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双吻合器致吻合口瘘原因分析及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双吻合器致吻合口瘘的原因,并探讨其预防方法,3年中共应用双吻合器实施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70例,对发生吻合口瘘者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示,发生吻合口瘘4例,发生率为5.71%(4/70)。初步研究结果提示,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双吻合器吻合安全可靠。吻合口瘘的发生原因主要是术中止血不彻底及吻合操作不规范所致。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双吻合器致吻合口瘘的原因,并探讨其预防方法,3年中共应用双吻合器实施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70例,对发生吻合口瘘者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示,发生吻合口瘘4例,发生率为571%(4/70)。初步研究结果提示,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双吻合器吻合安全可靠。吻合口瘘的发生原因主要是术中止血不彻底及吻合操作不规范所致。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行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手术的214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14例患者术后共发生吻合口瘘16例(7.5%).发生时间为术后4-15d,平均(6.8±1.4)d.其中性别、肿瘤Dukes分期、病理类型及有无结肠储袋等对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没有显著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术前有无贫血及低蛋白血症、糖尿病史、有无合并肠梗阻、手术方式、吻合器应用、吻合器吻合后手工缝合减张及术后直肠留置肛管引流减压对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均有明显影响(P<0.05).4例严重吻合口瘘的患者并发弥漫性腹膜炎行横结肠造瘘术,术后4个月成功闭瘘.12例较轻的吻合口瘘患者采用单纯完全静脉营养、抗生素治疗、经引流管局部冲洗等措施全部治愈,愈合时间为14d至3个月,平均(28.7±2.3)d.术后无死亡患者.结论:高龄、贫血、低蛋白血症、合并糖尿病及肠梗阻、低位吻合口等是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高危因素.吻合器吻合后手工缝合加固减张,术后直肠内留置肛管减压引流可显著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积极合理的采取非手术或手术措施治疗吻合口瘘是促进吻合口愈合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低位直肠癌患者行全直肠系膜切除(TME)保肛术后吻合口瘘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42例按TME原则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老年患者(>60岁)的临床资料。结果 42例中,发生吻合口瘘3例,占7.1%(3/42),其中吻合器吻合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例,经肛门结肠肛管吻合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例。3例吻合口瘘保守治疗1例,结肠造口2例,均痊愈。结论重视术前准备、保证吻合口的良好血供及恰当使用吻合器可有效预防老年低位直肠癌患者保肛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若发生吻合口瘘,应视具体病情采用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吻合口加固缝合对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吻合口瘘的预防效果及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01月至2021年06月在我院诊断为直肠癌且肿瘤距离肛门10 cm以内,行腹腔镜下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详细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加固缝合组患者与传统吻合组患者术后相关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54例患者,两组患者在一般指标对比上均未见明显差异。加固缝合组患者手术时间较传统吻合组明显增加(P<0.05);而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排便时间、术后吻合口瘘发生情况及时间上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下加固缝合中低位直肠癌吻合口对于预防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效果仍不确切,需大量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行 Dixon 术术后吻合口痿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回顾性总结了1996年4月-2007年12月期间低位直肠癌 493 例,其中有 21 例发生吻合口瘘.结果 保守治疗18例,再次手术3例.结论 吻合口瘘重在预防,已经发生的应积极治疗,可以获得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吕强  姜协  颜荣林 《中国癌症杂志》2017,27(11):903-907
背景与目的: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降低吻合口瘘发生率是临床亟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探讨使用双吻合器进行直肠前切除术(Dixon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及原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使用双吻合器进行直肠前切除术的患者,对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患者进行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细胞分化程度、吻合口部位、TNM分期、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合并术前贫血及是否进行术前新辅助放疗的单因素分析,旨在进一步判断直肠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风险。结果:150例患者中共7例发生吻合口瘘,其中3例行二次手术回肠造瘘,4例保守治疗后愈合。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证实,吻合口距肛距离、术前新辅助放疗是影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使用双吻合器技术进行直肠前切除的吻合其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相对较低,吻合口距肛距离、术前新辅助放疗是影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吻合口瘘的高危患者可以考虑选择性的进行保护性小肠造口。