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姜黄素通过抗氧化作用拮抗鱼藤酮致PC12细胞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姜黄素(Cur)对鱼藤酮(Ro)致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用鱼藤酮建立PC12细胞损伤模型;用四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比色法检测细胞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DCFH-DA染色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类物质(ROS)水平;流式细胞术(Annexin Ⅴ-FITC/PI双染法)检测PC12细胞的凋亡.结果 0.5 μmol/L姜黄素和1.0 μmol/L姜黄素均可减轻0.1 μmol/L鱼藤酮对PC12 细胞增殖活力的抑制,与鱼藤酮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明显减轻了细胞损伤的形态学改变;明显增加了 PC12 细胞内SOD的活性,与鱼藤酮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明显降低了PC12细胞内ROS的含量,明显抑制了鱼藤酮对PC12 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与鱼藤酮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姜黄素可拮抗鱼藤酮致PC12细胞的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清除细胞内ROS,诱导抗氧化酶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桃红四物汤对脑微血管内皮细胞-PC12细胞共培养体系缺糖缺氧再灌注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氧-葡萄糖剥夺再恢复的方法诱导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BMECs)和PC12细胞共培养体系的缺糖缺氧再灌注损伤模型,并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PC12细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性,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Bax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的表达水平。结果 桃红四物汤促进PC12细胞的活力,抑制细胞凋亡和ROS的产生,抑制MDA的活性,增强SOD和GSH-Px的活性,上调HIF-1α和Bcl-2的表达并下调Bax的表达。结论 桃红四物汤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
探讨氯化锰(MnCl2)对PC12细胞的损伤作用。方法:构建MnCl2诱导的PC12细胞模型,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DH)和活性氧(ROS)生成量,用化学比色法测定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MnCl2诱导的PC12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并与诱导时间和浓度呈正相关;MnCl2使PC12细胞LDH外溢量和ROS生成量显著增加,同时细胞内MDA含量增加,SOD活性下降。结论:MnCl2可导致PC12细胞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远志皂苷(TEN)对转运蛋白RAGE和LRP1的调控作用,以及对Aβ诱导的PC12细胞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方法 建立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模型,MTT法测定细胞活力,Western blot 检测RAGE和LRP1蛋白表达水平变化,分光光度法检测活性氧(ROS)、丙二醛(MDA)浓度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变化.结果 TEN能明显下调RAGE的表达,上调LRP1的表达,并且抑制Aβ25-35诱导引起的ROS、MDA浓度增加,提升Aβ25-35诱导引起的SOD、GSH-Px活性降低.结论 TEN可能通过调控Aβ转运清除蛋白RAGE和LRP1的表达,抑制Aβ诱导的氧化应激效应,发挥抗Aβ神经毒性和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利用有机合成方法制备出一种具有良好水溶性的C60-蛋氨酸衍生物(FMD),并研究其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及对过氧化氢诱导的PC1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利用亲核加成机制合成了C60-蛋氨酸衍生物,并用FT-IR、1HNMR等手段对该衍生物进行了表征.将不同浓度的FMD加入邻苯三酚-鲁米诺(PA-L)自氧化发光体系和邻菲罗啉发光体系,观察FMD对发光强度的抑制作用;体外培养PC12细胞株,在培养液中预先加入不同浓度的FMD后,以500μmol/L H2O2诱导PC12损伤,通过MTT比色法观察不同浓度FMD作用下PC12的存活情况,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测定DNA单链损伤,化学比色法检测胞内外MDA含量和SOD活性,荧光法检测进入胞内FMD的量.