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祛湿疗肝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脾虚湿阻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5例脾虚湿阻型NAFLD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5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7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祛湿疗肝汤治疗。2组均4周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9%,对照组总有效率78.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倦怠乏力、脘腹痞闷、腹胀及纳差症状积分均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后倦怠乏力、脘腹痞闷、腹胀症状积分下降(P0.05),纳差积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倦怠乏力、脘腹痞闷、腹胀积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祛湿疗肝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脾虚湿阻型NAFLD疗效确切,并能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健脾消脂方治疗脾虚湿盛型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脾虚湿盛型NAFLD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2例。对照组口服水飞蓟宾胶囊,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健脾消脂方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谷氨酰转肽酶(GGT)]、糖生化指标[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B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血脂水平[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体质量指数(BMI)]。结果治疗后治疗组AST、ALT及GG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FBG、FINS、HOMA-IR、TC、T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消脂方治疗脾虚湿盛型NAFLD疗效确切,可改善肝功能各指标水平,调节血糖及血脂,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3.
杜鹃 《新中医》2017,49(11):72-74
目的:观察健脾祛湿方治疗脾虚湿盛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24例脾虚湿盛型PCO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治疗组采用健脾祛湿方合决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决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后评估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及血清性激素指标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59.7%,低于治疗组的83.9%(P0.05)。经治疗后,治疗组的体质量及BMI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体质量及BMI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治疗组的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H)、睾酮(T)水平及LH/促卵泡生成素(FSH)比值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血清LH及T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2组治疗后的FSH、LH、T水平及LH/FSH比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健脾祛湿方联合决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脾虚湿盛型PCOS,可有效改善患者的BMI及血清性激素指标,效果优于单纯使用决雌醇环丙孕酮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方治疗肝郁脾虚型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肝郁脾虚型NAFLD患者68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治疗组采用疏肝健脾方治疗,对照组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血清天冬门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固醇(TC)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06% (33/34),对照组为82.35%(28/3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AST、ALT、TC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5.88%(2/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健脾方对肝郁脾虚型NAFLD的肝功能及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健脾祛湿中药治疗脾虚湿阻型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病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脾虚湿阻型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运动联合生活方式调整治疗,观察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健脾祛湿中药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评估2组临床疗效,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身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糖生化指标[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B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改善状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3.3%,显著高于对照组61.7%(P0.05);2组治疗后BMI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BM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WHR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WHR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2组治疗后FPG、FINS及HOMA-IR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糖生化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TC、TG、LDL均显著降低(P0.05),HDL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以上血脂指标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祛湿中药能够降低脾虚湿阻型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病患者身体质量指数和腰臀比,调节血糖和血脂代谢,改善胰岛素抵抗,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散结汤治疗脾虚痰瘀型中晚期胃癌的疗效。方法:将80例脾虚痰瘀型中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化疗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健脾益气散结汤治疗。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中医证候积分变化,并评价两组近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活质量比较,治疗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益气散结汤治疗脾虚痰瘀型中晚期胃癌有较好疗效,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加减健脾清化方联合干扰素治疗脾虚湿盛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针抗病毒治疗及基础护肝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健脾清化方,每日1剂,分2次服,疗程共24周。结果:治疗前后比较表明,两组对患者纳差或食后胃脘胀满、便溏或黏滞不畅、腹胀、气短乏力等症状均有肯定的疗效,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降低乙型肝炎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方面,治疗组较对照组为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毒学应答、生化学应答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可相对提升粒细胞的水平(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清化方联合干扰素可改善脾虚湿盛证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证候积分,改善肝功能,提高抗病毒治疗效果,降低干扰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健脾活血方治疗脾虚络阻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胃蛋白酶原(PG)、胃泌素-17(G-17)表达的影响。方法:72例脾虚络阻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予中药汤剂健脾活血方口服,对照组予胃复春片口服,2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病理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和血清PG、G-17表达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为77.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治疗后2组患者胃黏膜炎症、萎缩、肠化生、异型增生及总病理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胃脘胀满、疼痛等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其中治疗组胃脘胀满、疼痛、纳差和证候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PGⅠ、PGⅠ/PGⅡ(PGR)、G-17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活血方能改善脾虚络阻型CAG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病理积分,促进PG、G-17的分泌,可能有利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逆转和持续稳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根据"以脾治皮"理论,自拟健脾祛湿方用于治疗脾虚型慢性湿疹,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来揭阳市康美医院就诊的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予以健脾祛湿方水煎剂内服,其药渣水煎浸洗患处。对照组予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00%,优于对照组的73.3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主症状积分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主症状积分均比治疗前更具优势,且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根据"以脾治皮"理论自拟健脾除湿方,内服外洗可有效治疗脾虚型慢性湿疹。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健脾调脂方对胸痹(痰浊闭阻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胸痹(痰浊闭阻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冠心病常规基础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健脾调脂方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及中医证候积分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7%,优于对照组的7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心电图ST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电图ST段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调脂方对胸痹(痰浊闭阻证)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郑珏 《河北中医》2016,(3):356-359
