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同阴阳律一样,五行生克制化律也是中医基础的、核心的理论.不懂得阴阳五行律,就不懂得中医,也就无法运用中医的包括气功的理论去有效地指导医疗和健身的实践.所以阴阳五行律也是养生的根本指导思想.上期介绍的阴阳功法和本文介绍的五行功法,都是养生益寿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同阴阳律一样,五行生克制化律也是中医基础的、核心的理论。不懂得阴阳五行律,就不懂得中医,也就无法运用中医的包括气功的理论去有效地指导医疗和健身的  相似文献   

3.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学体系的基础,而阴阳五行是万物乃至人体的物质基础,对其运行规律的研究,有利于对人体生理、病理及治疗应用的指导。  相似文献   

4.
疗效是中医的灵魂,张仲景作《伤寒杂病论》,不仅具备严密的理论体系,且临床屡用不爽,是中医药未来发展过程中传承创新的源头活水.阴阳五行是中医学理论体系构建的核心哲学思维基础,在《伤寒杂病论》中,张仲景应用"阴阳藏府系统"进行诊疗近乎完美地对此进行了诠释,构建了理法方药并存的阴阳五行诊疗体系,古今奉为圭臬.文章选取《伤寒杂...  相似文献   

5.
论气     
在祖国医学理論中,有阴阳五行学說,这是中医學說的理論核心,但阴阳五行不能合气而言,气和阴阳五行同样都是中医的基础理論。气字散见于祖国医学的各种經典著作和历代医案中,极广泛地用来解释和代表人体的各种生理机能和病理机轉。气是人体物質代謝和机能活动的根本。张景岳說:“人之一身、全賴此气”。王应震亦说过:“行医不識气,治病从何据”。所以,对气的概念有一个明确的了解,是进一步鑽  相似文献   

6.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学的核心理论,贯穿在中医学理、法、方、药的各个层面。本文提炼《黄帝内经》《难经》等经典中关于阴阳五行指导中医分析病因、阐明病机、指导诊断、确立治法、处方遣药等方面的内容,发皇古义,融会新知,本文浅探中医阴阳五行诊疗体系中的病机诊断内容,以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阴阳五行天人相应以及经络等是中医理论的核心,而阴阳五行天人相应在古人眼中是有物质基础的,而且这些物质是在不停地循环运动,在循环运动中达到平衡,这些物质就是微观中的粒子。  相似文献   

8.
《内经》是我国医学文献的一部典籍,比较全面的阐述了中医理论体系的系统结构,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阴阳五行学说是古人用以认识自然和解释自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国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也是中医学运用至今的理论基础。《内经》中不仅阐明了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及其内容,还阐明了阴阳五行学说在药物分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陈正溪  刘力红 《光明中医》2008,23(10):1598-1599
药性理论根植于中医临床,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发展,是中医基础理论的一部分,阴阳五行为其哲学基础,四气五味是其核心。药性理论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整体观。药性理论有着中医独特的思维方式,主要有中和思维、变易思维、象数思维、整体思维。  相似文献   

10.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院创办近三十年来的第一本中医基础正式教材,也被列为高等中医自学考试教材。为了使学者更好地掌握基础理论,特将其中须加深理解的几个问题加以说明。阴阳五行学说中的几个问题学习阴阳五行的内容,首先要明确阴阳五行的基本概念,阴阳五行学说的意义,以及五行的特性和对  相似文献   