结果 化学发光试验表明:其浓度达到1mg/ml时,对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的抑制率分别达到83.6%和90.5%,对两种活性氧的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195和0.250mg/ml.检测反映自由基损伤的指标MDA和SOD,与正常组相比,损伤组PC12细胞胞内及培养液中MDA含量明显增加,而SOD活性显著降低;FMD可显著降低MDA水平并提高PC12细胞内及培养基中SOD活性.结论 FMD对氧自由基、羟自由基等ROS具有很好的清除作用,并对过氧化氢诱导的PC12损伤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北五味子总木脂素(SCL)对H2O2诱导的PC1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NF-κB/iNOS/NO信号通路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处于对数生长期PC12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H2O2 200 μmol·L-1)、SCL高剂量组(SCL 30 mg·L-1+H2O2 200 μmol·L-1,SCL1组)和SCL低剂量组(SCL 10 mg·L-1+ H2O2 200 μmol·L-1,SCL2组)。对照组PC12细胞不做任何处理;模型组PC12细胞用200 μmol·L-1H2O2孵育6 h造成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模型;SCL1和SCL2组分别采用不同剂量SCL预处理PC12细胞2 h后再用H2O2(200 μmol·L-1)继续孵育6 h。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酶标仪检测培养基上清中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活性氧(ROS)水平,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C12细胞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核转录因子(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PC12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1),细胞上清液中LDH活性升高(P<0.01),SOD活性降低(P<0.01),MDA和NO水平升高(P<0.01),细胞中ROS水平升高(P<0.01),NF-κB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加(P<0.01),iNOS和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 (P<0.01);与模型组比较,SCL1和SCL2组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细胞上清中LDH活性降低(P<0.05或P<0.01),SOD活性升高(P<0.01),MDA和NO水平降低(P<0.05或P<0.01),细胞中ROS水平降低(P<0.01),NF-κB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或P<0.01),iNOS和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SCL对氧化应激损伤的PC12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iNOS/NO信号通路、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和减轻脂质过氧化损伤有关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吸入麻醉药异氟醚对β淀粉样蛋白25-35(Aβ25-35)诱导大鼠PC1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阐明海藻糖对其可能的预防及保护作用。方法:将大鼠PC12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异氟醚组(Iso组)、Aβ25-35组(Aβ组)、异氟醚+Aβ25-35组(Iso+Aβ组)、异氟醚+Aβ25-35+海藻糖组(Iso+Aβ+Tre组)和海藻糖组(Tre组)。正常对照组,PC12细胞给予正常细胞培养基培养;Iso组,PC12细胞给予2%异氟醚;Aβ组,PC12细胞给予10 μmol·L-1 Aβ25-35;Iso+Aβ组,PC12细胞给予2%异氟醚和10 μmol·L-1 Aβ 25-35;Iso+Aβ+Tre组,PC12细胞给予2%异氟醚、10 μmol·L-1 Aβ25-35和200 mmol·L-1海藻糖;Tre组,PC12细胞给予200 mmol·L-1海藻糖。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Hoechst 33342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率;二氯二氢荧光素-乙酰乙酸酯(DCFH-DA)荧光法检测细胞中活性氧(ROS)水平;化学发光法测定细胞中丙二醛(MDA)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so组、Aβ组和Iso+Aβ组PC12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细胞中ROS和MDA水平(P<0.05或P<0.01)明显升高,细胞中SOD、GSH-Px和CAT活性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Iso和Aβ组比较,Iso+Aβ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但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5),细胞中ROS、MDA水平(P<0.05)明显升高,细胞中SOD和GSH-Px和CAT活性明显降低(P<0.05);与Iso+Aβ组比较,Iso+Aβ+Tre组细胞凋亡率(P<0.05)明显降低,细胞存活率明显升高(P<0.05),细胞中ROS和MDA水平明显降低(P<0.05),细胞中SOD、GSH-Px和CAT活性明显升高(P<0.05)。