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星形细胞瘤组织CD105与TGF-β1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D105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为星形细胞瘤的生物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正常脑组织、低级别(I-Ⅱ级)和高级别(Ⅲ-Ⅳ级)星形细胞瘤组织及瘤旁组织中CD105和TGF-β1蛋白表达。结果星形细胞瘤组织中CD105标染的微血管密度(CD105-MVD)和TGF-β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瘤旁组织和正常脑组织(P〈0.01)。Ⅲ-Ⅳ级星形细胞瘤CD105-MVD和TGF-β1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I-Ⅱ级星形细胞瘤。星形细胞瘤中TGF-β1高表达组CD105-MVD显著高于低表达组和阴性表达组(P〈0.05),低表达组高于阴性表达组(P〈0.05)。结论CD105与TGF-β1在星形细胞瘤中表达关系密切,可促使肿瘤生长,使其增殖侵袭加速并向恶性转变。CD105与TGF-β1联合检测是判断星形细胞瘤恶性程度的有价值的指标,以此靶点的抗肿瘤治疗将为星形细胞瘤的治疗带来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学级别人脑星形细胞瘤中Rho GTPases相关信号通路蛋白Wis-kott-Aldrich综合征蛋白质(WASP)与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Tiam1)所扮演的可能角色。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不同病理级别人脑星形细胞瘤组织中WASP、Tiam1蛋白表达,评估其与星形细胞瘤的病理分级及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1)Tiam1蛋白高级别组的阳性率和高表达率均高于瘤旁脑组织和低级别组(P<0.05),且Tiam1蛋白的阳性率和高表达率有从瘤旁脑组织→低级别星形细胞瘤→高级别星形细胞瘤递增的趋势,Tiam1表达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脑星形细胞瘤的恶性程度。(2)Tiam1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和高表达率与年龄、性别、部位及肿瘤最大径无关(P>0.05)。(3)WASP蛋白为阴性表达。结论 WASP蛋白与星形细胞瘤发生和进展的相关性不明确;Tiam1蛋白在了解星形细胞瘤恶性进展方面有参考价值,且可能是有预后价值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RhoA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探讨RhoA在胶质瘤的诊断、恶性程度及预后判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ABC免疫组化法、RT-PCR法对53例不同病理级别的星形细胞瘤及9例正常脑组织标本,进行RhoA蛋白和RhoA mRNA的检测。结果 (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53例胶质瘤组织中RhoA蛋白表达全部呈阳性,对照组正常脑组织存在弱表达或不表达。(2)不同级别星形细胞瘤标本的RhoA阳性细胞率、RhoA mRNA与GAPDH mRNA灰度比值均存在差异;Ⅰ级和Ⅲ、Ⅳ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级RhoAmRNA表达均高于Ⅰ级;Ⅱ级和Ⅲ、Ⅳ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级RhoAmRNA表达均高于Ⅱ级。(3)相关性分析:RhoA阳性细胞率和RhoA mRNA表达量与胶质瘤病理分级均呈正相关性(r=0.875,r=0.817,P<0.001)。结论 (1)RhoA在所有已检测的胶质瘤标本中均存在表达,且表达程度与胶质瘤病理分级呈正相关。检测RhoA的mRNA和(或)蛋白的表达,可以作为胶质瘤诊断、判断预后的一个可靠指标。(2)RhoA表达水平与肿瘤恶性程度呈正相关,提示我们可以将其作为星形细胞瘤Ⅰ~Ⅳ级新的有效的诊断标记物,同时作为常规组织病理学的分级标准的补充。这将有助于描述肿瘤的生物学行为特征,选择术后进一步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D105及VEGF在星形细胞瘤周水肿区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星形细胞瘤患者51例,依据其术前MRI T2WI序列图像将瘤周水肿分为3度,术中取对应水肿组织后行CD105及VEGF免疫组化染色,计算微血管密度(MVD),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水肿程度的关系;正常脑组织标本9例为对照。结果:正常脑组织无CD105及VEGF表达;瘤周水肿区CD105-MVD与水肿分度正相关(r=0.997,P<0.05);VEGF表达与CD105-MVD正相关(r=0.923,P<0.05),同时与水肿分度正相关(r=0.929,P<0.05)。结论:瘤周VEGF表达和持续存在可能是促进CD105阳性微血管的形成,进而造成血管源性瘤周水肿的始动因素。水肿区大量CD105标记新生血管出现提示该区可能是瘤细胞易于发生浸润的区域。