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目的:探讨选择性神经根造影阻滞术在腰椎退变性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40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均行选择性神经根造影阻滞术,评定并对比治疗前及术后即刻、2周、3个月行腰椎JOA评分。结果:⑴31例为单节段病变(2例为L3/4、20例为L4/5、9例为L5/S1),9例为双节段病变(1例为L3/4与L4/5、8例为L4/5与L5/S1)。⑵JOA评分:术后即刻为(15.99±2.07)分,优于治疗前的(8.59±2.47)分(P<0.05);治疗后2周为(14.03±3.01)分,与术后即刻接近(P>0.05),治疗后3个月为(13.25±3.25)分,与术后即刻、治疗后2周接近(P>0.05),均优于治疗前(P<0.05)。其中10例(单、双节段各5例)于1月后因治疗效果不理想行开放手术治疗,术后腰腿痛症状明显改善。结论:选择性神经根造影阻滞术在腰椎退变性疾病中有一定诊断和治疗作用,临床中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4):4726-4728
探讨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对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及神经功能康复治疗效果。纳入我院2010年1月~2014年6月确诊为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且体征不明显的患者84例,并对纳入研究的患者进行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治疗,在神经根造影的基础上,确定需要治疗的责任阶段,对该节段进行相应的神经管阻滞,并相应给予选择性的椎间盘摘除、椎板开窗减压、后路腰椎椎体植骨融合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等。采用神经功能评价按照ASIA评分法比较两组病例术前及术后1年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手术效果。术后通过1年的随访,选择性神经阻滞术明确双节段的患者有20例,单节段的患者有64例,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术后的每个时间点的评分与术前比较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不同时间点之间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对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及神经功能康复具有重要的作用,可明确责任性节段,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腰椎退行性变的手术治疗方式。方法采用椎管减压、椎间盘摘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45例。结果手术融合率95.5%,无神经损伤、断钉、退钉发生。结论椎管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式操作安全简单、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效果肯定,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吴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5):1227-1227,1230
目的探讨腰椎退行性变的临床特点,并以腰椎弓根钉固定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为例,探讨其治疗效果。方法结合相关文献,分析腰椎退行性变的临床特点,并采用保守治疗(对照组)和腰椎弓根钉固定椎体间融合术(观察组)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3%)明显高于对照组(81.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弓根钉固定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变临床效果肯定,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腰椎退行性变的临床特点,并以腰椎弓根钉固定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为例,探讨其治疗效果.方法 结合相关文献,分析腰椎退行性变的临床特点,并采用保守治疗(对照组)和腰椎弓根钉固定椎体间融合术(观察组)进行治疗.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5.3%)明显高于对照组(81.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椎弓根钉固定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变临床效果肯定,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螺旋CT表现及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腰椎退行性病变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方法300例诊断为腰椎退行性变的老年患者经MSCT扫描,分别行MPR、VRT、SSD三维重建图像,分析图像表现及不同重建方法的应用价值。结果老年腰椎退行性改变表现为椎体骨质增生、椎间盘膨出、椎间盘突出、“真空现象”、椎小关节病变、周围型的侧隐窝狭窄、退变性脊椎滑脱等。MPR可从轴位、冠状位、矢状位及任意角度的斜位重建同样高质量图像,较好地观察脊柱曲度、椎间盘病变、椎小关节、椎管内及椎间孔改变及椎体边缘性骨质增生;VRT及MPR可从不同角度观察腰椎弓峡部骨质状况、椎体边缘骨质增生;SSD在显示脊椎椎体边缘骨质增生方面效果好,与VRT效果相当;并可以进行三维测量。结论MSCT容积扫描所得薄层轴位图像结合应用三维重建技术所得的三维重建图像能明确反映腰椎退行性病变各种影像变化,综合应用以上各种重建方法有利于全面、准确地诊断及评价脊柱退行性病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下腰椎小关节退行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月丰台医院收治的50例下腰椎小关节退行性病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X线检查,观察下腰椎小关节的形态、结构变化。