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目的:分析手工计数和全自动五分类血球计数仪计数地中海贫血患者外周血血小板数结果的差异。方法:地中海贫血患者60例,采集外周血,分别以SF-3000型全自动五分类血球分析仪及传统手工计数两种不同方法测定血小板数,观察不同贫血程度患者两种方法测定血小板数的差异;同时每份标本都制作一张涂片,瑞氏-吉姆萨染色后,油镜下观察血小板分布情况、血小板形态及大小,并且同时观察成熟红细胞大小及形态。结果:血细胞分析仪计数地中海贫血患者的血小板数,高于传统的手工计数方法计数的结果;轻度贫血患者血细胞分析仪及手工方法计数血小板数分别为(257.35±46.7)×109/L和(220±46.93)×109/L,两种方法测定血小板数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中度贫血患者血细胞分析仪及手工方法计数血小板数分别为(353.42±56.05)×109/L和(233.79±51.88)×109/L,统计学分析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重度贫血患者血细胞分析仪及手工方法计数血小板数分别为(391.63±52.18)×109/L和(230.88±46.77)×109/L,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而正常对照组两种方法计数血小板数分别为(211±43.05)×109/L和(206.49±41.48)×109/L,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SF-3000型全自动五分类血球计数仪检测外周血血小板数高于手工计数方法计数,可能由于仪器不能识别与血小板体积相当大小的红细胞碎片、小红细胞等,导致地中海贫血患者血样中血小板仪器测定结果假性偏高。  相似文献   

2.
血小板相关抗体与血小板输注无效关系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与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对42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及39名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PAIgG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与血小板输注无效率的关系。结果ITP患者组、再生障碍性贫血组PAIgG阳性血小板百分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AIgG阳性的ITP患者及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的血小板输注无效率均明显高于PAIgG阴性的患者(P<0.01;P<0.05)。结论PAIgG与血小板输注无效存在密切关系,是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血小板相关抗体的检测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探讨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对42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39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及21例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PAIgG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与血小板输注无效率的关系。结果ITP患者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组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组PAIgG阳性血小板百分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AIgG阳性的ITP患者及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的血小板输注无效率均明显高于PAIgG阴性的患者(P<0.01;P<0.05)。结论PAIgG用于ITP诊断敏感性高,特异性差,PAIgG的存在与血小板输注无效存在密切关系,是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检测网织血小板对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1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9例,再生障碍性贫血13例,急性白血病初发/复发42例,健康对照组93例,用Sysmex XE-2100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网织血小板.结果:血小板骨髓生成活跃组(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网织血小板百分比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血小板骨髓生成抑制组(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网织血小板百分比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区分血小板骨髓生成活性方面,网织血小板检测明显优于平均血小板体积检测.结论:网织血小板可反映血小板减少症中血小板骨髓生成活性,对其诊断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综述了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肝硬变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川崎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家族性血小板增多症、肝母细胞瘤等血小板异常疾病中的变化,探讨TPO与血小板异常疾病发生、发展以及预后的关系,并探讨血清TPO水平与血小板数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人类血小板膜上有多种抗原,产生的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主要有红细胞血型(ABH)抗体、白细胞(HLA-I类)抗体和血小板特异性抗体(HPA)。PAIgG的测定对于诊断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血小板输注无效、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血小板减少性疾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血液病住院患者的血小板输注效果,分析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可能原因,以进一步提高血小板输注的有效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2021年11月在本院住院治疗接受单采血小板输注的310例血液病患者,分析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可能因素,包括性别、年龄、血小板保存时间、血小板输注次数、并发症情况、红细胞制品输注情况等。结果 根据血小板回收率(PPR)和Plt增高指数(CCI)将患者分为输注有效组和无效组(连续2次输注24 h后的PPR<20%或输注24 h后的CCI<5 000或临床出血症状或倾向未得到明显控制为血小板输注无效),2组间性别、输注前白细胞计数、贫血、是否使用抗生素存在差异(P<0.05);疾病种类、性别、贫血和合并症数量与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发生率相关,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PTR发生率最高,男性PTR发生率高于女性;输注悬浮红细胞数量、合并症数量与输注效果负相关(P<0.05)。结论 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可能因素包括输注前的白细胞水平、抗生素的使用、贫血及红细胞的输注情况、合并症数量、疾病种类,而年龄、溶血、脾亢、血小板保存时间、血小板输注次数对...  相似文献   