目的观察清脂方联合运动、饮食干预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脾虚痰阻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NASH脾虚痰阻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应用清脂方联合运动、饮食干预,对照组30例应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联合运动、饮食干预,2组均连续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γ-GT)]、体质量指数(BMI)、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变化及临床症状总积分变化,进行影像学检查(肝脾CT比值)。结果治疗组治疗后ALT、AST、γ-GT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治疗前降低;对照组治疗前后ALT、AST、γ-G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ALT、AST、γ-G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BMI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1)。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总积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低于治疗前;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总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低于对照组。2组治疗前后TC、T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TC、T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经Ridit分析,治疗组治疗前后影像学检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改善明显。2组治疗后影像学检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结论清脂方联合运动、饮食干预治疗NASH脾虚痰阻证患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健脾润燥方穴位贴敷治疗脾虚肠燥型慢传输型便秘的疗效。方法 1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莫沙必利和乳果糖口服,治疗组给予健脾润燥方穴位贴敷,均治疗2周,观察治疗后及治疗结束后2周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便秘主要症状积分及复发率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及治疗结束后2周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92.5%,对照组分别为87.5%、71.3%;两组治疗前后便秘主要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便秘主要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没有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健脾润燥方穴位贴敷治疗脾虚肠燥型慢传输型便秘临床疗效显著,复发率低,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自拟健脾祛湿方治疗痰湿中阻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 vertigo,PCIV)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痰湿中阻型PCIV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口服治疗,治疗组给予自拟健脾祛湿方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3.3%,对照组有效率8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优于对照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拟健脾祛湿方治疗痰湿中阻型PCIV临床疗效显著,能改善患者平均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健脾祛湿活血方加减治疗Ig A肾病脾虚湿阻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9例Ig A肾病脾虚湿阻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口服治疗,疗程为8周。观察两组间中医证候、尿蛋白定量、血肌酐、血尿素氮、内生肌酐清除率等指标前后变化。结果: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尿蛋白定量比较两组有显著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祛湿活血方加减不仅能够改善Ig A肾病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还能降低患者的尿蛋白定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健脾化湿法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脾虚湿困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2例因呼吸道感染使用抗生素后出现脾虚湿困症状的住院患者按接受治疗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5例在原治疗方案基础上加服陈夏六君子汤加减方,对照组67例给在原治疗方案基础上加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2组疗程均为5天。观察2组患者脾虚湿困症状的改善情况和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脘腹痞胀、口淡纳呆、疲倦困重、便溏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陈夏六君子汤为基本方的健脾化湿法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脾虚湿困证疗效较好,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症状,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减肥八穴"穴位埋线结合健脾祛湿推拿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脾虚湿盛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单纯性肥胖症(脾虚湿盛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健脾祛湿推拿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减肥八穴"穴位埋线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20%,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治愈率为12.5%,总有效率为57.5%;治疗组肥胖指标(体质量、腰围、BMI、TC、TG、FBG)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皮下淤血、硬结等不良反应少。结论:"减肥八穴"穴位埋线结合健脾祛湿推拿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脾虚湿盛型)的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联合循经走罐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7例脾虚湿阻型肥胖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2例单用参苓白术散治疗,治疗组5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循经走罐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5.5%,对照组为69.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项肥胖指标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体质量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联合循经走罐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症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DIB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治疗组服用自拟疏肝健脾方汤剂,对照组服用匹维溴铵,2组疗程均为4周,对2组患者的总体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64%,对照组69.7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健脾方治疗DIBS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胡协鸣 《新中医》2016,48(12):44-45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老年脾虚湿盛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老年脾虚湿盛型AA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治疗组给予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2组均治疗5天。治疗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临床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的临床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老年脾虚湿盛型AAD,疗效优于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20.
王淑华  王强  杨倩 《河北中医》2009,31(6):819-821
目的 观察疏肝健脾、和胃降逆方加味合穴位敷贴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60例肝郁脾虚型FD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0例予疏肝健脾、和胃降逆方合穴位敷贴治疗.对照组80例予常规西药治疗.2组均4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主要症状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8%、显效率86.3%,对照组总有效率90.0%、显效率6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各个症状积分和总积分均明显下降,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且治疗组上腹痛、纳呆、乏力、善太息积分及总积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疏肝健脾、和胃降逆方合穴位敷贴治疗FD疗效确切,能推动胃肠蠕动,促进胃肠道排空,达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之目的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