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钢缆式线锯及人工骨间隔物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i Q  Tian W  Liu B  Hu L  Li ZY  Xing YG  Wang YQ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2):1062-1065
目的 探讨使用钢缆式线锯(T—Saw线锯)及人工骨CHA作间隔物行颈椎棘突纵割式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优点及疗效。方法 对北京积水潭医院脊柱外科31例多节段髓型颈椎病,5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2例前路术后疗效差的患者采用特制线锯纵割棘突和HA人工骨替代髂骨作椎管后壁间隔物,行棘突纵割式椎管扩大成形术,采用JOA评分法对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对38例患者术后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6月。肢体麻木,肌力减退及行走不稳均有明显改善,术后扁平率改善0.23,人工骨间隔物愈合率74%,无一例发生颈髓损伤。平均手术时间2h 5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80ml,平均JOA改善率61%。结论 使用T—Saw线锯及HA人工骨作间隔物行颈椎棘突纵割式柞管扩大成形术操作快捷安全,减压充分,术后改善率高,是颈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合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2003年5月至2005年1月,作者采用改良式后路棘突纵割、人工骨植入、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同时将颈3椎板及棘突全部切除、保护颈半棘肌肌止不被破坏、颈7棘突保留、椎板上缘穹窿状潜行切除治疗颈椎管狭窄17例,临床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颈椎单开门椎管成型术主要用于严重的颈椎椎管狭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某些颈椎病或颈椎创伤患者经颈前路减压并植骨融合术后,合并椎管狭窄症、或椎管后方黄韧带肥厚或皱褶对脊髓造成压迫者、黄韧带钙化症。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因其操作简单,效果可靠而在临床上得以广泛应用,近年来关于单开门术式的改良及其并发症的报道也越来越多,目前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较之以往做了很大的改进,现对单开门手术的术式演变及应用综述如下,并分析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就多节段重度颈椎管狭窄按照棘突纵割式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实施治疗的综合效果加以分析。方法本次研究中共计纳入病例样本86例(均为本院在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所接诊病例)其中50例椎管占据率在60%以下,即压迫组,余下36例患者,椎管压迫率均在60%以上,为严重压迫组。均按照棘突纵割式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进行治疗。针对疗效加以观察。结果结合观察可以发现,在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在术中用时、术中出血量方面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由对治疗前后JOA、NDI等评分对比发现,两组患者均得到有效改善(P0.05)。结论针对多节段重度颈椎管狭窄按照棘突纵割式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进行治疗,可有效对该部分患者颈椎功能进行改善,有助于其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腰椎棘突截骨椎板开门腰椎间盘摘除椎管成型扩大"∞"粗丝线固定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00例,治疗组采用腰椎棘突截骨椎板开门腰椎间盘摘除椎管成型扩大"∞"粗丝线固定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腰椎间盘摘除椎间植骨椎弓根系统固定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恢复时间。结果:治疗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棘突截骨椎板开门腰椎间盘摘除椎管成型扩大"∞"粗丝线固定法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对多节段重度颈椎管狭窄患者在临床中行棘突纵割式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于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多节段重度颈椎管狭窄患者,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分组,若椎管占据率低于60%,归为压迫组;若椎管占率在60%及以上,归为重度压迫组,每组20例,均接受棘突纵割式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进行治疗,观察并统计治疗前后JOA评分、NDI评分以及手术相关指标水平情况,并予以对比分析。结果组间对比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组间对比JOA评分、NDI评分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但组内治疗前后对比,结果显示治疗后评分情况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对于多节段重度颈椎管狭窄患者,接受棘突纵割式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进行治疗后,可有效改善颈椎功能,从而促进康复,在临床中具有可观的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保留C2和C7棘突肌肉止点的改良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型术在对颈椎前凸角度的影响,轴性症状的发生率等方面的临床效果,探讨保留颈后部肌肉止点在防止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型术术后并发症方面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9年1月28例采用保留C2和C7棘突肌肉止点的改良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型术和21例传统的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型术在术后和术后3个月随访时JOA改善率,颈椎Cobb角和Ishihara指数的变化,轴性症状的情况,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方面的结果,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改良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型术和传统术式在术后JOA改善率方面的作用相同,Slac术式术后3个月随访时在颈椎Cobb角和Ishihara指数的变化上要小于传统术式,改良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型术在术后随访时患者出现轴性症状的比例和新出现症状的比例要低于传统术式,改良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型术的手术时间要少于传统术式.结论 颈椎后路手术中尽量避免对肌肉的损伤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良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型术可以更好的保护颈后部的伸肌组群,可以获得与传统术式相同的神经减压效果,可以更好的维持颈椎前凸角度,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8.
单开门颈椎椎管扩大成型术是治疗颈椎椎管狭窄的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2003~2006年我院应用单开门颈椎椎管扩大成型术治疗颈椎椎管狭窄症36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颈椎椎管狭窄36例,男27例,女9例,年龄46~78岁,平均58.6岁。其中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症2  相似文献   

9.
