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134 例肿瘤患者感染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肿瘤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情况。方法 对 1 1 34例肿瘤科出院病历计算机建库归档资料 ,进行医院感染统计分析。结果 发生医院感染 1 6 5例 ,医院感染发病率为 1 4 .5 5 % ,死于感染的占感染人数 2 0 %。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首位 (4 8.48% ) ,其次为胃肠道 (1 8.79% )。白细胞总数低下者感染率明显高于白细胞正常者 (P<0 .0 0 5 )。痰培养检出菌株排列前三位的为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和表皮葡萄球菌 ,且对抗生素有较高的耐药性。应用免疫增强剂的患者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应用组 (P<0 .0 5 )。结论 肿瘤病人应用免疫治疗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肿瘤患者化疗后血白细胞数变化及感染危险性的影响。方法初次化疗后血白细胞降低的恶性肿瘤患者,于第2、3周期分别采用预防性或治疗性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进行治疗,观察患者血白细胞数变化规律及医院感染情况。结果观察214例肿瘤化疗患者,血白细胞降低103例(下降发生率48.1%),后者医院感染率15.9%;预防性或治疗性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均可使白细胞下降持续时间明显缩短、下降程度减轻,且前者效果明显优于后者;两种用药方法均可使Ⅱ、Ⅲ度白细胞降低患者医院感染率明显降低,而对Ⅰ、Ⅳ度降低患者作用不明显。结论肿瘤化疗患者医院感染与血白细胞降低程度密切相关;合理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有效减轻骨髓抑制程度,减少医院感染发生,保证化疗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肿瘤患者医院感染情况进行临床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 对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56 430例出院病例进行医院感染调查分析。   结果   发生医院感染825例, 感染率为1.46%, 其中年龄≥60岁者占46.42%。胃部肿瘤科感染率最高, 肝胆肿瘤科感染构成比最高。感染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 真菌感染相对较少。易感部位是腹部和消化道, 主要病原菌是大肠埃希菌。   结论   医护人员应高度重视上述影响因素, 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降低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4.
《中国肿瘤》2002,11(1):54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肿瘤中心通过回顾分析1590例肿瘤患者病例后认为,要降低医院感染,主要应从减少患者的危险因素入手. 这1590例是1997年6月至2000年6月住院肿瘤患者,经临床、病理及组织化学确诊,其中316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19.48%,感染1次者192例,2次者90例,3次以上者34例.以呼吸道最多(179例),其次为消化道(46例)、泌尿道(41例)和其他部位感染(20例),呼吸道感染率为11.26%,占医院感染总例数的63.28%.316例医院感染从血液、尿、粪、痰、脓液分泌物、咽拭子等培养出46株细菌,42.79%为革兰氏阴性菌,21.93%为革兰氏阳性菌,35.28%为真菌. 研究人员认为,肿瘤患者由于疾病本身及反复多次化疗,尤其是大剂量化疗后,使机体免疫力下降,白细胞降低,而成为易感人群,因此应针对危险因素加强防护.在医院感染的防治上抗生素的合理选择应用至关重要,为防止耐药菌株增多,临床用药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尽量依据药敏试验选择抗生素,避免预防性或慢性感染长时间用药.同时要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和病房消毒隔离,定期空气消毒以杜绝交叉感染,对接受免疫抑制剂及放/化疗的患者采取保护措施或入住层流病房并加强支持治疗,应用免疫增强剂或造血生长因子,预防白细胞下降,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张中桥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肿瘤合并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为减少医院感染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发生医院感染的肿瘤合并AIDS患者,分析其医院感染发生例次率与医院感染高发部位。结果 2 571例肿瘤合并AIDS患者发生医院感染46例次,医院感染发病例次率1.79%;171 231例非肿瘤合并AIDS患者发生医院感染413例次,医院感染发病例次率0.24%;肿瘤合并AIDS患者医院感染发病例次率高于非肿瘤合并AIDS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0.440,P<0.001)。肿瘤合并AIDS患者医院感染高发部位为血液系统,占45.65%,高于非肿瘤合并AIDS患者的23.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59,P=0.002)。2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其他部位占比分别为6.52%、26.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71,P=0.005)。结论 肿瘤合并AIDS患者易发生医院感染,医院需进一步加强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的落实,有效降低肿...  相似文献   

6.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对2009年10月-2013年2月收治的32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8例患者中152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46.3%,粒细胞缺乏组的医院感染率为91.3%,显著高于非粒细胞缺乏组(P<0.01).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口腔、胃肠道和泌尿道等为主.致病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革兰氏阳性球菌和真菌为主.MP方案化疗患者的感染率(23.9%)与VAD和BD组(68.5%和65.3%)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与粒细胞缺乏、化疗方案及住院时间等因素有关,应用全环境保护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肿瘤死亡病例医院感染的特点,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降低死亡率,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06年12月63例死亡病例医院感染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63例死亡病例中发生医院感染25例,感染率为39.68%,而且以呼吸道感染为主,老年患者、住院时间越长的其医院感染率越高.结论: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及时、准确的病原菌监测是预防感染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及有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我院几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 2 88例发生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2 88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 189例 ,感染率 6 5 5 % ,共发生医院感染 36 6例次 ,例次感染率 12 7 1%。