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黄文英 《大医生》2023,(20):130-133
目的 探讨血小板及凝血功能参数与子痫前期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滕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0例子痫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包含轻度34例(轻度组)、重度26例(重度组),另纳入同时期到院产检的健康妊娠孕妇40例作为对照组。各孕妇均接受血小板、凝血功能指标检测,对比轻度组、重度组、对照组血小板、凝血功能检测结果,并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分析血小板、凝血功能参数与子痫前期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患者纤维蛋白原(FIB)、平均血小板体积(MPV)高于对照组,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低于对照组,重度组FIB、MPV高于轻度组,APTT、TT、PT、PDW低于对照组(P <0.05);Spearman秩分析后得知,APTT、TT、PT、PDW与子痫前期病变程度之间为负相关,FIB、MPV与病变程度之间为正相关(P <0.05);矫正产次、孕次、年龄等混杂原因后,多元线性分析FIB、APTT、MPV等指标仍和子痫前期病变度有关联(P <0.05...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凝血功能指标与妊娠晚期子痫前期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7月收治的120例妊娠晚期子痫前期孕妇作为研究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病情程度分成轻度子痫前期组62例与重度子痫前期组58例;同时选择同期于我院进行检查的60例无合并症的妊娠晚期孕妇作为参照组。所有孕妇均进行血小板参数、凝血功能检查,分析血小板参数、凝血功能指标与妊娠晚期子痫前期的关系。结果:研究组MPV、PDW、PCT以及FIB、D-D水平明显高于参照组,PLT及PT、APTT水平低于参照组(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MPV、PDW、PCT以及FIB、D-D水平明显高于轻度子痫前期组,PLT及PT、APTT水平低于轻度子痫前期组(P0.05)。结论:对妊娠晚期子痫前期患者实施血小板参数及凝血功能检查的意义重大,可有效反映病情,为临床治疗及病情诊断提供重要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3.
王平平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15):2232-2234
目的 分析凝血指标及血小板参数水平与孕晚期子痫前期(PE)发生及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孕晚期PE孕妇临床资料,按病情程度不同分为轻度组40例、重度组60例.另选取同期在该院接受产检的50例健康孕晚期孕妇作为对照组.检测孕妇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水平,并分析各指标与孕晚期PE疾病进展的关系.结果 对照组APTT、PLT水平高于轻度组和重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APTT、PLT水平高于重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FIB、MPV、PDW、PCT水平低于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FIB、MPV、PDW、PCT水平低于重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回归分析检验结果显示,MPV、PDW、PCT是孕晚期重度PE发生的影响因素(OR>1,P<0.05);绘制ROC曲线发现,APTT、PLT、MPV、PDW、PCT水平预测孕晚期PE病情严重程度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05、0.929、0.931、0.760、0.730,均有一定预测价值.结论 凝血指标及血小板参数水平与PE病情有一定相关性,对临床评估PE患者疾病进展与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分别检测86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和90例正常妊娠者血小板(PLT)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g)、凝血酶时间(TT)。结果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组PL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MPV、PDW和PC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组PT、APTT、T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FIB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小板4项参数及凝血4项指标检测可为预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发生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妊娠期凝血功能指标检测在子痫前期诊断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武警重庆市总队医院产科收治的子痫前期孕妇6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健康孕妇6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2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及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时间(TT),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D-二聚体、FIB水平及PT、APTT、TT。根据子痫前期病情严重程度将孕妇分为轻、中、重度子痫前期组,比较不同程度子痫前期孕妇的D-二聚体、FIB水平及PT、APTT、TT,并分析这些指标与子痫前期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D-二聚体、FI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T、APTT、TT均短于对照组(P0.05)。轻、中、重度子痫前期孕妇D-二聚体、FIB水平及PT、APTT、T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FIB水平从高至低依次为重、中、轻度子痫前期孕妇,PT、APTT、TT从长到短依次为轻、中、重度子痫前期孕妇。D-二聚体、FIB水平与子痫前期孕妇的病情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r=0.825、0.764,P0.05),而PT、APTT、TT与子痫前期孕妇的病情严重程度均呈负相关(r=-0.804、-0.789、-0.813,P0.05)。结论子痫前期孕妇的凝血功能存在异常,D-二聚体、FIB水平及PT、APTT、TT可反映孕妇机体内的血液高凝状态及子痫前期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妊娠晚期检测血小板参数与凝血功能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2月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7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观察组)以及90例正常妊娠孕妇(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在妊娠28~40周测定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以及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等指标。结果 (1)观察组MPV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LT、PDW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血浆PT、INR、APTT、TT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浆FBG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妊娠晚期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检测血小板参数与凝血功能指标对预防其并发血栓性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秀华 《临床医学》2013,33(5):31-32
