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观察银杏叶片对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ngnitive impairment, MCI)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113例2009年9月—2011年2月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中医认知障碍专科门诊(58例)、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中医门诊(34例)及上海市枫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1例)MCI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55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银杏叶片,每次1片,每天3次,连续服用1年。检测两组治疗前、治疗半年及1年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积分、画钟试验(clock drawing task,CDT)积分、MMSE疗效、CDT疗效及痴呆转化率。结果 两组治疗前MMSE、CDT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半年及1年各指标均升高,且高于对照组同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P<0.05),治疗半年及1年MMSE、CDT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半年及1年MMSE、CDT总有效率(MMSE分别为67.24%、65.52%, CDT分别为62.07%、60.34%)均高于对照组同期(MMSE分别为36.36%、30.91%, CDT分别为34.55%、30.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两个时间点MMSE、CDT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半年及1年痴呆转化率(分别为1.72%、5.17%)均低于对照组同期(分别为9.09%、14.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杏叶片1年期干预MCI患者,能够较好地改善认知功能,并初步观察到能降低痴呆的转化率。  相似文献   

2.
益肺增智汤配合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4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文艳 《河北中医》2009,31(12):1768-1770,1773
目的观察益肺增智汤配合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5例采用益肺增智汤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45例采用阿米三嗪萝巴新片(都可喜)30mg,每日2次口服,同时予胞二磷胆碱O.5g,每日1次静脉滴注。2组均30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并应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长谷川痴呆量表(HD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及痰瘀闭阻型主要症状的积分变化进行检测评估,测定治疗前后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及毒副反应进行安全性考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9%,对照组总有效率64.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MMSE、HDS及ADL积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MMSE、HDS及ADL差值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肺增智汤配合针刺治疗VD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化痰祛瘀益智汤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将62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予纳洛酮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化痰祛瘀益智汤。采用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评定量表(ADL)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进行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检验。结果:两组治疗后MMSE评分均增加(P〈0.05),ADL评分均下降(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ADL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5%,对照组为83.8%,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痰祛瘀益智汤治疗血管性痴呆有良好疗效,能改善脑血流,促进认知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法联合认知训练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吡拉西坦口服、常规治疗及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认知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给予头穴丛刺疗法。于治疗前、治疗12周后采用CDT、BBS、MMSE评分对两组患者认知障碍程度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CDT、BBS、MMSE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12周治疗后,发现治疗组BBS、MMSE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对照组MMSE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CDT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治疗后MMSE、BBS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头穴丛刺法联合认知训练可改善血管性认知损害程度,从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醒脑启智胶囊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将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2例,对照组90例,治疗组服用醒脑启智胶囊,对照组服用舒血宁片,6周为一疗程,两个疗程后观察患者精神状态简易速检表(MMSE)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R)积分以及血脂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MMSE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ADL—R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治疗组MMSE和ADL—R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甘油三酯、胆固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治疗组还可显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P〈0.05),对照组可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P〈0.05),治疗后治疗组甘油三酯、胆固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醒脑启智胶囊可明显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血脂代谢,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疗效优于舒血宁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银杏叶片对轻度认知障碍(mli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者记忆商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13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和治疗组(58例)。对照组给予健康宣教、运动锻炼、饮食调摄等干预措施;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给予口服银杏叶片,每次19.2mg,每天3次。两组均治疗1年,于治疗前、治疗6个月、治疗1年时采用修订韦氏记忆量表中文版(WMS-RC)进行记忆商(memory quotient,MQ)的评估。结果治疗组治疗0.5、1年后,MQ分值升高,与治疗前及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Q有效率(分别为48.28%、50.00%)明显升高,与对照组(分别为30.91%、27.27%)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在治疗0.5、1年后,与对照组同期比较,治疗组再认、再生、理解、背数分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银杏叶片具有较好的提高MCI患者MQ的功效,尤其是在提高再认、再生、理解、背数方面表现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7.
于月明  李彤 《新中医》2012,(10):106-108
目的:观察补肾通络汤结合头针干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成4组:针灸组、药物组、针药组、对照组。观察总体衰退量表(GDS)、临床痴呆量表(CDR)、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及血压、血脂的变化.结果:针灸组、药物组、针药组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3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针药组3年中无痴呆的发病,明显优于另外3组。治疗后针药组、药物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针药组、药物组、针灸组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针药组TC、SBP、DBP改善均优于其他3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药结合干预MCI可明显延缓痴呆的发生,血压、血脂的良好控制也是延缓痴呆发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还少丹治疗肝肾亏虚型血管性痴呆80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赵云  李志轩 《河南中医》2010,30(4):380-381
目的:观察还少丹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VD患者8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还少丹煎剂,日1剂,分早晚2次口服;对照组口服西药都可喜片,每次1片(40mg),每日2次。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为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LD)评分治疗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MMSE、ADL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仅有2例出现食欲不振,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还少丹治疗VD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电针治疗中重度血管性痴呆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中重度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1个月和6个月后分别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中医证候积分表(SDSVD)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1个月后,根据MMSE、ADL、SDSVD量表评价,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分别是76.7%、30.0%、33.3%;对照组分别是30.0%、0.03%、10.0%,两组MMSE、ADL、SDSVD疗效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1,P〈0.05)。治疗组近期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随访,根据MMSE、ADL量表评价,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分别是60.9%、34.8%;对照组有效率分别是34.8%、21.7%。两组MMSE、ADL疗效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治疗中重度血管性痴呆是治疗中重度血管性痴呆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认知障碍患者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情况及其与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组(MCI组)、阿尔茨海默病组(AD组)和认知正常者(NC组)3组甲状腺激素水平情况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临床痴呆评定量表测评。结果AD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与MCI组、N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促甲状腺原氨酸(T4)水平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组、MCI组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AD组和McI组之间血清T3、FT3、FT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CI组与AD组血清T3、FT3、FT4水平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AD患者和MCI患者存在着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异常,并且与认知障碍严奄程度存在相美性.甲状腺激素水平可能为AD和MCI患者的临康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1.
