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染矽尘大鼠肺组织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表面活性蛋白-D(SP-D)和克拉拉细胞蛋白(CC16)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 将8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染矽尘组(每组40只),采用气管暴露注入矽尘悬液法建立矽肺动物模型.染尘后在7、14、21、28和60 d时每组分别处死8只大鼠,取肺组织和BALF.免疫组化法检测不同时间点的肺组织SP-D和CC16在肺组织中的表达,并作定量分析;以Western Blot法检测BALF中SP-D和CC16含量,并作定量分析.结果 对照组大鼠肺泡Ⅱ型细胞和Clara细胞胞浆内有少量sP-D表达.染矽尘组染矽尘7d后肺组织SP-D表达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4 d时达到高峰期,此后开始下降.在对照组细支气管周边的Clara细胞胞浆内CC16高表达,部分细胞核内也可见CC16表达.染矽尘大鼠7d后CC16表达明显减少,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染矽尘时间的延长,CC16表达逐渐减少,并且呈负相关性(t=-0.967,P<0.01) 7、28 d染矽尘组BALF中SP-D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28 d BALF中SP-D含量明显高于7 d染矽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28 d染矽尘组BALF中CC16蛋白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28 d明显低于7 d染矽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染矽尘能够导致大鼬市组织和BALF SP-D和CC16蛋白表达改变且与染矽尘时间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染矽尘大鼠肺组织Ⅰ、Ⅲ型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染矽尘组、川芎嗪组,采用一次性气管内注入矽尘法建立矽肺动物模型,川芎嗪组每日腹腔注射川芎嗪注射液50mg/kg。染尘后按不同时间点取大鼠肺组织制作石蜡切片,采用天狼猩红染色结合偏振光显微镜观察Ⅰ、Ⅲ型胶原的表达,ImageProPlus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染矽尘后第3天,Ⅲ型胶原开始增生,染矽尘后第7天,Ⅰ型胶原开始增生,直至染矽尘后第28天,这两种胶原进行性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各时间点染矽尘组大鼠肺组织Ⅰ、Ⅲ型胶原面积百分比均有不同程度增加,而川芎嗪组Ⅰ型胶原面积百分比在第7、14、28天,Ⅲ型胶原面积百分比在第28天时明显低于染矽尘组。结论矽尘可以诱导大鼠肺组织Ⅰ、Ⅲ型胶原合成增加,两型胶原出现增生的时相有所不同;川芎嗪可以抑制矽尘诱导的Ⅰ、Ⅲ型胶原的合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牛磺酸对染矽尘大鼠肺组织炎性细胞趋化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14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染矽尘组和牛磺酸组,后2组气管内注入质量浓度为50 g/L的矽尘混悬液,牛磺酸组在实验开始前3d即给予含质量分数为2.5%的牛磺酸饲料持续喂养,对照组气管内注入等体积灭菌生理氯化钠溶液.偏振光显微镜观察肺纤维化发生情况,行在体全肺灌洗术,血细胞计数仪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数.结果 牛磺酸组第7、14、21和28天炎性细胞总数均低于染矽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牛磺酸组第14、21天巨噬细胞数低于染矽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牛磺酸组第21天中性粒细胞数低于染矽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牛磺酸组第14、21天淋巴细胞数均低于染矽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牛磺酸对矽尘诱导大鼠肺组织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的趋化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染矽尘大鼠早期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采用组织芯片和图像分析技术阐述染矽尘大鼠早期肺组织炎性损伤过程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气管暴露法建立矽肺动物模型。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法(SP)结合组织芯片技术检测肺组织TNFα的表达。用ImageProPlusVersion4.5forWindowsTM图像分析系统对TNFα的表达做定量分析。结果染矽尘组TNFα阳性细胞面积百分比于染尘后第3天时开始升高,一直持续到第14天,第21天后稍有回落。第7天时达高峰,染矽尘组阳性面积百分比较对照组高出6.57,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矽尘可诱导大鼠肺组织炎性损伤早期TNFα的过度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硅元素水平在矽肺发病机制中的意义和用于矽肺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检测矽肺模型大鼠血清中硅元素水平,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大鼠矽肺模型肺组织的表达。