目的探讨临产孕妇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36例临产孕妇(临产组)和40例正常非孕妇女(对照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以及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进行检测。结果临产组与对照组相比较:PT、APTT、TT时间明显缩短,FIB、D-D、PDW、MPV水平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LT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前、产中进行凝血指标及血小板参数的监测,对防止产妇血栓形成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确保母婴的身心健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重度子痫患者凝血功能与血小板检测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重度子痫患者凝血功能与血小板参数检测指标的变化及重度子痫与凝血系统的关系。方法采用血细胞自动分析仪和全自动血凝仪对45例重度子痫,45例晚期妊娠妇女,45例非妊娠妇女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PDW)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与非妊娠妇女组相比,晚期妊娠妇女组、重度子痫组,胛缩短,FIB明显升高,PLT减少,APTT无明显变化,MPV、PDW增高。而重度子痫患者与正常晚期妊娠组比较TT存在明显的延长,PCT增高。结论正常晚期妊娠妇女及重度子痫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产前进行凝血功能及血小板参数的检测对重度子痫的监测及防治,减少产科意外,提高产妇及婴儿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小板参数及凝血功能与慢性肝炎病患者病情进展的关系.方法 206例乙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分为4组:A组(54例慢性肝炎患者)、B组(56例慢性肝炎中度患者)、C组(48例慢性肝炎重度患者)、D组(48例肝炎肝硬化患者),对照组为50例健康体检者.各组均用五分类血球仪和全自动血凝仪检测血小板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及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结果 B组中的PT、APTT、PLT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P<0.05).C组、D组中的PT、APTT、TT及PLT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C组中的FIB和D组中的MPV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P<0.05).D组中的FIB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血小板参数及凝血指标检测可对临床慢性肝炎诊治提供部分依据,有利于临床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多种凝血因子、血小板参数等指标在肝病中的变化和意义。方法对86例肝病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进行检测,并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TT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除慢迁肝、慢活肝外,其余各组PT、INR、APTT、FIB均有差异;各组PLT有显著差异(P<0.05)。前三组PDW、MPV、PCT无显著差异(P>0.05),其余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PLT、PDW、MPV、PCT可作为肝病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初步评价指标,凝血因子检测可视为肝功能受损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凝血和血小板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印肖  张素娥  郭力 《临床荟萃》2004,19(7):387-389
目的 探讨脑梗死 ,脑出血患者凝血及血小板方面的变化情况。方法 脑梗死患者 4 0例 ,脑出血患者30例 ,正常对照组 35例 ,患者在发病后 72小时内抽肘静脉血抗凝。患者和对照组均未接受任何止血、凝血药物。分析脑梗死患者与健康人 ,脑出血患者与健康人 ,脑梗死患者与脑出血患者 ,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在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APTT)、凝血酶时间 (TT)、纤维蛋白原 (FIB)、血小板计数 (PLT)、血小板平均体积 (MPV) 6项指标上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与健康人比较 ,FIB和MP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 1)。高血压性脑出血组与健康人比较 ,FIB和MP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急性脑梗死组与高血压性脑出血组比较 ,PT ,APTT ,TT ,FIB ,PLT ,MPV 6项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大面积脑梗死组与腔隙性脑梗死组比较 ,PT ,APTT ,TT ,FIB ,PLT ,MPV 6项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血浆纤维蛋白原升高和血小板体积增大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也是脑出血的重要危险因素。脑梗死与脑出血有共同的发病基础。较大血管闭塞引起的脑梗死与腔隙性脑梗死在凝血与血小板状态方面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联合检测在肝硬化诊疗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含量变化,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测57例肝硬化患者的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并与12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相比较。结果 (1)肝硬化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血小板(PLT)、血小板比容(PCT)显著下降,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显著增高;肝功能B、C级组与A级组比较,C级PLT、PCT下降显著,MPV、PDW显著升高。(2)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延长,纤维蛋白原(FIB)显著下降。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血小板及凝血功能异常,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可以反映肝病患者的肝损伤程度,为临床对病情判断、治疗及预后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正常高值血压孕产妇的凝血指标与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7年在本院产检并分娩的1 500例孕妇的临床资料,其中正常高值血压组、正常血压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组各500例,将一般资料、孕晚期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与妊娠结局进行分析。结果:正常高值血压组孕产妇孕次、产次、孕前体质指数(BMI)、孕期增重(GWG)以及孕晚期PT、FIB、剖宫产率,与正常血压组孕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高值血压组孕产妇孕前BMI,孕晚期PLT、MPV、PDW、PT、APTT,胎盘早剥、产后出血、剖宫产率、早产、羊水过少、小于孕龄儿及胎儿窘迫,与HDP组孕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高值血压孕产妇部分凝血指标发生变化,除剖宫产率升高外,不良妊娠结局并未显著增加,临床一般无需特别纳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管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76例肝硬化患者和80名正常对照组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进行检测,测定两组人群血流变参数及血小板参数.结果 肝硬化患者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而纤维蛋白原低于正常对照组,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参数中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压积低于正常对照组,血小板分布宽度和平均血小板体积高于正常对照组,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变参数中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均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常规检测血小板参数、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指标,有助于临床判定肝硬化损害程度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凝血四项和血小板指标检测在重症肝病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该院门诊及住院收治的110例重症肝病患者[43例急慢性重症肝炎患者(A组),36例肝硬化患者(B组)和31例肝癌患者(C组)]、38例非重症肝病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RBP、凝血四项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定量(Fib)]和血小板指标[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检测。