结果:CT对下腰椎小关节退行性病变的诊断率(86.00%)显著高于X线检查(6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T检查在关节面增生、关节面不完整、关节突骨折、关节囊肿肿胀/钙化、关节间隙真空/变窄、关节脱位/半脱位、关节面下骨质糜烂样变方面的检出率显著优于X线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T、X线检查均可检出椎体滑脱,但CT在鉴别诊断滑脱类型方面的准确率显著高于X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多层螺旋CT能够清楚显示下腰椎小关节病变特点,显著提高下腰椎小关节退行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腰椎退行性病变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多层螺旋CT(MScT)的临床应用,其快速、薄层的容积扫描以及其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功能,对脊柱病变的显示大大提高,明显优于X光平片,已成为诊断该病的一个重要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腰椎退行性变78例患者的螺旋CT影像学表现,旨在提高对腰椎退行性病变MSCT诊断价值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选择性神经根阻滞联合局部皮内臭氧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60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成四组,A组(n=15):单纯药物治疗;B组(n=15):药物联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治疗;C组(n=15):药物联合局部皮内臭氧注射治疗;D组(n=15):同时给予药物治疗、选择性神经根阻滞及局部皮内臭氧注射治疗.观察治疗前以及治疗后不同时期疼痛程度变化,以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B,C,D组VAS评分均低于A组(P<0.05),且D组VAS评分明显低于B,C组(P<0.05).结论:采用选择性神经根阻滞联合局部皮内臭氧注射,辅以常规药物,能够迅速缓解疼痛,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后路法行颈神经根阻滞或脉冲射频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102013年在深圳南山医院疼痛科住院并确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42例患者,完善术前准备,患者俯卧位在X线引导下从颈椎后路穿刺进针行神经根阻滞或脉冲射频术。术中记录测试时患者复制出疼痛的电刺激阈值,术后行神经根造影;用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s,NRS)(02013年在深圳南山医院疼痛科住院并确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42例患者,完善术前准备,患者俯卧位在X线引导下从颈椎后路穿刺进针行神经根阻滞或脉冲射频术。术中记录测试时患者复制出疼痛的电刺激阈值,术后行神经根造影;用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s,NRS)(010分)来评估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内疼痛与麻木的疗效。结果:在影像引导下成功地完成了42个病人共53个节段的阻滞与射频治疗。射频测试时每一节段均能诱发出患者相应区域的疼痛,感觉和运动的阈值分别为0.28±0.14(V)和0.36±0.14(V)。推注造影剂后有30个节段神经根显影良好,18个其次,5个较差。与术前相比,术后1天、1周、1个月和3个月患者的疼痛与麻木的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但术后1天、1周、1个月和3个月三者之间无明显差异。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后入路法行颈神经根阻滞或射频是一种既安全又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CT引导下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联合脉冲射频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放射性下肢疼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32例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根据射频脉冲刺激明确责任神经根.在CT引导下对责任神经根行选择性神经根阻滞加脉冲射频治疗.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术前、术后l周、1个月和6个月的疼痛程度.记录术后6个月患者疼痛缓解程度.结果:术前VAS评分为6.5 ± 1.2分,术后l周、1个月和6个月的平均VAS评分分别为2.3±1.6分、2.4±1.5分和2.5±2.0分.与术前VAS评分相比,术后1周、1个月和6个月的VAS评分显著性降低(P<0.05).术后1周、1个月和6个月三者VAS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25例(78.1%)疼痛明显缓解,2例(6.3%)疼痛部分缓解,5例(15.6%)疼痛无明显缓解.结论:CT引导下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联合脉冲射频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放射性下肢疼痛微创、安全,近中期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联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治疗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患者的疗效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7月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收治的PHN患者9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等离子髓核成形术联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择7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三组:A组20例,单纯行髓核成形术;B组30例,髓核成形术后行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治疗;C组20例,单纯行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治疗.治疗前1天,治疗后3天,3个月,6个月测定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直腿抬高试验(SLRT),治疗优良率来评估治疗效果.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3天VAS值、SLRT值均较治疗前一天明显降低(P<0.01或P<0.05);A组与B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VAS值、SLRT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或P<0.05),C组无明显变化;B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VAS值、SLRT值较A组与C组明显提高(P<0.05).A组治疗后3天、3个月、6个月时治疗优良率分别为85.0%、80.0%、60%,B组分别为100%、90%、83.3%,C组分别为100%、35%、30%.B组3个月,6个月优良率较A组与C组提高.结论:等离子髓核成形术联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优良率100%,提高远期优良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腰椎单边双通道内镜(UBE)手术中采取全麻复合超声引导下竖脊肌神经阻滞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在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接受腰椎UBE手术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A组与B组,各40例。