结果矽肺模型大鼠染尘后血清硅元素水平明显增高,1d内增长高峰为16h;其后的7、14、21和28d,其水平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染尘后肺组织TGF-β1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达高峰是染尘后的第7天;TNF-α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在染尘后的7、14、21和28d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达高峰为染矽尘后的第21天。结论矽肺模型大鼠血清硅元素水平早期即明显升高且早于TGF-β1、TNF-α的表达,血清硅元素水平变化可以作为矽肺的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染矽尘小鼠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基因的表达在矽肺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暴露式气管内注入法给小鼠一次性染矽尘 (0 .2g/kg体重 ) ,染尘后第 1、3、5、7、14、2 8天 ,每组各处死 8只小鼠 ,取肺组织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T PCR)方法测定小鼠肺组织TGF β1基因的表达。结果 染尘后第 3天 ,小鼠肺组织中TGF β1基因表达开始升高 (1.2 0± 0 .15 ) ;第 7天达高峰 (1.74± 0 .19) ,与对照组 (1.0 1± 0 .16 )和染尘第 5天 (1.35± 0 .15 )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 ;第 14天开始下降 ,但直到第 2 8天仍高于对照组。染矽尘小鼠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随染毒后时间的延长 (1~ 2 8d)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结论 TGF β1在矽肺早期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手掌参醇提起物对染矽尘大鼠肺纤维化及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染矽尘组和手掌参醇提取物与SiO2联合处理组(联合处理组)。采用气管暴露法给予染矽尘组和联合处理组大鼠气管内灌注矽尘,对照组大鼠气管内则给予灌注等量生理盐水。联合处理组自染尘后第1天起每日灌胃手掌参醇提取物2ml(10g/kg),对照组和染矽尘组则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每日灌胃直至大鼠处死。天狼猩红染色法结合偏振光显微镜观察肺组织Ⅰ、Ⅲ型胶原合成。制作大鼠肺组织芯片,用免疫组织化学PV法检测组织芯片TNF-α的表达。结果与染矽尘组比较,联合处理组的大鼠各时间点的肺系数明显降低(P<0.01)。与染矽尘组比较,联合处理组各时间点Ⅰ胶原低于染矽尘组(P<0.01);与染矽尘组比较,联合处理组各时间点Ⅲ胶原均低于染矽尘组,14天和21天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与染矽尘组比较,联合处理组各时间点肺组织TNF-α的积分光密度低于染矽尘组(P<0.01)。结论手掌参醇提取物可抑制矽尘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和大鼠肺组织TNF-α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烟酸对染矽尘大鼠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饮食中添加烟酸对染矽尘大鼠早期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 3个实验组 ,即对照组、矽肺组和烟酸组 ,每组 4 8只。采用气管暴露法建立矽肺动物模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烟酸含量。链菌素 过氧化物酶法结合组织芯片技术检测肺组织iNOS的表达。用Image ProPlus图像分析仪对iNOS的表达做定量分析。结果与对照组和矽肺组比较 ,染矽尘后 1、3、7、14、2 1、2 8d时 ,烟酸组大鼠血浆中烟酸浓度分别高出 5 .94 6 4、17.4 2 2 0、2 1.3980、16 .0 910、4 .4 14 3和 7.130 5mg/L ,差异均有显著性。与对照组比较 ,染矽尘后 7d ,肺组织iNOS积分吸光度值上升 2 7342 1,支气管肺泡灌洗上清液中一氧化氮合酶浓度 (NOS)和iNOS活力分别上升 2 6 1和 1 89kU/L ,差异均有显著性。烟酸治疗可使矽尘诱导的肺组织iNOS积分吸光度值降低 2 4 82 92 ,支气管肺泡灌洗上清液中NOS和iNOS活力的增加值分别降低 1 5 0和 0 91kU/L ,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烟酸能够明显抑制矽尘诱导的肺组织iNOS的过度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矽尘暴露时间对于大鼠肺表面活性蛋白(SP)A、B、C、D的影响,为矽肺的早期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染尘组和相应对照组,每组30只.染尘组大鼠经气管灌注50 mg/ml的粉尘1 ml,左右两肺各0.5 ml;对照组灌注等量的生理盐水.在染尘后第3、7、14、21、28天分别获取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大鼠血 清和BALF中SP-A、SP-B、SP-C、SP-D的含量.