)。结论:炭质材料应用于耳科在彻底清除病变基础上可行Ⅰ期听力重建术,缩短了患者治疗时间,是一种具有推广价值的赝复材料。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的疗效。方法 对1993年4月~1997年12月采用乳突根治术清除病灶的同时一期完成鼓室成形术56耳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1~5年,鼓膜愈合良好53耳(945%),内陷4耳(72%),无胆脂瘤复发。语言频率平均气导提高15dB以上44耳(787%)。结论 只要掌握好适应证,通过手术根治病灶重建听力,绝大多数可达到干耳和提高听力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中耳乳突手术治疗骨导听力下降的分泌性中耳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中耳乳突手术治疗骨导听力下降的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1年至2008年资料完整的26例(43耳)分泌性中耳炎,其中伴骨导听力下降为32耳,均行中耳乳突根治及鼓膜置管术,术后给予药物治疗.结果 术后患耳听力改善明显,气导言语平均纯音听阈约为25dB,骨导言语平均纯音听阈约为15dB.术后随访1~2年听力无明显改变,拔出鼓膜通气管,中耳腔未见鼓室积液.结论 长期反复发作的分泌性中耳炎同骨导听阈提高有直接的联系,中耳乳突手术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患耳听力,对防止病情复发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冯骏 《实用医技杂志》2002,9(9):652-653
目的 :确定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的双螺旋 CT扫描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分析经临床、手术和病理证实的 6 9例81耳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的 CT征象及其特点。结果 :慢性中耳乳突炎分为单纯型、肉芽肿型、胆脂瘤型 ,CT表现与手术病理结果符合率为 95 .1%。结论 :双螺旋 CT检查有助于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的诊断和分型 ,可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