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PTEN异常表达及其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发展及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blot、甲基化特异性PCR(MSP)分析正常甲状腺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差异及PTEN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情况。结果与正常甲状腺组织相比,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1),同时笔者发现PTEN基因蛋白的下调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状况呈负相关(P<0.005),且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PTEN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程度显著增高。结论 PTEN蛋白低表达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转移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低表达与基因启动子区过度甲基化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与CD151mRNA的表达及相互关系,以及其与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之关系。方法收集病理学确证的3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15例滤泡性腺瘤及15例腺瘤旁正常甲状腺组织标本,采用RT-PCR方法分别检测MMP-2和CD151mRNA的表达。结果 MMP-2mRNA和CD151mR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滤泡性腺瘤及腺瘤旁正常甲状腺组织(均P<0.05),MMP-2mRNA和CD151mRNA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均P<0.05)。MMP-2mRNA与CD151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r=0.430,P<0.01)。结论 MMP-2和CD151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MMP-2与CD151在癌组织中表达一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叉头框转录因子M1(FoxM1 )在人类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检测2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相应的20例癌旁正常组织和20例甲状腺腺瘤组织中FoxM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FoxM1 mRNA及蛋白表达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及甲状腺腺瘤组织(均P <0.01),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和甲状腺腺瘤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甲状腺乳头状癌有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 <0.01),包膜侵犯组高于包膜无侵犯组(P <0.01)。FoxM1 mRNA及蛋白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TNM分期均无关(P >0.05)。结论FoxM1 mRNA及蛋白的异常表达可能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淋巴结转移、包膜侵犯有关,有望成为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治中的一个新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汪万英  石建华  承泽农 《中华全科医学》2011,(2):173-174,206,333
目的探讨MMP-2、TIMP-2及NF-κB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15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30例甲状腺乳头状瘤和3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MMP-2、TIMP-2及NF-κB的表达,并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MMP-2及NF-κB的表达甲状腺乳头状癌和甲状腺乳头状瘤明显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P<0.01);并且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随着病理分级增高而显著增加(P<0.01);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有颈部淋巴结转移者明显高于无转移者(P<0.01)呈正相关。TIMP-2阳性表达正常甲状腺组织明显高于甲状腺乳头状癌和甲状腺乳头状瘤(P<0.05);并随着恶性肿瘤分级增高而显著降低(P<0.05);有颈淋巴结转移低于无转移者(P<0.01)呈负相关。结论 MMP-2、TIMP-2及NF-κB在甲状腺良、恶肿瘤和正常甲状腺组织中不同程度的异常表达,它们均可作为判断甲状腺肿瘤生物学行为及患者预后参考指标。它们可能有协同致瘤及恶性肿瘤侵袭和转移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Prox1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SP法检测5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和颈部淋巴结中Prox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Prox1蛋白呈高表达,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Prox1蛋白在颈部淋巴结中呈高表达,癌细胞转移组的表达率显著高于无癌细胞转移组,Prox1蛋白表达水平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rox1蛋白表达水平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与转移淋巴结组织呈正相关(r=0.3207,P=0.0151).结论 Prox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呈高表达,促进了癌细胞向颈部淋巴转移.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中Snail蛋白及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和20例甲状腺瘤组织中Snail及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两者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Snail蛋白的阳性率(71.9%)显著高于甲状腺瘤组织(25.0%)(P<0.01),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E-cadherin蛋白的阳性率(17.2%)显著低于甲状腺瘤组织(85.0%)(P<0.01);Snail及E-cadherin蛋白的表达与TNM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均<0.05);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Snail蛋白与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0.71,P<0.05);Snail蛋白阳性表达者术后1、3、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表达者(P均<0.05),E-cadherin蛋白阴性表达者术后1、3、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阳性性表达者(P均<0.05).结论 Snail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侵袭、转移和预后相关,Snail蛋白表达增强和E-cadherin蛋白表达降低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肝再生磷酸酶-3(phosphatase of regenerating liver 3,PRL-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PRL-3的表达与各种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应用real-time PCR及免疫组化SP法探索PRL-3 mRNA及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原发灶?癌旁组织?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情况?结果:PRL-3 mRNA在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 < 0.05),PRL-3蛋白的阳性率在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高于癌旁组织 (P < 0.05)?原发灶组织中PRL-3的阳性率在有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P < 0.05),肿瘤直径>2 cm的阳性率高于肿瘤直径≤2 cm (P < 0.05)?结论:PRL-3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RL-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高表达可以预测淋巴结转移,有望成为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BAG-1、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甲状腺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AG-1和HSP70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腺瘤及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2种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BAG-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阳性表达高于甲状腺腺瘤组织和正常甲状腺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SP70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甲状腺腺瘤组及正常甲状腺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组中强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AG-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是否绝经相关(P<0.05)。HSP70与各病理参数均不相关(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中BAG-1和HSP70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BAG-1蛋白及HSP70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过表达可能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E2F1和P16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二者的关系,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判断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7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和51例正常组织中E2F1和P16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E2F1和在P16蛋白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8.2%和39.7%,正常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5.9%和58.8%,二者在癌组织与正常组织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E2F1与P16蛋白阳性表达与年龄、性别及肿瘤的发病部位无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及临床病理分期有关(P<0.05);E2F1和P16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阳性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269,P<0.05)。结论 E2F1、P16蛋白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有关,E2F1阳性表达和P16表达缺失与患者的预后相关,二者联合检测可能更有利于评价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侵袭与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9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及59例癌旁组织中MMP-2 mRNA,TIMP-2mRNA的表达水平.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上述组织中MMP-2蛋白、TIMP-2蛋白的表达.结果MMP-2mRNA和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4.7%和77.9%,而在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0.2%和25.4%,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1).TIMP-2 mRNA和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8.9%和64.29%,而在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0.3%和16.9%,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1).结论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RNA和蛋白、TIMP-2mRNA和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呈高表达,MMP-2mRNA和蛋白的表达随甲状腺癌侵袭程度升高、转移而升高,而TIMP-2 mRNA和蛋白的表达随甲状腺癌侵袭程度升高、转移而降低,提示MMP-2和TIMP-2表达失衡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侵袭与转移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