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从中西医学两个方面探讨苓桂术甘汤合泽泻汤治疗眩晕的机理。方法:参考有关眩晕病因病机及辨治的中医学文献,梳理关于苓桂术甘汤和泽泻汤的现代医学实验研究,并举一典型病案佐证之。结果:从中医学来讲两方合用可祛痰化浊、升发清阳以治疗眩晕痰饮证,西医之机理为两方合用可有效减轻膜迷路淋巴积水。结论:苓桂术甘汤与泽泻汤合方治疗眩晕的机理明确,效果理想,在临床治疗眩晕时可供辨证选用。  相似文献   

2.
探讨痰饮型眩晕之病因病机及葛根泽泻汤方义配伍,并分析典型病案,总结葛根泽泻汤治疗痰饮眩晕的临证经验和心得。  相似文献   

3.
眩晕是由多种病因引起以目眩、头晕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泽泻汤出自汉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是用于治疗眩晕的有效方剂,本文介绍泽泻汤的适用方证、药物比例和临床加减,并附验案,旨在分享临床基于泽泻汤方证治疗眩晕痰饮证的体会。  相似文献   

4.
正眩晕是临床常见疾病,发病率较高。研究发现,我国10岁以上人群眩晕的总发病率约为4.1%。眩晕的发病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老年人多复发。有较多的眩晕原因是难以确定的,经过仔细的辅助检查也无法确诊,而西医疗效不能持久。笔者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运用苓桂术甘汤合泽泻汤加减治疗眩晕患者34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全部患者均来自2008年6月—2016年11月山西  相似文献   

5.
由颈背部软组织病变或颈椎骨性关节性病变而引起的眩晕称为颈性眩晕。笔者自2006年至2009年,采用泽泻汤加味治疗颈性眩晕痰饮内阻型患者86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早在《内经》十三方中就有“泽泻饮”可治湿浊中阻之眩晕的记载,方由泽泻、白术、鹿衔草三味组成。《金匮》治心下支饮,其人苦眩冒用“泽泻汤”,即前方减去鹿衔草,与《内经》泽泻饮有一脉相承的关系。笔者以该方加中膝命名为泽泻合剂,通过20余年的临床验证治疗眩晕数十例,确有良效, 介绍如下: 1 药物组成泽泻30g,白术15g,牛膝10g。 2 病案举例案例1患者某,男,11岁。主诉30天内晕倒20多次, 每次发病时伴有眩晕耳鸣,房屋旋转,胸闷泛恶,时作时止。  相似文献   

7.
温胆汤(《千金要方》)由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生姜、茯苓、甘草组成。后世多用以治热呕、吐苦、虚烦、惊悸不眠等证。笔者临床用此方加减治疗眩晕,效佳。例1 李××,男,68岁。1987年7月27日诊。患者素嗜烟酒肥腻,原有高血压,一周前眩晕发作,三天前因眩晕跌倒在地,左眼瘀  相似文献   

8.
内耳眩晕病亦称美尼尔氏症,是以发作性眩晕、听力减退和耳鸣为主要症状的内耳疾病,系由内耳道速路水肿引起前房功能障碍所致.祖国医学虽然没有内耳眩晕病的名称,但散见于古典医籍有关眩晕证的记载中,现将笔者对本病的治疗体会介绍如下:目前多以分型辨证施治,本病所表现之证候是由疾病的根本病因病机所决定,同时也受其它因素的影响.如体质强弱、居住地区、发病季节、生活嗜好、思想情绪及合并症、失治误治等,因此表现的证俱有异,各地分型有别,不同的类型则采用不同的方药,都收到良好的效果,这就是中医辨证论治的长处,同病异洽…  相似文献   

9.
笔者运用《金匮》泽泻汤治疗眩晕证二例,报道如下: 例一,阎××,女,34岁,农民。1982年7月30日初诊。患者于半年前行人工流产术,复加情志不遂,嗣后即发生头晕头痛,经颅骨X线平片提示“人字缝裂开”,诊断为“颅内高压症”。刻诊:头晕头重痛,卧则如在水中漂浮,起则天旋地转,耳中轰鸣,喜瞑目,伴恶心呕吐,纳食减少,脘腹胀闷,神识恍惚。形体消瘦,面色虚浮,舌质胖嫩有齿痕,苔  相似文献   

10.
泽泻汤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原方主治“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证。笔者运用该方治疗脑动脉硬化症、高血压病、高脂血症所致的眩晕证,疗效尚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本病属中医“眩晕”范畴,祖国医学虽然没有内耳眩晕病的名称,但散见于古典医籍有关眩晕证的记载中,笔者以苓桂术甘合泽泻汤用于临床,治疗内耳眩晕症尤能收到预期疗效。苓桂术甘合泽泻汤见于东汉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本文健脾渗湿、温化痰饮,临床运用极广,对于慢性胃肠道疾患、神经衰弱、慢性支气管炎、心包积液等属中医脾虚停饮者,均有相当疗效。现将笔者对苓桂术甘合泽泻汤治疗内耳眩晕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陈××,女,64岁。1988年11月20日诊。患者眩晕间断发作已五年,近两天加重。症见:眩晕,如坐舟车,视物旋转,不能站立,左侧耳鸣,听力减退,胸脘痞闷,恶心呕  相似文献   

