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兔接种VX2肿瘤的18F-FDG PET/CT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影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CT研究免接种VX2肿瘤后,不同时间的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luoro-2-deoxyglueose,18F—FDG)的代谢变化,以及不同接种部位肿瘤18F—FDG代谢的差异。方法:建立VX2兔肿瘤模型,干接种后第14和19天,行PET/CT显像,观察肿瘤生长与标准摄取值(standard uptake value,SUV)的变化:根据CT测量计算肿瘤体积,取SUVmax进行统计,并计算2h肿瘤滞留指数(retention index,RI);观察肿瘤部位18F—FDG分布情况并行病理学检查,分析各组肿瘤在不同时间的体积与SUV的相关性。结果:连续动态PET/CT观察发现,VX2肿瘤生长迅速,肿瘤体积随接种时间延长逐渐增加,各组SUV随接种时间延长均呈线性升高;组间比较。不同时间点肿瘤体积(r=0.89,P〈0.05)与SUV值(r=0.93,P〈0.05)呈显著相关,RI在不同时间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不同时间点的SUV值与肿瘤体积无明显相关性(P〉0.05)。PET/CT和膦屏所见18F—FDG浓聚部位,经病理证实为肿瘤细胞富集区域。结论:VX2兔肿瘤模型是可用于PET/CT领域的理想动物模型;于不同部位接种,肿瘤的生长和侵袭方式相似;应用PET/CT进行放、化疗的疗效监测时,应选择在肿瘤18F—FDG代谢呈线性升高时间段进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自组装阿霉素微囊对兔肝脏VX2移植瘤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18只新西兰大白兔.肝脏左中叶VX2肿瘤组织块接种,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10d至肝脏肿瘤直径大于1cm后行药物肝动脉灌注.分别经肝动脉给予生理盐水(A组),阿霉素4mg/kg(B组),阿霉素微囊等效药物剂量4mg/kg(C组)。治疗后1d、3d、5d、7d、10d、14d分别PET/CT显像测定肿瘤体积、肿瘤生长率和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的变化。14d显像结束后处死动物,常规病理HE染色观察。[结果]治疗1周后B组和C组肿瘤体积及生长率明显低于对照组A组(P〈0.05),10d后C组肿瘤体积增长率及生长率最低。C组药物给予后肿瘤SUVmax值降低,与其它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HE切片并可见到凋亡细胞增多。[结论]自组装阿霉素微囊可明显抑制兔肝脏VX2肿瘤糖代谢与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从而提高肝脏肿瘤化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兔VX2移植瘤的PET/CT显像及其应用前景。方法:48只日本大白兔种植VX2肿瘤,随机分为4组,分别于2、4、6和8周进行PET/CT显像,获得注射^18F-FDG后不同时间(20、40、60、80、100和120min)PET/CT图像,以及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的SUV值。显像后处死大白兔,进行病理检查,观察肿瘤细胞的核分裂像及平均肿瘤微血管密度。