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李芬  邢柏  李诗阳 《临床急诊杂志》2019,20(12):935-940
目的:探讨累积液体平衡对重症患者ICU重返率及死亡率的影响。方法:从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市场(MIMIC-Ⅲ)数据库中选择住院时间≥24 h的成年ICU患者,提取其基本信息与相关检验指标并计算入ICU时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ICU停留期间液体总出入量及液体总平衡量。根据液体总平衡量状态将患者分为液体正平衡组(液体总平衡量0)和液体负平衡组(液体总平衡量0)。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入ICU时的SOFA评分、ICU停留时间(LOS)、48 h ICU重返率及28 d病死率等。采用Logstic回归分析48 h重返ICU及28 d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9 394例ICU患者,12 905例(66.5%)患者呈液体正平衡(液体正平衡组),6 489例(33.5%)患者呈液体负平衡(液体负平衡组)。与液体负平衡组比较,液体正平衡组患者较少伴有高血压、糖尿病、慢性心衰及COPD,入ICU时SOFA评分明显增高,应用机械通气及血管活性药物的比率明显增高,ICU停留时间更长,48 h ICU重返率及28 d病死率明显增高,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液体负平衡组比液体正平衡组具有较高的生存优势(χ~2=25.278,P0.01)。单变量分析发现液体正平衡是重症患者48 h重返ICU及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优势比(OR)=1.379,95%可信区间(95%CI):1.148~1.655,P=0.001;OR=1.459,95%CI:1.259~1.691,P0.001],进一步调整协变量后进行多变量分析发现液体正平衡仍然是重症患者48 h重返ICU及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64,95%CI:1.129~1.647,P0.001;OR=1.355,95%CI:1.160~1.584,P0.001)。结论:重症患者ICU停留期间累积液体平衡状态与48 h重返ICU及28 d死亡密切相关;在重症患者的管理中,保守的液体策略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感染性休克早期液体管理及中心静脉压(CVP)水平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2009-09-2012-01收住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感染性休克患者91例纳入本研究.回顾入组后初始6 h以及前3天的液体平衡量,并记录每日CVP及28 d生存率.结果 ①存活组初始6 h、前3天每日液体平衡量及前3天累计液体量均明显低于死亡组(P<0.01);②初始6 h液体平衡量与CVP呈轻度正相关,相关系数0.260(P=0.035),与生存天数呈密切正相关,相关系数0.383(P<0.01);③初始6 h CVP<9 mm Hg时,死亡风险明显降低,CVP 9~12 mm Hg次之,CVP>12 mm Hg死亡风险最高;④亚组分析表明,CVP>12 mm Hg患者初始6 h液体正平衡量死亡组明显高于存活组(P<0.01),而CVP<12 mm Hg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感染性休克早期液体正平衡与死亡率密切正相关,CVP可作为早期液体复苏指标,对CVP>12 mm Hg患者应尽量减少液体正平衡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以限制性液体管理为主的综合护理在重症监护病房(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ICU收治的2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对照组行积极性液体管理治疗,观察组行以限制性液体管理为主的综合护理。比较2组的液体平衡量、康复情况、预后、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护理1 d后,2组的液体平衡均为正平衡,且观察组的液体正平衡量少于对照组(P<0.05);护理3 d和7 d后,2组的液体平衡均为负平衡,观察组的负平衡量均多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护理2 d后,2组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均优于入住ICU时,且观察组均比对照组更优,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ICU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均更短,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护理7 d后的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更高(P均<0.05)。结论 以限制性液体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PICCO)监测技术的液体管理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5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分为PICCO组和常规组,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结果两组治疗6h后乳酸<2mmol/L和ScvO2≥70%的比例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PICCO组与常规组比较复苏的液体量及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明显减少(P<0.05);肺水肿发生率低;应用呼吸机时间短;预后28d内死亡率低,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PICCO为感染性休克患者提供了血流动力学监测的量化指标,导液体复苏,及早脱机,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肺损伤(ALI)患者不同液体管理策略与预后及肺力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择我科2007-07~2009-06收治的42例ALI病例,随机分为限制性液体管理组和非限制性液体管理组,依中心静脉压(CVP)水平实施液体管理,试验观察持续7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第2天的氧合指数、肺损伤评分、呼吸力学及28 d使用呼吸机时间、28 d住ICU时间、60 d病死率.结果 治疗第2天,限制性液体管理组较非限制性液体管理组氧合指数上升,肺损伤评分降低,呼吸力学指标中气道峰压、气道阻力降低,肺顺应性升高(P<0.05);限制性液体管理组28 d使用呼吸机时间、28 d住ICU时间均显著低于非限制性液体管理组(P<0.05),60 d病死率亦较非限制性液体管理组显著下降(P<0.05).两组肾衰竭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限制性液体管理策略有助于改善ALI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不同液体早期复苏对感染性休克患者EGDT达标、血乳酸清除率、APACHEⅡ评分和28d病死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05-10-2010-10收住ICU的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溶液组(霍姆组)、3%高渗氯化钠组(高钠组)、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溶液组(万汶组)、生理盐水组(NS组)。