13.
一、病例简介:陈××,男,45岁,干部。患者4年来先后眩晕发作过6次,多因工作过劳、熬夜诱发,每次发作都须住院治疗。这次又突发眩晕,睁眼、翻身即要呕吐,住院检查拟诊为“美尼尔氏病”,治疗3天未显效。诊脉  相似文献   

14.
笔者于1983~1985年用《金匮》泽泻汤加味治疗眩晕证40例,取得了一定疗效,现介绍如下:一般资料本组40例中,男16例,女24例;年龄20~40岁者35例,41~45岁者5例;病程为1~2年者17例,3~4年者18例,5年以上者5例;发作持续时间2天以上者16例,3天以上者24例。40例患者均具有突发眩晕、耳鸣、恶心呕吐、听力障碍、眼球震颤等症征,均为住院病例。  相似文献   

15.
“眩”是眼花,“晕”是头晕,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眩晕”,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反复发作的内科疾患。多属慢性疾病,不易根治。其发生的病机,虽颇复杂,但归纳起来不外风、火、痰、虚四个方面。各类眩晕,可单独出现,亦可相互并见。对于本病的发生原因、症状及其治疗,历代医籍论述颇多。如《灵枢·口问》篇:“上气不足……目之为眩”,《灵枢·海论》“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丹溪心法·头眩》则偏主于痰,有“无痰不作眩”的主张,提出“治痰为先”的方法;张景岳则认为“无虚则不作眩”,  相似文献   

16.
泽泻饮治疗眩晕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平东 《陕西中医》2005,26(2):175-176
“泽泻饮”是我国最早一部医学典籍《黄帝内经》记载的十三方之一。《素问·病解论》说“有病身热解堕 ,汗出如浴 ,恶风少气 ,此为何症 ?歧伯曰 :病名曰酒风。帝曰 :治之奈何 ?歧伯曰 :以泽泻、术各十分 ,麋衔五分 ,合以三指撮为后饭。”“酒风”,即《素问·风论》所说的漏风病。主要症状是全身发热 ,身体倦怠无力 ,大汗如浴 ,恶风 ,少气……”。“泽泻淡渗 ,能利水道 ,清湿热。白术苦温 ,能燥湿止汗。麋衔又名薇衔、鹿衔 ,为治风湿病药。本方对湿热内蕴 ,汗出恶风 ,筋缓身重体倦 ,有一定的疗效……”。“泽泻饮”原文治疗酒风 ,笔者应用于…  相似文献   

17.
眩晕属中医内科范畴。现代医学认为,它是由许多疾病引起的共有症状。引起眩晕的疾病很多,诸如:内耳眩晕病,椎-基动脉供血不足、肥大性颈椎骨关节炎、低血压、阵发性心动过速、颅内血管疾病、内耳药物中毒、贫血、神经衰弱、脑动脉硬化、白细胞减少、晕动病等均可引起眩晕。临床以温胆汤为主治疗眩晕,收到了满意的效果。1温胆汤药物组成竹茹、枳实、陈皮、半夏、茯苓、钩藤、天麻等7味药组成。2适应证无论何等疾病引起的眩晕,只要表现有头晕,视物旋转,或伴恶心、呕吐、汗出等证,均可以本方加减治疗。治疗原则:降逆化痰,止眩晕。3随证加减药物…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 ,笔者用温胆汤加味治疗眩晕 34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34例中 ,男性 16例 ,女性 18例 ;年龄最小者 14岁 ,最大者 72岁 ;病程最短者 3天 ,最长者 12年。耳源性眩晕 15例 ,颈性眩晕 10例 ,高血压病 4例 ,神经官能症 5例。2 治疗方法温胆汤加味 :半夏、川芎各 12 g ,枳实、竹茹、陈皮、天麻、泽泻各 10 g ,茯苓 15 g ,甘草 6g。水煎 2次后混合 ,日服 2次 ,每日 1剂。兼有失眠症者加生龙骨、生牡蛎、夜交藤、朱砂等 ;高血压病者加菊花、白芍、钩藤等 ;情志抑郁不欢者加郁金、薄荷、合欢花等。3 治疗结果显效 (症状…  相似文献   

19.
20.
眩晕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古今医家对眩晕论述颇多,主要从瘀血、肝风论治,通过分析痰饮在眩晕发作的病因中占有重要位置,本文通过查阅文献总结张仲景、朱丹溪对痰饮致眩的治疗经验,同时浅析导师根据仲景、丹溪理论治疗眩晕1则医案,为今后治疗眩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