结果:VX2移植瘤总成活率为80%;注射^18F-FDG后40~100min的SUV值与20和120min的SUV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种植VX2肿瘤细胞后2、4、6和8周的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的SUV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肿瘤大小的增殖、病理性核分裂像和平均肿瘤微血管密度与注射^18F-FDG后60min的SUV值密切相关。结论:PET/CT还可以清楚地显示肿瘤的解剖部位、形态、大小和肿瘤细胞的代谢状况,及时发现转移,是一项可靠和有价值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稳定可靠的兔胰头癌动物模型,选择最佳的模型制作方法。方法:48只兔采用随机区组方法分为两组,每组24只,分别采用瘤块悬液法、瘤块植入法将肿瘤细胞注射至胰头内制作兔胰腺癌动物模型,计量数据比较采用双因素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分别于1、2、3和4周处死大白兔行移植组织解剖和病理学检查,观察2种不同建模方式的肿瘤生长情况及生物学形态。结果:建模过程中,2种方法成瘤率均为100%。瘤块植入法术后1周肿瘤体积为(0.90±0.13)cm^3,离散系数为0.14;第2周肿瘤体积为(3.44±0.41)cm^3,离散系数为0.12;第3周肿瘤体积为(7.53±0.69)cm^3,离散系数为0.09;第4周肿瘤体积为(36.75±5.93)cm3,离散系数为0.16。瘤块悬液法术后1周肿瘤体积为(1.15±0.21)cm3,离散系数为0.18;第2周肿瘤体积为(4.94±1.64)cm3,离散系数为0.33;第3周肿瘤体积为(9.47±4.26)cm3,离散系数为o.45;第4周肿瘤体积为(46.31±16.77)cm3,离散系数为0.36。对术后肿瘤体积进行比较:1)瘤块植入法离散系数较小,生长相对稳定;2)生长时间对肿瘤生长体积具有显著影响,F=78.5694,P=0.0024;而生长时间与建模方法的交互作用对肿瘤生长体积无显著影响,P〉0.05。术后第1周两组动物均未发现转移,瘤块植入法第2周未见种植性转移,第3周5只大白兔(83.33%)大网膜出现转移,瘤块悬液法第2周1只大白兔(16.67%)出现结肠、肓肠及腹壁种植转移,第3周4只大白兔(66.67%)出现结肠、盲肠及腹壁种植转移,2只大白兔(33.33%)出现大网膜转移。微观病理显示,瘤块与种植前瘤块病理形态基本一致,大部分瘤块悬液法HE染色下图像可见中间有较多坏死组织。瘤块植入法较瘤块悬液法肿瘤生长更为稳定。结论:成功建立了兔胰头癌动物模型,瘤块植入法是建立兔胰头癌动物模型的较佳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18F-FDG-PET与CT对肿瘤放疗疗效评价的差异。[方法]将18只荷VX2肿瘤的新西兰兔随机分成3组,分别接受伽玛刀单次剂量放疗,剂量分别为0Gy、25Gy、35Gy(50%等剂量曲线包括靶区)。所有试验兔治疗前、治疗后2d进行18F-FDG-PET扫描,治疗前、治疗后2d、7d进行CT扫描,得到肿瘤的SUVmax和体积。[结果]治疗后2d与治疗前,PET显示各组SUVmax均有变化。0Gy组放疗后SUVmax变化值的均值为0.1867±0.1945,25Gy组放疗后SUVmax变化值的均值为-1.1767±0.4360,35Gy组放疗后SUVmax变化值的均值为-2.3533±0.6249。在治疗后2d和治疗前各组CT显示体积变化值均无变化;而治疗后7d和治疗前的CT显示各组体积变化明显。0Gy组放疗后体积变化值的均值为(1.0417±0.6969)cm3,25Gy组放疗后体积变化值的均值为(-0.2483±0.1499)cm3,35Gy组放疗后体积变化值的均值为(-1.0317±0.5732)cm3。[结论]对肿瘤放疗的早期反应评价PET优于CT,PET对肿瘤放疗疗效评价具有时效性。  相似文献   

6.