分别经中心静脉通路输入相应的复苏液体,配合林格液对患者进行包括6h早期液体复苏在内的早期目标指导性治疗(EGDT)。分别记录各组患者在液体复苏前及复苏0、1、3和6h的心率(HR)、MAP、CVP、24h血乳酸值,并计算24h血乳酸清除率。观察EGDT达标情况、升压药物使用情况、复苏前及复苏72h的APACHEⅡ评分变化以及28d病死率。结果:①共收集符合条件标准的病例51例:霍姆组12例、高钠组10例、万汶组14例、NS组15例。各组患者的性别、年龄、MAP、CVP、HR、APACHEⅡ评分、血乳酸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研究液体用量在各组间比较,霍姆组与高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S组、万汶组各自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复苏液体总量在各组间比较,NS组与其他3组比较,万汶组与霍姆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钠组与霍姆组、高钠组和万汶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林格液量在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③随复苏时间延长,MAP逐渐升高,HR逐渐减慢,MAP、HR在不同时间点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复苏时间延长,CVP逐渐升高,在复苏1h、3h和6h时,霍姆组CVP均高于N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在复苏1h时,霍姆组CVP高于万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钠组CVP显著高于NS组(P<0.05);④复苏24h血乳酸值及其清除率在各组间比较,以及复苏后72hAPACHEⅡ评分在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⑤各组患者使用升压药例数、使用升压药>3d例数及EGDT达标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整体病死率为45.10%(23/51),28d病死率在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感染性休克的早期液体复苏中,应用霍姆有利于提高CVP,但对需要应用升压药时间、EGDT达标、乳酸清除率、APACHEⅡ评分以及28d病死率并无无显著影响;对某些需限制性液体管理的患者,使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或高渗盐水可以减少补液总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早期液体平衡量及可溶性髓细胞触发受体-1 (sTREM-1)、微小核糖核酸-146a (miRNA-146a)与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相关性及预测价值,以指导临床诊治。方法 选择ICU 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VAP患者80例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非VAP患者80例为对照组。检查sTREM-1、miRNA-146a水平,观察早期液体平衡量情况,分析其与VAP相关性和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患者sTREM-1、miRNA-146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早期体液平衡量中负向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CP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早期液体平衡量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CPIS评分呈负相关(P<0.05);sTREM-1、miRNA-146a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P<0.05),与CPIS评分呈正相关(P<0.05)。早期液体平衡量(负向)联合sTREM-1、miRNA-146a预测VAP发生明显高于...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对比限制性液体负平衡治疗方法和开放性液体治疗方法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治疗过程中的优劣性,为ARDS患者的液体治疗提供循证依据。方法:筛选2017-01-2020-05期间入住我院重症医学科诊断上符合2012年柏林会议要求的ARDS标准的患者84例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给予限制性液体负平衡治疗方法,对照给予开放液体治疗方法,记录两组治疗7 d的液体净入量;比较两组治疗开始时及治疗后48 h的氧合指数(OI)、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血乳酸(Lac)及APACHEⅡ评分;观察两组治疗时间及28 d生存率。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第2~7天液体净入量少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48 h后,两组MAP、CVP在组内及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OI较对照组升高,而EVLWI、Lac及APACHEⅡ评分则降低(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同时28 d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严密监测血流动力学的基础上实施限制性液体负平衡治疗,可以减少ARDS患者的液体输入量,减轻肺水肿,对改善氧合指数,缩短机械通气及住ICU时间,提高患者生存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周洁  杨耀鹏 《临床荟萃》2019,34(2):140-143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大容量液体复苏与住院死亡风险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0月31日期间重症急性胰腺炎住院患者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入院时生命体征,入院24小时液体复苏量、治疗结局等相关指标;根据液体复苏量的不同进行分组,寻找多器官功能衰竭及死亡风险的影响因素。结果 研究共包含231例,入院24小时液体容量≥6 000 ml有76例,平均补液量为(7 628±3 018) ml;<6 000 ml有155例,平均补液量为(4 642±2 018) ml,两组住院死亡率分别为10.53%和21.94%(P<0.05)。大容量补液组多器官功能衰竭比例减少(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P<0.035);有创机械通气比例、血液净化比例减少(P<0.05)。