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采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甲氨蝶呤进行治疗,探讨其临床疗效及对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抽取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汕头市澄海人民医院接诊的8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的单双号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采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甲氨蝶呤的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单独甲氨蝶呤的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炎性细胞因子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肿胀关节数、肿胀指数、疼痛指数以及晨僵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握力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红细胞沉降率以及C-反应蛋白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CR20、ACR50以及ACR70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甲氨蝶呤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疗效显著,有效抑制了炎性细胞因子,对病情的缓解有明显效果,可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剂量肾上腺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与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短期联合应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RA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观察组给予小剂量GC联合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健康评估问卷评分(HAQ)、C反应蛋白(CRP)、疾病活动指数28(DAS28)、压痛关节数(TJC)以及肿胀关节数(SJC)改善情况,比较治疗前后红细胞沉降率、类风湿因子、握力和僵持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VAS、CRP、TJC、SJC、红细胞沉降及类风湿因子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HAQ指标、DAS28评分、握力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僵持时间均缩短,且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GC联合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RA,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复发性流产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128例复发性流产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4例。对照组接受免疫球蛋白治疗,研究组接受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孕酮、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茁亚单位、肿瘤坏死因子-琢、白介素-6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0%(56/64),高于对照组的70.31%(45/64)(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茁亚单位、孕酮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琢水平较对照组低,血清白介素-6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复发性流产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调节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茁亚单位、孕酮水平,抑制免疫应答反应。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1):4983-4984
选取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予以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试验组予以运动疗法联合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后,试验组所有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而对照组的扩胸度、Schober和BASMI与治疗前没有显著变化(P>0.05),且试验组的改良Schober试验、BASMI、ASQo L以及扩胸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ASAS20有效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强直性脊柱炎采用运动疗法联合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可以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机体功能、胸廓活动度和脊椎活动度,临床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与单用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54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27例。治疗组给予皮下注射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25mg Biw,联合口服柳氮磺吡啶1 g Bid治疗;对照组给予皮下注射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25 mg Biw治疗。比较治疗24周后两组疼痛评分、患者总体评估(PGA)、Bath AS疾病活动指数(BASDIA)、Bath AS功能指数(BASFI),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疗效指标ASAS20、ASAS40,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比例。经24周诱导缓解治疗后进入维持治疗阶段,分完全停药和柳氮磺吡啶维持治疗两组,继续随访患者疼痛评分、PGA、BASDIA、BASFI。结果诱导缓解治疗阶段,治疗组、对照组第4、12、24周与基线各疗效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4.44%、1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继续12周维持治疗,口服柳氮磺吡啶维持治疗较完全停药病情复发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患者给予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时,联用柳氮磺吡啶与未联用柳氮磺吡啶治疗疗效无差异,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更高。停用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后,继续柳氮磺吡啶治疗能维持AS患者病情的缓解。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注射用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依那西普(Etanercept,ETA)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5例患者以抽签方式随机分为试验组(31例)和对照组(34例).试验组每周1次口服空白模拟甲氨蝶呤10 mg或来氟米特片20 mg/a,同时每周2次皮下注射ETA 25 mg;对照组每周1次口服甲氨蝶呤10 mg或来氟米特片20mg/d,同时每周2次皮下注射空白模拟ETA 25 mg,疗程3月.疗效评价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疗效评定标准.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的类风湿因子滴度(RF)、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DAS28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达到ACR50及ACR70的患者试验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2,P<0.