背景与目的新型放射性植入剂32P-磷酸铬-聚-L-乳酸(32P-CP-PLLA)粒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适用于实体肿瘤的近距离放射治疗。本研究旨在探讨兔VX2肺肿瘤经32P-CP-PLLA粒子瘤体间植入近距离治疗前后PET/CT显像及病理学的变化,分析32P-CP-PLLA粒子植入对荷VX2肺癌兔肿瘤生长及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 24只荷瘤兔随机分成4组。每组6只。1组-3组为治疗组;4组为对照组。在CT导引下经皮穿刺将总放射性活度为93MBq、185MBq和370MBq的32P-CP-PLLA粒子分别植入1组、2组和3组肿瘤组织内。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分别在治疗后第0天、第3天、第7天和第14天进行18F-FDG PET/CT显像,观察标准摄取值(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的变化。最后1次PET/CT显像后处死荷瘤兔,取出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比较肿瘤细胞形态和凋亡基因(bcl-2,bax)表达的变化。结果第0天时,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SUVmax无明显差异。治疗后第14天,1组、2组和3组SUVmax值分别为1.1±0.19、0.80±0.10和2.85±0.15,均较对照组(5.61±0.50)明显下降。第7天-第14天时,1组和2组SUVmax较第3天呈现持续下降趋势,且呈剂量效应关系(P<0.05)。治疗后第3天-第14天,3组SUVmax较第0天显著上升,并在第7天达到峰值,后明显下降。同期3组SUVmax明显低于对照组SUVmax。HE染色显示近粒子处的肿瘤细胞变性坏死,坏死程度随剂量的增加而严重。3组可见坏死组织周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而1组-2组炎性细胞浸润不明显。免疫组化显示治疗组bcl-2表达强度低于对照组,bax表达强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bcl-2/bax比值明显下调(P<0.05)。凋亡基因的表达呈剂量效应关系。结论 32P-CP-PLLA粒子持续照射可直接杀伤VX2肿瘤细胞从而抑制其葡萄糖代谢功能。远离粒子处虽可见存活肿瘤细胞,但凋亡基因表达明显异于对照组。32P-CP-PLLA粒子可通过电离辐射诱导bcl-2和bax基因参与VX2移植瘤细胞凋亡过程的调控,从而抑制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延迟显像对肺部炎性假瘤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我科自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炎性假瘤42例患者,在手术前经PET-CT全身常规和注射后3 h肺部延迟显像检查,测定两次显像病灶的标准摄取值(SUVmax),并计算18F-FDG的储留指数(RI)。18F-FDG PET-CT诊断炎性假瘤预测性标准:(1)1.4〉SUVmax〉0.5;(2)1.25 mm薄层CT图像形态学征象。18F-FDG PET/CT诊断炎性假瘤回顾性标准:(1)1.4〉常规SUVmax〉0.5,18F-FDGRI〈5%;(2)2.5≥常规SUVmax≥1.4,18F-FDG RI〈8;(3)4≥常规SUVmax≥2.5,18 F-FDG RI〈10;(4)常规SUVmax〉4,18F-FDG RI〈15;(5)1.25 mm薄层CT图像形态学征象。把应用以上两种诊断标准做出的诊断结果相比较。结果应用预测性诊断标准,22例PET/CT影像诊断结果与病理相符合,8例被误诊断为结核球,12例被误诊断为肺癌。诊断正确率为52.3%。应用回顾性诊断标准,34例PET/CT影像诊断结果与病理相符合,1例被误诊为结核球,7例被误诊为肺癌。诊断正确率为80.9%。结论 18F-FDG PET-CT延迟显像有助于对炎性假瘤的检出,结合应用SUVmax及RI两项指标可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2RV1型前列腺癌荷瘤裸鼠模型的制作,以及18F-FPA在裸鼠模型中的显像价值。方法:选取22RV1型前列腺癌细胞株进行培养,饲养BALB/c型裸鼠10只,将指数生长期细胞接种于裸鼠右前臂皮下,定期观察成瘤情况。利用CFN-200多功能模块合成显像剂18F-FPA,然后对荷瘤裸鼠进行PET/CT显像,并与18F-FDG和11C-胆碱显像进行对比,评价18F-FPA对前列腺癌的显像价值。结果:BALB/c型裸鼠一次接种的成瘤率为80%(8/10),经一次补种后成瘤率达100%(10/10)。18F-FPA的合成过程约40 min,放射化学纯度大于97%,符合显像要求。