结论 入院24小时内大容量液体复苏能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死亡风险,多器官功能衰竭比例,因此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应予于早期足量补液。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液体平衡对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为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患者早期合理的液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3月入住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医院重症医学科(ICU)的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患者共71例。根据患者转入ICU 28 d后是否存活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数据,包括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白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清钾、血清钠、血乳酸、血氨等]、入ICU后前3 d液体总平衡量、住ICU时间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两组间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两组患者入ICU后前3 d液体总平衡量与28 d生存率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总胆红素值、PTA及前3 d液体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感染性休克患者发生急性肺损伤时,首个7d液体治疗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感染性休克并发急性肺损伤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28 d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首个7 d液体治疗情况,采用ROC曲线分析7 d累积液体平衡量预测死亡率的价值.以7 d累积液体平衡量最优截断值行亚组分析,比较其2...  相似文献   

12.
不同液体对感染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用不同复苏液体进行早期液体复苏后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压、血乳酸清除率和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感染性休克成人患者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复苏组(NS组)、羟乙基淀粉复苏组(HES组)、4%高渗盐水复苏组(4%NaCl组)、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组(霍姆液组),每组15例.分别经中心静脉通路输入相应复苏液体进行包括液体复苏在内的抗休克治疗.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指标、血乳酸清除率和病死率的变化.结果 4%NaCl组、霍姆液组研究液体量及复苏液体总量均显著少于NS组和HES组(P均<0.01).复苏1 h,霍姆液组平均动脉压较其他3组明显提升(P均<0.01);24 h血乳酸清除率也较其他3组为高(P均<0.01)I而4组间严重感染相关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评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I(APACHE I)评分及28 d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可观察到霍姆液组28 d病死率有下降趋势.结论 在感染性休克的早期液体复苏中,尽快提升血压有改善血乳酸清除率的作用,使用霍姆液可在迅速提升血压的同时,保持较少的复苏液体总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lobal end-diastolic volume index,GEDI)指导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苏北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2012年1月至2014年4月连续收治的71例COPD合并感染性休克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进行对照研究。对照组(n=37)根据严重感染/感染性休克指南制定的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标准进行液体复苏,研究组(n=34)根据GEDI进行液体复苏,使GEDI达到800 ml/m2。观察两组患者6 h及24 h液体复苏量、去甲肾上腺素用量,24 h血乳酸清除率,72 h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和序贯脏器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ICU病死率,90 d存活率。 结果6 h及24 h平均液体复苏量,研究组均多于对照组(P<0.05);6 h及24 h平均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对照组均多于研究组(P<0.05);治疗24 h后,对照组血乳酸(4.79±1.95)mmol/L,研究组(3.44±1.45) 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9,P<0.05),24 h血乳酸清除率对照组19.79%±8.95%,研究组48.74%±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9,P<0.05);72 h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对照组均高于研究组(P<0.05);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对照组(101.22±44.77) h,研究组(74.71±20.25) h (t=2.234,P<0.05);ICU住院时间对照组(11.3±2.1)d,研究组(7.4±1.9) d(P<0.05)。在ICU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有10例患者死亡(病死率27.0%),研究组有7例患者死亡(病死率20.6%),两组患者病死率无统计学意义(χ2=0.03,P>0.05);两组患者90 d存活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1.083,P>0.05)。 结论长期COPD的患者往往合并右心功能不全,CVP很难真实反映患者的容量状态,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puise indicator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监测的GEDI能正确指导此类患者进行液体复苏,明显降低患者升压药物的用量,改善组织缺氧状态,减少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以及ICU住院时间,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4.
