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小儿药证直诀·卷下诸方>中的诸多古方,对当今临床仍有很大的启发和应用价值,笔者仅就其清利脏腑内热4首古方作一深入探讨,以期抛砖引玉,弘扬歧黄之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0.5mm针径的内热针两种不同针距的密集性针刺对家兔骨骼肌慢性损伤后肌张力的影响。方法:造模完成后,20只家兔随机分为1.0cm针距组,0.6cm针距组,损伤对照组。1.0cm针距组和0.6cm针距组共10只,家兔左腿密集针刺针距为0.6cm,右腿密集针刺针距为1.0cm。损伤对照组10只。针刺组分别于内热针针刺前和针刺后第2天、第7天、第14天测力—位移值(FDD值),测3次求其平均值,记录并统计分析。损伤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FDD值测量方法及时间点同上。结果:组间各时间点FDD值比较:1针刺前:损伤对照组[(1.303±0.064)mm]、0.6cm针距组[(1.3368±0.045)mm]、1.0cm针距组[(1.346±0.065)mm]间FDD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针刺后2天:损伤对照组[(1.348±0.029)mm]、0.6cm针距组[(2.349±0.135)mm]、1.0cm针距组[(1.834±0.097)mm]间FDD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3针刺后第7天损伤对照组[(1.346±0.039)mm]、0.6cm针距组[(3.123±0.132)mm]、1.0cm针距组[(2.172±0.068)mm]间FDD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4针刺后14天:损伤对照组[(1.344±0.059)mm]、0.6cm针距组[(4.120±0.219)mm]、1.0cm针距组[(2.278±0.148)mm]间FDD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组内各时间点FDD值比较:损伤对照组组内各时间点FDD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0.6cm针距组、1.0cm针距组各组内针刺前与针刺后第2天、第7天、第14天FDD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当治疗针径为0.5mm,密集针刺距离为0.6cm时内热针治疗骨骼肌慢性损伤肌张力随时间的改变而降低,针刺后14天肌张力较针刺前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6):1019-1021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内热针腰夹脊穴治疗的临床效果。选取住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按1:1随机分为内热针组与电针组各24例,回顾性分析治疗方法,并比较两组治疗后腰椎JOA评分、VAS视觉评分和LFR。内热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明显高于电针组的87.5%(21/24),差异显著(P0.05);随访3~12个月,治疗后两组JOA评分显著提高,内热针组明显高于电针组,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上,内热针腰夹脊穴效果优于电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放射治疗联合鼻咽腔内后程热疗治疗鼻咽肿瘤在局部控制率以及近期疗效方面是否存在优越性。方法72例首次治疗的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采用6Mv X线常规放射治疗加第3周起鼻咽腔内后程微波加热,每周1次,每例平均加热4次;对照组37例,采用6Mv X线单纯常规放射治疗。2组放射治疗剂量均为62~74 Gy/31~37 F,中位剂量68 Gy/34 F,2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结果治疗组鼻咽肿瘤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率分别为82.9%(29例)、14.3%(5例);对照组分别为59.4%(22例)(P〈0.05)和29.8%(11例)(P〉0.05)。咽旁间隙肿瘤CR率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4.0%(21/25)、64.0%(16/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降低了鼻咽腔内肿瘤完全消退时的肿瘤剂量;急性重度黏膜反应(3~4级)发生率治疗组较对照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射治疗联合鼻咽腔内后程热疗治疗鼻咽癌能被患者所耐受,能改善局部控制率,是否能改善咽旁间隙受侵肿瘤的局部控制率有待累积资料。  相似文献   

5.
激光间质内热疗效应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激光间质内热疗诱导的效应灶的形态学变化和效应灶周围血脑屏障的改变。方法:利用正常鼠脑进行激光间质内热疗(ILTT),应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观察ILTT后效应灶形态学变化,伊文思蓝观察效应灶周围血脑屏障的改变。结果:ILTT后效应急性期现显著的形态学变化;中央出血性假腔、凝固性坏死区、外周水肿;其后出现特征性的修复反应。效应灶周围血脑屏障暂时开放;细胞和亚细胞质膜的破坏在效应灶的形态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结论:ILTT能够导致效应灶组织凝固性坏死和开放效应灶周围组织血脑屏障,这些结果有助于未来脑肿瘤激光间质内热疗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毫火针外治配合二至丸加味内服治疗阴虚内热型中重度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阴虚内热型痤疮患者共400例,按照随机对照分组方法,平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毫火针外治配合二至丸加味内服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清粉刺治疗配合米诺环素片内服,两组均外用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疗程8周。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痤疮严重程度评分量表(Gags)评价症状改善、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ADI)及睡眠质量评分(PSQI)。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43%;对照组有效率为60.87%;Gags评分、ADI评分、PSQI评分治疗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毫火针外治配合二至丸加味内服治疗阴虚内热型中重度痤疮疗效安全可靠,同时能较好的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8.