静脉注射显像剂18F-FPA后0.5 h、1 h、2 h,肿瘤均能够清晰显像,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分别为5.79±0.78、6.22±0.95、6.29±0.94,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对比显像显示,肿瘤对18F-FDG和11C-胆碱仅有轻微摄取,SUVmax均小于18F-FPA显像(P<0.01)。结论:用22RV1型前列腺癌细胞株和BALB/c裸鼠可成功制作前列腺癌荷瘤裸鼠模型。 18F-FPA在22RV1型前列腺癌荷瘤裸鼠模型上有良好的显像效果,但还需要和其他新型显像剂做进一步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8F-FDGPET/CT双时相显像鉴别诊断肺良恶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65例肺病变患者(80个病灶)行18F-FDGPET/CT双时相显像,计算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及早期、延迟显像SUVmax的变化幅度(ΔSUVmax),并与病理及随访结果对比。利用ROC曲线计算SUVmax和ΔSUVmax诊断肺病变的最佳阈值。比较PET/CT与PET及CT的诊断效能。[结果](1)65例共计80个肺内结节中良性结节38个,恶性结节42个。恶性结节组早期相SUVmax值为5.35(4.6),高于良性结节组的1.7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846,P=0.0001)。恶性结节组双时相ΔSUVmax值为30.54(2.0),高于良性结节组的16.84(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61,P=0.0042)。(2)ROC分析显示早期显像SUVmax值〉2.45和双时相显像ΔSUVmax值〉24.66%是两者鉴别诊断肺良恶性结节时的最佳阈值。早期相SUVmax值〉2.45诊断肺恶性病变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10%、63.16%、76.25%、72.55%、82.76%,双时相ΔSUVmax值〉24.66%时,分别为64.29%、71.05%、67.50%、71.05%、64.29%。(3)PET/CT诊断肺病变的准确率优于PET和CT(P〈0.05),诊断灵敏度优于CT(P〈0.05)。[结论]18F-FDGPET/CT诊断肺恶性病变,早期相SUVmax值及双时相ΔSUVmax值的最佳阈值为〉2.45和〉24.66%;并需结合病灶CT形态学特征及临床病史进行综合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肿瘤细胞悬液注射法建立稳定的兔食管癌移植瘤模型,观察其钡餐、MRI及病理表现。方法:冻存的VX2肿瘤细胞经免体内接种成瘤后制成细胞悬液,手术暴露食管,直视下将肿瘤细胞悬液接种于兔食管壁,制作免食管癌移植瘤模型,2周后经钡餐和MRI检测其影像学表现,处死免子取标本行病理学检测。结果:食管内注射肿瘤细胞悬液2周后.兔子出现吞咽困难的症状,食管钡餐显示明显的充盈缺损,缺损内径平均约0.518cm;MRI显示免食管壁内孤立性结节状肿瘤,病灶在T1WI上呈略低信号或等信号,在T2WI上呈高信号;瘤体和淋巴结标本病理切片镜下观察,证实成瘤及出现淋巴结转移;模型建立成功率为100%。结论:使用肿瘤细胞悬液注射法可成功建立免VX2食管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1.
兔VX2鼻咽移植癌的PET-CT与病理结果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VX2兔鼻咽癌生长特点,并与所获病理和MRI结果比较,探讨18F-FDGPET-CT在鼻咽肿物检测中的作用。方法:建立VX2兔鼻咽癌模型后,完成18F-FDGPET-CT和MRI扫描并解剖;在肉眼所见肿瘤周围不同的距离取标本并完整取出斜坡作病理诊断;测量鼻咽肿物最大标准摄取值(SUV),在PET-CT和MRI图像上勾画鼻咽肿物体积。结果:VX2兔鼻咽癌可向周围组织呈广泛浸润性生长;30只兔中经病理确诊有9只兔斜坡受癌细胞侵犯,PET-CT发现6例(66.7%),MRI发现5例(55.6%),CT发现1例(11.1%);兔VX2鼻咽癌的最大SUV值与鼻咽肿物的体积呈负相关,r=-0.426,P=0.03;30只兔在18F-FDGPET-CT图像上所勾画的鼻咽肿物体积较在MRI图像上勾画体积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结论:18F-FDGPET-CT能对鼻咽癌病灶范围的确定、放疗靶区的准确勾画提供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对肾上腺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88例经病理或临床随访确诊的肾上腺转移瘤及良性病变的患者行18F-FDG PET-CT检查,分别测量肾上腺病灶(共107个)的大小(短径)、CT值及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采用t检验、x 2检验及Pearson相关性检验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确定CT值及SUVmax区分肾上腺转移瘤与良性病变的最佳临界点.