脉搏轮廓法在感染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中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以脉搏轮廓动脉压波形分析法(PiCCO)指标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及血管活性药应用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2006年12月至2008年6月感染性休克患者为常规治疗组,共纳入30例;2008年7月至2009年10月为PiCCO组,共纳入26例.排除标准为既往有慢性心肺及肝肾功能不全病史.常规组给予EDGT方案复苏.PiCCO组根据每搏变异量及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进行液体复苏,使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达到600~750 mL/m2,无房颤时同时考虑每搏变异量<10%;并根据体循环外周阻力指数监测结果应用去甲肾上腺素调整在1300~1500 d·s·cm-5·m-2,根据全心射血分数及心脏指数应用多巴酚丁胺调节心功能,维持平均动脉压≥65 mmHg,同时监测血管外肺水指导液体选择和利尿剂应用.观察患者6 h后中心静脉氧饱和度和乳酸值、3 d的液体平衡状态、28 d生存率、28 d脱离呼吸机时间、住ICU时间和无脏器衰竭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因、APACHEⅡ及SOFA评分、血流动力学状态在液体复苏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iCCO组与常规组液体复苏6 h后中心静脉氧饱和度和乳酸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8 d生存率和无脏器衰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CCO组6 h和1 d血管活性药物多巴酚丁胺量[(145.4±24.5)mg vs.(104.2±46.3)mg;(330.2±30.3)mg vs.(202.4±40.3)mg]及去甲肾上腺素用量[(14.5±3.8)mg vs.(10.2±5.6)mg;(38.2±4.2)mg vs.(20.1±6.2)mg]较常规组明显要多(P<0.05);但2d与3 d血管活性药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CCO组6 h及3 d液体复苏的量明显减少[(2121±578)mL vs.(2910±987)mL;(3845±435)mL vs.(4545±765)mL;(2467±510)mL vs.(2867±618)mL;(951±332)mL vs.(1472±533)mL],28 d内脱离呼吸机时间[(19.7±8.3)d vs.(15.1±9.1)d]明显增加,住ICU时间明显缩短[(7.5±3.5)d vs.(9.5±3.2)d](P<0.05).结论 以PiCCO的指标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及血管活性药应用,能更精确进行液体管理,减少盲目补液,减少机械通气时间,缩短住ICU时间.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use of pulse indication contour cardiac output (PiCCO) as a guidance for fluid resuscitation and vasopressors employment in patients with septic shock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efficacy of this resuscitation strategy in the respect of outcome of patients. Mtthod A total of 30 patients with septic shock were treated with the EDGT fluid treatment protocol as the conventional treatment group from December 2006 to June 2008; and another 26 patients were given fluid treatment under the guidance of PiCCO as PiCCO group from July 2008 to October 2009. Exclusion criteria included patients with history of heart and lung diseases, and liver and kidney dysfunction. The mean arterial blood pressure was maintained above or equal to 65mmHg in PiCCO group,and fluid resuscitation was concluded when global end-diastolic volume index reached 600~750 mL·-2 with the stroke volume variation in < 10% and without auricular fibrillation. Nor-epinephrine was administrated to adiust the systemic peripheral vascular resistance index during 1300~1500 d·s·cm-5·m-2.Dobutamine was empoyed when global ejection fraction was compromised. The options of liquid and diuretics depend upon the presence d extra-vascular lung water. Central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 and the level of lactate were observed 6hours after resuscitation. The liquid equilibrium for 3 days and the dosage of vasopressors were also recorded. The rate of survival, the time taken for weaning from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he days of ICU stay and rate of intact organ function within 28 day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 The demphics of patients of two goups were similar.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PiCCO and the conventional group in values of central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 and lactate 6 hours after admission to ICU (P > 0.05). And 6 h and 1d after fluid resuscitation, the dosages of dobutamine and the dosages of nor-epinephrine used in PiCCO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ventional group in which the dosages of dobutamine in two groups were [(145.4±24.5)mg vs. (104.2 ± 46.3) mg and (330.2 ± 30.3) mg vs. (202.4 ± 40.3) mg], respectively, and the dosages of nor-epinephrine [(14.5±3.8) mgvs. (10.2±5.6) mgand (38.2±4.2) rng vs.