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北宋徽宗政和年间成书的《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是中国本草类药书修撰的高峰,此书后又经增补,成《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于金元时期刊于北方的刻书中心平阳。《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流传到朝鲜半岛后,又以活字排版翻印。朝鲜活字本《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不仅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而且也是中朝文化交流的具体体现,促进了朝鲜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平阳张存惠修订的晦明轩本<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刊行于蒙古海迷失后称制一年(1249),底本为解人庞氏本,复得金末山西名士麻革、刘祁写序作跋,乃平水本中之精刻者,名家递藏,流传最为广泛,明以后诸多刻本大多源自此本.  相似文献   

3.
相鲁闽 《河南中医》2014,34(2):367-367
<正>陶弘景(452年或456年至536年),南朝齐国、梁国间丹阳秣陵人,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医学家、道教思想家。初仕齐,拜右卫殿中将军。入梁后,隐居句曲山(今茅山,位于江苏句容县东南,本名句曲山,汉茅盈与其弟固衷,得道成仙于此,世称三茅真君,因名其山为茅山,亦称三茅山,陶弘景亦隐于此)。撰真诰二十卷,梁武帝萧衍礼聘不出,赐以鹿皮巾,号贞白先生。国家每有大事,无不咨询,时号山中宰相。其思想实脱胎于老庄哲学和葛洪的神仙道教,并杂有儒家和  相似文献   

4.
敦煌吐鲁番出土《本草集注》残卷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红璐  余欣 《中医研究》2005,18(6):57-60
敦煌和吐鲁番发现的<本草集注>写本,虽然均是断简残篇,却是中国本草学的珍贵文献.本文先对前贤的研究成果及其在学术史上的价值进行客观的评介,然后就一些有争议的学术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对富于研究旨趣的方向作一些前瞻,以期为学界贡献丰富的学术信息,为将来进一步共同探索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本草经集注》是《神农本草经》最早的注释本。《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古代的药学经典专著,是战国、秦、汉时期药物积累的结晶。现代学者认为《神农本草经》为东汉末年(约公元200年)之作品,非出自一人之手笔,是集体所创作,而托名于神农。《神农本草经》共载药365种,陶弘景著《本草经集注》在此基础上,又进名医副品365种,共载药730种,并增加《神农本草经》药物新功用和陶氏本人注释。  相似文献   

6.
《神农本草经》成书之后,传抄于后汉、三国时代及魏晋南北朝时期,该时期战乱频发、百家争流,致原书散佚且多有传讹及错简。梁代道医陶弘景通过革新肃修、增补发挥《神农本草经》,撰《本草经集注》一书。本文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背景、学术背景以及陶弘景个人因素三个角度探析《本草经集注》的成书背景。  相似文献   

7.
孙思邈是我国唐朝著名医药学家,所著《干金要方》、《千金翼方》可谓集唐以前医药之大成。本文试图就这两部著作中有关食疗内容作一分析,探索其食治特色,以为今之借鉴。  相似文献   

8.
<黄帝内经>是一部伟大的医学巨著,包含着丰富的养生学内容.它全面反映吸取了中国古代秦、汉以前的养生学成就.<千金要方要方>中的养生内容对<内经>的养生思想和方法有丰富的继承和发展.本文从时间养生、精神养生、运动养生、饮食起居养生几个方面探讨孙思邈对<内经>养生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浅谈孙思邈《千金》两方在妇科上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淑敏  魏曙亚 《陕西中医》2002,23(12):1136-1137
《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是孙思邈以其深邃的医学理论和丰富临床实践 ,总结前人的医学经验 ,为后世医家留下千古名著。现仅就其在妇科上的贡献作一些初步探讨与阐述 ,供同道参考。1 男女有别、创立妇女专科 由于妇女在生理上存在经、孕、产、乳。在病理上存在经、带、胎、产、乳等。就使妇女在患病时出现较男子为复杂的病理变化 ,因而在辨证、立法、用药上就有其特殊性。随着理论与实践的逐步完善 ,《千金》两方吸收了前人的医学精髓 ,引用了大量的古代文献 ,创造性地在妇科方面作了重要发挥。较早地提出了建立妇女专科思想。明确的提…  相似文献   

10.
周至 《河南中医》2002,22(6):11-12
孙思邈是我国唐代著名的医学家和养生学家,享年101岁,其著作《千金要言》记载的养生之道可资后人借鉴。主要为7个方面:(1)良好的习性以养生;(2)调神迎气以养生;(3)居家有戒以养生;(4)每日按摩以养生;(5)调气导引以养生;(6)服食补药以养生;(7)房中补益以养生。  相似文献   