结果 107个病灶中,最终确诊73个为肾上腺转移瘤,34个为良性病变,肾上腺转移瘤与良性病变病灶的大小分别为(2.17± 1.14)cm、(1.76±1.00)cm(t=1.817,P=0.072);CT值分别为(29.65±10.29) Hu、(14.83±14.42) Hu(t=5.389,P=0.000);SUVmax分别为9.28±5.33、2.81±1.14(t=9.890,P=0.000).肾上腺转移瘤的大小、CT值与SUVmax均存在正相关性(r=0.620,P=0.000;r=0.561,P=0.000).肾上腺转移瘤左右侧分布比例为:左侧58.2%(32/55),右侧9.1%(5/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689,P=0.000).ROC曲线分析示,以SUVmax> 4.1且CT值>20 Hu作为诊断标准,则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3 %(63/69)、94.7%(36/38)、92.5%(99/107)、96.9%(63/65)和85.7%(36/42).结论18F-FDG PET-CT对肾上腺转移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以SUVmax>4.1且CT值>20 HU作为诊断标准,可较好地诊断出肾上腺转移瘤和肾上腺良性病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Biograph Sensation 16PET-CT 一体大型机在诊断兔鼻咽VX2 肿瘤颈部转移淋巴结性质上的价值。方法:建立兔鼻咽VX2 肿瘤模型,利用Biograph Sensation 16PET-CT 一体大型机完成18F-FDG PET-CT 扫描,测量淋巴结最大标准摄取值。解剖清扫双侧颈部淋巴结,分别标记,测量淋巴结最短径,获得病理结果。将PET-CT 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比较。结果:1)30只移植成功并存活的鼻咽VX2 肿瘤兔,解剖检出颈部淋巴结共53枚,病理证实转移淋巴结42枚。28只兔发现颈部淋巴结转移,转移率93.3% 。2)18F-FDG PET-CT 诊断真阳性的28枚淋巴结SUV 为3.820 ± 1.658,其淋巴结最短径为0.83± 0.37cm,大于PET-CT诊断假阴性的14枚淋巴结最短径(0.38± 0.15cm),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99,P=0.000)。 3)18F-FDG PET-CT 对淋巴结最短径<0.5cm及≥0.5cm两组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0.250、0.833,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25,P=0.000)。 准确性分别为0.571、0.844,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37,P=0.028)。 4)在转移淋巴结较小,仅结内侵犯时或被膜下侵犯时,PET-CT 能发现部分病灶,但假阴性高。结论:Biograph Sensation 16PET-CT 一体大型机能很好显示中型动物的兔VX2 鼻咽移植癌颈部淋巴结;对于最短径≥0.5cm的颈部转移淋巴结,18F-FDG PET-CT 的诊断敏感性、准确性高,特异性为100% ,是有价值的影像检查;对于仅结内侵犯或被膜下侵犯的小淋巴结,18F-FDG PET-CT 能发现部分病灶,但假阴性高。   相似文献   

14.
PET-CT和MRI诊断兔鼻咽肿瘤颈淋巴结转移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18FDG PET-CT在诊断兔鼻咽肿瘤颈部淋巴结性质上的作用.方法 建立兔鼻咽VX2肿瘤模型,对颈部淋巴结行PET-CT诊断并用病理诊断证实,同时与MRI诊断相比较.结果 30只鼻咽VX2肿瘤兔解剖检出颈部淋巴结共53个,病理证实转移淋巴结42个,且淋巴结是否转移与淋巴结体积、最短径显著相关(r=9.18,P=0.007;r=2.77,P:0.008).体积>0.5 cm3(25个)、≤0.5 cm3(17个)淋巴结的PET-T诊断敏感性分别为96%(24个)、29%(5个),最短径≥0.5cm(30个)、<0.5 cm(12个)淋巴结的PET-CT诊断敏感性分别为83%(25个)、33%(4个),PET-CT诊断的总敏感性为69%(29/42),特异性为100%(11/11),准确性为95%(40/42).MRI诊断敏感性为60%(25/42),特异性为9l%(10/11),准确性为83%(35/42).PET-CT图像所测淋巴结体积与实测体积相当(t=-1.23,P=0.233),MRI的则大于实测体积(t=-3.99,P=0.001).