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与卵巢黏液性腺癌预后可能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妇科收治的106例卵巢黏液性腺癌病例资料。[结果]106例患者的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67.0%和59.0%。单因素分析显示,FIGO分期、手术是否能达到满意肿瘤细胞减灭术、合并卵巢腺瘤或交界瘤病史、淋巴结病理、腹水病理是卵巢黏液性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而多因素分析显示,FIGO分期和是否达到满意肿瘤细胞减灭术是其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对于卵巢黏液性腺癌,FIGO分期、手术是否能达到满意肿瘤细胞减灭术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卵巢黏液性腺癌治疗的首要方法是手术治疗。对于早期需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可行保守性手术。对于晚期患者,应尽量达到满意肿瘤细胞减灭术。 相似文献
2.
3.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52岁.1995-08-05,因血便6个月余为直肠癌,随即行Miles术.术中见病变位于腹膜反折下,大小约7.0 cm×6.0 cm×1.0 cm,占1/2肠周,侵犯肠壁外.经病理确诊为溃疡型黏液腺癌,侵及外膜,淋巴结1/7转移.CEA:15.5 μg/L.诊断:直肠下段黏液腺癌T3N1M0 ⅢB期. 相似文献
4.
5.
6.
作者手术治疗卵巢恶性肿瘤肠转移20例,认为卵巢恶性肿瘤肠转移,导致肠梗阻,通过彻底手术,术后化疗,仍有一定的治愈可能 。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发现卵巢异常的诊断、处理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11年1月剖宫产术中发现卵巢异常14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理检查结果。[结果]剖宫产孕妇中卵巢异常发生率为1.02%(147/14454),卵巢良性肿瘤101例(68.71%),卵巢瘤样病变43例(29.25%),卵巢交界性肿瘤2例(1.36%),卵巢恶性肿瘤1例(0.68%)。[结论]剖宫产术中对双侧卵巢的视诊、触诊、必要时剖视、冰冻切片组织学检查应列为术中常规,建议术中对卵巢的异常包块应同时手术,常规病理学检查,减少二次进腹手术的机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直肠腺癌和黏液腺癌的腔内超声图像的不同特点。方法回顾分析30例直肠进展期腺癌和28例直肠进展期黏液腺癌腔内超声特征,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进展期直肠腺癌28例腔内表面凹凸不平,肿瘤浸润肠壁回声19例无层次感,10例部分区域有模糊层次感,1例有清晰层次感。癌浸润最深处的边界17例有毛刺、呈角或呈结节样突起,5例呈波浪状起伏,8例光整平直。直肠黏液腺癌20例腔内表面平坦,肿瘤浸润肠壁回声6例有清晰层次感,13例部分区域有层次感,6例无层次感。癌浸润最深处的边界8例光滑平直,10例呈波浪状起伏,7例局部有少许毛刺、呈角或呈结节样突起。超声诊断癌浸润肠壁深度与病理诊断对比,直肠腺癌有25例诊断正确,2例诊断过浅,3例诊断过深;直肠黏液腺癌有10例诊断正确,14例诊断过浅,1例诊断过深。黏液腺癌浸润深度超声诊断符合率明显低于腺癌,且大部分为过浅诊断。结论直肠腺癌和黏液腺癌各有一定的声像图特点,对其特征的分析有助于两种癌的分型诊断。腺癌与黏液腺癌的鉴别有助于减少过浅诊断。 相似文献
10.
11.
患者女,52岁。2002—11—25发现下腹包块,在外院行全子宫、右卵巢切除及左卵巢囊肿剥除术。术后病理示,左卵巢浆液性乳头状腺癌Ⅱ级,即来我院就诊,于2002—12—12行左卵巢、大网膜及阑尾切除术,并行手术中一次性大剂量电子线照射12 MeVβ射线Dr20Gy, 相似文献
12.
1病例介绍患者,女,46岁,已婚,因月经紊乱3个月余,发现盆腔包块2天入院。3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月经紊乱(周期正常,经期延长),即由原来的6~7天延长到10~12天,无痛经史,月经量中,色正,月经量较前无明显变化,无痛经及下腹坠胀感,自认为是围绝经期反应,未引起重视,未进行任何检 相似文献
13.