11.
马骏  曼琼  邓毅  杨志军  杨秀娟  李鹏杰 《中草药》2020,51(1):276-280
中药七情是中药配伍的主要形式。代谢组学主要研究代谢谱差异,通过分析代谢物以及代谢通路与生理病理变化的相对关系,阐释药物的作用机制,分析配伍用药的作用关系。通过归纳近年来运用代谢组学分析中药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7种配伍方式产生的增效、减毒、药性变化及作用机制,为客观地阐释中药七情配伍应用的合理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加上20世纪80年代中医心理学概念的提出,中医七情学说已经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七情病因作为中医病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文章从发生学角度,详细论述了中医七情学说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对更好地理解中医七情学说所包含的科学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七方十剂理论在宋代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方、十剂是方剂学中两种重要的方剂分类方法。通过研究发现,七方现知最早见于南宋许叔微《伤寒九十论》,它在宋代医学教育中广为运用;十剂源于唐代陈藏器的药之大体十种,在北宋《圣济经》中,其概念由药之种扩大为剂。七方十剂对后世方剂功效分类有很大的影响。文章重点论述了七方十剂在宋代的发展,并试分析原因。  相似文献   

14.
张卫  张瑞贤 《中国中药杂志》2010,35(18):2493-2496
《雷公炮炙论》中共载268种药物,其中178种药物的炮制中使用辅料。这些辅料有通用炮制辅料也有特殊配伍炮制辅料。《雷公炮炙论》中辅料的使用可以用药物七情配伍来解释。本研究从药物配伍的角度对该书中辅料的选用及辅料炮制的内容作以阐释,提出要注意古今药物主治功效的变化及历史大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药药性理论源于临床实践,是中医药理论的核心内容,对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作用.中药药性研究发展缓慢,现有教材中缺少系统的药性形成方法的内容,目前所开展的药性研究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未形成完善的药性研究体系.文章通过阐述、总结传统中药药性形成方法之一口尝法的研究内容,分析该法的特点、价值与改进思考,以期客观地认识...  相似文献   

16.
要弄清楚中医理论与思维方法,必须从其理论产生的背景和源头入手,才能探本求源,把握住理论根本。中医的阴阳、五行、六气等基本概念与古代天文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故从古代天文学角度来审视才能看清中医基本理论思维的原点。因此,文章从古代斗历历法天文学的角度,阐述了中医天人相应理论产生的古天文学背景,阐明中医五行理论思维的基本内涵,并以此为思维框架尝试动态解读中药四气、五味理论,揭示中医药理论的思维核心和中医原创性思维的优势,为科学的理解中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根据生物物理学原理探讨生物间代谢的"虹势性"普遍规律,为建立完整的中药物质质量控制方法奠定理论基础。方法:根据生物热力学定律建立中药材的信息熵等状态函数关系式,并以大黄药材醇浸出物为对象,建立指纹图谱,计算生物熵和表观平衡常数,探讨诸状态函数的稳定性,验证"虹热性"规律。结果:全国9地方的大黄醇浸出物的相似度为0.079~0.677;色谱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差(RSD)为21.11%~92.51%;而燃烧焓、信息熵、信息量、生物熵、表观平衡常数的RSD分别为2.259%,4.228%,20.190%,-2.254%,13.340%。结论:全国各地大黄醇浸出物的燃烧焓、信息熵、生物熵是稳定的。由中药成分的燃烧焓等参数可构成中药成分的宏观物质质量体系。  相似文献   

18.
阴阳学说是我国古代哲学的开端.阴阳的概念最初源于对自然现象的阐述,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对昼夜、水火等等对立事物的观察总结出的抽象的概念.《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文献,他用阴阳学说阐述人体的结构和生理、病理现象,对祖国医学的理论形成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郑丰杰  李宇航 《河南中医》2020,40(6):811-814
宋本《伤寒论》共10卷22篇,原文共计808条。前4篇原文共计122条,其中辨脉法、平脉法、伤寒例3篇,虽然多被认为是王叔和采摭群书,附以己意而成,然"辨脉法"与"平脉法"作为脉法总论,"伤寒例"作为外感热病学概论、伤寒辨证之规范,其内容不乏精妙,学术价值亦不可低估;痉湿暍篇虽见于《金匮要略》,然其证与伤寒相似,具有鉴别诊断之意义,示人不可误治。中10篇论六经辨证、霍乱病、阴阳易差后劳复,是《伤寒论》的重点与核心,共计398条,不可混同于397法。后8篇原文共计288条,其内容虽与中10篇重复较多,但有学者考证提出后8篇的内容本是王叔和所见散失《伤寒杂病论》的原始状态,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宋刊李朝正《备急总效方》四十卷,孤本,现藏于日本"杏雨书屋".此书于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刊行后,仅藏于私人书楼或宫廷内阁中,再无复刻,世所稀见.现从著者生平、收藏流传、文献价值等方面加以梳理考证,认为该书在宋以前本草单方和急救医方的搜集整理、系统分类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对增补完善宋以前医方和校勘修订古医籍具有重要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