针药并用治疗脑梗死后轻度认知障碍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脑梗死后轻度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对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梗死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内科入院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个月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为6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MMSE评分、MES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治疗后MMSE评分、MES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并用是一种治疗脑梗死后轻度认知障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醒脑方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血管性痴呆患者20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服用益气活血醒脑方治疗,对照组口服哈伯因片治疗,疗程均为半年。观察临床疗效及MMSE、HDS、FAQ量表评分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5.0%,对照组为53.0%,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MMSE、HDS、FAD量表评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MMSE、HDS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醒脑方治疗VD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数码经络导平治疗对老年痴呆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老年痴呆诊断标准的患者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内科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SMD-C型数码经络导平治疗仪进行治疗.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Blessed行为量表(BBS)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MMSE和BBS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明显提高(P〈0.01),而对照组病人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数码经络导平治疗老年痴呆患者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4.
血管性痴呆针灸干预的疗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旨在系统观察"温通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的临床疗效,进行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评估,为临床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科学、严谨、信度强、质量高的临床研究证据。方法:78例入选患者以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接受康复易化技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针刺治疗。并于治疗前、治疗8周、入组3个月,分别运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表、长谷川痴呆量表(HDS),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定疗效。结果:8周末针灸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MMSE和ADL评分较入组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8周末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MMSE和ADL评分针灸组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3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MMSE和ADL评分较入组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8周末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MMSE和ADL评分针灸组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疗效观察组为91.43%,对照组为85.29%。结论:针刺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MMSE和ADL评分,改善认知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远期疗效可靠,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头皮发际区微针疗法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80例V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用头皮发际区微针疗法,对照组用口服药物疗法。采用硫代丁酰胆碱法检测血浆丁酰胆碱酯酶(BuChE)的活性,采用MMSE和ADL量表评定患者的认知功能、社会活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2.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5.00%,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MSE、ADL量表评分与自身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两组血浆BuChE水平治疗后较自身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血浆BuChE水平降低更为明显(P0.05)。结论:头皮发际区微针疗法对于VD患者具有确切疗效,其作用机理与降低血浆BuChE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健脾化痰法治疗老年性痴呆痰浊阻窍证的疗效及机制。方法:门诊及住院老年性痴呆痰浊阻窍证患者120例采用单纯随机分组设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运用健脾化痰法治疗,对照组运用吡拉西坦片治疗。结果:经过观察,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对比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两组治疗前后MMSE积分都有明显上升(P〈0.05),不过试验组上升幅度更大(P〈0.05)。结论:健脾化痰法治疗老年性痴呆痰浊阻窍证疗效明显,也能降低胆固醇含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地黄益智方治疗肾精亏虚兼痰瘀阻络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两组均予针对血管危险因素的基础治疗措施,治疗组同时加用地黄益智方,对照组加用盐酸多奈哌齐。两组疗程均为4个月,观察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及中医症状积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MMSE、MOCA、ADL及中医症状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MMSE、MOCA、ADL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ADL及中医症状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黄益智方可有效改善肾精亏虚兼痰瘀阻络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反应能力及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和探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联合茴拉西坦治疗老年轻度认知障碍(MCI)痰瘀交阻证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预后。方法:将149例MCI痰瘀交阻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茴拉西坦口服;治疗组75例在此基础上给予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口服。两组均用药3个月,判定两组中、西医疗效,西医疗效指数,认知能力[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ADL),中医证候评分,阿尔茨海默病(AD)转化率及相关安全性。结果:西医临床疗效比较,总有效率对照组为66.3%,治疗组为82.7%,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疗效指数为(4.07±1.34),治疗组为(12.08±2.65),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总有效率对照组为62.2%,治疗组为88.0%,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MSE,治疗后治疗组除时间定向能力和实物命名能力外,其余各项指标均较对照组变化显著(P0.05或P0.01);ADL,治疗后治疗组各项指标均较对照组变化显著(P0.05);中医证候评分,治疗后治疗组各项评分及总积分均较对照组相应指标变化显著(P0.05或P0.01)。AD转化率,随访6个月,治疗组3例(4.0%)进展为AD,对照组11例(14.9%)进展为A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联合茴拉西坦治疗MCI痰瘀交阻证疗效肯定,安全性好,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