结论:吸入麻醉药异氟醚能够加剧Aβ25-35诱导PC1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和细胞凋亡,海藻糖能够通过抗氧化和抗凋亡作用拮抗异氟醚的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诱导PC12细胞变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以MPP+损伤PC12 细胞作为帕金森病(PD)细胞模型,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罗丹明123(Rh123)染色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ΔΨm),双氯荧光黄乙酸乙酯(DCF-DA)染色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的含量,免疫印迹法检测pAkt蛋白表达.结果 ①500 μmol/L的MPP+可以导致PC12细胞的存活率下降,凋亡率增加,0.1~10 U/mL的EPO可以使PC12细胞的存活率增加,凋亡率降低,并在1 U/mL时达到最大保护效应;②MPP+导致ROS含量增加、ΔΨm降低;EPO可以抑制MPP+所致ROS和ΔΨm水平的变化;③EPO增加了Akt磷酸化水平,PI3K抑制剂LY294002拮抗了EPO的保护作用和对ROS产生的抑制作用.结论 EPO对MPP+损伤PC12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是通过PI3K/Akt通路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冯丽旋  郭学军  张永斌  陈苑 《广西医学》2023,(12):1453-1457+1471
目的 探讨佛手散改善谷氨酸钠诱导的PC1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PC12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佛手散高剂量组、佛手散中剂量组、佛手散低剂量组。分别给予佛手散低剂量组、佛手散中剂量组、佛手散高剂量组32 mg/mL、64 mg/mL和128 mg/mL佛手散处理,给予对照组和模型组PBS处理。除对照组外,对其余4组PC12细胞建立谷氨酸钠诱导的氧化应激损伤模型。比较各组PC12细胞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丙二醛和活性氧簇的含量,以及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B细胞淋巴瘤2(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的表达水平。结果 模型组PC12细胞的SOD和谷胱甘肽含量、Bcl-2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丙二醛和活性氧簇含量、Caspase-3和Bax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佛手散低剂量组、佛手散中剂量组、佛手散高剂量组PC12细胞的丙二醛和活性氧簇含量、Caspase-3和Bax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SOD和谷胱甘肽含量、Bcl-2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模型组(均P<0.05),且上述指标的变化总体上呈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低氧环境下丙泊酚对PC12细胞株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将PC12细胞接种于培养板中,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6组:低氧对照组(CH组)、空气对照组(CA组)和氧气对照组(CO组),对照组加入脂肪乳浓度10 μmol/L.丙泊酚低氧组(PH组)、丙泊酚空气组(PA组)和丙泊酚氧气组(PO组),丙泊酚浓度为10 μmol/L.药物处理完毕后分别放人低氧(5%O2),空气和氧气(35% O2)环境的细胞培养箱培养,8h后流式检测细胞凋亡情况,检测细胞内ROS水平和细胞SOD酶活力.结果 与CA组比较,PA组细胞凋亡增加,活性氧簇(ROS)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增强;与CH组比较,PH组细胞凋亡增加,ROS升高,SOD活力增强;与CO组比较,PO组细胞凋亡增加,ROS升高,SOD活力增强;与PA组比较,PH细胞凋亡增加,ROS升高,SOD活力增强;CO组、CA组和CH组上述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低氧环境下丙泊酚可通过氧化应激损伤导致PC12细胞凋亡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氨酚曲马多片在中国健康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性。方法 10名健康志愿者(男女各半)单剂量口服2片氨酚曲马多片(每片曲马多/对乙酰氨基酚为37.5 mg/325 mg)。对乙酰氨基酚血药及尿药浓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HPLC-UV)检测法测定。