结论 18FDGPET-CT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于MRI,特别对体积>0.5 cm3或最短径≥0.5 cm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更高,对更小淋巴结的诊断仍有参考价值,仉假阴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PET-CT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晚期胰腺癌中靶区勾画的价值及放疗后评价疗效的意义。方法:对13例晚期胰腺癌患者,采用PET-CT检查并定位,分别勾画出大体肿瘤体积CT-GTV和PET-CT-GTV,并分别制定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GTV进行比较。放疗后3个月行PET-CT复查。结果:13例患者的PET-CT-GTV和CT-GTV均不同,其中5例患者PET-CT-GTV较CT-GTV平均减少10.9cm3(25.7%)。CT-GTV平均42.4 cm3,PET-CT-GTV平均为31.5cm3(P=0.0045);8例患者的PET-CT-GTV较CT-GTV增加45.3%(27.4 cm3),CT-GTV平均为60.4 cm3,PET-CT-GTV平均为87.8 cm3(P=0.0000)。治疗后3个月PET-CT复查示:7例胰腺病灶较前明显缩小,局部FDG代谢明显减低或消失。其余6例病灶略缩小,FDG不同程度减低。治疗后的SUVmax变化范围为1.6-6.0,SUVmean变化范围为1.4-2.2。结论:采用PET-CT融合图像能够更好地提高靶区确定的精度及不确定性,最大限度减少不同勾画者之间的差异性。治疗前后局部病灶代谢活性的不同程度改变,对评价放疗疗效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倩  辛军 《现代肿瘤医学》2018,(24):3997-4000
目的:分析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ovarian endometrioid carcinoma,OEC)的PET/CT影像表现,探讨PET/CT在诊断OEC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颈手术病例证实的27例OEC患者的PET/CT影像特征,包括位置、大小、密度等解剖学特点及18F-FDG代谢水平特征,两组或多组病灶SUVmax值有无差异采用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27例患者中有7例同时合并子宫内膜癌;17例为单侧发生(其中左侧7例,右侧10例),10为双侧发生,共有病灶37个;肿瘤最大径1.5~24 cm,平均(10.92±5.73) cm。31个为囊实性肿物,6个为实性肿物,实性部分均表现为不同程度18F-FDG高摄取,平均SUVmax值为14.30±5.83(5.93~28.33)。肿瘤临床分期,分化程度,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表达量及合并子宫内膜癌与否之间的SUVmax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OEC在PET/CT上多为单侧或双侧明显高代谢的较大囊实性肿块,可伴有腹盆腔种植转移和淋巴结转移,与其他卵巢恶性肿瘤鉴别较困难。如果患者同时合并子宫内膜癌,可对诊断有一定的提示作用。PET/CT全身显像有助于OEC的分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基于食管癌原发肿瘤弥散加权像(DWI)高信号区域指导个体化局部加量放疗的可行性。方法 对比32例胸段食管癌患者放疗前和放疗第15次时增强3DCT、18F-FDG PET-CT及增强MRI定位扫描图像,基于放疗前和放疗中3DCT、PET-CT及基于MRI的DWI与T2WI融合图像勾画食管癌大体肿瘤体积(GTV)并分别定义为GTVCTpre和GTVCTdur、GTVPETpre和GTVPETdur、GTVDWIpre和GTVDWIdur,分别测量放疗前及放疗中标准摄取值(SUV)、代谢肿瘤体积(MTV)、病灶糖酵解总量(TLG)、表观弥散系数(ADC)并计算其变化。结果 治疗前与治疗中基于PET-CT和DWI图像所勾画食管癌GTV体积及其变化与相应增强3DCT之间均呈正相关(均P<0.001);SUV、MTV、TLG、AD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无论治疗前还是治疗中GTV的SUV与ADC、△SUV与△ADC均无相关性(均P>0.05);GTVPETpre与GTVDWIpre间适形指数(CI)明显高于GTVPETdur与GTVDWIdur间的CI (P<0.001);基于DWI的GTV最大径退缩率及体积退缩率均>基于PET者(24%∶14%,P=0.017;60%∶41%,P<0.001)。结论 无论放疗前还是放疗中食管癌SUV与ADC值、△SUV与△ADC均无相关性;放疗中期基于PET-CT图像高FDG摄取区勾画的GTV与基于DWI高信号区勾画者空间位置差异明显,且后者GTV退缩率明显大于前者。因此,放疗中基于DWI高信号区的变化进行放疗后程食管癌局部加量照射的可行性并不明确。  相似文献   

18.