同时检测肺组织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羟脯氨酸(HYP)的含量,对肺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3、14、21、28 d染尘组大鼠BALF中SP-A含量及各时点染尘组大鼠BALF中SP-D含量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7、14、21、28 d染尘组大鼠BALF中SP-B含量及14、21、28 d染尘组大鼠BALF中SP-C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14、21、28 d染尘组大鼠血清中SP-A含量及7、14、21d染尘组大鼠血清中SP-B含量及7、14、21、28 d染尘组大鼠血清中SP-C含量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染矽尘时间的延长,血清中SP-C含量呈增加趋势,有时间-效应关系(r=0.618,P=0.042).与对照组比较,7、14、21、28 d染尘组大鼠血清中SP-D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染尘时间的增加,血清中SP-D含量呈下降的趋势,有时间-效应关系(r=-0.731,P=0.016).与对照组比较,3、7、14、21、28 d染尘组大鼠肺组织中HYP含量升高,7、14、21、28 d染尘组大鼠肺组织中T-AOC含量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染尘大鼠BALF中SP-C的含量与肺组织中HYP呈正相关(r=0.803,P=0.045);BALL中SP-D的含量与肺组织中HYP呈负相关(r=-0.867,P=0.033).BALF中SP-A、SP-B含量与肺组织中HYP无相关(r=0.416,P=0.28;r=0.592,P=0.071).BALF与血清中SP-D含量的均呈下降趋势,呈正相关(r=0.870,P=0.034).BALF与血清中SP-C含量均增加呈正相关(r=0.539,P=0.046).染尘组大鼠肺组织病理观察可见,肺泡间隔逐渐增厚,尘细胞浸润,有少量胶原纤维分布,至28 d时,出现尘细胞结节.结论 矽尘导致大鼠BALF中SP含量改变,血清中SP-C、SP-D的水平可作为矽肺早期效应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牛磺酸对矽尘处理大鼠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14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矽尘组和牛磺酸组,每组48只。采用气管暴露法给矽尘组和牛磺酸组的动物以染矽尘处理,牛磺酸组大鼠在矽尘处理前3天饲料中开始添加牛磺酸。每个实验组分为6个时间点(1、3、7、14、21和28天)分别取8只大鼠处死。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血浆中牛磺酸含量;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法(SP法)结合组织芯片、图像分析技术检测矽尘处理动物的肺组织TNF-α的表达,用Image-ProPlus图像分析系统对TNF-α的表达做定量分析。结果牛磺酸组6个时间点血浆中牛磺酸浓度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矽尘组(P<0.01或P<0.05)。矽尘组TNF-α蛋白表达量第1天时开始升高,第7天时达高峰。第7和14天高出对照组6.57%和2.37%(P<0.05或P<0.01)。牛磺酸组TNF-α蛋白表达量分别于第3、7和21天低于矽尘组,第7天时低于矽尘组3.52%(P<0.05)。结论牛磺酸能够抑制矽尘诱导的大鼠肺组织TNF-α蛋白的过度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牛磺酸对染矽尘大鼠肺组织不同时相Ⅰ、Ⅲ型胶原合成及比例的影响.方法 将Wistar大鼠14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普饲)、矽肺组(普饲)和牛磺酸组(牛磺酸饲料)给予气管内注入1 ml矽尘混悬液(50 mg/ml),每组48只.分别在第1、3、7、14、21、28天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血浆中牛磺酸含量;取肺组织制作石蜡切片,天狼猩红法染色,偏振光显微镜观察各组动物肺组织Ⅰ、Ⅲ型胶原的合成及比例的变化,图像分析系统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第7、14、21和28天,矽尘组Ⅰ型胶原含量分别比对照组增加3.84%、3.77%、3.73%、9.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7、21和28天时,牛磺酸组Ⅰ型胶原含量分别比矽尘组降低2.39%、1.62%和7.13%;与对照组比较,第14、21和28天Ⅰ型胶原含量分别增加2.12%、2.11%和2.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第28天时,牛磺酸组Ⅲ型胶原含量比矽尘组减少2.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矽尘组Ⅰ/Ⅲ型胶原比例第7天开始增加,第28天时达到最大比值1.87,牛磺酸组Ⅰ/Ⅲ型胶原比例从第7天开始增加,且增加幅度高于矽尘组,第28天时增加幅度低于矽尘组.结论 牛磺酸对矽尘诱导大鼠肺组织不同时相的Ⅰ、Ⅲ型胶原合成抑制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两种矽肺造模方法的优劣,并探讨一次性气管滴注法造模的最佳时间。方法 口鼻暴露染尘小鼠20只,气管滴注染尘小鼠20只,分别于染尘后第7、14、21、28天处死;对照组小鼠5只,正常饲养28d处死。