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TA用于治疗RA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益肾蠲脾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07—2014-06北戴河职业病防治院骨病专科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性患者3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16例患者。治疗组患者予以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25 mg,2次/周皮下注射)联合益肾蠲脾丸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甲氨蝶呤(10~15 mg/周)和柳氮磺吡啶(1.5~2.0 g/d)联合治疗,两组均同时给予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治疗。疗程12周后评价腰痛发生率、腰部晨僵时间、实验室炎症反应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计数(PLT)]及BASDAI、BASFI评分等,随时记录观察期间不良事件。结果两组治疗12周后与各自基线相比,腰痛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腰部晨僵时间明显缩短(P0.05),BASDAI、BASFI评分明显改善,ESR、CRP、PLT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各项临床指标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过程中,治疗组患者降低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用药频率继续使用,病情维持稳定。不良反应均为轻度,未发现结核、病毒性肝炎感染等情况。结论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益肾蠲脾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3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治疗组采用rhTNFR∶Fc 50 mg皮下注射,1次/周,同时口服甲氨蝶呤片10 mg,1次/周;对照组口服甲氨蝶呤片10 mg,1次/周。两组均连续用药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实验室指标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患者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疼痛VAS评分、晨僵、患者对疾病总体状况的VAS评分、医生对疾病总体状况的VAS评分,HAQ得分、ESR和CRP水平治疗前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均较基线有明显改善(P均〈0.05);治疗后4、8、12周随访时,试验组上述各项评价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各出现4例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注射部位反应、皮疹、感染、转氨酶升高、胃肠道反应等,均经处理后缓解。结论 rhTNFR∶Fc联合甲氨蝶呤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起效快,疗效好,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患者可耐受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免疫吸附联合生物制剂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融合蛋白及生物制剂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融合蛋白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析2008年1月~2013年6月在北京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共65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免疫吸附联合生物制剂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融合蛋白组(38例),生物制剂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融合蛋白组(27例),免疫吸附联合组给予免疫吸附治疗,共3次,每次间隔7天,之后给予生物制剂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融合蛋白治疗3个月,同时并序贯服用传统缓解病情的抗风湿药(DMARDs);生物制剂组给予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融合蛋白治疗3个月,同时并序贯服用DMARDs,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疾病活动度方面无统计学差异。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24周患者关节疼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血沉,CRP,同时记录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DAS28评分,HAQ评分,患者对疾病总体评价及医生对疾病总体评价,计算两组患者ACR20,50,70缓解率及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后,免疫吸附联合组的关节疼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血沉及CRP的改善与生物制剂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33,2.604,2.366,4.137,2.952,P0.05),同样,2组治疗后4周的DAS28评分、HAQ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134,3.262,P0.05);治疗24周后,免疫吸附联合组ACR20,50,70分别为94.7%,92.1%,81.5%,生物制剂组为74.1%,59.3%,44.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0,10.077,9.721,P0.05)。结论免疫吸附联合生物制剂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融合蛋白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起效快,能很快诱导患者疾病缓解,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是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一项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08年9月符合诊断标准的6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停用所有非甾体抗炎药和慢作用抗风湿药物,仅采用由某公司提供的rhTNFR:FC,每次25mg,皮下注射,1周2次,连续治疗2~4个月;对照组仅接受常规的药物治疗,运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完成后1个月对2组患者进行评分。结果治疗组患者经过2~4个月的治疗,总有效率达97%,治疗组在治疗后生理、心理、健康状态和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并且改善值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rhTNFR:FC可以明显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生活质量,是类风湿关节炎靶向治疗的新武器。  相似文献   

11.
背景:心肌缺血再灌注时生成大量的肿瘤坏死因子α直接造成心肌的收缩功能下降。目的:观察药物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药物干预组在再灌注前注射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并设立不造模的假手术组。再灌注后立即测量心肌梗死面积,ELISA检测再灌注后的心肌肿瘤坏死因子α及血清肌钙蛋白Ⅰ的含量,实时PCR检测心肌肿瘤坏死因子αmRNA的表达。结果与结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与药物干预组大鼠心肌肿瘤坏死因子α及其mRNA和肌钙蛋白的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药物干预组心肌肿瘤坏死因子α及血清肌钙蛋白Ⅰ水平明显升高(P<0.05),心肌梗死体积与肿瘤坏死因子αmRNA的表达减少(P<0.05)。提示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能够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改善大鼠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2.