陈传真 《华西医学》2002,17(3):351-351
大功率激光快速间质内热疗法治疗宫颈粘膜下肌瘤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快速,易于操作的新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正中风后肩痛是中风病的常见并发症,一般出现于中风后的1~3个月左右,据统计中风偏瘫患者肩痛发生率约为21%~72%~([1]),该病不仅给中风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疼痛,造成患者身体及心理上的负担,重要的是,它影响偏瘫侧上肢功能的锻炼及恢复,是中风后偏瘫侧上肢致残的重要原因~([2]),深入研究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研究国内外对中  相似文献   

10.
11.
尚爱莲  刘本安  李敬霞 《临床荟萃》2003,18(22):1281-1282
目的 探讨食管癌常规分割放射治疗配合腔内热疗结束后 15天左右开始顺铂氟尿嘧啶化疗的 1、3、5年生存率。方法  92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 2组进行观察 ,常规单纯60 钴放射治疗单放组 4 2例 ,每次 2戈瑞 (Gy) ,每天1次 ,每周 5次 ,放射总量 6 5~ 70Gy,6~ 7周 ,共 30~ 35次。综合治疗组 5 0例 ,常规60 钴放射治疗同时配合腔内热疗 ,每周 1~ 2次 ,每次 4 5分钟 ,共 9~ 10次。放疗结束后 15天左右进行“顺铂 +氟尿嘧啶”4~ 5个周期的化疗 ,随访5年。结果 两组局部未控制、复发、远处转移分别为综合组 8%、2 4 %、16 % ,单放组 2 3.8%、38.1%、33.3%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 <0 .0 5 )。 1、3、5年生存率综合组为 82 %、4 6 %、36 % ,单放组为 5 9.5 %、2 3.8%、16 .7%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均P <0 .0 5 )。结论 食管癌60 钴常规分割放射治疗的同时配合腔内热疗结束后采用顺铂 +氟尿嘧啶化疗 4~ 5个周期 ,可明显提高食管癌的局部控制率 ,减少局部复发率和有效预防远处转移 ,提高 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内热针治疗颈肩肌筋膜炎的效果。方法收治的60例颈肩肌筋膜炎患者,以治疗方式分成研究组与参照组各30例,参照组行常规针灸治疗,研究组治疗前应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明确原发病灶、布针范围,行内热针治疗,对两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前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VAS评分比参照组更低(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67%,与参照组的76.67%相比,相对更高(P0.05)。结论红外热成像技术用于颈肩筋膜炎中可有效明确原发病灶、布针范围,为临床布针提供指导,对颈肩肌筋膜炎应用内热针治疗效果理想,可缓解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改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287-289
目的分析研究持续循环胸腔内热灌注化疗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应用。方法本研究以自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来我院确诊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共30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在采用胸腔闭式引流术排尽患者的胸腔积液后,一组为治疗组,连接保瑞医疗BR-TRG-II型热灌注治疗系统进行持续循环胸腔内热灌注化疗治疗。一组为对照组,单纯采用胸腔内化疗治疗。两种不同的方法治疗后,比较该两种治疗方法下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并根据Karnofsky对患者疗效进行评分以及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93.33%,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46.67%,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Karnofsky的评分改善超过20分的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的Karnofsky的评分改善超过20分的有效率为33.33%,治疗组的Karnofsky的评分改善超过20分的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3%,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67%,无明显临床差别。结论持续循环胸腔内热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能够有效的控制恶性胸腔积液,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症状,减轻患者痛苦,改善生活质量,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对于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内热式针灸针治疗寒湿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寒湿腰痛患者随机分为内热针组和温针组,每组30例。内热针组采用内热针治疗,温针组采用温针灸治疗。结果:内热针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3%,温针组为70.0%;治疗后内热针组JOA评分、VAS评分及中医症状体征积分与温针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热针效果较佳。结论:内热针与温针灸相比能够更加明显地改善寒湿腰痛患者的疼痛及各项功能,且更为安全、环保。  相似文献   

15.