结果重症肝病中A组、B组和C组RBP、Fib和PLT水平低于对照组和非重症肝病组,PT、APTT、TT、MPV和PDW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非重症肝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非重症肝病组RBP、Fib和PLT水平低于对照组,PT、APTT、TT、MPV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BP、凝血四项和血小板指标是重症肝病辅助诊断中的重要检测指标,临床应加强对重症肝病患者以上指标的检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与疾病活动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就诊的67例IBD患者及50例健康者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等指标检测结果,比较患者与健康者的差异,不同病情程度患者之间的差异,以及各指标与疾病活动指数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者相比,IBD患者PLT、PT和FIB升高,MPV下降;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间PLT、MPV、PT和FI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情严重程度克罗恩病患者间PLT、MPV和FI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和FIB与IBD疾病活动指数呈正相关,MPV与疾病活动指数呈负相关。结论 IBD患者体内凝血功能异常,表现为PLT升高、MPV下降,PT延长及FIB升高,PLT、MPV和FIB或可作为判断IBD疾病活动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血小板参数、网织红细胞参数的变化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和全自动血凝仪测定163例肝硬化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的凝血功能指标(PT、APTT、Fig、TT),血小板参数(PLT、MPV、PDW、PCT)和网织红细胞参数(RET#、RET%、IRF)。比较肝硬化组与对照组、肝硬化Child-Pugh分级后组间凝血功能、血小板参数和网织红细胞参数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患者Fig降低,PT、APTT、TT延长,PLT、PCT下降,MPV、PDW升高,RET计数、RET%、IRF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g随着Child-Pugh等级上升逐渐降低,PT、APTT、TT随着Child-Pugh等级上升逐渐延长,PLT、PCT随着Child-Pugh等级上升逐渐下降,MPV、PDW随着ChildPugh等级上升逐渐升高,RET计数、RET%、IRF随着Child-Pugh等级上升逐渐升高(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凝血功能、血小板参数及网织红细胞参数异常,其凝血功能,血小板参数及网织红细胞参数的变化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有密切相关,是判定肝脏损害程度、出血倾向及骨髓造血功能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子痫前期孕妇血清25-羟维生素D、凝血功能及生化指标等检测对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1月至2020年11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产科接受产检和住院分娩的300例子痫前期孕妇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300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2组孕妇血清25-羟维生素D、凝血功能、生化指标及妊娠结局指标。结果观察组孕妇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PL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纤维蛋白原(FIB)、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7-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KP)、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和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的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及25-羟维生素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肌酐(Scr)、尿酸(U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尿素氮(BUN)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胎盘早剥、产后出血、HELLP综合征及胎儿低出生体重等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同期正常孕妇相比,子痫前期孕妇血清25-羟维生素D、凝血功能及部分生化指标发生明显变化,及时、严密监测子痫前期患者以上指标,并给予有效处理或治疗,可改善患者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9.
目的包括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血小板容积(PCT),探讨常见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在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及肝衰竭患者中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于该院治疗的肝病患者共120例,分为慢性病毒性肝炎组(46例)、肝硬化组(Child-Pugh A、B、C级)(44例)、肝衰竭组(30例)及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健康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的凝血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以及血小板参数(PLT、MPV、PDW、PCT)。结果除TT、Fg和D-D在健康对照组与慢性病毒性肝炎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病毒性肝炎组、肝硬化组(Child-Pugh A、B、C级)和肝衰竭组的PT、APTT和TT逐渐延长,PTA和Fg下降,D-D值增加,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病毒性肝炎组、肝硬化组(Child-Pugh A、B、C级)和肝衰竭组的PLT值逐渐下降,而MPV、PDW值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和肝衰竭组的PCT值低于慢性病毒性肝炎组(P0.05)。结论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在慢性肝病进展的不同时期发生规律性改变,为临床诊治及预后判断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重症烧伤患者血小板水平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就诊的重症烧伤患者25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13)和对照组(n=12),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注射乌司他丁,连续用药7 d.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d1、d3、d7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粘附率(PAR)、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血小板平均容积(MPV)的变化,并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及血浆-D二聚体(DD)水平.[结果]观察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创面脓毒症、创面感染、电解质紊乱、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d1、d3、d7血小板PLT、PAR、MPV、PDW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T、APTT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明显缩短,FIB、DD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重症烧伤患者应用乌司他丁对凝血功能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对其病情变化、并发症、器官功能均有较好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