检测各时间节点小鼠肺湿重、脏器系数、肺组织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含量,并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口鼻暴露法染尘21、28d小鼠肺湿重及脏器系数,7、14、21、28d小鼠肺纤维化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染尘28d小鼠肺组织形成矽结节;气管滴注染尘后第14、21、28天小鼠肺湿重、脏器系数,第28天小鼠HYP含量,第7、14、21、28天小鼠肺纤维化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染尘后第21天形成多个矽结节,第28天矽结节融合成大片状。结论 暴露法染尘28d小鼠开始形成矽结节,滴注法染尘后第21天小鼠即可完成矽肺造模。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实验性矽肺大鼠在染尘后病情发展不同阶段外周血CD4+CD25+T细胞和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的频率,初步探讨Treg细胞在矽肺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将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24只,对照组16只。模型组以非暴露方式气管内一次性注入1mL石英粉尘悬液(40mg/mL)建立大鼠矽肺模型,对照组大鼠气管内一次性注入等容量的灭菌生理盐水。染尘后第7、14、21及28天分别处死6只模型组和4只对照组大鼠,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外周血CD4+CD25+细胞及Treg细胞的百分率。[结果]第7天,急性肺泡炎期间,模型组CD4+CD25+T细胞和Treg细胞较正常对照组频率明显降低(P〈0.05);第14天,矽性肉芽肿形成期,模型组CD4+CD25+细胞和Treg细胞数量回升,接近正常水平;第21天,矽性肉芽肿增多期间,模型组CD4+CD25+T细胞和Treg细胞频率较正常对照组略高,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第28天矽性肉芽肿增多并大量纤维化期间,模型组CD4+CD25+T细胞和Treg细胞频率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reg细胞可能在维持免疫耐受和矽肺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大剂量N-乙酰半胱氨酸(NAC)在矽肺形成过程中的抗氧化作用。方法 选取Wistar健康大鼠96只,随机分为模型组、预防治疗组、对照组3组,每组32只。模型组和预防治疗组均以气管滴注二氧化硅混悬液建立染尘大鼠模型,预防治疗组以大剂量N-乙酰半胱氨酸灌胃进行干预治疗,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分别在染尘后的第3、7、14、28天分批处死大鼠取材。切取肺组织样本作病理切片,分别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Masson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并对病理切片(14d、28d)肺纤维化进行半定量评分。测定肺组织匀浆羟脯氨酸(Hyp)含量(样本碱水解法)和微量丙二醛(MDA)的含量(TBA法)。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大剂量NAC预防治疗组病理显示肺泡炎症和纤维化程度减轻,肺纤维化得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丙二醛的含量各时间点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峰位于第7天,预防治疗组丙二醛的含量均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匀浆羟脯氨酸的含量比较,模型组在第7天明显升高,高峰位于第28天,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预防治疗组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早期应用大剂量NAC可增强肺组织的抗氧化作用,减轻二氧化硅对大鼠肺组织的损伤,部分抑制肺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二氧化硅(SiO2)刺激的巨噬细胞中核转录因子(Sp1)表达和定位的动态变化.方法 将4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只.采用非暴露式气管插管,实验组每只大鼠一次性注入1 ml无菌生理盐水与SiO2混悬液(0.2 g/kg);对照组大鼠注入等量的无菌生理盐水;分别于灌注后第1、7、14、21和28天各处死4只.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体内SiO2刺激的肺巨噬细胞中Sp1蛋白表达的定位及其动态变化.体外培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体外SiO2刺激的巨噬细胞中Sp1 mRNA的动态变化;免疫细胞化学、Western blot法检测体外SiO2刺激的巨噬细胞中Sp1蛋白表达的定位及其动态变化.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肺巨噬细胞中Sp1蛋白表达上调,于第14天达高峰;体外SiO2作用RAW264.7细胞30~960 min,Sp1 mRNA表达明显升高,呈现先升高而后下降的趋势,峰值位于240 min;Sp1总蛋白和核蛋白表达亦呈现先升高而后下降的趋势,总蛋白表达峰值位于240 min,核蛋白峰值位于480 min;Sp1蛋白于120 min开始发生明显的核移位,480 min时核移位最明显.结论 SiO2能激活巨噬细胞中Sp1,Sp1可能在矽肺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鼠染矽尘早期肺组织病理改变。