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Dixon)经肛加固吻合口对预防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9年08月至2022年05月我院普外科行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手术(Dixon)患者共127例。根据指南,中低位直肠癌为肿瘤下缘距离肛门10 cm以内,根据吻合口加固方式不同分为三组:经肛连续缝合组(n=43);经肛间断缝合组(n=42);对照组(未经肛门缝合组)(n=42)。对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进流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切口感染、肛周疼痛进行比较。结果: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经肛连续缝合组和经肛间断缝合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进流食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切口感染、肛周疼痛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吻合口瘘方面,连续缝合组为4.65%,间断缝合组为4.76%,对照组为16.67%,三组间比较虽无统计学差异(P=0.079),但提示经肛缝合可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病,术后住院时间,间断缝合组为(8.17±1.52)d,连续缝合组为(8.15±1.69)d,对照组为(12.13±1.57)d,有统计学差异(P=0.035),经肛连续缝合组和经肛间断缝合组间比较术后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C级吻合口瘘对照组例数为3例,多于经肛缝合组1例。结论: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手术经肛连续吻合口加固和经肛间断吻合口加固能降低术后吻合口瘘,技术操作简单,并缩短住院时间,可以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双套管肛管对腹腔镜辅助下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防治效果.方法 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黄石市中医医院2003年10月至2015年10月共收治的658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除外手术时即行预防性造瘘患者)资料,按照术后处理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其中A组(325例)患者应用双套管肛管的处理方法,B组(333例)患者应用常规的处理方法.比较2组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引流管放置时间、手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2组患者出现吻合口瘘后需二次手术率以及术后半年复查出现吻合口狭窄情况.结果 658患者中出现术后吻合口瘘30例(4.6%,30/658),其中A组患者发生吻合口瘘12例(5.1%,12/325),B组发生吻合口瘘18例(5.4%,18/333),2组吻合口瘘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在引流管平均放置时间为(9.5±3.1)d,B组平均为(15.3±4.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手术后住院时间为(15.3±5.4)d,B组为(20.4±6.7)d;A组患者住院费用为(43572±3234)元,B组为(53387±4792)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出现吻合口瘘再次手术情况有2例(2/12,16.7%),B组有12例(12/1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半年复查无吻合口狭窄情况出现,B组有6例出现吻合口狭窄,通过扩肛治疗后排大便顺畅.结论 使 用双套管肛管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有利于降低腹腔镜辅助下对中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吻合器双荷包吻合法预防食管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0例食管癌根治术食管一胃重建时采用吻合器双荷包吻合法(双荷包组)吻合,并与同期行吻合器常规吻合法吻合的80例(常规组)进行比较,观察2组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情况。结果双荷包组术后仅2例发生轻度吻合口狭窄,对照组发生吻合口狭窄8例,其中5例为中一重度狭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吻合器双荷包吻合法行食管癌根治术后食管一胃重建操作简单,可有效预防术后的吻合口狭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07年155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2例(7.7%).肿瘤距肛缘距离≤5cm者吻合口瘘发生率(16.67%)明显高于≤7cm者(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吻合口瘘为直肠癌保肛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增加和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已经发展为主流术式,因此研究此术式下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探讨腹腔镜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及吻合口瘘的防治办法,以期提高腹腔镜直肠癌保肛手术的综合效果,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1-01—2015-06-30北京大学第九临床医学院行腹腔镜直肠癌保肛手术1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性别、年龄、伴有糖尿病、体质量指数、肿瘤最大直径、术前血红蛋白、术前血白蛋白、病理结果、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离断血管水平、预防性造口、手术方式、肿瘤下极距齿状线距离和新辅助放化疗的情况,统计吻合口瘘的发生情况,并进行单因素和 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分析吻合口瘘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处理措施和效果。结果吻合口瘘发生率为8.75%(14/160)。单因素分析显示,腹腔镜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组与未发生瘘组在患者体质量指数(χ2=4.974,P =0.026)、术前白蛋白水平(χ2=5.749,P =0.016)、超低位保肛(χ2=8.270,P =0.004)、手术方式(χ2=10.27,P =0.001)和新辅助放化疗(χ2=7.540,P =0.006)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指数(OR=22.156)、吻合口距齿状线距离(OR=9.742)、手术方式(OR=6.161)和新辅助放化疗(OR=19.045)是腹腔镜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子。经采取充分引流、静脉使用生长抑素、双套管冲洗及回肠或横结肠造口等方法进行处理后,吻合口瘘均痊愈。