11.
目前中医界视西医之"糖尿病"为古之"消渴症",并认为消渴病的根本病机是"阴津亏损,燥热内生",针对此病机,通常采用滋阴降火的原则治疗消渴病,但疗效并不尽如人意。结合《黄帝内经》"阳生阴长,阳杀阴藏"理论,可以看出此认识忽视了阴阳互根互生的特性,过于强调消渴病"阴虚"的一面,没看到"阴虚"实为"阳不生阴,阳不化阴"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12.
从病因病机(阴精亏损-燥热偏盛、气阴两虚-瘀血阻窍、阴损及阳-阴阳俱虚)、辨证论治等方面,介绍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研究概况。指出病情迁延则气阴两虚,阴阳俱衰;脏腑虚损,变证百出。中医药治疗可针对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进行辨证论治,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素分布特点,指导中医临床辨证.方法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要求,结合朱文锋教授的"证候辨证素量表",制定〈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医症状量表〉并对相应证素赋值,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前瞻性中医四诊调查并建立证素研究数据库,运用SQL server 2005 得出每位患者的中医证素,运用频数分析进行统计描述.结果 50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病位单一证素分布顺序为:肾〉肝〉心〉肺〉脾,虚证病性单一证素分布顺序为:阴虚〉气虚〉阳虚〉血虚,实证病性单一证素分布顺序为:痰〉血瘀〉气滞〉阳亢〉热,病位兼杂证素分布顺序为:肝肾同病〉心肾同病〉肺肾同病〉心肺同病〉心肝同病;虚证兼杂证素分布顺序为:气阴两虚〉气血亏虚〉阴阳两虚〉阴虚血亏,实证兼杂证素分布顺序为:痰瘀互阻〉气滞血瘀〉气滞夹痰〉痰热互结,虚实兼杂证素分布顺序为:阴虚夹痰〉阴虚阳亢〉阳虚夹痰〉气虚夹痰.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病位单一证素以肾为主,血瘀、痰、阴虚是其主要的病性单一证素;兼杂证素主要为肝肾同病、痰瘀互阻、气阴两虚、阴虚夹痰.  相似文献   

14.
"病机十九条"见于我国医学经典《黄帝内经》,是对疾病所在部位与机理的赅括,是对导致疾病发生原因的囊缩,也是对中医所有疾病种类与名目的简洁表述。"病机十九条"首先指出了疾病发生的部位是以五脏为中心的五大系统,在这五大系统中包罗了诸多的病种,但严格地说它只包括《内经》里的有关病机方面的一些论点,不包涵后世的病机学说,其病机都在阴阳气血的逆乱不序;其次,指出了引发诸病的原因是风、火、热、湿、寒,其中火与热是致病的主要因素,几乎占所有疾病的一多半,阐明了在我国所发生的疾病是以热性病为主。我们预防疾病和治疗疾病指出了明确的思路和方向。所以,"病机十九条"在医学领域中具有非常重大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概念范畴及其在中医学中的应用,来梳理中医学的古代哲学基础,进一步从哲学角度对中医理论的窘况提出几点反思意见。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病隶属中医“眩晕”、“头痛”等范畴,其形成主要因肝肾两经的阴阳消长失去平衡所致。肝肾同居下焦,肝主藏血,肾主藏精,精血相互滋生,以制约肝阳过亢,若肾阴不足,肝木失于肾水滋养,肝阳失于潜藏。阳主动居上则表现肝阳偏旺,木摇风生之水不涵木见症。治宜滋补肾精,使肾阴足,肝体自养,肝阴足,肝气则平,从而达到脏腑的协调平和,即滋水以涵木,肝肾同治。临证时还应根据水不涵木之肝旺肾虚的标本缓急而治之。总之,补虚泻实,调整阴阳,使阴虚得补,亢阳平复。  相似文献   

17.
从针灸临床实践中发现诸多疾病的治疗皆体现了"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理论,并对其有了独到的见解。现以中风为例,试从中风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的病机特点及临床表现方面,用中医经典理论进行分析、阐述,探讨"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理论在针灸临床中的指导作用及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8.
更年期失眠的总病机为阳不入阴,其中湿热之邪阻滞阳入于阴的通路是其病机之一。临床治疗当清热利湿,选用蒿芩清胆汤加减。  相似文献   

19.
中医学认为阴平阳秘是机体处于"稳态"的条件,而阴阳失衡则会使机体处于"病态".现代医学认为免疫自稳、免疫平衡与机体的"自稳态"有着密切关系,若免疫功能出现失衡则相关疾病就会发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简称慢阻肺,与免疫失衡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