结果 受试者单次口服给药后,以HPLC-UV法测血浆及尿液中对乙酰氨基酚浓度。采用DAS软件计算对乙酰氨基酚的药代参数。Cmax为(10.95±7.85)mg·L-1,Tmax为(0.83±0.29)h,t1/2为(2.09±0.34)h,AUC0~24为(26.93±11.64)mg·h·L-1,AUC0-∞为(27.74±11.57)mg·h·L-1,尿液中24 h以原形排泄百分比(2.90±1.32)%;受试者各项检查未见异常,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对血浆药代动力学参数及尿中药物排泄量进行性别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未显示性别差异。该药在试验剂量下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比较咪达唑仑和丙泊酚单独或联合用药对全麻诱导及维持的效果、麻醉恢复特性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全麻手术病人,随机分为3组。A组:麻醉诱导:咪达唑仑0·2mg·kg-1,麻醉维持:咪达唑仑0·15mg·kg-1·h-1;B组:麻醉诱导:丙泊酚1~2mg·kg-1,麻醉维持:丙泊酚2~4mg·kg-1·h-1;C组:麻醉诱导:咪达唑仑0·1mg·kg-1和丙泊酚0·5mg·kg-1,麻醉维持:咪达唑仑0·1mg·kg-1·h-1和丙泊酚1~2mg·kg-1·h-1。各组病例均附加静注芬太尼1~3μg·kg-1及同时吸入异氟醚1%~1·5%,并用适量维库溴铵维持肌肉松弛,行机械通气。结果比较各组不同时相与麻醉前SBP、DBP、HR、SpO2的变化显示,C组SBP、DBP在插管后及拔管前后较麻醉前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与麻醉前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从术毕到病人睁眼的苏醒时间,A组为(34·44±12·35)min,B组为(6·56±5·74)min,C组为(14·64±9·50)min,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21,P=0·000)。苏醒期出现躁动者A组为20%(6/30),B组为30%(9/30),C组为16·67%(5/30)。结论咪达唑仑和丙泊酚联合用于麻醉诱导和维持,可以发挥各自的特点与优势,使麻醉诱导及苏醒恢复期更加平稳,各种不良反应更趋缓和。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离纯化积雪草中积雪草酸,并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积雪草酸的含量。方法超声提取积雪草中积雪草酸,将粗提物用石油醚-丙酮体系在硅胶柱上梯度洗脱,HPLC法测定积雪草酸的含量。色谱条件:采用Waters Symmetry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10 mmol.L-1乙酸铵溶液(38∶62,V/V),检测波长为210 nm,流速为1.0 mL.min-1,柱温25℃,进样体积为20μL。结果积雪草酸在浓度10~200 mg.L-1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5),其日内、日间RSD均小于5.4%,回收率为100.5%。积雪草中积雪草酸含量为0.99 g.kg-1。经提取、分离、纯化得到积雪草酸白色粉末,纯度为79.0%。结论本实验所用分析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积雪草酸的含量测定;所用提取分离及纯化积雪草酸的方法可使中药中积雪草酸得到有效富集。  相似文献   

14.
瑞芬太尼在神经外科手术麻醉中靶浓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与丙泊酚联合靶控输注(TCI)全凭静脉麻醉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适宜TCI靶浓度。方法选择100例ASAⅠ~Ⅲ级择期行开颅手术的患者。丙泊酚麻醉诱导,初始血浆靶质量浓度(简称靶浓度)设为5 mg.L-1,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为3μg.L-1,待患者意识消失后,将丙泊酚血浆靶浓度降低并维持在3 mg.L-1,静脉注射维库溴铵0.1 mg.kg-1,3 min后行气管插管。术中持续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调节瑞芬太尼靶浓度,将无创血压(MAP)维持在基础值的+10%~-20%范围内。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维持肌松。缝合硬膜时静注氯诺昔康8 mg。记录不同麻醉期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和效应室靶浓度,观察麻醉恢复期情况。结果开颅前期(麻醉诱导至切皮)、开颅期(切皮至剪开硬膜)、颅内操作期和关颅期(缝合硬膜至术毕)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分别为(2.98±0.39)μg.L-1、(3.44±0.86)μg.L-1(、3.55±1.00)μg.L-1和(3.33±1.08)μg.L-1,95%置信区间上限分别为3.01μg.L-1、3.52μg.L-1、3.63μg.L-1和3.43μg.L-1;效应室靶浓度分别为(2.83±0.53)μg.L-1、(3.43±0.85)μg.L-1、(3.54±0.99)μg.L-1和(3.31±1.09)μg.L-1,95%置信区间上限分别为2.87μg.L-1、3.50μg.L-1、3.62μg.L-1和3.41μg.L-1。麻醉后呼吸恢复时间为(10±6)min,呼之睁眼时间为(13±8)min,拔管时间为(16±7)min,定向力恢复时间为(21±8)min。