结论 医院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口腔及败血症为主 ,而且主要发生于诱导缓解期。同时针对各种危险因素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了解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规律和临床病原学特点,以便能早期诊断并给予恰当治疗。方法 对我院2001年1-12月住院的各种肿瘤病人的出院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参照王枢群等主编的《医院感染学》诊断标准进行了统计。结果 恶性肿瘤病人医院感染率为11.1%。例次医院感染率为14.8%。其中呼吸系统感染最常见为38.3%。致病菌中格兰阳性菌占58.1%,真菌占19.4%,大剂量抗生素的使用也为主要致病原因。结论 采用综合治疗措施控制肿瘤病人医院感染的发生,以减少由此产生的对患者造成的各种损失。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肿瘤住院患者感染发生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有效预防肿瘤患者发生感染和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2018年7月至12月收治的住院患者4788例,获取其性别、年龄、诊断、感染部位、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体温、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抗生素用量及疗程等相关临床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住院原发性肝癌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记录12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并进行分析。结果 122例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3.0%(28/122),感染部位构成比依次为:呼吸道、腹膜炎、泌尿系、消化道、皮肤及其它;28例医院感染患者共检出25株病原体,其中革兰氏阴性菌占48.0%,真菌占28.0%,革兰氏阳性菌占24.0%;贫血、肝功能分级高、3次以上侵入性操作、合并糖尿病、放化疗史及年龄≥60岁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高(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患者贫血、肝功能分级、侵入性操作次数、血糖水平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构建肿瘤患者医院感染风险预测模型,为肿瘤患者医院感染早期发现、个体化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河南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收治的肿瘤患者8 533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调查其人口学特征和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采用R 3.63构建肿瘤患者医院感染列线图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列线图模型预测效果。结果 纳入肿瘤患者8 533例中,发生医院感染106例,感染率为1.24%,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33.1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使用免疫因子抑制剂、放化疗、年龄增加、男性、住院时间增加和侵入性操作是肿瘤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列线图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867。模型拟合优度检验显示模型预测效果好(χ2=5.366,P=0.102)。结论 列线图可用于肿瘤患者医院感染发生风险的预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晚期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医院内肺炎的发病情况、发病诱因、病原学特点及药物敏感性 ,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 1995年 7月至 2 0 0 0年 7月 5年间由本院肿瘤科出院或死亡的晚期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2 10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和总结。结果 晚期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医院内肺炎的感染率 15 .2 8% ,病死率 5 0 .0 % ,主要致病菌依次为大肠杆菌、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药敏试验革兰氏阴性 (G-)杆菌对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先锋霉素V大多耐药 ,对丁胺卡那霉素多数敏感 ,其中绿脓杆菌只对复达欣、凯福隆部分敏感 ,对其余药物均耐药 :金黄色葡萄球菌只对第三代头孢菌素敏感 ,(G+ )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部分耐药。结论 晚期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医院内肺炎的感染率和病死率较高 ,其发生发展与住院时间、白细胞减少程度、放化疗及多种抗菌素应用有关。病原菌的耐药在基层医院亦很严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恶性肿瘤患者院内感染率、感染部位、易感病原菌、易感因素,探讨防治院内感染的方法.方法:调查统计20002年1月~2003年12月两年间我院血液肿瘤科恶性肿瘤患者院内感染情况,并分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恶性肿瘤患者的院内感染率为24.39%,明显高于其他住院患者的院内感染率5.63%,以呼吸道、肠道、泌尿道最为常见,常合并多次、多部位感染.致病菌多样,革兰氏阴性杆菌、真菌、球菌均常见.其感染部位与其病变部位相一致.结论:积极治疗原发肿瘤及其并发症、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放化疗后的支持治疗,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营养状况、缩短住院时间,是减少恶性肿瘤患者院内感染、提高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常见恶性肿瘤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为疾病预后判断和临床处理提供参考。方法:采集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1月31日我院肿瘤科和宝鸡市中心医院肿瘤科收治的93例新冠感染恶性肿瘤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分析各临床特征与新冠病毒感染的严重程度是否存在关联,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临床特征对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转归是否具有独立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新冠病毒严重程度与PS评分,PG-SGA评分、白细胞计数、CRP、性别、年龄、咳痰、抗肿瘤治疗有关,回归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升高是影响新冠感染的严重程度独立危险因素,PG-SGA评分A级、无咳痰、CRP正常、PS评分1分是其保护性因素;吸烟、PS评分、CRP、抗肿瘤治疗、淋巴细胞计数与转归有关,logistic回归提示近1月内接受抗肿瘤治疗并非病情转归的危险因素。结论:肿瘤患者规范营养干预和及时止咳化痰能降低新冠感染的严重程度,近期抗肿瘤治疗并不会增加新冠病毒感染肿瘤患者的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6.
