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药代动力学研究是揭示中药注射剂效应物质基础及其体内过程的重要途径,对于临床合理用药、提高中药注射液质量控制标准与临床用药的有效性、安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简要分析了中药注射剂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相关进展,指出对中药注射液药代动力学的重视程度尚有待提高。随着近年来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技术方法的进步,已逐步具备条件开展中药注射液的体内过程研究,中药注射液的质量控制、安全性评价、工艺优化以及临床合理用药研究等方面应充分利用和结合中药注射液体内过程的研究结果,以保障和提高中药注射液临床用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何怡静  李孝栋 《药学研究》2021,40(2):110-114
本文以“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为主要文献检索工具,通过“主题词”检索“中药注射剂”并含“发展前景”或“综述”、“不良反应”、“过敏反应”、“安全评价”、“安全再评价”、“临床应用”等既往文献,结合国家审评中心等权威部门颁布的相关法规和条例,对中药注射剂各项内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回顾、整理、分析和讨论,提出中药注射剂定义修改、处方来源分析、药效与不良反应机制阐释、中药标志物确定、质量标准提高和使用说明书规范等再评价建议,促进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安全应用和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朱雅珍 《中国药师》2001,4(2):154-155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状况。方法:采用DDD分析法和消耗金额统计法,分析用药频度和药物费用。结果:中药注射剂的年消耗金额增长率为238.98%。按DDDs排序,鱼腥草注射液居首;日均药费最高的参麦注射液和日均药费最低的柴胡注射液处于第2位和第3位,而双黄连注射液排序最末(第10位)。结论:中药注射剂的应用以临床疗效和安全可靠性为标准。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提出预防措施,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我市近五年来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数据。结果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占中药不良反应比例大小分别为:2008年56.4%、2009年61.7%、2010年65.5%、2011年70.2%、2012年74.1%。依此分析得出:中药不良反应主要归根于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并且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所占比例逐年呈增长趋势,面对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受质疑问题。结论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已成为临床突出的问题,特别是其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发生迅速,并且有较高的病死率。认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现状。  相似文献   

5.
刘建军  李津明 《黑龙江医药》1998,11(6):355-356,353
目前世界各国都不断地开发抗癌新药。并且一些新型的抗癌制剂不断被研制出来。但是,这些化疗和放射药物制剂在起到抗癌作用的同时,也表现出很大的毒副作用。而中医药在抗癌领域所表现出头的一系列神奇的功效,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中药抗癌制剂的研究,甚至有人将未来的抗癌希望寄托于中医药。就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许多中药对癌细胞具有抑制或杀伤作用。另外,许多实验表明,同样有许多中药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就是这些中药能提高人的免疫功能,从而利用人固有的免疫系统去对付癌细  相似文献   

6.
中药注射剂的应用现状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常用中药注射剂的分类,通过分析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临床出现的不合理应用等问题探讨中药注射剂的现状及对策。  相似文献   

7.
陈娟红  曹蕾 《海峡药学》2009,21(9):206-208
近期双黄连注射液被叫停事件进一步暴露出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不良反应大,造成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标准低、生产工艺落后、临床用法不当、缺乏再评价机制。只有加强中药化学物质基础研究、制定严格标准、应用创新工艺、完善临床用药、建立再评价机制才是提高中药注射剂质量和使用安全性的出路。  相似文献   

8.
中药注射剂在中医急症、疑难重症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发扬了中医药特点,丰富了我国中药新途径。本文就近十年来中药注射剂的选方、制备工艺、稳定性研究和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了概述,并探讨了中药注射剂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现状、特点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珊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4):411-412
<正>中药注射剂是现代科学技术和传统中医药理论相结合的产物,是祖国传统医药的奇葩,它对我国人民的生命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作出了较大贡献。近年来,随着社会与科技的发展,中药注射剂也在不断向前发展,更安全、更有效的中药注射剂也不断涌现,作为有"中药现代化之光"美誉的中药注射剂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然而,随着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加之国家药监部门对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研究的现状和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药成分复杂,以少数指标性成分控制产品质量不能体现中药的整体性,因而如何对中药进行整体质量控制是目前中药研究的热点问题.指纹图谱技术可整体上反应内在成分的情况,有可能最大化的获得药品质量的信息,并可指导生产企业对原料、半成品、成品进行质量控制,将各药味成分含量的波动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尽可能缩小各批次间的差异,以保证质量的稳定和均一.  相似文献   