临床上引起颈椎椎管狭窄的常见原因有3种;①脊髓型颈椎病致椎管退变性狭窄(CSM);②发育性椎管狭窄症(DCS);③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多主张手术治疗,且手术方法以选择后路减压为主,目前常用的后路手术方法有全椎板切除术、半椎板切除对侧潜行减压术及各种椎管扩大成型术。自1995-05/2000-05我科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型术治疗21例颈椎椎管狭窄症患者,为使病人顺利通过手术、术后病情平稳及伤口及时愈合,我们制定了护理目标和护理措施,保证了病人的安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黑川改良术式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4月至2009年6月,9例患者使用预制异体楔形骨块行棘突纵割式椎板扩大成形术,术后随访16~30个月,平均18个月.结果:未见术后颈椎失稳;59 %异体骨块与棘突完全骨性融合,32 %部分骨性融合,9 %骨块部分吸收、未融合;未见骨块破裂和移位.结论:脊髓型颈椎病使用异体楔形骨块的棘突纵割式椎管扩大成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各种颈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术后功能改善情况,方法:对21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随访时间3个月-4年5个月。结果:脊髓型颈椎病致椎管退变性狭窄(CSM)组11例,发育性椎管狭窄症(DCS)8例及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2例,术后2周及三月门诊随访时评分,三组病例评分均明显提高,患者的症状及体征也获得了明显的改善,未见“再关门”及脊柱不稳现象。结论: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颈椎管狭窄症减压效果确实,并好症少,出血少,对颈椎的稳定性无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双开门颈椎管成形合并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材料植骨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采用双开门法行颈椎管成形、椎管扩大及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植骨术治疗12例颈椎管狭窄症。结果经过5年随访,11例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体征改善,1例疗效不佳。结论双开门颈椎管成形及人工骨材料植骨术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羟基磷灰石载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骨传导性,是理想的骨移植替代材料.在颈椎椎管成形术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颈椎管狭窄症采取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铆钉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就诊并确诊为颈椎管狭窄症患者65例,其中有33例患者采取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观察组),有32例患者采取高架桥式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对照组),详细记录其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并统计其术后椎管塌陷率,颈椎后弓畸形发生率及骨融合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手术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椎管塌陷率、颈椎后弓畸形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观察组骨融合率较对照组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颈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治疗,采取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可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双开门颈椎管成形并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材料植骨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采用双开门法行颈椎管成形、椎管扩大及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植骨术治疗12例颈椎管狭窄症,对其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进行讨论。结果:经过5年随访,11例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体征改善,l例疗效不佳。结论:双开门颈椎管成形及人工骨材料植骨术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羟基磷灰石载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骨传导性,是理想的骨移植替代材料,在颈椎椎管成形术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林华杰 《医学综述》2012,18(3):383-385
单开门手术适应证广泛,疗效肯定,临床常用于脊髓型颈椎病、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治疗。手术方式多样,包括棘突与椎旁肌、关节囊丝线缝合,同种异体骨或自体骨植于椎板开门侧,微型钢板和螺钉系统固定开门椎板以及棘突椎板螺钉加侧块螺钉钉棒系统技术的应用等,但各有优缺点。再关门、继发椎管狭窄和颈椎后凸畸形伴不稳是单开门椎管扩大术的主要并发症。现对该术式的临床应用进行总结,以便有效地指导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双开门颈椎管成形合并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材料植骨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 采用双开门法行颈椎管成形、椎管扩大及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植骨术治疗12例颈椎管狭窄症。结果 经过5年随访,11例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体征改善,1例疗效不佳。结论 双开门颈椎管成形及人工骨材料植骨术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羟基磷灰石载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骨传导性,是理想的骨移植替代材料,在颈椎椎管成形术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陈焕诗  金伟  许峰  张中兴 《华夏医学》2008,21(2):262-263
目的:探讨棘突椎板复合体翻转90°回植用同种异体骨钉或丝线缝合固定的椎管扩大成形术临床疗效。方法:40例严重腰椎管狭窄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各20例,A组在完成椎板切除椎管扩大减压后把棘突椎板复合体翻转90°用1枚或2枚同种异体骨钉固定进行椎管成形重建术。B组在完成椎板切除椎管扩大减压术后把棘突椎板复合体翻转90°回植用丝线缝合固定进行椎管成形重建术。结果:采用nakai标准对两组疗效进行分析,并对术后骨块骨愈合时间、融合率进行计算,A组疗效优于B组。结论:应用同种异体骨钉固定骨块的椎管扩大成形术是治疗严重腰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保留C7棘突的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10月至2011年12月25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在我院接受保留C7棘突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并获得完整随访。术后观察患者颈椎曲度指数、神经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手术均未出现脊髓及神经损伤等情况,随访期内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脱出及“再关门”现象。颈椎曲度指数较术前丢失(2.3±0.7)%,神经功能改善率为(62.1±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个月时5例患者有明显轴性症状,经药物治疗后症状减轻。结论:保留C7棘突的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除可明显改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神经功能,还能有效降低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孙皓  姚宇  张宇峰 《吉林医学》2011,(10):1978-1979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颈椎管狭窄合并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并分析该术式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合并脊髓型颈椎病15例,男8例,女7例,常规C3~C7减压,棘突打孔10号线固定于门轴侧侧块关节囊上,术前和术后通过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1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54个月,平均28个月。3例患者术后3个月内发生C4或C5神经根麻痹,经保守治疗痊愈。临床疗效按照JOA评分进行评估,术后较术前JOA评分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合并脊髓型颈椎病是一种有效、简单可行的方法,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以往手术治疗颈椎管狭窄多采用前路减压加植骨 ,后路椎管单开门成形扩大椎管治疗 ,手术操作繁锁 ,难度大 ,术后患者卧床时间长 ,可出现植骨不愈合以及有再关情况。我院1991年 2月— 1997年 10月采用半椎管切除椎管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 9例 ,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7例 ,女 2例 ,年龄 47~ 6 3岁 ,发病时间 1~ 7年。其中颈椎管狭窄 8例 ,连续型后纵韧带骨化 1例。1.2. 手术适应证 ①颈椎管狭窄 ,保守治疗 6个月以上效果无好转 ,影像学检查颈脊髓压迫节段超过 2~ 3段以上。②连续型后纵韧带钙化所致颈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