结论体质量指数、吻合口距齿状线距离、手术方式和新辅助放化疗等是腹腔镜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子。对伴有独立危险因子病例采取预防性造口,可以降低非计划二次手术的概率,减轻瘘的程度,缩短瘘的愈合时间。围手术期采取适当措施,可有效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在多种直肠癌保肛术式中 ,以低位前切除术功能疗效最好 ,尤其在吻合器运用后 ,扩大了前切除术的适应范围 ,其做术后并发症主要是吻合口狭窄及吻合口瘘。我科于 1996年 2月~ 1998年 8月用进口Proximate吻合器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 30例 ,无一例发生吻合口狭窄和吻合口瘘 ,本文着重对吻合口狭窄防治的一些经验体会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男性 18例 ,女性 12例 ;年龄 2 4~6 8岁间 ;肿瘤下缘距肛缘 5~ 7cm16例 ,8~ 9cm14例。高分化腺癌 3例 ,中分化腺癌 7例 ,低分化腺癌 2 0例。DukesA期 5例 ,B期 2 0例 …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套管持续负压冲洗法防治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17例数据完整的开腹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10例采用简易双套管持续负压冲洗法防治术后吻合口瘘(观察组),107例采用传统腹腔引流方法防治术后吻合口瘘(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以及手术干预率、引流管放置时间、住院时间、吻合口狭窄发生率。结果全部217例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为4.0豫(8/217),其中观察组4例(3.63豫,4/110),对照组4例(3.7豫,4/1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吻合口瘘的发生时间均为(7.3±1.4)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均未再次行手术干预,而对照组有5例经保守治疗无效而行手术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引流管放置时间分别为(9.7±2.7)d 和(16.4±3.6)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住院时间分别为(15.7±4.3)d 和(21.5±6.4)d(P <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制简易双套管不能降低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但可提高吻合口瘘保守治疗成功率,降低吻合口瘘手术干预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低位三管引流对直肠癌一期切除吻合术后吻合口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89例直肠癌术后出现吻合口瘘的患者,采用低位三管引流(2根经肛肠腔内引流管及经肛旁骶前腔引流管)进行充分引流。结果89例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患者中88例治愈,仅1例行肠造瘘。患者瘘后平均治愈时间为(24.8±11.4)天。结论低位三管引流对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直肠全系膜切除(TME)联合双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方法回顾总结2006年5月至2010年5月32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应用TME联合双吻合器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吻合器切除圈完整。术后吻合口瘘2例(2/32,6.3%),神经性膀胱排空障碍2例(2/32,6.3%),切口感染3例(3/32,9.3%),吻合口出血1例(1/32,3.1%)。20例患者随访3~5年,3例肠粘连,1例吻合口狭窄,1例吻合口出血,1例因肿瘤转移死亡。结论 TME联合双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瘘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 目的 分析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主要原因与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6月至2007年6月513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并发吻合口瘘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例(4.5 %)发生吻合口瘘患者中20例(87.0 %)经非手术治疗痊愈,3例(13.0 %)并发腹膜炎行开腹处理后亦成功保肛。结论 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瘘与术前胃肠道准备、Duke分期、合并糖尿病及术后早期腹泻等有关。诊断一经确定,积极采取三阶段疗法,多数患者可经保守治疗治愈。  相似文献   

18.
一般资料直肠癌的手术效果不仅在于生存率高,生存质量也越来越受到重视。70年代肠吻合器的广泛应用,低位直肠癌保留肛门括约肌的术式明显增多。直肠癌吻合口越低,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越高。国内外漏的发生率为2.2~33.6%。我院自1983年起为22例中、下段直肠癌患者进行了低位吻合术,8例发生吻合口漏。其中2例用肠吻合器吻合,6例手法吻合。6例经保守治疗漏口自行愈合,2例形成窦道,延期行瘘切开挂线术治愈。术后肛门功能良好。本组8例吻合口漏均发生在侧后位,以左侧后位  相似文献   

19.
三腔管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瘘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疗效逐渐被临床所公认和肯定 ,学者们研究出了多种保肛手术方法。作为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后最常见并发症之一的吻合口瘘 ,临床效果仍不尽人意。自 1996年 10月以来 ,作者应用三腔管经肛门置入肠腔作为对 19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吻合口瘘的防治方法 ,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性 7例 ,女性 12例。肿瘤下缘距肛缘均在 8cm以下。其中行低位前切除 5例 ,经肛门翻出、超低位前切除 8例 ,经骶前径路直肠癌局部扩大切除 5例 ,经括约肌吻合 1例。在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 8例患者中 ,除骶前常规置管引流外 …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后吻合口出血的常见病因及防治对策。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共收治的386例直肠癌患者行Dixon术后出现的吻合口出血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文献复习。结果 386例直肠癌Dixon术后有6例发生吻合口出血,常见病因包括糖尿病等伴发病和吻合口张力等导致吻合口瘘的因素;吻合时技术因素。结论直肠癌Dixon术后吻合口出血并发症常见病因有糖尿病等伴发病和吻合口张力等导致吻合口瘘的因素;吻合时技术因素。直肠癌Dixon术后吻合口出血以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