A组行全身麻醉,B组在A组基础上复合超声引导下竖脊肌神经阻滞。对比两组麻醉诱导前10 min(T0)、切皮时(T1)、置管减压即刻(T2)及手术结束时(T3)时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记录术后不同时间点视觉模拟评分(VAS)、手术相关指标,观察手术前后术后恢复质量(QOR-40)量表评分,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B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A组短(P<0.05);两组T1~T2时点MAP、HR均比T0时点低,但B组高于A组(P<0.05);B组术后1 h、6 h、12 h、24 h VAS评分均较A组低(P<0.05);两组术后情绪状态、身体舒适度、心理支持、自理能力及疼痛评分均低于术前,但B组术后上述维度评分高于A组(P<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5.00%)比A组(67.50%)...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在老年性瓣膜退行性病变(SDVHD)中的应用效果及准确率。方法:选取自泗洪分金亭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20例老年SDVHD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的100例老年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超声诊断,比较两组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心脏瓣膜瓣环参数、心脏瓣膜瓣叶参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瓣膜反流比例91.67%;无瓣膜反流比例为8.33%;主动脉瓣钙化比例为43.33%;主动脉瓣狭窄比例为13.33%;二尖瓣钙化比例为43.33%;无瓣膜功能障碍比例为29.17%;瓣膜功能障碍比例为70.83%;其中占比最高的是主动脉反流,占比为48.24%。结论:超声诊断用于老年SDVHD患者中可明确疾病类型、了解瓣膜受累情况及瓣膜功能障碍情况,为后续疾病治疗提供参考依据、达到改善预后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CT引导下选择性神经根阻滞联合脉冲射频治疗不同病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17例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间盘源性腰腿痛患者,根据不同病程分为3组:小于3月组(36例)、312月组(40例)和大于12月组(41例),CT引导下对责任神经根行选择性神经根阻滞加脉冲射频治疗。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术前、术后1月、3月和12月的疼痛程度。结果:不同病程3组治疗后疼痛均不同程度缓解或消失,与术前VAS评分相比,术后1月、3月和12月的VAS评分均降低(P<0.05),术后1月、3月和12月三者间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小于3月组治疗效果优于312月组(40例)和大于12月组(41例),CT引导下对责任神经根行选择性神经根阻滞加脉冲射频治疗。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术前、术后1月、3月和12月的疼痛程度。结果:不同病程3组治疗后疼痛均不同程度缓解或消失,与术前VAS评分相比,术后1月、3月和12月的VAS评分均降低(P<0.05),术后1月、3月和12月三者间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小于3月组治疗效果优于312月组和大于12月组(P<0.05)。312月组和大于12月组(P<0.05)。312月组和大于12月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椎间盘突出所致腰腿痛急性期行选择性神经根阻滞联合脉冲射频治疗效果优于慢性期,有适应症的患者可选择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选择性腰神经根阻滞治疗神经根性腰腿痛后,根据外周血炎性细胞因子浓度的变化对治疗效果进行量化评价。方法选取90例神经根性腰腿痛患者,分为A、B、C三组各30例,分别给予传统椎旁阻滞、放射学引导的神经阻滞、超声引导的神经阻滞。比较三组疼痛改善情况及患者不同时点疼痛VAS(visual analogue scale)评分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三组治疗后6个月时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B、C组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后3天与2周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B、C组TNF-α表达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炎性细胞因子TNF-α血浆浓度的变化可以作为评价选择性腰神经根阻滞治疗效果量化指标,也可以通过该数值的测定,作为诊断性治疗明确具体受累神经根节段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CT引导下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CT引导下行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治疗效果并回顾性分析椎间盘突出节段、突出位置、突出程度和阻滞节段对疗效的影响.结果:术前和术后平均VAS评分分别为7.38 4±1.13分和2.06±2.00分,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侧后方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效果优于正后方椎间盘突出(P<0.05);轻度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效果优于中度椎间盘突出(P<0.05);采用双节段阻滞治疗正后方椎间盘突出的效果好于单节段阻滞(P<0.05).腰椎不同节段间和不同神经根间阻滞的效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引导下选择性神经根阻滞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上安全有效.术前明确椎间盘突出情况,选择不同阻滞节段可以指导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选择性神经根阻滞(Selective nerve root block,SNRB)在腰椎退变疾患责任节段定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9-03-2011-01对38例腰椎退变疾患采用SNRB,明确责任节段,制定相应的手术方案.结果 38例129个节段共筛选出44个责任节段.所有病例均未发生与SNRB有关的并发症.术后进行疗效评定,总有效率达97.4%(37/38).结论 对多节段或复杂腰椎退变疾患采用SNRB的定位方法,确定责任节段,安全、准确而有效,既减小了手术范围,降低手术风险,又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