(20.1±6.2) mg], respectively. However, the dosages of vasopressors were similar between two groups 2 d and 3 d later. The amounts of liquid administered to get equilibrium in 6 h and the 3 d in PiCCO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ose in conventional group [(2121±578) mL vs. (2910±987) mL and (3845±435) mL vs. (4545 ± 765) mL and (2467±510) mLvs. (2867±618) mL and (951±332) mLvs. (1472±533) mL], respectively. The days required to get free from mechanical ventilation within 28d were significantly longer in PiCGO group[(19.7 ± 8.3) d vs.(15.1±9.1) d], but the days of ICU stay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in PiCCO group [(7.5 ± 3.5) d vs. (9.5±3.2) d] (P<0.05). The rates of survival and days free from organ failure within 28 days of two groups were similar(P>0.05). Conclusions When the early fluid management guided with PiCCO in septic shock patients,the fluid management can be implement more safely and precisely. It can shorten the days of ICU stay and days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support with avoidance of fluid resuscitation.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血必净对脓毒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干预作用及氧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10月承德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收治的64例脓毒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参芪扶正注射液组、血必净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6例).四组患者进行目标导向性治疗(EGDT),对照组仅给0.9%氯化钠注射液和白蛋白液体复苏,必要时使用多巴酚丁胺或去甲肾上腺素升压;联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早期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250 mL/d)联合血必净(50 mL血必净加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200 mL/d),参芪扶正注射组和血必净注射液组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早期只加参芪扶正注射液(250 mL/d)或血必净(50 mL血必净加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200 mL/d)进行液体复苏.观察四组患者达到EGDT目标所需要的液体量、复苏完成时间、血管活性药物种类及剂量,以及氧代谢指标变化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和28 d病死率.结果四组患者EGDT时,联合治疗组复苏液体量、所需的多巴酚丁胺剂量及去甲肾上腺素均明显少于其他三组(均P<0.05),而四组复苏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试验过程中1例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3例死亡;参芪扶正注射组和血必净注射液组试验过程中发生ARDS均为2例,3例死亡;对照组试验过程中4例发生ARDS,3例死亡,而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参芪扶正注射液组和血必净注射液组自复苏后24 h起氧输送(DO2)、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明显上升,而VO2、O2ER明显下降,均较复苏前明显改善(均P<0.05),而对照组多数指标在复苏后48 h才有明显变化,且联合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血必净能更早帮助脓毒性休克患者脱离休克状态,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改善体内氧代谢,是脓毒性休克患者较理想的复苏液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脉搏指数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在脓毒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0例符合脓毒性休克入选标准的病例随机分为PICCO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在抗感染等基本治疗基础上, PICCO组患者于PICCO监测容量指标指导下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参照中心静脉压指导进行常规治疗。通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复苏治疗6 h、24 h 后,血乳酸值<2 mmoL/L 和中心静脉氧饱和度≥70%的病例数,以及24 h复苏液体量、去甲肾上腺素用量、肺水肿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天数、28 d病死率等指标评价PICCO的应用价值。结果经过液体复苏6 h后,两组的血乳酸<2 mmoL/L 和中心静脉氧饱和度≥70%的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0.11、0.11,P均>0.05),而经复苏24 h后两组的发生例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2.75、2.98,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PICCO组24 h复苏的液体量、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及肺水肿比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33、-2.27,χ2=5.16,P均<0.05),而两组的机械通气治疗时间、住ICU天数和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1.97、-1.72,χ2=0.00,P均>0.05)。结论 PICCO监测可以准确、可靠地评估患者容量状态,指导对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治疗及血管活性药物应用,但不能明显改善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天数、28 d病死率等方面指标。  相似文献   

17.