8.
再生障碍性贫血(AA,简称再障)是一组由化学物质,药物,感染,射线及不明原因所致的造血干细胞明显减少,引起造血功衰竭,从而造成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类贫血。临床特诊为贫血、感染、出血以及肝脾,淋巴结肿大。血小板常小于50×10^9。,严重者小于20×10^9,可引起皮肤、粘膜、牙龈出血,尤其是内脏、颅内出血可危及生命。机采血小板因纯度高,容量小,疗效好,来源于单一献血者等优点而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血小板抗体检测在临床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固相凝集法对108例血小板减少的患者进行血小板同种抗体和血小板自身抗体的检测分析.结果 108例血小板减少的患者检测出血小板同种抗体阳性77例,阳性率为71.3%,其中再生障碍性贫血20例,急性白血病14例,慢性白血病1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6例,血小板减少症27例.对77例血小板同种抗体筛查阳性的患者进行同种异型和自身(结合、游离)抗体的检测,结果仅血小板减少症表现为同种异型、自身(结合、游离)抗体及同种异型+自身抗体三类情况均有阳性病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均仅表现为单一同种异型抗体阳性.结论 患者机体对来自不同血小板抗原刺激可产生不同类型的血小板抗体,血小板抗体的检测对临床有着重要的诊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恶性肿瘤贫血患者网织红细胞及血小板参数对疾病发展的影响。方法用仪器法检测老年恶性肿瘤Ⅰ-Ⅳ期贫血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网织红细胞及血小板参数。结果老年恶性肿瘤贫血Ⅰ Ⅱ期,Ⅲ Ⅳ期组血小板数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其血小板参数的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体积血小板比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老年恶性肿瘤贫血患者网织红细胞(RET)计数,低荧光比率网织红细胞值(LFR),中荧光比率网织红细胞值(MFR),高荧光比率网织红细胞值(HFR)各参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及网织红细胞参数可作为肿瘤化疗时骨髓受抑制和开始恢复得早期诊断较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血小板减少性疾病PAIgG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血小板膜上有多种抗原,产生的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主要有红细胞血型(ABH)抗体、白细胞(HIA—Ⅰ类)抗体和血小板特异性抗体(HPA)。PAIgG的测定对于诊断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血小板输注无效、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血小板减少性疾病有重要意义。采用血清学技术和DNA分型技术对190例血小板减少性疾病患者血清中PAIgG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12.
临床727例次单采血小板输注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分析临床单采血小板输注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回顾性分析湘雅第三医院2010年9月至2011年5月进行单采血小板输注的254名患者的727例次输注资料,计算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CI)和血小板回收率(PPR)评价血小板输注效果,统计输注有效率,根据患者病症、输血次数、血型和脾肿大与否分组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表明,727例次输注单采血小板有效456例次,占62.72%,以急性失血性贫血和慢性系统性疾病患者输注效果较为明显,尤其是慢性肾疾病(有效率为94.12%);脾脏肿大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有效率仅为40.35%);血小板输注次数与输注效果呈负相关。结论:脾脏肿大和血小板输注次数是影响输注效果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慢性肾衰贫血对血小板的影响石惠敏我们观察了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治疗终末期肾衰贫血患者对血小板的影响,报告如下。病例和方法1病例选择随机选取30例慢性肾衰贫血患者,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49±15岁。血液透析时间...  相似文献   

14.
深低温保存机采血小板MPV和回收率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经过长期临床实践证明 ,输注血小板可降低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和实体瘤患者血小板减少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用血细胞分离机从单一献血者一次采集足够治疗量的血小板 ,可以降低受血者同种异体免疫和疾病感染风险。近年来 ,许多学者对机采血小板的冷冻保存方法做了深入研究 [1 - 3] ,笔者检测并分析了 -80℃非程控降温冷冻保存过程对机采血小板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和冻 -融回收率的影响 ,以期建立并完善一项改良机采血小板冷冻保存和融后使用技术 ,进一步提高冻存机采血小板的存活力和功能的完整性。材料与方法1 试剂和仪器 二甲基亚砜 …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对 1998~ 2 0 0 0年收治的 30例初诊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利用ELISA方法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水平。结果  30例患者中血小板相关抗体增高者 9例 ,血小板抗体类型为IgG、IgA、IgM ,9例患者中 8例T细胞亚群分布异常。加用左旋咪唑和强的松组血小板恢复较未用者明显( 37.6× 10 9/LVS 16 .1× 10 9,P <0 .0 5 )。结论 血小板相关抗体升高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机体免疫细胞攻击造血细胞提供了一个直接证据 ,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指导手段。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国内的广泛应用,血小板参数包括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与某些血小板减少疾病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之间的关系也逐渐明确,但与急性白血病(AL)之间的报道存在不一致性。本研究总结了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血小板参数数据,并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 (二)适应证和禁忌证血小板输血的适应证如下:1.血小板生成减少所致血小板减少,例如白血病和淋巴瘤、骨髓衰竭、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药物引起的骨髓损害(化疗、辐射等).2.急性血小板减少,例如大量输血、体外循环和感染(细菌、病毒)等.3.血小板功能异常,例如血小板功能损害、血小板储蓄库缺陷、腺瞟呤核苷释放缺陷、巨血小板综合征(Bernard-Soulier综  相似文献   

18.
1背景: 本院血液肿瘤患者所使用机采血小板用量十分庞大,每个月平均用量≥3 000 U(机采血小板1 U/袋),其中又以滤白机采血小板占>60%,包括每月大约150-250 U HLA匹配兼容机采血小板;而且以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等经常性长期输血小板的血液肿瘤患者为主要输血对象,所衍生的血小板输注效果的评估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液病患者单采血小板输注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72例(341例次)输注单采血小板的血液病患者,比较输注前、后24 h外周血小板结果,根据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CI)、血小板回收率(PPR)等指标来评价血小板输注疗效.结果 急性白血病(AL)、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再生障碍性贫血(AA)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的血小板输注有效率分别为:67.5%、60.3%、52.2%、46.9%,只有AL组与IT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输注次数的增加,血小板输注有效率逐渐下降(P<0.05),频繁输注者输注疗效较差,甚至出现血小板输注无效(PTR).结论 不同类型血液病患者其血小板输注疗效不同,输注血小板的次数影响输注疗效.  相似文献   

20.
血小板输注的相关免疫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小板输注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已经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它在一定程度上对各种慢性疾病如恶性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引起的血小板减少能够提高血小板水平,起到防止出血的作用。但血小板输注毕竟是一种异体移植,因此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免疫反应。这种免疫反应严重的会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使治疗失败,甚至加重出血。单采血小板输注等方法在减少这种免疫反应方面做了许多有效尝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