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15、30、60mg/ml染矽尘实验组,每组42只。一次性气管内注入染尘建立大鼠矽肺模型,每组分6个时间点(1、3、7、14、21、28d)分别取7只大鼠处死,取肺脏称重,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HE染色,普通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各剂量染尘大鼠各时间点肺组织脏器系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时间延长和染尘剂量增加其增高幅度增大(P<0.05);肺组织肉眼观察可见,随着染尘时间的延长,肺表面逐渐出现颜色变深、体积增大、不规则斑块增多、弹性减弱等症状;HE染色显示,大鼠染尘后28d内,肺组织以炎症反应为主伴发肺间质的弥漫性纤维化。实验大鼠炎症反应程度随染尘剂量的增加加重,在染尘后7~14d肺组织的炎症反应比较明显。肺间质纤维化程度随实验时间的延长及染尘剂量的增加有逐渐加重的趋势。结论矽肺早期炎症反应明显,主要表现为细胞浸润聚集,肺泡间隔增厚,纤维组织增生,肺泡正常组织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let-7d-3p和miRNA-21-5p在二氧化硅(SiO_2)诱导的大鼠纤维化肺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SPF级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30只,采用一次性气管内灌注1 ml SiO_2悬浊液建立大鼠矽肺模型,对照组大鼠相同方法灌注1ml灭菌生理盐水。分别于染尘后1、7、14、21、28 d采集各组大鼠肺组织,每组取6只,对3只大鼠肺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另外3只采用miRNA微阵列芯片技术筛选肺组织中差异表达的miRNA,通过miRNA芯片筛选结合反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验证let-7d-3p和miRNA-21-5p在两组间的表达水平,对let-7d-3p和miRNA-21-5p进行靶基因预测并进行GO(gene ontology)富集分析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通路分析。结果对照组大鼠1、7、14和21 d Masson染色均可见正常肺组织,未发现胶原纤维,28 d大鼠肺间质和支气管周围仅有少量纤细的胶原分布;模型组大鼠1 d和7 d未发现胶原纤维,14 d染色可见较多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未见明显纤维组织,21 d和28 d模型组大鼠肺间质内可见大片状密集的胶原纤维沉积,在肉芽组织、支气管及血管壁周围胶原蛋白增生明显。模型组中let-7d-3p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miRNA-21-5p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模型组中let-7d-3p和miRNA-21-5p表达变化明显,可能与早期矽肺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未知聚合物气管滴注致SD大鼠肺组织损伤的动物模型,为探讨该未知聚合物职业暴露的损伤机制提供研究基础.方法 1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个染毒剂量组(40、30、20、10和5 mg/ml)及生理盐水对照组和动物空白对照组,每组20只.染毒组大鼠一次性气管滴注未知聚合物1.0 ml,左右肺各0.5 ml;生理盐水对照组大鼠一次性气管滴注生理盐水1.0 ml,左右肺各0.5 ml;动物空白对照组大鼠不滴注未知聚合物或生理盐水.染毒组大鼠染毒后第1、3、7、14、21和28天处死,采血进行生化指标分析,取肺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大鼠血生化分析结果显示,染毒后1d,40和30 mg/ml染毒组大鼠丙氨酸转氨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明显高于对照组.大体解剖显示,40和30 mg/ml染毒组大鼠,染毒后8h,肺粘连,色黑,有胸腔积液;染毒后7d,胸腺糜烂,肺肿大,有散在白色斑点和胸腔积液.染毒后14d,肺可见陈旧性出血点,未见胸腔积液.20 mg/ml染毒组大鼠,染毒后1d,肺肿大、粘连,呈白色状,有胸腔积液;染毒后7d,肺硬肿,有胸腔积液.10和5 rng/ml染毒组大鼠,染毒后1d,肺肿大,暗黑色,有少量胸腔积液;染毒后7d,肺间有黑点,肺硬肿,有胸腔积液;染毒后14~28 d,肺见白色硬块物质.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40和30 mg/ml染毒组大鼠染毒后1d,有肺泡上皮细胞肿胀和细胞膜损伤,肺泡腔内可见红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随着时间的延长,细胞肿胀逐渐消失,出现成纤维细胞.20mg/ml染毒组大鼠肺胞腔内中性粒细胞浸润,细胞呈游走状态,胞腔内有水肿液形成;染毒后7d,出现脱落的微绒毛,成纤维细胞核大,胞外少量胶原纤维,肺毛细血管内皮肿胀.10和5 mg/ml染毒组大鼠细胞膜损伤比较严重,胞质中线粒体明显增多,周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染毒后7d,出现微绒毛脱落,胶原纤维形成.结论 利用SD大鼠,采用肺部气管滴注法,可成功地建立未知聚合物暴露致肺组织损伤的动物模型,动物解剖和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大鼠肺组织损伤类型与未知聚合物暴露的临床表现一致.动物模型的建立,为进一步研究该未知聚合物职业暴露的损伤机制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