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用阿司匹林和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观察组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结果:治疗后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及心脏指数(CI)值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及红细胞压积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心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气虚血瘀痰阻型轻中度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原则将63例气虚血瘀痰阻型轻中度VD患者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认知能力、行为能力、日常生活能力、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中医证候的变化。结果:治疗组MMSE、ADL与Blessed量表评分及低、高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ADL与Blessed量表评分及高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6%,对照组为7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味在改善轻中度气虚血瘀痰阻型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能力、行为能力、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血液流变学方面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温胆汤加味配合西药治疗气虚痰瘀型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0例气虚痰瘀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单纯施以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温胆汤加味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有下降,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温胆汤加味治疗气虚痰瘀型稳定型心绞痛,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且患者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自拟金银冠心汤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机制。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稳定型心绞痛(心脉瘀热、血瘀内阻)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2组患者均给予稳定型心绞痛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自拟金银冠心汤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心电图疗效,及治疗前后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心肌耗氧量、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和心电图有效率分别为92.86%和85.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05%、54.76%(P0.01)。治疗后2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持续时间和心肌耗氧量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持续时间和心肌耗氧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液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细胞比积、血小板聚集率、红细胞聚集指数显著降低,红细胞变性指数显著升高,观察组患者血液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细胞比积、血小板聚集率、红细胞聚集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红细胞变性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金银冠心汤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其机制可能与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血流动力学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拟益气活血汤加减联合西药常规治疗对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自拟益气活血汤加减联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极显著(P0.05,P0.01);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显著(P0.05)。结论:自拟益气活血汤加减联合西药常规治疗可明显降低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异常,说明自拟益气活血汤加减联合西药常规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十味温胆汤加味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虚痰瘀证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中医辨证为气虚痰瘀证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服用十味温胆汤加味,对照组服用通心络胶囊。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心电图、血脂、C反应蛋白(CRP)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2组总疗效、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症状改善率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十味温胆汤加味能调节血脂代谢,降低血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十味温胆汤加味治疗气虚痰瘀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能通过改善脂代谢、抑制炎性标志物CRP的过度表达而起到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加味温胆汤对气虚痰瘀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Hs-CRP、血脂的影响。方法:将80例气虚痰瘀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治疗组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加用加味温胆汤。比较中医症候、血脂、Hs-CRP及安全性指标。结果:4周后中医症候疗效均有效,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2.5%,而治疗组为92.5%(P0.05)。治疗组在降低TC、LDL-C、TG、Hs-CRP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温胆汤治疗气虚痰瘀型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较好,可降低患者Hs-CRP、改善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化瘀汤加味对于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60例患者按照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服用自拟益气化瘀汤。4周为1个疗程。观察中医证候疗效、心绞痛症状疗效、心电图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等疗效和安全性指标。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76.67%、心绞痛症状疗效总有效率70.00%均高于对照组的36.67%、33.33%(均P0.01)。两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差别不大(P0.05)。治疗后两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全血比黏度低切、血浆比黏度及红细胞压积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绞痛稳定情况和发作频率均有好转,硝酸甘油用量均有下降,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前后生命体征、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自拟益气化瘀汤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运用"十味温胆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气虚痰瘀证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9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医辨证符合气虚痰瘀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34例患者西药消心痛治疗,观察组35例患者采用中药"十味温胆汤"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35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77.14%)显著优于对照组34例患者(61.76%),P=0.020(P0.05)。且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其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均有明显改善,而观察组TC、TG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中药"十味温胆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病痛,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失笑散合消糜汤加味治疗乳糜尿的临床疗效,探讨中医病机及药物作用机制。方法:选择乳糜尿患者1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以失笑散合消糜汤加味治疗,对照组以西药消炎、止血、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疗程1个月,随访6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乳糜尿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显著升高(P<0.01);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Z=2.967,P<0.01);6个月后随访显示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则下降不明显(P>0.05)。结论:乳糜尿患者存在高血黏度、高凝状态,支持乳糜尿的病机总属"络脉瘀阻"的观点;失笑散合消糜汤加味治疗能显著减轻络脉瘀阻型乳糜尿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复发率;其机制可能与其改善络脉瘀阻,减轻血液高血黏度、高凝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1.