张卫星  李周  冯科  王瑞  李锐  赵亚兵  张杰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5):2575-2577
目的:探讨膀胱憩室癌的诊治新方法,以提高预防术后复发的水平.方法:膀胱憩室癌10例.10例术前均行B超和膀胱镜检查,8例术前行MRI检查,10例均手术治疗.其中经尿道膀胱憩室癌电切术5例,膀胱部分切除术2例.保留原膀胱的患者术后均给予规律膀胱灌注化疗和膀胱腔内热疗术.结果:病理诊断移行细胞癌7例,鳞癌1例,腺癌1例和癌肉瘤1例.术后4例分别于8、30、38、45个月死于盆腔转移、脑出血、肺转移、呼吸衰竭.6例分别随访2、3、6、6、6、6年均无瘤存活.结论:膀胱憩室癌应首选MRI和膀胱镜检查,前者可以明确肿瘤浸润的深度,为肿瘤诊断提供分期;后者提供病理依据.保留原膀胱的患者术后辅以规律膀胱灌注化疗和膀胱腔内热疗术,可使患者长期无瘤生存,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尤其是膀胱腔内热疗术预防肿瘤复发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和分析体外冲击波(ESW)联合内热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符合条件的肱骨外上髁炎患者46例,根据患者选择的治疗方式不同(ESW治疗或联合肱骨外上髁及冈下肌内热针治疗),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SW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23例。2组患者均给予肱骨外上髁ESW治疗,治疗参数设置为探头直径15 mm,...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脑肿瘤热疗中脑水肿与射频电极温度和作用时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不同射频电极温度和作用时间分别对35只成年兔脑进行加热,并测量脑水肿和脑毁损的范围,采用计算机统计软件SPSS 10.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脑水肿的程度与射频电极温度和作用时间相关,脑水肿和热疗剂量之间的回归方程呈线性关系。结论 根据射频热疗剂量和脑水肿带之间的回归方程,我们可以在临床肿瘤热疗工作中预测脑水肿的范围,选择最合适的射频电极温度和作用时间,减少射频间质内热疗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基于《内经》“阴虚内热”理论的中医辨证施护对该型恶性血液病患者症状群管理的效果,并探讨中医辨证施护对症状群管理研究的启示。方法 将80例阴虚内热型的恶性血液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中医辨证施护。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进行症状群计分,计算两组患者症状群的缓解率及平均缓解率,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治疗前,对照组患者症状群均分为(36.33±11.99)分,观察组患者症状群均分为(35.79±11.87)(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症状群的平均缓解率(程度)为(12.65%±3.2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4.12%±2.76%)(P<0.001)。结论 中医辨证施护对阴虚内热型恶性血液病的症状群管理具有明显优势,在症状群管理研究亟待深入的现状下,中医辨证施护或能在症状群的机制研究、症状群干预研究、干预手段与方法研究、症状群辨识度研究等方面,为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内热式银质针配合伤科黄水外敷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效果。[方法]将120例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病人采取内热式银质针的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病人采取内热式银质针配合伤科黄水外敷治疗和护理,均以2周为1个治疗和护理疗程。在治疗和护理2周和1个月采用生活质量量表评估病人的生活质量,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用于疼痛的评估。[结果]观察组病人治疗2周和1个月后生活质量评分和VAS疼痛评分改善,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热式银质针配合伤科黄水外敷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病人可减轻病人疼痛、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宫颈癌腔内热疗合并放疗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宫颈癌腔内热疗合并放疗的治疗及护理。方法 热疗采用915MH2微波热疗仪.宫腔内加温43~45C;每次45min,每周1~2次.共6~10次.于放疗前或后1h内进行。结果 近期疗效完全缓解87.7%.部分缓解12.3%。结论 热疗前的充分准备.热疗过程中严密观察和热疗后细致的护理非常重要.能保证微波热疗顺利进行.与放、化疗合并能提高宫颈癌的局部控制率及患者生存率.降低宫颈局部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