医院感染是肿瘤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也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了解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和危险因素,对指导临床工作有重要意义。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我科收治各种恶性肿瘤患者356例。根据临床及细菌学培养诊断为医院感染者101例,男71例,女30例。年龄28~90岁,中位年龄55岁。平均住院日48 d。2.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有明确的细菌学培养阳性结果。医院感染病原菌以不同时期、检出同种病原菌两次以上为阳性。二、结果1.原发病的构成:以肺癌构成比占首位(31.7%,表1)。2.感染的临床类型:356例肿瘤患者发生感染101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及可能风险因素,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年间收治的1102例肿瘤实体瘤中发生的医院内感染86例,记录数据包括性别、年龄、肿瘤分期、住院时间、医院感染发生率。结果 肿瘤患者有高的医院内感染率,并且住院时间越长院内感染率越高。结论 肿瘤患者是医院多誊的易多人群;对他们应给予积极的针对性防范措施,以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8.
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调查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了解肿瘤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及漏报率,分析发生医院感染及漏报的原因,以便加强监腔。方法:查阅1997-2001年住院病例22617份,逐份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5年中总出院人数22617份,发生院内感染974例次,感染率为4.13%,各感染部位发生率以呼吸道为最高,占47.13%,其次为切口感染,占15.30%,各月份感染率以1月份为最高,占5.06%,漏报率1997年为最高达70.85%,2001年为最低7.19%。结论:合理应用抗生素,减少各种侵袭性操作,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重要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肿瘤专科医院恶性肿瘤院内感染1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肿瘤专科医院化疗科恶性肿瘤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相关因素及防治对策。方法对2009年1月-2009年12月本院化疗科住院的3 316例患者中123例发生院内感染的恶性肿瘤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感染部位、感染致病菌、患者年龄、肿瘤期别、住院时间等,并初步探讨院内感染的防治。结果本组院内感染率、病死率为3.8%、17.1%。感染与年龄、肿瘤期别、抗肿瘤治疗和侵袭性操作密切相关。感染主要部位是下呼吸道、泌尿道,分别占53.7%、16.3%。病原体阳性患者112例,共检出致病菌株127例,有9例为合并几种菌感染。感染主要菌种为革兰氏阴性菌占67株(52.8%),其中前3位是肺炎鲍曼不动杆菌18株(14.2%),克雷伯菌16株(12.6%),铜绿色假单胞菌14株(11.0%)。真菌36株(28.3%);革兰氏阳性菌24株(18.9%),主要是表皮葡萄球菌。结论恶性肿瘤患者院内感染常由条件致病菌引起,住院时间长、放化疗结合、老年及晚期肿瘤患者是院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降低院内感染,应采取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青海地区胃癌患者的贫血状况的分析,明确本地区贫血与胃癌分期及化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4年6月到2008年4月来院治疗的胃癌患者258例,检查血常规以了解贫血的状况,分析贫血发生率与肿瘤分期的关系。跟踪病例化疗情况,分析化疗后贫血发生率及其与预后间的关系。结果:样本中贫血发生率为43.8%。其中女性中为51.8%;男性中为41.6%,无显著性差异。在258例病人中具有完整TNM分期的195例,胃癌患者的贫血发生率根据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肿瘤大小、年龄不同有显著性差异。肿瘤在胃贲门区、胃体部、胃窦区贫血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258例胃癌患者接受三周期化疗后,贫血病人为161例。其中化疗后出现贫血的病人有46例,疾病控制率(DCR)为78.26%,客观缓解率(ORR)为21.74%。而化疗后无贫血的17例病人,疾病控制率(DCR)94.12%,客观缓解率(ORR)为52.94%。贫血组和非贫血组的DCR和ORR有显著性差异。在化疗过程中,15例病人接受了输血治疗,没有关于铁剂及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治疗的记录。结论:按NCI标准判断,青海地区胃癌相关性贫血的发生率与国内其他地区发生率相近。胃癌相关性贫血的发生率与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肿瘤大小、年龄有关。化疗过程中发生贫血的病人对化疗的反应差,化疗过程中未发生贫血的病人疗效较好。本研究中贫血的发生率与患者性别及肿瘤的部位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