心痛灵片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劲云  陈彤  王行宽 《中医杂志》2007,48(4):317-319
目的观察心痛灵片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中医辨证为气虚痰瘀阻络证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基础治疗对照组(对照组)和心痛灵治疗组(治疗组)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治疗组中医临床证候改善、心绞痛缓解及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90.63%、87.50%和75.00%,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经心痛灵片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心痛灵片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且能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性,从而起到抗凝、防栓:促进纤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化痰祛瘀汤治疗痰瘀互结证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痰瘀互结证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予以冠心病二级预防规范化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化痰祛瘀汤治疗,治疗4周后统计2组心绞痛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心电图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脂、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心电图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TG、TC、LDL-C水平及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明显下降(P均0.05),且治疗组各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化痰祛瘀汤治疗痰瘀互结证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可明显减轻临床症状,降低血脂、血液流变学水平,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中药脉血康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症状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10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均分为综合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方案,包括口服辛伐他汀、拜阿司匹灵及硝酸异山梨酯。综合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脉血康胶囊。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后评价治疗前后症状改善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在症状上,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持续时间、心电图ST段压低数及T波总倒置数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而治疗后综合组患者在症状的四个指标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在血液流变学上,两组患者治疗后全血黏度(低切、高切)、血浆黏度及红细胞聚变指数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而治疗后综合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四个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脉血康胶囊具有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液浓、黏、聚状态,降低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增强心肌供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红花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62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滴丸及红花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hs-CRP水平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压积)变化情况。结果:经过治疗,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90.32%)高于对照组(67.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清hs-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降低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压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各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红花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良好,可有效降低血浆黏度及血清hs-CRP水平,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丹参饮合温胆汤加减治疗痰瘀阻滞型稳定型心绞痛(SAP)的疗效及对心肌缺血的保护机制研究。方法:将132例患者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6例。除去脱落、失访和剔除病例,两组最后分别完成63例。所有患者进行抗心绞痛药物和控制风险因素药物治疗。对照组口服丹蒌片,5片/次,3次/d;观察组给予丹参饮合温胆汤加减,1剂/d;两组疗程均为治疗3个月。每周进行心绞痛发作情况评分;冠心病心肌缺血情况采用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评价,中医症状和生活质量分别进行痰瘀阻滞证、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胱抑素C(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和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水平,均治疗前后各评价1次;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疼痛程度和硝酸甘油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Duke评分、总运动时间、出现ST段压低1.0 mm的时间、心绞痛出现时间和代谢当量均多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SA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痰瘀阻滞证积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心绞痛疗效优于对照组(Z=2.091,P<0.05);观察组ICAM-1,CysC,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全血黏度(低切、高切)、全血还原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FIB)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IMA,Hcy和MI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没有发现服用丹参饮合温胆汤相关不良反应。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丹参饮合温胆汤加减治疗SAP,可控制心绞痛发作,减轻痰瘀阻滞证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有着较好临床疗效,且安全,并能改善患者血液流变性,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管腔狭窄或阻塞,从而改善心肌缺血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心绞痛的效果。方法:90例心绞痛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常规及麝香保心丸治疗,观察组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症状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红细胞压积、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并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9%(40/45),对照组为71.1%(3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心绞痛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红细胞压积、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出现胃肠道反应3例,观察组出现5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心绞痛能进一步改善心肌供血,改善心绞痛症状,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李翠兰  戴爱明 《中医药导报》2007,13(10):29-30,60
目的:评价丹参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53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26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27例)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治疗。2周后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以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在心绞痛症状、心电图ST段恢复及伴随症状改善等方面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全血还原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红细胞刚性指数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方面改善程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丹参注射液可以显著改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桂苓慢盆汤加味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方法:在我院2016年7月6日-2017年7月6日,随机选择其中60例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并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30例)进行宫炎平滴丸治疗,实验组(30例)进行桂苓慢盆汤加味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分别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进行体征积分和中医证候积分对比时,两组患者治疗前差异对比无意义(P0.05);患者进行治疗后对比,实验组各项指标较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进行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全血黏度低切以及全血黏度高切指标对比时,两组患者治疗前对比差异无意义(P 0.05),治疗后对比,实验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治疗满意度方面,实验组的总满意度(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满意度(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采取桂苓慢盆汤加味的效果比较理想,可以有效提升临床疗效,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血府逐瘀汤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测定6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血府逐瘀汤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服用血府逐瘀汤,每天1剂,分两次服,疗程14 d.结果: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血府逐瘀汤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血府逐瘀汤能改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微循环,在其诊治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四君子汤加味治疗小儿气虚便秘的疗效。方法: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用四君子汤加味口服,对照组用妈咪爱口服,治疗2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君子汤加味治疗小儿气虚便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