结论瑞芬太尼与丙泊酚联合靶控输注静脉麻醉用于神经外科手术诱导迅速,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麻醉恢复快。血浆靶浓度和效应室靶浓度达到平衡的时间短,数值接近,用血浆靶控能够满足临床需要;当丙泊酚血浆靶浓度为3 mg.L-1时,根据95%置信区间上限,建议在开颅前期、开颅期、颅内操作期和关颅期,将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分别设为3.0μg.L-1、3.5μg.L-1、3.6μg.L-1和3.4μg.L-1。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胆碱能抗炎通路(cholinergic anti-inflammatory pathway,CAP)对内毒素复合油酸2次打击致大鼠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24只雄性Wistar大鼠,体质量250±20g。按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①对照组(control group,C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 mL.kg-1;②急性肺损伤(ALI)组:腹腔注射1%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10 mg.kg-1,30 min后静脉注射油酸(oleic acid,OA)0.15 mL.kg-1;③电刺激(stimulation,ST)组:右颈迷走神经干连接刺激电极,以5 V、2 ms、1 Hz强度持续刺激神经10 min,腹腔注射1%LPS 10 mg.kg-1,再持续刺激神经10 min,20min后静脉注射OA 0.15 mL.kg-1;④他克林(tetrahydroaminoacridine,THA)组:静脉注射胆碱酯酶抑制剂THA 1.5 mg.kg-1,10min后行急性肺损伤操作。各组动物均于130 min后从颈总动脉采血1 mL行血气分析,处死动物采集标本,分别检测肺组织Toll-样受体-2(Toll-like receptor-2,TLR2)和TLR4 mRNA、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p65、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ycloperoxidase,MPO)含量和肺组织湿质量-干质量比(wet weight/dry weight,W/D),HE染色观察左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ALI组与C组比较,pH和动脉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均显著下降,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显著升高;肺泡破坏严重,有大量组织液渗出;肺组织W/D及MPO活性均显著增高;肺组织NF-κB p65蛋白表达明显增强;血清IL-6浓度显著升高;与C组相比,其余3个实验组肺组织TLR2和TLR4mRNA表达均显著增加,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T组和THA组与ALI组比较,pH和PaO2均显著升高,PaCO2显著下降;肺组织病理改变明显改善;肺组织W/D及MPO活性均显著降低;肺组织NF-κB p65蛋白表达及血清IL-6浓度显著下降。结论电刺激迷走神经或者静脉注射他克林可通过激活CAP,减轻LPS复合油酸2次打击致大鼠ALI时的炎性反应;其可能的机制是抑制NF-κB途径活化,在转录前水平发挥抗炎作用,但是不影响ALI时TLR2和TLR4mRNA的活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七叶皂苷钠和甲基泼尼松龙对油酸(oleic acid,OA)制备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大鼠模型的干预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9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9组,分别为空白对照2h、6h、18h组,七叶皂苷钠2h、6h、18h组和甲基泼尼松龙2h、6h、18h组,每组各10只大鼠。采用鼠尾静脉缓慢注射OA(0.1mL/kg)复制大鼠ALI模型,静推油酸30min后对七叶皂苷钠组和甲基泼尼松龙组大鼠分别静推七叶皂苷钠2mg.kg-1和甲基泼尼松龙5mg.kg-1,空白对照组大鼠尾静脉注射0.1mL.kg-10.9%氯化钠注射液,各组大鼠均在相应处理时间2h、6h和18h后观察。检测指标为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肺湿/干质量比(wet/dry weight ratio,W/D)、血浆和肺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 oxide dismutase,SOD)含量、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基质金属蛋白酶明胶酶B(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9)含量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TIMP-1)含量。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2h、6h和18h时,七叶皂苷钠和甲基泼尼松龙组大鼠PaO2、W/D、SOD、MDA、MMP-9和TIMP-1均无明显变化(P>0.05)。