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人脑星形细胞瘤组织HPA(乙酰肝素酶)的表达及对肿瘤细胞侵袭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行手术切除的67例脑星形细胞瘤患者的病理切片标本,并选择同时期39例因脑外伤在我院行颅内减压术的患者的正常脑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和PCR技术检测脑组织中HPA蛋白的表达和HPA mRNA相对表达情况。采用siRNA干扰技术沉默星形细胞瘤U87细胞HPA基因表达,然后使用Transwell试验检测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患者脑组织中未出现HPA表达,肿瘤组中有53例患者阳性表达,且HPA mRNA表达量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肿瘤组织恶性程度的升高,HPA阳性表达率和HPA mRNA表达量也明显升高,其中Ⅲ、Ⅳ级肿瘤组织中HPA阳性表达率和HPA mRNA表达量高于Ⅱ级,Ⅳ级肿瘤组织中HPA mRNA表达量高于Ⅲ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转移的肿瘤细胞中HPA阳性率为94.17%高于未转移的55.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ranswell试验显示:转染组侵袭和迁移细胞数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A在人脑星形细胞瘤高度表达,随着恶性程度的升高,HPA表达也相应升高,通过siRNA沉默HPA基因表达,可以使肿瘤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TEN)在正常脑组织及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RT-PCR方法检测正常脑组织及不同分级星形细胞瘤组织中PTEN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探讨并分析其与星形细胞瘤组织学分级的关系,Western印迹法检测正常脑组织及星形细胞瘤脑脊液中PTEN蛋白的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PTEN在正常脑组织中阳性率较高,为90%(9/10),星形细胞瘤中阳性率较低,为47.5%(19/40),且PTEN在不同的组织学分级中,阳性率不同。RT-PCR结果显示PTEN m RNA在正常脑组织中表达较高,其相对表达量为0.861±0.072,显著高于星形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0.127±0.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随着组织学级别增加,其表达呈降低趋势。Western印迹法结果显示P TEN蛋白在非星形细胞瘤组脑脊液中的相对表达量为1.549±0.194,高于星形细胞瘤组脑脊液中的相对表达量(0.602±0.0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PTEN基因蛋白表达有望作为评估人星形细胞瘤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肿瘤血管密度与肿瘤恶性度的关系。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免疫组织化学及体视学原理 ,对人星形细胞瘤各级别中bFGF的表达进行了病理学研究。结果 bFGFmRNA的表达与肿瘤的级别无关 ,其相应蛋白的表达与肿瘤恶性度有关 ,Ⅲ、Ⅳ级的表达比Ⅰ、Ⅱ级的高 ,P <0 .0 5 ,但Ⅲ级与Ⅳ级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 >0 .0 5 ;二者的阳性颗粒可见于瘤细胞的胞浆、胞核及细胞外基质中 ;单位脑组织中 ,高级别星形细胞瘤内血管所占的面积明显大于低级别者和正常脑组织 ,P <0 .0 1,但低级别者与正常脑组织的血管面积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结论 星形细胞瘤的血管密度与其肿瘤的恶性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HIF-1α、VEGF、CD105-MVD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CD105-MVD)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状况以及与肿瘤血管生成、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56例子宫内膜腺癌、18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HIF-1α、VEGF蛋白及CD105-MVD的表达。结果:在正常子宫内膜、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腺癌中HIF-1α、VEGF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5%、28%、61%及60%、72%、89%,CD105-MVD分别为21.6±11.5、27.9±13.7、47.7±12.8。三者分别在不同组织中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HIF-1α、VEGF蛋白与临床病理特征无相关性,但HIF-1α阳性患者的5年生存率低于阴性患者(P<0.05)。CD105-MVD与浸润肌层深度、手术-病理分期有关(P<0.05),高CD105-MVD患者的5年生存率低(P=0.0767)。在子宫内膜腺癌中HIF-1α表达与CD105-MVD呈正相关(r=0.282,P=0.035),与VEGF呈正相关(r=0.355,P=0.007...  相似文献   

9.