11.
WHO资料表明,全球每年约有近1/3的患者死于不合理用药,而非疾病本身。由此可见,不合理用药已成为当前我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中药注射液普遍应用于临床,近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中药注射液在临床的不合理应用日渐凸显,查找其原因并分析对策有利于针对性地提高临床对中药注射液的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我国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文献分析现状以及特点,为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收集从1984年7月20日至2012年7月20日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及帕累托图分析对检索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检索出符合标准的文献147篇,分布于62种期刊中,涉及中药注射剂35种.按关注程度分为三类:主要关注药物(A类)11种(累计构成比在0~68.03%);次要关注药物(B类)15种(累计构成比在68.03%~93.88%);一般关注药物(C类)9种(累计构成比在93.88%~100%).文献均发表与2001年以后,其中2010年与2011年数量做多(26篇);由1 12位作者完成,其中88位作者人均贡献文献仅1篇.结论 中药注射剂文献分析结果与国家统计信息相一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应引起高度重视,做好中药注射剂的再评价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我院肿瘤科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情况。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0月至2010年5月肿瘤科使用过中药注射剂的病历资料,采用描述性方法分析患者的一般情况以及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剂量、疗程、金额等。结果在我院肿瘤科患者中应用的中药注射剂有15种,其中参麦和华蟾素使用次数最多。中药注射剂的使用疗程一般为10 d,费用在总的住院费用中所占的比例并不大(<30%)。结论中药注射剂在我院肿瘤科住院患者中应用很广泛,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治疗药物剂型。  相似文献   