14.
患者58岁,孕4产2,1973年因“卵巢颗粒细胞瘤”行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1992年因腹痛、休克以腹腔内出血再次手术,见右盆壁骨盆漏斗韧带残端处有2cmx3cm肿块,破演出血。探查肝、牌及腹膜无转移,切除肿块,术后病理为‘加巢颗粒细胞瘤复发”,行CVP(CTX,VCR,DDP)方?.. 相似文献
15.
小细胞肺癌 (SCLC)恶性程度高 ,易发生远处转移 ,但直肠转移未见报道 ,我们诊治 1例 ,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患者男 ,5 7岁 ,因咳嗽、咳痰、胸闷 7个月 ,加重 1个月于1998年 6月 14日入院。查体 :T 38℃ ,P 90次 /min ,R 2 4次 /min ,Bp 16 /12kPa ,右锁骨上可触及 1枚肿大淋巴结 ,约 1 5cm× 1 0cm ,质硬、无压痛、活动可。双肺呼吸音低 ,无干湿性音。CT扫描示右肺中心性肺癌并右肺门淋巴结转移。锁骨上淋巴结活检 ,病理为肺小细胞肺癌。入院后给EP方案 (Vp 16 0 1× 5 ,卡铂 0 5× 1)化疗 2周期后行60 … 相似文献
16.
1病例报告患者,男,48岁,因间隙性无痛性肉眼全程血尿2周,于2008-08-10入院查腹部彩超、CT均提示,膀胱前壁占位。进一步行膀胱镜检查见膀胱前壁有大小约1.5cm×1.0cm肿块,呈乳头状,质脆,触之易出血。活检病理示,膀胱前壁黏液腺癌。2008-09-16在全身麻醉下行膀胱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膀胱顶部 相似文献
17.
1984年8月至1991年1月,18例卵巢上皮癌病人术后经多疗程化疗后,临床检查未发现肿瘤征象,进行了二次探查术。手术方式采用开放式腹腔镜加剖腹探查术。二次探查的结果发现6例(33%)有残存癌(即阳性),Ⅰ、Ⅱ期病人17%(1/6)阳性,Ⅲ、Ⅳ期病人41%(5/12)阳性;前一次手术未发现残存癌者全部阴性,有残存癌者46%(6/13)阳性。说明二次探查结果与临床分期、前一次手术残存癌有关,依此可评价卵巢癌术后及多疗程化疗后的疗效,探查结果可作为对病人进一步处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卵巢癌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生物学特征、预后间的关系。方法应用标记链亲和素生物素(LSAB)法检测70例卵巢上皮性囊腺癌的PCNA表达,另选6例良性囊腺瘤作对照。结果PCNA强阳性45例,弱阳性25例。强、弱两组中,临床Ⅲ~Ⅳ级分别为29/45例和4/25例(P<0.01);癌肿腹腔播散分别为35/45例和6/25例(P<0.001);出现腹水分别为26/45例和8/25例(P<0.05);病理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程度上,交界性低度恶性上皮性肿瘤和囊腺癌Ⅰ级,分别为4/45例和22/25例,囊腺癌Ⅱ~Ⅲ级分别为41/45例和3/25例(P<0.01)。强、弱两组生存满5年者分别占8.3%(2/24)和87.5%(14/16)(P<0.01)。结论卵巢上皮性囊腺癌PCNA阳性表达越强、临床期别增大、肿瘤分化程度降低,浸润转移倾向越明显,预后则越差。提示PCNA可反映肿瘤的生长特性,是指导肿瘤诊治、评估预后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20.
刘XX,女,40岁(住院号P()3419),于1992年2月因右侧乳腺外上象限肿块经活检为癌而行乳腺H。ISt。d式根治术。病理大体检查:乳房大小为ZICmXI3CmX5em,乳头稍内陷,于乳头旁皮下见一6cmx4cmx3cm肿物,切面实性,灰红及灰白色,边界不清,腋窝淋巴结8粒,蚕豆至花生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