CD105、CD34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CD105、CD34在国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以及其抗体标记的微血管密度与肿瘤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6例脑胶质瘤组织中CD105,CD34的表达。结果:胶质瘤CD105、CD34的表达高于正常脑组织,胶质瘤内CD105的表达较CD34有更高的特异性。胶质瘤中CD105-MVD、CD34-MVD与临床病理分级均正相关(r_s=0.824,P<0.01;r_s=0.675,P<0.01)。结论:胶质瘤内CD105的表达较CD34有更高的特异性,CD105-MVD作为判断胶质瘤恶性程度、预测不良发展的重要指标,优于CD34-MVD。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单羧酸转运蛋白(MCT)1、2在人星形胶质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与病理级别的关系。方法 从神经外科选取55例不同病理级别星形细胞瘤标本作为研究组,以正常脑组织标本(12例)作为对照组。使用HE染色进行病理诊断分级,免疫组织化学显色与免疫印迹观察不同标本MCT1、2的表达变化。结果 不同病理级别肿瘤组织中MCT1、2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且随着病理级别的升高,肿瘤组织中MCT1、2表达递增(P均<0.05),不同病理级别肿瘤组织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人星形胶质细胞瘤组织中MCT1、2表达明显增强,其强度与病理级别(肿瘤恶性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CD105在子宫腺肌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在位内膜、异位内膜中CD105的表达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Envision二步法)检测41例子宫腺肌病在位内膜、异位内膜中CD105的表达,并应用计算机图象分析系统分析 CD105表达的积分灰度。结果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中CD105的表达明显高于在位内膜(P<0.01),黄体期异位内膜CD105的表达略强于卵泡期,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痛经症状者异位内膜CD105的表达明显强于无痛经症状者(P<0.01)。结论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中CD105的表达明显强于在位内膜,且与痛经症状具有相关性,CD105的过度表达提示血管生成在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王俐  邹金波  骆建民 《华西医学》2006,21(3):451-452
目的:研究CD105和Flk1(fetal liver kinase-1)在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可能作用。方法:采用鼠抗人CD105单克隆抗体和兔抗人Flk1多克隆抗体,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D105和Flk1在27例CA组织和17例正常包皮组织中的表达。结果:CD105在血管内皮细胞膜上表达,CA组织中CD105标记的血管数比正常包皮组织明显增多,有显著差异(t=10.601,P<0.001);Flk1在CA组织的角质细胞胞浆和血管内皮细胞膜上均有表达,而正常包皮组织中仅在角质细胞胞浆呈弱表达,差别也有显著意义。结论:CD105和Flk1在CA组织中有过度的表达,可能与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3.
背景:在瘢痕微血管构筑研究中,目前尚无可靠的瘢痕新生衄管标记物。CD34和CDl05是目前常用来标记微血管密度的种方法,但两者又有各自特点。目的:比较CD34、CDl05两种微血管标记物在病理性瘢痕微血管构筑方面的特征差异。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人正常皮肤、非病理性瘢痕、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内,CD34、CDl05的表达,采用图像分析软件测量阳性染色的微血管的内径、表达面积并分析以CD34、CDl05标记的微血管的形态、分布特征。结果与结论:在所有标本内,CD34标记的微血管较为成熟,多表现为分支状、肝窦状及芽孢状,微血管内径平均值为(73.14±13.81)μm:CDl05标记的微血管较为幼稚,多表现为圆形或镶嵌状,部分无管腔,微血管P,j径平均值为(27.91±5.86)μm;作为微血管标记物,CDl05在标记瘢痕新生血管方面优于CD34,CDl05可视作瘢痕新生血管可靠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14.