刘瑛  吴宁  邹霜梅  郑容  张丽  梁颖  张雯杰  赵平 《癌症进展》2012,10(3):306-312
目的分析误诊为周围型肺癌的肺结核18F-FDG PET-CT表现,提高对肺结核PET-CT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在我院行18F-FDG PET-CT检查并误诊为周围型肺癌的肺结核的PET-CT表现。27例行双时像显像。所有患者均行胸部屏气螺旋CT扫描。所有病例通过组织学或诊断性治疗证实。结果 31例肺结核(均径≤4.0cm)均为周围型肺结节,23例有分叶,27例有毛刺,27例有胸膜牵拉,13例有小卫星灶。肺结核病灶的SUVmax常规为3.87±3.20,SUVmax延迟为4.10±2.94,△SUVmax为0.97±1.02,RI为28.92%±32.11%。肺结核病灶的SUVmax与其均径呈正相关(r=0.816,P<0.01),且在不同大小病变组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例患者有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最大淋巴结的平均短径为(1.52±0.41)cm,肿大淋巴结的SUVmax明显高于非肿大淋巴结(P<0.01)。15例患者的淋巴结为高密度,淋巴结的SUVmax在高密度淋巴结组与非高密度淋巴结组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误诊为周围型肺癌的肺结核病灶,形态学表现和摄取程度可与周围型肺癌相似,但较少伴有淋巴结肿大,当病灶中央出现摄取分布稀疏区以及病灶周围有小卫星灶时,对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合并肾脏浸润患者18F-FDG PET/CT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01月至2020年01月我院7例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合并肾脏浸润患者的18F-FDG PET/CT影像,其中男性6例,女性1例;年龄范围5~27岁,平均年龄(16.1±7.4)岁。使用Siemens Biograph TruePoint 64(52环)PET/CT仪显像,分析7例患者肾脏浸润形态学表现并计算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并对全身其他部位淋巴瘤浸润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7例患者13个肾脏受累,以双肾体积增大伴FDG弥漫性摄取增高4例(4/7,57.1%),SUVmax为14.4±9.2,双肾实质密度正常或普遍稍减低;以双肾多发结节状FDG摄取增高灶2例(2/7,28.6%),结节长径约0.7~1.7 cm,SUVmax 为11.1±4.4;以单发结节状FDG摄取增高灶1例(1/7,14.3%),结节长径约1.2 cm,SUVmax 13.5 ;7例患者肾脏病灶平均SUVmax为13.34±6.93;肾脏弥漫性浸润患者与结节状浸润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54,P=0.724)。结论: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肾脏浸润以双肾体积增大伴FDG摄取弥漫性增高为较常见的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在检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结外病灶及精确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4例初诊NHL患者的PET-CT结果,比较PET-CT与其他影像学检查对NHL结外病灶检出的一致性以及精确分期情况.结果 PET-CT检出受累病灶432处,其中淋巴组织及器官占73.8%(319/432),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平均13.4(3.4~33.4);结外病灶占26.2%(1 13/432),SUVmax平均13.5(3.1~55.0).PET-CT与CT对于淋巴组织及器官病灶的检出一致率为95%,而对于结外病灶的检出一致率仅为54.9%.PET-CT对于软组织、骨骼以及胃肠道病灶的检出率高于CT,但对于骨髓病灶的检出率低于骨髓细胞学检查.根据PET-CT结果再分期,29例(31.0%)调整分期,其中分期上调者占75.9%(22/29),引起分期上调的原因主要是PET-CT对于软组织、骨骼等病灶的检出率高;分期下调者占24.1%(7/29),引起分期下调的原因主要是PET-CT对于非肿瘤性原因引起的淋巴结及脾脏增大或浆膜腔积液的分辨力强.结论 18F-FDG PET-CT能够提高NHL结外病灶的检出率,特别是对于骨和软组织等弥漫性非肿块型病灶,有利于精确分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