药物益赛普(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规格12.5 mg,属于生物制剂,现用于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价格昂贵,使用时需用注射用水0.5 mL稀释.但在其配置的过程中,有时难免会产生泡沫,浪费药液,也影响药物剂量的准确性.只要在配置的方法上稍加改进,可以避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采用雷公藤多苷与甲氨蝶呤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我院收治的4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1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治疗,研究组给予雷公藤多苷和甲氨蝶呤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类风湿因子、红细胞沉降率、白介素-1、白介素-6、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类风湿因子、红细胞沉降率、白介素-1、白介素-6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水平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类风湿因子、红细胞沉降率、白介素-1、白介素-6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研究组的以上各项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05%,低于对照组的33.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与甲氨蝶呤联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炎症反应,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益赛普,etanercept)对肿大颌下腺的作用,进一步探究其颌下腺肿大的机制。方法将21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3组:健康对照组(7只,A组)、异丙肾上腺素(IPR)注射组(7只,B组)和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组(7只,C组)。B组和C组按30 mg/kg体质量每天腹腔注射IPR,连续注射6 d。C组同时皮下注射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15 mg/kg体质量,共计2次。对照组小鼠注射同等体积的0.9%氯化钠注射溶液。第7天处死动物,取颌下腺组织制片,HE染色观察组织学变化及进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变化;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检测颌下腺组织中TNF-α和IL-1β水平。结果病理组织学上B组与C组之间腺细胞的增生和肿大方面没有明显不同,均表现为浆液性腺泡明显肿大;B组小鼠颌下腺组织中TNF-α和IL-1β水平与A组相比,明显升高;与B组相比,C组TNF-α和IL-1β水平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减少,但只是部分减少。在免疫组织化学方面,与A组相比,B组与C组TNF-α和IL-1β表达都有所增加,但C组TNF-α、IL-1β的表达的有所减弱。结论在连续注射IPR引起小鼠颌下腺肿大的机制中,尽管颌下腺组织TNF-α和IL-1β含量增多,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可部分阻断颌下腺组织中TNF-α和IL-1β的含量,但还不能断定两种细胞因子的增多与腮腺肿大有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胡兰萍 《护理研究》2007,21(12):3242-3243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手、足、指、趾等小关节最易受累,轻者关节肿胀、疼痛、功能障碍;重者关节变形、强直,生活不能自理,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存质量。由于病因不清,目前尚无特异治疗手段。2006年10月-2007年3月我科采用益赛普(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全新生物靶向治疗类风湿关节炎32例,随访1个月,96%的病人疗效满意。现将益赛普靶向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背景:心肌缺血再灌注时生成大量的肿瘤坏死因子α直接造成心肌的收缩功能下降。目的:观察药物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药物干预组在再灌注前注射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并设立不造模的假手术组。再灌注后立即测量心肌梗死面积,ELISA检测再灌注后的心肌肿瘤坏死因子α及血清肌钙蛋白Ⅰ的含量,实时PCR检测心肌肿瘤坏死因子αmRNA的表达。结果与结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与药物干预组大鼠心肌肿瘤坏死因子α及其mRNA和肌钙蛋白的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药物干预组心肌肿瘤坏死因子α及血清肌钙蛋白Ⅰ水平明显升高(P〈0.05),心肌梗死体积与肿瘤坏死因子αmRNA的表达减少(P〈0.05)。提示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能够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改善大鼠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7.
李红刚  刘钉宾  晏淑梅  向洪  吴璇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16):2281-2283,2288
目的观察云克(~(99)Tc-MDP)联合白芍总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辅助检测指标的变化。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该院中西医结合科住院57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7例。观察组采用~(99)Tc-MDP联合白芍总苷治疗,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联合羟氯喹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性评分(DAS28评分)改善程度、按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标准ACR50和ACR70达标率,以及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骨密度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DAS28评分改善程度、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骨密度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骨密度、抗环瓜氨酸肽抗体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ACR70达标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99)Tc-MDP联合白芍总苷可明显改善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症状和辅助检查指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个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性炎症性的自身免疫病。RA患者的滑膜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呈高水平与滑膜炎和骨侵蚀水平密切相关。传统治疗RA常用非甾体抗炎药、激素、甲氨蝶呤等,其治疗作用有的只能一时改善症状,而不能阻止病情发展和恶化,有的对身体的多个系统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且起效慢。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是全人肿瘤坏死因子,它通过全新靶向治疗影响RA发病机制中的关键环节,其作用机制为竞争性与血中TNF-α结合,阻断它和细胞表面TNF受体结合,早期应用可阻止关节破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生物制剂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益赛普)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3年5月诊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益赛普规范化治疗,并提供相关护理.结果:规范生物制剂临床应用的护理流程及生物制剂治疗中心的建立,有利于提高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治疗的依从性,达到全程治疗的目的.结论:随着益赛普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广泛使用,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发展专科护理/培养风湿病专科护士是风湿病护理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依那西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分为观察组(50例)及对照组(48例),两组患者均应用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依那西普(益赛普),连续治疗12周,治疗前后对患者行白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TN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查,比较两组患者主要症状变化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关节疼痛、关节肿胀、晨僵等主要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IL-1、TNF、hs-CRP下降明显,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那西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优于单纯甲氨蝶呤,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