CD34及CD105两种微血管标记物在瘢痕微血管构筑中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在瘢痕微血管构筑研究中,目前尚无可靠的瘢痕新生血管标记物。CD34和CD105是目前常用来标记微血管密度的一种方法,但两者又有各自特点。目的:比较CD34、CD105两种微血管标记物在病理性瘢痕微血管构筑方面的特征差异。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人正常皮肤、非病理性瘢痕、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内CD34、CD105的表达,采用图像分析软件测量阳性染色的微血管的内径、表达面积并分析以CD34、CD105标记的微血管的形态、分布特征。结果与结论:在所有标本内,CD34标记的微血管较为成熟,多表现为分支状、肝窦状及芽孢状,微血管内径平均值为(73.14±13.81)μm;CD105标记的微血管较为幼稚,多表现为圆形或镶嵌状,部分无管腔,微血管内径平均值为(27.91±5.86)μm。作为微血管标记物,CD105在标记瘢痕新生血管方面优于CD34,CD105可视作瘢痕新生血管可靠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 Conventional pathogenesis of haemorrhoid emphasized the anchoring connective tissue system, whereas the vascular changes were ignored.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clarify vascular changes of haemorrhoid disease. MATERIALS AND METHODS: Forty-six samples of grade III and grade IV haemorrhoid tissue were selected for an in vitro study. We assessed the expressions in endoglin (CD105), an accessory protein in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receptor complex, in CD34 and in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by using an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Microvascular density was calculated to correlate the expression of endoglin. RESULTS: Microvascular density was higher in haemorrhoid tissue than in normal anal and lower rectal tissues. CD34 was demonstrated in whole vessels in the haemorrhoids. However, endoglin, a proliferative marker of neovascularization, was present in only 25 of 46 (54%) haemorrhoidal vessels, and its immunoactivity was prominent in venules larger than 100 micro m. Thrombosis formation and stromal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the presence of endoglin immunoactivity. CONCLUSIO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uggest that neovascularization is one important phenomenon of haemorrhoid disease, along with conventional venous dilatation and arteriovenous communication. In addition, thrombosis and stromal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might be important factors in promoting vascular proliferation.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D105、CD34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MW抗原修复LSAB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60例子宫颈癌切片中CD105、CD34的表达.结果:CD105标记的血管条数(36.23±10.21)比CD34(42.17±9.43)敏感,能突出显示较小的、不成熟的微血管或单一的内皮细胞,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微血管密度与年龄、肿瘤大小、部住、肿瘤大体类型及分化程度等临床病理学特征无明显关系(P>0.05),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与宫颈鳞状细胞癌的FIGO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CD105抗体对检测肿瘤微血管更具有特异性,CD105标记的MVD可能是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一个独立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7.
《Molecular therapy》2023,31(1):78-89
  1. Download : Download high-res image (131KB)
  2. Download : Download full-size image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喉鳞状细胞癌(LSCC)中Endoglin(CD105)的表达及其与LSCC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6例LSCC、25例喉正常黏膜(NLT)中CD105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LSCC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对LSCC预后判断的价值。结果 (1)76例LSCC中以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为10.33±2.29,25例NLT为1.20±1.04,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05标记的MVD(CD105-MVD)的表达与LSCC的组织学分级、T分期、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是否复发、预后有关(P<0.05)。(2)生存分析显示,CD105、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T分期、有无复发是患者预后独立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LSCC中CD105促进LSCC的发生、恶性发展及不良预后,检测其表达有助于LSCC的诊断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