刘刚  梅莉芬  施建设  张诚华 《临床荟萃》2011,26(18):1586-1588
目的评价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指导下的液体复苏对机械通气下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5例机械通气下脓毒症休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中心静脉压(CVP)组(对照组),CVP目标值≥12mmHg(1mmHg=0.133kPa)和试验组,ITBVI目标值≥850ml/m2。统计每例患者前5天的液体入量、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比较两组28天病死率。结果 ITBVI组前5天的液体入量明显少于CVP组,(16 567±971)ml vs(19 072±1 232)ml(P〈0.05);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均短于CVP组,分别为(5.05±1.67)天vs(5.94±1.38)天(P〈0.05),和(7.74±1.80)天vs(8.70±1.69)天(P〈0.05);28天病死率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机械通气下脓毒症休克患者中使用ITBVI指导液体复苏能缩短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利用容量负荷试验引导主动脉流速时间积分变异度(△VTI)指导重症脓毒症患者的液体复苏,评价其在重症脓毒症患者液体复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试验为前瞻性、随机对照、干预性研究,纳入2015年3月至2016年1月收治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重症医学科(ICU)的重症脓毒症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其分为超声指导组和常规治疗组。2组的复苏目标按照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除外中心静脉压指标)。超声指导组在液体复苏前,行容量负荷试验(5 min之内输注300 ml复方氯化钠注射液),并利用超声检测△VTI;若△VTI≥15%,提示患者存在容量反应性,可继续给予复方氯化钠注射液500 ml,30 min左右输注体内,反复重复此过程,直到完成EGDT;若△VTI <15%,提示患者无容量反应性,不积极行液体复苏,由临床医师评价后自行决定后续治疗。常规治疗组由临床医师决定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各时间点重要生理及实验室指标、各时间段液体出入量及平衡、EGDT达标率、住院时间、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血管活性药物应用量及使用时间、7 d病死率及28 d病死率。结果 本试验共纳入了70例重症脓毒症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超声指导组(37例)和常规治疗组(33例)2组,最终完成超声指导组和常规治疗组分别有34例、29例。0~6 h时间段内,超声指导组复苏液体入量及正平衡量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0~7 d时间段内,超声指导组液体平衡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在0~12 h、0~24 h、0~72 h、0~5 d,2组的液体出入量及平衡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患者EGDT达标率比较,超声指导组达标率高于常规治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6.5%vs. 58.6%,P=0.129)。2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超声指导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较常规治疗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管活性药物应用量显著少于常规治疗组,使用时间显著较常规治疗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7 d病死率及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 利用容量负荷试验引导△VTI评价重症脓毒症患者的容量反应性,从而指导液体复苏,比常规治疗在液体管理方面更加精确,降低血管活性药物的用量、缩短使用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茶油在脓毒症患者口腔护理中的应用及预防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入住重症监护室(ICU)、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或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且入院诊断为脓毒血症的患者128例,采取简单随机抽样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使用复方氯己定漱口液进行常规口腔护理,观察组采用茶油进行口腔护理。收集患者的HAP发生率、机械通气发生率、血透使用率、ICU停留时间、总住院时间、28 d病死率;比较使用茶油口腔护理第48小时、5天、10天或到出院时的痰培养结果、炎症因子〔乳酸脱氢酶(IL-6)、乳酸、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HAP发生率、血液透析率、监护时间、总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入院时的痰培养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施护理后痰培养总病原菌检出率均降低,观察组检出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两组患者的血清IL-6、LDH、CRP及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血清IL-6、LDH、CRP及PCT水平均得到优化,但观察组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茶油具有较好的抗炎效果,在口腔护理中的应用能够降低脓毒症患者的H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