与甲基泼尼松龙组比较,2h和6h时,七叶皂苷钠组大鼠PaO2明显升高(P<0.01),18h时有升高趋势(P>0.05);6h时,七叶皂苷钠组W/D明显降低(P<0.01),2h和18h无明显变化(P>0.05);与甲基泼尼松龙组比较,2h、6h和18h时,七叶皂苷钠组大鼠血浆和肺组织SOD、MDA、MMP-9和TIMP-1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七叶皂苷钠和甲基泼尼松龙均对OA制备的急性肺损伤大鼠有抗炎、抗渗出作用;在对ALI大鼠用药初期,七叶皂苷钠作用效果更好,中后期两者作用相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借助微透析技术精确取样测定犬肺组织中游离药物浓度,计算卡铂支气管动脉灌注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对比静脉化疗的变化趋势,为临床介入给药提供参考。方法实验犬分为介入组和静脉组,首先CT下经皮穿刺肺内植入微透析探针,然后介入组支气管动脉灌注卡铂200 mg,静脉组静滴同量药物。给药毕收集透析液进行测定,以3P87程序处理数据,计算出相关参数,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无论是支气管动脉给药还是静脉给药,肺内卡铂药物浓度的变化趋势均与伴吸收相的二室开放模型最为拟合,不过两者代谢动力学参数却各有不同。介入组卡铂AUC(药时曲线下面积)值〔(321.17±18.96)μg.L-1.h〕明显高于静脉组〔(185.75±33.21)μg.L-1.h〕(P<0.01);介入组Vc(中央室表观分布容积)值〔(13.81±3.35)mg.L.μg-1〕明显小于静脉组:〔(31.25±2.66)mg.L.μg-1,P<0.01〕。动脉给药相比静滴卡铂α值和tl/2α变化不明显,但β值明显减少,tl/2β显著延长,清除率C l值减少。结论与静脉给药相比,支气管动脉灌注并不影响卡铂代谢的基本变化趋势,但确实带来部分药代动力参数的改变。动脉给药使卡铂的吸收相缩短,峰浓度升高,分布相则影响不大,但消除相明显延长。动静脉给药药代动力学的差异提示临床介入不能简单套用静脉化疗的用量及频次,对卡铂而言宜适当减低剂量以及间隔较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测定大鼠血浆中阿德福韦(PMEA)及其前体药物APD2、PMEA-CA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方法 分别采用不同的血浆样品处理方法和色谱条件测定PMEA及其前体化合物。测定PMEA时,血浆样品经甲醇沉淀蛋白后,用Discovery C18柱分离,以甲醇-0.5%甲酸(20∶80,V/V)为流动相,9-(3-膦酸甲氧基丙基)腺嘌呤为内标,采用ESI源以多反应监测方式对血浆样品中的PMEA进行定量分析。测定APD2和PMEA-CA时,血浆样品经固相萃取后,用Hypersil ODS2柱分离,以甲醇-5 mmol·L-1乙酸铵(70∶30,V/V)为流动相,格列本脲为内标,采用ESI源以多反应监测方式对血浆中APD2和PMEA-CA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PMEA和PMEA-CA线性范围为25~5 000 μg·L-1,ADP2的线性范围为10~2 500 μg·L-1,日内、日间精密度均<5.5 %。结论 本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适用于PMEA前体药APD2及PMEA-CA的临床前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氧化应激和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血清对α-突触核蛋白(alpha-synuclein,α-Syn)向线粒体以及细胞核转运的影响。方法将MES23.5多巴胺能神经细胞在含5%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中培养,然后分别用过氧化氢(H2O2)以及PD和正常人血清处理,免疫荧光标记法观察不同处理对α-Syn向线粒体以及细胞核的转运以及对线粒体及细胞核的影响。比色法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脂质氧化(malondialdehyde,MDA)和总抗氧化能力(totalanti-oxidation competence,T-AOC),观察血清的氧化应激水平。结果 H2O2和PD血清促进α-Syn向线粒体转运与细胞核转运,并造成线粒体皱缩、崩解,PD血清处理同时引起类似凋亡的核碎裂现象。PD血清的SOD、MDA和T-AOC高于对照血清。结论氧化应激和PD血清均可促进α-Syn向线粒体与细胞核转运,PD血清促进α-Syn向线粒体与细胞核转运可能与其氧化应激水平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Ⅰ型和Ⅱ型子宫内膜癌细胞对氧化应激的抵抗并探讨其机制。  方法  ① H2O2处理Ⅰ型和Ⅱ型子宫内膜癌细胞,噻唑蓝(MTT)法检测两型细胞的增殖水平;② 120μmol H2O2和800μmol H2O2分别处理Ⅰ型和Ⅱ型子宫内膜癌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酶标仪检测细胞内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水平,分光光度计检测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 结果 在不进行处理的情况下,Ⅰ型子宫内膜癌细胞较Ⅱ型子宫内膜癌细胞ROS水平及CAT活性较低,GSH水平、GSH/GSSG比值及SOD和GPx活性较高(P<0.01)。在氧化应激条件下,Ⅰ型子宫内膜癌细胞GSH水平及GSH/GSSG比值下降,SOD和CAT活性降低(P<0.01);Ⅱ型子宫内膜癌细胞GSH、GSSG水平明显升高,GSH/GSSG比值略有升高,SOD、CAT和GPx活性升高(P<0.01)。  结论  Ⅱ型子宫内膜癌细胞与Ⅰ型子宫内膜癌细胞相比较,其本身ROS水平较高,细胞内抗氧化系统及抗氧化酶系统对氧化刺激可进行有效应答,细胞不易受到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