14.
481例中药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综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引起过敏性休克的特点和规律。方法通过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CHKD期刊知识库检索1994—2007年收载的中文医药期刊报道的中药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个案,对文献资料进行整理、汇总,并进行分析。结果死亡病例21例,占4.4%;以静脉滴注为主,占89.8%;速发型过敏性休克的病例有382例,占79.4%;涉及中药注射剂45种,其中以双黄连注射剂引起过敏性休克的例数为最多,有71例,占14.8%。过敏性休克临床表现主要以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为主。结论用药前询问过敏史,严格掌握中药注射剂用药指征,密切观察用药后反应,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闫建坤  刘剑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3):147-148
系统收集近年来国内相关文献报道,从多层面、广角度进行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原因的分析。揭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中变态反应是目前影响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安全和研制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临床安全、合理应用中药注射剂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李田军 《安徽医药》2018,22(11):2250-2253
目的 分析宣城市人民医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资料,评估危险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宣城市人民医院发生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患者107例(阳性组)与同期应用相关药物未发生不良反应患者119例(阴性组)。对比分析两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药物过敏史等患者自身因素与合并用药、配伍禁忌、溶媒不当及输注过快等药物相关因素,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同时对不良反应发生时间、涉及药品品种、主要累及器官系统及严重程度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依次为基础疾病、配伍禁忌、溶媒不当、高龄、药物过敏史与女性性别(OR值分别为4.649、4.232、3.028、2.879、2.799、2.256,P<0.05);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主要是集中于用药过程中(41.12%)及用药结束后30 min内(34.58%),涉及药品品种以心脑血管系统用药为主(91.67%),累及多器官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受累所占比例最高(36.04%),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多为一般不良反应(81.08%)。结论 对于合并基础疾病并有药物过敏史的老年女性患者应用中药注射剂时应权衡利弊,注意药品不良反应的防治,选用正确的溶媒与合理的配伍药品,尤其应在用药早期重点关注、及时发现药品不良反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中药注射剂的用药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输液致静脉炎的特点。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发生的253例中药注射剂输注致静脉炎的不良反应报告,对性别、年龄、原患疾病、药物类别、输液时间、输液部位、中药注射剂品种数、输液静脉炎程度分级等进行归纳与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输液致静脉炎主要集中于<20岁和>61岁的年龄段,男女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连续输液时间越长,诱发静脉炎的几率越高;原发病史中发生输液静脉炎主要集中在实体恶性肿瘤、颅脑术后、呼吸系统疾病,分别为24.11%(61/253)、21.34%(54/253)和16.60%(42/253);舒血宁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和痰热清注射液最多,分别为22.53%(57/253)、16.60%(42/253)和13.44%(34/253);同一患者同时使用中药注射剂的品种数越多,发生静脉炎的可能性越大。结论临床医生、护士应了解中药注射剂输液致静脉炎的特点,加强监测,以减少输液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TCMI)对免疫细胞致敏相关表面分子表达的影响,为TCMI致敏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将雌性BALB/c小鼠用随机区组法分为对照组和12个TCMI组(分别为鸦胆子组、艾迪组、香丹组、葛根素组、红花组、醒脑静组、喜炎平组、舒血宁组、鱼腥草组、生脉组、黄芪组、灯盏细辛组),每组7只小鼠。按照临床等效剂量于12个TCMI组小鼠左后肢足趾部各注射相应TCMI50μL,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磷酸盐缓冲液。5d后处死动物,取左侧胴窝淋巴结制备淋巴细胞悬液,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细胞、CD8^+T细胞、B细胞、CD11c^+细胞及F4/80细胞比例,早期活化分子CD69、MHC11和协同刺激因子CD86、CD80、CD40及CD44分子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鸦胆子组CD4^+T细胞比例及CD69表达均减低,艾迪组CD8^+T细胞比例及CD69表达均减少,但2组B细胞比例均明显增高而其CD69表达均减低;葛根素组、香丹组和喜炎平组B细胞比例均增高而其CD69表达均减低,葛根素组T细胞CD69表达也减低,香丹组和喜炎平组CD8^+T细胞比例降低;醒脑静组CD8^+T细胞比例及T、B细胞CD69表达均减少;鱼腥草组、灯盏细辛组CD8^+T细胞与B细胞CD69表达减低;红花组仅CD8^+T细胞比例降低。与对照组比较,鸦胆子组、艾迪组、香丹组CD11c^+细胞和F4/80细胞比例均增高,红花组和葛根素组仅F4/80细胞比例升高;除舒血宁组和鱼腥草组外,其他各组CD4^+T细胞表面MHC11分子表达均明显增高;鸦胆子组、艾迪组和葛根素组CD11c^+细胞CD40表达增高,醒脑静组CD11c^+细胞CD80表达升高,香丹组和红花组CD11c^+细胞CD86表达增高,F4/80细胞CD40表达减低。与对照组比较,香丹组和喜炎平组CD4^+T细胞表面CD44分子表达增高而黄芪组表达减低;鸦胆子组、艾迪组、香丹组、红花组、喜炎平组和醒脑静组CD8^+T细胞表面CD44分子表达均增高。结论不同种类TCMI引起的胴窝淋巴结免疫细胞表面分子变化不同,对其综合考察可以为TCMI致敏性评价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抗肿瘤及辅助用中药注射液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240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基本情况、中药注射液使用情况、实验室检查、不良反应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肿瘤及辅助用中药注射液的使用比例为94.2%(226/240),共涉及8个品种,其中两药以上联用率为73.5%(166/226),缺乏适应证用药率为36.7%(83/22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5%(13/226)。香菇多糖注射液及苦参素氯化钠注射液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剂量过大问题,艾迪注射液存在溶媒量偏小问题。结论我院抗肿瘤及辅助用中药注射液使用率及联合用药率偏高,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用药不对症、剂量偏大、溶媒量偏小、安全性不够重视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笔者所在医院年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方法收集笔者所在医院2008~2010年中药注射剂的使用资料,采用金额排序及用药频度分析法对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0年中药注射剂用药金额逐年增加,年增长率分别为28.44%和10.32%。心脑血管用药和抗肿瘤用药金额和排序均分列前2位。结论中药注射剂使用量增长较快,使用时应注意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